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都市 > 朕要这大明皇位有何用!(穿书) > 第65章 第 65 章

朕要这大明皇位有何用!(穿书) 第65章 第 65 章

作者:痒痒鼠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9-15 11:57:17 来源:就爱谈小说

徐景珩“”徐景珩脸上的表情, 实在是耐“皇上”寻味。可皇上当时光顾着得意了,没有想到。第二天早上回来紫禁城,中午和他的玩伴们询问有关于乳母的事情, 吓得他的玩伴们齐齐摇头。

皇上奇怪, 就去问另外一个有答案的人,章怀秀。

章怀秀直接面露惊恐。

章怀秀也奇怪为何宫里没有皇上的乳母,伺候皇上的宫女都没有几个。可章怀秀更无法想象, 宪宗皇帝的乳母万贵妃,熹宗皇帝的乳母客氏对食魏忠贤, 每次出宫侍从仪仗比皇帝还豪华这样的事情,和皇上联系起来。

实在是大明皇帝的乳母们咳咳。

章怀秀对上皇上疑惑的目光,期期艾艾地解释“皇上, 臣一直不明白, 为什么乾清宫、豹房, 大多是宦官们伺候皇上”

皇上疑惑他的问题“男女有别。朕长大了,要避嫌。”

皇上你六岁都没满, 就, 长大了可是皇上这个年纪,正是天天喊自己长大的时候, 章怀秀抓头“皇上, 臣也不知道原因。但臣认为, 皇上的乳母们出宫归家, 是最好的归宿。皇上做的非常对。”

皇上因为章怀秀的肯定高兴, 却又有更多的问题。皇上生怕他的乳母出宫, 是因为另一个乳母试图谋害他,受到牵连,皇上小小的担心, 就在夜幕降临的时候,又跑来找徐景珩。

一见到徐景珩,皇上又有了他昨天的感觉。皇上一副理直气壮的模样“徐景珩,有关于下订单要朕人头的人,就是聪明反被聪明误,朕要吓唬他,吓得他后悔来到大明。”

徐景珩笑出来。皇上小小的孩子得意洋洋的,一副猫抓老鼠的小样儿,好似夜色里的一团光芒格外明显。

徐景珩自觉,他“应该”告诉皇上实话。

“皇上可有想过,那个人,也在追查的人当中”

皇上“”

“他才没有那么聪明”皇上不相信,小鼻子还“哼”一声。徐景珩就笑“好,他没有那么聪明。臣就担心啊。哪天,那个人换个身份,自个儿去衙门领赏金。”

皇上“”

皇上当即就要取消通缉令。可皇上又不甘心。大眼睛瞄着徐景珩,“龙爪”抓住他的衣襟耍赖“那个人是不是精通易容术朕就知道,他能造出来这么一份完美的过去,自然也精通易容术。”

徐景珩表示孺子可教也。

“易容术、缩骨术、语言天赋都是必须的手段。最重要的是,天赋和经验。一个人要改变自己,要其他人都相信他是谁,不是一般人可以办到。”

皇上眼睛一亮“所以青衫客叔叔和绯衣门主叔叔要回来徐景珩,这样的人不多,你是不是知道是谁”

“不确定。谨慎小心不为过。”徐景珩目光注视皇上,叮嘱道“皇上自己也是。日常靠近身边的人,都要多注意。”

“朕乖乖。”皇上生怕徐景珩要禁他的足,麻利地表示乖乖,紧接着又好奇“徐景珩,缩骨术是什么易容术啊”

皇上大眼睛闪动,里面好似有星星一闪一闪,闪动着“好奇,喜欢,要学。”徐景珩只笑,起身拿火石点燃三根的蜡烛,净手,站到书桌边开始写大字,皇上小尾巴一样跟着他,眼巴巴的小样儿,特乖巧地给磨墨润笔

徐景珩一个询问的眼神,皇上惊觉,立马乖乖地坐到自己的小书桌前,练习大字,争取早日脱离徐景珩口中的“蚂蚁爬”。

书房里一时只有写字的“沙沙”声,静谧安宁。

皇上写完今儿的大字功课,可能是因为有徐景珩在一边,难得的,字里行间透着一份平静,不是以往那般单纯为了完成功课的拧巴。徐景珩检查一遍,摸摸皇上的小脑袋,夸奖道“写得很好,入味三分。”

皇上惊喜“要奖励。”

“臣猜一猜,臣给皇上讲故事,就讲,皇帝的乳母的故事”

徐景珩最好皇上待要欢喜,立马压下来,板着小胖脸,小奶音铿锵有力“还要。”

“皇上说来。”

皇上眼看徐景珩翻开书本,浑不在意的模样,着急地想啊想,偏偏越是着急越是想不起要什么,更着急。再瞧着徐景珩在灯光下,还是苍白没有一丝血色的面孔,又想起他不顾自己身体,咳出血的事儿,气不过,张嘴就嚎。

心里不舒坦就理直气壮嚎皇上,“哇”地一声嚎出来,一边嚎一边哭“徐景珩说话不算数”

那个小无赖的架势,叫徐景珩无奈,听着听着,又忍不住笑。

徐景珩想起那年,两岁的皇上因为半块月饼,挺着小肚子可劲儿干嚎,也是这个架势,脸上的笑容更大。皇上一看到他的笑儿,挺着小胸膛更是可劲儿耍赖地嚎。徐景珩忍住笑“臣说话算数。皇上有要求尽管说出来。”

皇上就不说,本来皇上是耍赖地嚎,哪知道一看到那惨惨白白的脸色,真嚎出来几分火气。

徐景珩摸摸皇上的小包包头“听说大运河还没疏通好,南下的计划要排到夏天,夏天出发去南方太热,不若走海路南下,皇上要不要去看大海”

皇上小耳朵一动,继续嚎,嚎的更响亮

“走海路,顺便去南海,甚至还可以去西南看看,就可以绕一个大弯,去南京哦。”

皇上“哇”

“回来的时候,走运河。看看不同的风景。”

皇上“哇哇”

“臣想想啊,或者还可以拐去山西,去看看边境,看大漠”徐景珩表示“为难”,“如此一来,是不是时间太长”

皇上的哭嚎一停,大声喊“不长,都要。朕要去看大海,去看西南,还要看大运河,塞外大漠。徐景珩你要养好身体。”

“好。”徐景珩看着皇上笑,皇上就扑到他怀里耍赖,一边耍赖一边显摆“桂萼和张璁来信说,湖广的汉中平原大开发,将来类比苏常,肯定是湖广熟天下足。”

“恭喜皇上。皇上圣明。”

皇上圣明。皇上接着显摆“兴王不敢做皇帝,朕也不杀兴王。”

徐景珩好似看到皇上身上摇动的大尾巴,非常捧场地问“哦,为什么”

“朕就是不杀他。”皇上大眼睛眯眯成一对月牙儿,自得其乐,就是不说兴王的灵魂里,除了对皇位的执着外,最恨的人是徐景珩。天天嫉妒,凭什么他可以得到徐景珩的全心爱护

皇上就是要兴王活着,没有皇位,也没人爱护,气死。

皇上越想越开心,眉眼弯弯,浑身上下都是欢乐的气息。

徐景珩因为皇上的开心,露出真心的笑容,也没问皇上原因。皇上自个儿开心够了,又呱呱呱地说“兴王死去、重生,这是他的机缘。兴王当过皇帝,还当得可以,这是好事儿。我知道各家吃各家灶台的饭,对子民没有执念。”

徐景珩安静地听着。

皇上信心满满的小样儿“朕去一趟皇陵,对皇位,对改朝换代与否,也都没有执念。最在意的是,兴王的记忆里没有朕。但是朕既然存在,那就是存在。”

皇上说想通了,那就是想通了。徐景珩完全放下心来,也明白皇上没出口的话,皇上因为他爹去世伤心,但也接受事实。他的爹娘因为他的到来欢喜,他作为爹娘的孩子也欢喜,足以。

徐景珩抱着小小的孩子,胸腔里鼓动的,都是说不出的欢喜。

“皇上很好。”

皇上骄傲,生来骄傲

徐景珩也为皇上骄傲。

徐景珩慢慢地翻阅盐铁论,皇上又坐不住,从书架上拿下来史记,当故事书翻看。皇上越了解历史,对大明朝的事情越是详细深入,越是觉得,这历史书都是瞎编乱造,一派胡言。

可皇上不能不看,不光要看,还要用心看,记住,了解通透。

皇上再次感叹做皇帝难,抬头看一眼徐景珩,看一眼他手里那厚厚的盐铁论,又觉得,也不是那么难

临睡前皇上拉着徐景珩看地图,大致研究出来路线,心满意足地睡下,梦里都是大海的波涛,大海的日出日落,江南的烟雨美人儿。

第二天,正月二十,皇上小朝会结束,因为朝堂上对大明盐业的争论,回来乾清宫用午膳,也抱着盐铁论啃,几位老师给他上课,他也要求讲盐铁论。

王守仁、唐伯虎、刘成学都知道,皇上此次南下,必然遭遇江南盐商,大明盐业改革,总要有一个说法。

王守仁面容严肃“皇上,臣认为,盐铁论是一部空前绝后的奇书。是华夏文化史上,唯一的一本,相对客观地记录朝廷和民间,关于财政、经济、外交、文化等国策争论的著作”

盐铁论全书分为十卷六十篇。前四十一篇是写盐铁会议上的正式辩论,后面写会后的余谈,最后一篇“杂论”是作者后序。篇各标目,前后联成一气,采用对话文体,用生动的语言真实反映当时的辩论情景。

皇上大体了解书里的内容。汉昭帝刘弗陵,下诏调集朝野名人召开盐铁会议,民间贤良文人提出,盐铁官府垄断专营、“平准均输”等国策,乃是造成百姓疾苦的主要原因,请求废除盐、铁和酒的官府专营,取消均输官;权利顶层一一反驳的理由。

刘成学因为祖父的提醒,早有准备,一一解释“均输和平准在汉武帝时期开始,最初目的是利用官府手段干预盐业,调剂盐价。

汉武帝在各地设置均输官,负责征收、买卖和运输货物,地方应交纳的贡物,折合成钱交给均输官,均输官再在各地之间贱买贵卖,调节物价,同时也为朝廷增加收入”

皇上明白,这就类似大明的盐商。

“平准,是官府负责京师、几大城池的平抑盐价,贱时国家收买,贵时国家抛售,抑制奸商暴利。但是由于理论过于理想化,造成百姓买什么什么贵的恶性循环。”

皇上眼睛一眯“毛阁老担心,有银子代替粮食交税,会造成商人抬高银价,压低粮食价格,朕吩咐粮食价格有官府制定,也是过于理想化”

刘成学摇头“不是。这不是一样。粮食价格就一年两季,官府定价是根据物价来。

但盐价,书中的御史大夫桑弘羊,站在朝廷的立场,强调法治,崇尚强权,坚持朝廷对盐铁官营、平准、均输等重大措施,理由是有益于国库,无害于人、以佐助边费,杜绝盐业兼并乱象”

桑弘羊皇上记得徐景珩提过,桑弘羊在为盐铁官营等政策辩护时,全面地提出他对工商业的看法。而他的看法,大多来自范蠡、白圭的重商思想,管子中有关朝廷经营工商业的思想。

皇上“桑弘羊认为工、商业在百姓生活中不可少,人生活所需的养生送终之具均待商而通,待工而成,朕也认同。

开本末之途,通有无之用,农商交易,以利本末。但他排斥看不起富商大贾,认为工商业应该由官府控制,官营工、商业”

几位老师开心于皇上的博学广记。唐伯虎老师来自江南,于盐铁论不大懂,但于商业方面也有感触“皇上,臣认为,桑弘羊的思想有道理,既可以增加国库财政收入,抑制商人的兼并掠夺,使民务本,不营于末,建本抑末。

但臣认为,若是官营工、商业,必然造成刻板没有活力。”

皇上思考一会儿,谢丕缓缓开口“皇上可是考虑,朝廷在大方向上管理,各个商人管理各自的作坊”

皇上的小眉头皱巴“朕却有如此想法。可工科学院,有关于工匠们的启蒙书本有了,理论书本没有。要类似四书五经那样的书本,不是各个工匠之家的家规。商人也是。大明的商人,不能放开不管。”

王守仁老师提议“皇上,儒家有儒家精神,墨家也有墨家精神。当年墨子提过兼爱非攻,臣认为,这和西洋文化有某些类似。

儒家罕言利,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墨家则重视使人奋发图强,做工做活取得正当利益。”

皇上点头,小小的担忧“朕明白,义与利本来就是两回事,可不混为一谈。大明如今的底层佃户、雇工,一年收入不过六两银子,勉强吃一个肚子。官办作坊有很多问题。

可商人自己办作坊,商人逐利本也是常理,朕不能强行提高他们的收入。”

唐伯虎笑“皇上莫担忧。男子种地、做工,虽然收入低。但据臣所知,在江南,他们家里女子织布得来的收入挺好,一匹布,一石粮食,生活不是问题。”

皇上想象他出宫听到的家家户户织机声,睁大眼睛“女子养家”

咳咳、咳咳。几位老师伴读一起咳嗽,重重咳嗽。唐伯虎即使是开明的江南人也不乐意“皇上,男子种地、做工乃是国家根本,这不能根据银子来算。”

皇上懵懂“女子不能种地、做工”

咳咳、咳咳。几位老师都觉得,皇上真被徐景珩带的,越发脱离世俗。

谢丕装模作样“皇上,男主外女主外。此乃阴阳和谐,一家和乐。男子外出,女子在家里生儿育女,照顾一家老小,有空的时候织布补贴家用。”

皇上还真被唬住,可他立即又想明白,小眼神乜谢丕一眼,大大的鄙视“朕知道,是因为家里的活儿总要有人做。”

咳咳、咳咳。一伙儿大男子一起脸红,可这大白话是实在道理哇。几个老师赶紧转移话题,继续讨论功课学院的理论书本。

皇上认知到,墨家这几千来,其实被儒家不断抹黑,其实墨子的思想非常好。

比如那墨子弟子随巢子在论述“兼爱“时说“有疏而无绝,有后而无遗“,乃是人有亲疏的差别,但没有被拒绝的;人有先后的差别,但没有被遗忘的。并不是儒家批判的“爱无差等,浑然不顾血缘亲疏远近”

再比如,墨家重“实事”,儒家重“名声、名份”。儒家从贵贱有别出发,重视礼仪,主张“厚葬”“久丧”;墨家主张生前尽心尽力,死后薄葬即可

墨家的弟子们一代一代,每一个都是精英,为了维护墨家精神慷慨就义,儒家弟子遍布天下,良莠不齐。

皇上懂了,儒家更适合朝廷统治,更符合人性。但不能说墨家不对。

“国家真正需要的是,做实事的人薄葬和薄嫁娶很好,大明的厚嫁厚娶之风盛行,造成贫家男女无力婚嫁,不好。”

皇上一锤定音,打定主意好好推广墨家思想,几位老师伴读都是沉默。

然而皇上有了主意 ,就要操办,皇上找来杨廷和、严嵩、章怀秀问他们西洋文化和华夏文化的区别,其他人一时不知道从何说起,都是一副大国之人不理会蛮夷

章怀秀倒是大致说一说“臣有一点体会。臣自己拿俸禄去菜市场买米菜,遇到有人一斗一百三十斤,有人一斗一百四十斤,斤和斤也有不同,全凭讲价和人情。”

华夏文化,从语言到律法,到生活中的一切,从不喜欢精细,更不喜欢量化。西洋人做菜,精细到几克,华夏人讲究玄理,一些、一点点个人悟。”

章怀秀这么一开始,杨廷和也有理解“皇上,臣也大体明白一点点。西洋人类似我们的墨家文化,直白白地讲实际利益,注重契约精神。”

严嵩也开口“皇上,那西洋人,别说生活中的针头线脑,就是打仗,他们也特直白。我们打仗,战争中军粮的分量是多少不可知,连人数都很玄

历史上很多战争的兵数都有两个数字,一个是实数,一个是虚数,号称多少大军。但即便实数,也无从具体统计,也没有人统计。

臣记得西班牙总督说过一次,这次大明水师出动的军队人数。臣后来和王宪老将军一对,王宪老将军笑着说,西班牙人算的,比我们大明自己还清楚。”

皇上于是确认,西洋文化,就是类似华夏的墨家文化,文化的主体是匠人和商人。好比他们的军队就是海盗、商人构成。

皇上获得一个新知识,契约精神。皇上认为这个好。儒家讲究诚信,很好。白纸黑字写下来契约,也不是不好。

自觉有所悟的皇上,第三天傍晚迫不及地去找徐景珩,炫耀他的收获“朕知道,江南要发展工、商业,需要更大的自由,但也不能放松管制。”

徐景珩一愣,忍不住笑“皇上的想法很好。儒家弟子良莠不齐,但儒家有个大体做事标准。墨家有个各行业做工的通俗标准,会更好地普及。这些一步一步慢慢来即可。”

皇上不懂。

“即使在江南,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传统模式,还是占据普遍优势。大户人家、中等人家的女子外出游玩,结诗社、开办女学馆甚至经商做工。

占据人口基数最大的小户人家,女子的自由并不大。人人都知道作坊好,官员不放权,商人就要打点官府,甚至一个衙役,这首先是成本增加、目的导向。”

顿了顿,“大多数男子也不会放权,即使男子放权,要女子能离开家庭,抛头露面做工,也需要时间。”

皇上眨眼,这和他梦想的不一样啊。

徐景珩细细说“为什么几千年来,墨家无法在华夏生存,几乎断绝传承凡是存在就有其道理,儒家也是。

西洋资源和人口有限,相对透明度高,只能通过不断提升技艺能力,赢得生意。如果是大明人做生意,直接通过价格战消灭对手,或者权势挤压。

大明人口多,地大物博,竞争更残酷激烈。看似官商分离,其实永远是官商结合。各项成本、效率、行情、本钱等等方面的考虑更多,任何一家作坊首先是生存。”

“更有,大明人的工匠,踏实稳健做工。但是商人追求利益,不会太看重匠人,也不会太看重技艺,更看重其他。如果墨家思想和商人的利益,不能达成一致,大明的墨家文化,永远无法复兴。因为人,总是要大米下锅”

皇上鼓着腮帮子“不能用思想下锅。”

“皇上英明。”

皇上赌气“一步一步来啊”

“一步一步来就成。皇上要是烦恼做工人的问题,可以去其他地方,比如那类似古代母系氏族的地方,或者高丽、日本找人,而且那里的女子是大脚,能做工。”

徐景珩一眨眼,皇上瞬间明白,大脚大脚要大办作坊,需要男工和女工。男工的问题是,土地要有人耕种。女工的问题,首先是,小脚啊。小户人家的女子,没有轿子没有马车,怎么出门

皇上抬手揉揉眼睛,气鼓鼓的不服气“女子为什么喜欢长小脚”

皇上还不知道裹脚的事儿,徐景珩摸摸皇上的小脑袋,给皇上打气“皇上能想到这些,已经很好。还有一个事儿需要注意,最近锦衣卫抓到不少其他国家的间谍,工科学院不是国子监,国子监的那几本四书五经,传到其他国家更好。但工科学院不一样。”

皇上果然精神一震胆敢来偷大明的技艺,杀

皇上把这个事儿记在心里,想起另外一个事儿。皇上自从得知乳母要害他后,就一直惦记听徐景珩讲乳母的事儿,不光自己看一些卷宗,还在临出发前,问刘成学这个理学弟子“历朝历代皇帝的乳母,都是什么样子”

刘成学误以为,哪个宫人在皇上面前提起,当即脸色一肃,一板一眼地告诉皇上。

“礼记中有“士夫之子有食母”之说。即在春秋时期,大户人家的子嗣由奶妈哺养,形成定制。有具体记载的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所有人都对皇帝的嫡母、生母、养母,统一尊称太姬,乳母的地位,在长公主之上”

乳母因哺乳之功,导致整个社会都对其另眼相看。

传说,北齐后主高纬的乳母,在高纬登基以后,先是收养美貌女孩为养女,在皇帝面前进谗言立养女为皇后。

太后要嫁亲侄女为皇后,她就故意在太后面前,说太后侄女在背后说太后养男宠的往事,导致太后窘态百出,亲手剪掉侄女的头发

历朝历代,比较有名的乳母,东汉安帝的奶妈王氏,位极“野君”,每每出行,灯炬簇拥,荧然白昼,衣服鲜华,俨若神仙汉顺帝的奶妈宋氏为“山阳君”,唐中宗的奶妈于氏“恩平君”

因为皇帝和乳母长大,日夜有乳母照顾,和乳母的感情深,又因为“乳母半个娘”的孝道,不光大户人家敬着,皇家更是名正言顺地册封

皇上听得目瞪口呆“小娃娃一定要乳母吗”

刘成学“”刘成学结结巴巴“不是一定要,也不是一定不要。皇上莫要担心。大明此风气已经缓解。”

皇上“”

“原本各家大户都备养乳母,母亲和孩子分离,百姓逃避此业,时常乳母奇缺。指挥使在元和二年废除礼仪房。内阁在皇上断奶后,陆续将七名乳母送出宫,高俸荣养,太医也鼓励说生母亲自喂养孩子有好处现在百姓不再惧怕。”

皇上更呆。

乳母的事儿,居然引发百姓逃亡皇上回神,顾不得惊讶,直觉刘成学没有说全,也猜到他不敢说,点一下小脑袋,放他离开。

现在可不是要问徐景珩

果然

东安门外稍北的礼仪房,乃是皇家选乳母以候内廷宣召之所,百姓叫“奶口府”,有锦衣卫和司礼监太监管着。每“季”,不是宫里有谁有孕,是每个季节,选奶娘四十名,蓄养于内;另选八十名,仅注其籍,仍令其住在自己家中,以备不足。

因为是长年累月的这般养着乳母,导致乳母奇缺。北京附近的几个大县,各军民家有夫之妇,夫男俱全,形体端正,身体健康,性格温顺第二胎生完过三月者,都作为候选人。母子连心,有几个母亲愿意离开三个月的孩子

太医的说法是,担心乳母血气影响乳汁,进而左右新生儿的发展,提前挑选温顺健康的妇女,提前养着,严加督导,调节饮食

皇上瞪大眼睛“那乳母的小娃娃没有奶水吃怎么办”

“三个月大的婴儿,可以吃米糊糊。况且,乳母们的地位看似底下,无人重视,但在礼仪房里面,吃住都比家里好,还有月俸。大多数人家不愿意,但总有人梦想着,若能一朝入选进宫,哺养皇孙贵胄、凤子龙孙”

皇上“”哺养皇孙贵胄,她们也就成为人上人了。和选妃、选官一样,“一朝人选,终生富贵,甚至受爵册封。”皇上又想起太祖皇帝在意的问题,抓住机会问道“徐景珩,宪宗皇帝纳万贵妃做妃子,太祖皇帝生气。”

徐景珩失笑“皇上,臣不能议论宪宗皇帝。如果要解释,人的感情,很多时候,都不是自己能控制的。世人说情、理、法情在前面,道理在中间,法治在后面。这不光是因为感情珍贵,人们喜欢重情重义的人。

更是因为,情,乃是世间生灵和无灵之物的最大区别。”

“那太祖皇帝为什么生气”

“太祖皇帝作为祖先,对后辈们自然要求严格。因为身份不合适,从儒家要求发乎情止乎礼上讲,不够克制。从辈分上来说,不合礼仪。”

徐景珩略感叹。皇上的大眼睛亮亮的“我知道,唐高宗就纳庶母武才人做妃子,封太后。”

徐景珩“”可徐景珩忍住了,太祖皇帝实在忍不住了。可太祖皇帝还没开口,唐高祖抢先开口“皇上,那是大大的不对。我已经命令李治的亲爹,狠狠地教训他,昨儿还抽了他一顿鞋底。”

皇上“”皇上同情李治一咪咪,刚要给李治求情,汉太祖冒出来“皇上切莫看那些坏榜样。皇上看史记,我这里都有子孙亲身经历,保证皇上看得懂。那盐铁论,就要刘弗陵给皇上讲解。”

唐高祖也赶紧说“是极是极。大唐历史,没有比他们更清楚。”

宋太祖直接说“皇上的老师们,讲的历史都不对。”

皇上“”皇上直觉就要拒绝,可是徐景珩赞同“此法甚好。”鬼鬼们欢呼,皇上耍赖闹腾也没用,生气哇。

以后看历史书本的时候,都有当事鬼鬼出来讲皇上表示他对历史一点兴趣也没有,他就看看故事书

皇上气得“哇哇哇”叫“要听故事。”

“好。讲故事。”徐景珩牵着皇上的手,坐在高台上看夕阳,慢悠悠的语气“永乐皇帝登基,除了册封后妃皇子公主,还册封乳母。

永乐三年,追封乳母冯氏为保圣贤顺夫人,遣赵王以珠冠香笏真衣致祭。永乐七年,遣官祭保圣贤顺夫人冯氏对其家人后人礼遇有加其后的大明帝王,各自封赏各自的乳母。”

宣德年间,封乳母李氏为奉圣夫人,保母张氏为佑圣夫人,李氏故夫吕斌、张氏故夫傅胜,皆赠都督佥事;封府前卫指挥佥事胡信妻李氏为恭圣夫人,以报答李氏夙勤乳哺保卫皇帝的功劳。

正统年间,赐辅圣夫人蔺氏,佐圣夫人李氏诰命,报答照顾皇帝劳苦功高。

弘治年间,封宫人罗氏为佐圣夫人,赐诰命、冠服、封地报答罗氏的多年效劳。

皇上目瞪口呆,嘴巴张大合不上。太祖皇帝气得跳起来“惯的他们一个个,亲娘不能喂奶”众位鬼鬼一起嘲笑老朱出身贫寒,没有乳母,结果哈哈哈哈,汉太祖直接说“老朱打下来天下,子孙光孝敬乳母”

气得大明太祖和汉太祖大打出手。

皇上对他们打架习以为常。

徐景珩面容一肃,端得一派风光霁月、正气凛然“可是,尽管如此,民间一些人的说法也是大不对。一说,只有鲜卑拓跋氏建立的北魏,才有这般封赏乳母,不对。一说,元文宗封奶妈为营都王,影射永乐皇帝的出身问题,也大不对。”

打架中的大明太祖一口鬼血喷出来。徐景珩立马暗示皇上,皇上见识完什么叫脑洞无限大,瞄到太祖皇帝的那张黑脸,立马说道“朱载垣知道,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都有很多封赏乳母的事情。”

徐景珩大喝一声“皇上说得对。皇帝赏奶妈不是大明独一份,皇上还记得臣上次讲得故事不苏东坡和佛印论道。”

皇上摇头晃脑“知道。心中有佛,所见皆佛;心中有屎,所见皆屎”

众位鬼鬼“”哈哈哈哈,哈哈哈哈。那个乐呵。太祖皇帝叫他们两个闹得,实在是没有脾气。唐高祖和宋太祖都对这个说法儿大为欣赏,大声讨论。隋文帝小小的好奇“皇上小的时候不是乳母带大的,是不”

皇上点小脑袋“朱载垣吃奶。吃完奶,有老师伴读玩伴、大臣们、侍卫们一起。”

众鬼鬼恍然大悟。这些大臣们,可算是逮到机会自己养皇帝,那不得把皇帝和亲生母亲、宫人完全隔断汉太祖又嘲笑大明太祖“你看你折腾的,把武将杀光了,结果文臣霸权”

噎得大明太祖又想起土木堡之变,心里头大不舒坦,又和他大打一架。

“老刘,你那子孙不孝顺乳母”大明太祖一边打架一边喊。汉太祖老刘老流氓“我的子孙,没有纳乳母做妃子。”

大明太祖一口老血卡在喉咙口,破口大骂“朱见深,你有本事别给老祖宗看到”

皇上听得心动,等大明结束,大明的皇帝都聚集红石头那他能看到他爹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