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都市 > 朕要这大明皇位有何用!(穿书) > 第67章 第 67 章

朕要这大明皇位有何用!(穿书) 第67章 第 67 章

作者:痒痒鼠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9-15 11:57:17 来源:就爱谈小说

文华殿本是东宫皇太子学习处理政务的地方, 位于乾清宫东侧。皇上小小的孩子,距离大明再有皇太子不知哪一年,干脆在文华殿学习。

其实要皇上说, 这就是户部舍不得花银子修缮其他宫殿,面对文华殿, 武英殿两个外朝门面,不得不修缮, 干脆就物尽其用。

皇上穿过东华门, 来到文华殿, 和门口的老桃树打招呼, 顺着台阶上来汉白玉月台,穿过长廊, 来到几位老师伴读读书学习的偏殿,学完一篇中庸, 跟着西班牙洋人老师学完一段基督历史, 跟着王文素学完算法几何

转眼间,天色黄昏。

“唐伯虎、刘成学、谢丕可有要去的地方”皇上直接问出来。几位老师都是震惊,唐伯虎自然跟着皇上南下, 刘成学稳稳心神,回答的也直接“皇上,臣想去湖广的工科学院。”

皇上眉眼弯弯“这个好。朕正愁派去的官员, 不懂经济工科之事, 还没有见识心胸。谢丕”

谢丕嬉笑“皇上,臣想去南海。皇上,你要臣去南海,臣把那里建成大明的海上江南。”

“好好。”皇上很高兴谢丕老师去南海。

“马六甲海峡连接印度洋和南海的水道,是印度和大明、日本之间最短的海上航道。在没有更好的航道代替之前, 控制马六甲,就控制大半个亚洲。西洋人不会甘心放弃,后世任何一个大国崛起,都会布局这里,大明要时刻警惕。”

谢丕面容一肃“皇上是说,南海和西域一样,都是全球大通道”

“然也。然也。”皇上小脑袋一晃一晃,“西域那边,叶尔羌汗国治理的非常好,文化发达、经济发达,大明一时不好去打,也打不下来。后院的南海更不容有失。”

唐伯虎小小的担忧“皇上,如果大建设南海,那广东的将来会如何”

“广东还是广东。目前南海归属于广东省。老广东一带的港口,是连接南海、大琉球、小琉球与内地的最近距离,永远兴旺,更加兴旺。”皇上看向谢丕,“此一去,南方的岛屿,南海、大琉球、小琉球都要照顾好,不能给其他国家留下空子,在大明的后院布局。”

谢丕顿感肩上重担,却也更为激动,脸都红了“皇上,臣定不辱命。”

刘成学听了半天,忍不住问道“皇上,那日本”

皇上也愁那个小日本“难办啊。日本虽然是儒家文化圈,和大明不同,和高丽也不同。日本目前分裂,但也跟着大明发展经济

而且日本和南海一样,自古以来就有很多华夏人去谋生,日本的华人世家,大多在长崎,但在日本国内,影响力极大”

“日本和南海还有不同。南海各小国,几乎都没有自己的文化文字,大琉球国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都是学自福建。”

简单来说,南海属于真正的蛮荒之地。但反过来看,南海就是一张大白纸,还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你可以挥笔泼墨,可劲儿画画儿,涂抹色彩,还不用担心亏本儿。

几位老师伴读一起犯愁,这个日本,可真是麻烦。唐伯虎更是担忧“那皇上,如果西洋人通过控制日本,进而在亚洲打开局面”

皇上接过来小太监送上来的牛奶,用一口“那只能打。不光是日本,高丽,也是。将来这两个地方借助西洋发展起来,也是必然。”

一个停顿,皇上突然记起来,徐景珩提过,要高丽、日本的女子来大明做工眼睛睁大。

“江南要有更多的作坊,大明各处需要更多的人口,可以从高丽、日本选人工”皇上的话一出口,就想起李治口中的新罗婢,眼睛睁的更大。

几位老师一起惊住。

这可,真是,一个忒流氓的,“好”主意。

唐伯虎龇牙咧嘴的,不知道何种表情“皇上,这谁出的主意这,咳咳咳,太流氓。咳咳咳。好主意,臣认同,大大认同。”

刘成学恍恍惚惚的,不敢相信大明也走到这一步“大唐有闻名天下的昆仑奴、新罗婢,大宋有高丽姬,大明有高丽女工”

皇上看看这个,看看那个。不明白这个主意哪里流氓。徐景珩,和流氓完全不搭噶

皇上气呼呼的“不是流氓。是徐景珩担心,江南的作坊越来越多,大明的女子小脚不方便,建议从高丽、日本、南海或者云贵山区选人。大脚,能干活儿,养家。”

皇上力挺徐景珩,可是几位老师伴读一听是徐景珩的主意,直接笑出来。

徐景珩不是流氓杨慎对比徐景珩都差半截儿。好好,好好,皇上的心里,徐景珩就是完美人。几位老师伴读笑容无奈,跟着夸徐景珩思虑周到、考虑长远,看着皇上与有荣焉的小样儿,牙疼,胃疼。

皇上高扬着脑袋出来文华殿,拐去看看太皇太后,陪着亲娘用晚饭,自个儿看大唐传,李治冒出来,皇上就问李治“新罗婢,好啊”

李治一愣,好似又看到那个开放、强盛的大唐,痴痴呆呆的模样 “皇上,新罗婢,其实不好。”

皇上好奇地问“哪里不好”

“昆仑奴,不是昆仑山的奴隶。昆仑,在唐朝是黑的意思,昆仑奴,黑色的奴仆。大约属于现在的东南亚,印度一带的半黑色人种,海盗、商队经过那里,诱捕当地人,训练好后,贩卖到大唐当奴仆,叫昆仑奴”

具体到位置,大体在南海,苏禄群岛,爪哇岛,马来群岛印度的达罗毗荼人。“西南海上有昆仑层期国,连接大海岛,海岛多野人,身如黑漆,拳发,诱以食而擒之,动以千万,卖为蕃奴。”昆仑奴们吃苦耐劳,大多从事体力活儿,能用得起昆仑奴的人,在大唐非富即贵。

新罗婢,唐高宗李治时期,新罗联合大唐打败高句丽,正式在朝鲜半岛建立新罗国,国家穷,百姓又向往大唐,女子温驯勤劳、善歌善舞,一批来大唐讨生活的新罗人,加上大唐军队俘虏的人,在大唐的洛阳、长安两京一时风靡,奴仆贩子、海盗,都去新罗买女子,训练好卖来大唐。

昆仑奴、新罗婢,都在大唐学习礼仪与文化、乐器舞蹈,终身成为主人的奴仆,或供人娱乐,或劳作侍寝,不属于大唐人,不享有与唐朝人相等的待遇,人身自由也受到各种限制。

在唐朝,家里有昆仑奴干活,新罗婢伺候,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两种占一样都是特别有面子的事情

皇上瞪大眼睛“贩卖人口”

李治点头“属于贩卖人口。皇上,弱小的国家,保护不了自己的子民,这就是下场。

我听说,到开元时期,新罗婢在大唐类同良家女子,生活挺不错,导致更多新罗女子来大唐,新罗国王着急,就来求当时的皇帝唐穆宗,唐穆宗李恒应允,下令全国上下禁止买卖新罗人,可是”

皇上耐心等待。李治缓一缓情绪接着说道“可是,这给新罗女子带来更大的苦难。许多老弱病残的新罗婢无家可依,沿街乞讨。

大唐耗费巨资,专门派人送她们回新罗,她们回去后又能如何海盗,不会停止掠夺新罗人贩卖,不卖给大唐,可以卖到别的地方去”

皇上揉揉眼睛“那高丽姬”

宋仁宗冒出来“皇上,那是因为大宋朝,禁止蓄养本国人为奴婢,导致藩国奴仆兴起,因高丽取代新罗,且高丽女子能歌善舞,文雅的大宋人便称其为高丽姬。“

皇上“”六岁的皇上,哪里明白“高丽姬”有何文雅之处宋仁宗笑眯眯的特慈爱“皇上,你别听李治讲这些,他是悲观主义者,看什么都看不到好儿。那新罗婢在大唐过得日子,一般都不差。”

宋仁宗眯着眼睛念唱“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此乃大唐文人崔郊所做赠婢,写的正是他和新罗婢的情话,此乃人间佳话也。”

皇上“”皇上记得赠婢这首诗。大唐文人崔郊,和姑母家里一位长相秀丽的婢女,互相有情。不知情的姑母把婢女卖给显贵于頔。

崔郊知道后茶饭不思。一次偶然的机会,婢女外出遇到崔郊,崔郊回想起这些日子对婢女的思念,心中不甚百感交集,挥笔写下赠婢,一时传唱。显贵于頔得知后,大方地同意让崔郊领婢女回家,人人称颂。

皇上懵懵懂懂,宋仁宗瞧着皇上肉嘟嘟的小胖脸,笑得更慈爱“皇上,这样的故事很多,大唐大宋的文人,那可不是南北朝,只会斗富,逼死绿珠。文人,要文雅,要风趣,要乐观这方面一说,大唐对比大宋,略显不足”

大唐对比大宋,略显不足唐高宗一听,再悲观的人也不答应啊,当即和宋仁宗吵吵起来。皇上听得更懵。

皇上临睡前,理出来思路大明兴起,需要更多的人工,而高丽和日本南海一带,还是穷。历史都是重复的故事,徐景珩担心引发人口贩卖,提议有官府正式招募女工。

贫穷,不光挨打,子民也留不住。皇上有了新的认知。

事关人口贩卖,皇上紧急给魏国公去信,和内阁谈过一次后,内阁也给南京户部、兵部去信。内阁对于此事,只有面色凝重,长长的叹气,紧接着,就是恍恍惚惚不知今夕何夕。

毛阁老最先忍不住“我们大明,也走到大唐这一步了”掐掐大腿,咋那么不敢相信那

费阁老实在“高丽、日本、南海一带,还是穷。一旦大明需要人口的消息放出去,不光高丽人自己朝大明跑,商人、海盗都会行动。皇上担心出现贩卖人口的事情,要官府正式招募人工。皇上仁慈。”

杨一清苦笑“估计,是徐景珩教导皇上。巡视全国,全国铺桥修路一听就有后招。”

谢阁老说大实话“这样也好。富商们手里的银子,总是要花出来。他们不是天天担心朝廷劫掠他们的银子吗叫他们花在自己家乡,总不会不满吧那些银子,本就是大明的银子,赚的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钱。”

蒋冕对此认同“盐商为何有此富裕那是全大明老百姓付出的高价。他们要有商祖白圭的脑袋,自己凭本事赚银子,我们也服气。可他们只会跟着朝廷走,依靠关系或者地理赚银子”

蒋冕本就看不起商者,对大明大部分商人的奸猾投机,更是痛恨。

杨廷和与蒋冕一样态度“徐景珩都能折腾一个新房代替旧房,给老百姓一波做工的机会,那些商人,最好的是凭手艺酿酒、做家具瓷器,其他的”

得,一提起这个事儿,即使是阁老们,也是无奈。大明的盐商怎么养出来的,那就是汉朝的均输官。

王守仁是真苦笑“诸位,我想起一个事儿,西郊的房子家里买的晚了,价格翻了四分之一。后面还有很多捧着银子无处买的。我琢磨着,大明一开始全面铺桥修路,富商们手里的银子掏出来,但也不会亏本,很可能还有赚头

“诸位想一想,桥和路一通,靠近路边的地皮”

毛纪大喝一声“盖房子”

文渊阁里头,七位阁老你看我,我看你,一起苦笑连连。定国公造的房子,都卖给谁了反正他们家家都买了,那都是他们的血汗钱

七位阁老团结团结,坐下来一合计,好嘛,魏国公在江南要搞银行,山西商人要搞银号那徽商、海商,也都不甘心不是

江南包括沿海有魏国公,南京六部去烦恼,北方、京畿地区,也不是没有商人啊,比如那在建中的山东市舶司,牵扯到的巨大利益

费宏一眨眼“我听说,那户部特不甘心地,要在全大明搞什么官办银号,学习当年王安石改革的市易法”

其余六位阁老一起咳嗽。

这些都没有定论,户部也跟着折腾。

王守仁端身正坐,放空自己,定心沉思片刻,自己都惊讶。

其他六位一看他的表情,比他还惊讶,害怕的那一种。

王守仁看一圈儿,干巴巴的语气“内阁要宰一宰富商,徐景珩要大明富户的银子都掏出来,全面流通一遍,所过之处,都留下买路钱皇上想明白了,理直气壮地要求全国巡视”

徐景珩是在这里等着几位阁老对看一眼,心里头那个憋屈别提了他们正奇怪,皇上为何不着急催促南下事宜,正琢磨怎么哄哄皇上都怪自己太天真

七个老头子对视一眼,脸上的苦笑蔓延到脖子上,明知道皇上和徐景珩的谋划,却又不能不答应,忒难受。

蒋阁老一时心灰“你说说,现在的年轻人都怎么了理学哪里不好没有理学,大明有这份儿凝聚力吗老夫的家里,哎”

“老百姓,将来都和,那大运河边上的人家一样,沿着官道建设房子,聚集成村落,更方便管理。各省的地域分隔进一步减少,大明的闲人甚至流民都有活儿干

这都是肉眼可见的好事儿。可全国基础大建设,那就需要工匠们,工匠们必然受到重用”

蒋阁老也不知道都说了什么,杨廷和黑着一张脸,牙根痒痒“正好配合科举改革,湖广工科学院趁机,闪亮登场。”

蒋冕、毛纪,一起心灰丧气。王守仁、谢迁、杨一清、费宏,一起装柱子。

本来大明的杂学,就因为皇上喜欢有抬头的架势,不说别人,蒋阁老的三个儿子就能和蒋阁老叫板,就要去天文台看星星。

再加上这般改革,大明的工匠们,商者们,都在老百姓面前刷一波存在,唯有科举士人,引起之前那场清查土地风波,形象大跌,再加上朝廷涨俸禄的事儿,老百姓都说皇上对读书人仁慈

皇上这是在逼迫大明的官员,适当放权

七位阁老想明白,心里的难受劲儿淹没脸上的道道皱纹,眼泪花花的,一个个都来找皇上,那模样儿,就差说皇上“卸磨杀驴,忒不道义”。

就连红石头的鬼鬼们都起哄“说好的朕和士大夫共治天下,皇上你咋说变心就变心”学着隋文帝袖子一扬“哎呀呀皇上呀你这个负心人呀”

皇上不搭理鬼鬼们的起哄,一副忒无赖的“痛心疾首”模样“各级官员要那么多的权利作何官员下面的小吏欺压百姓,官员们不知道一个县令,手底下三十个师爷,自个儿就知道天天吟诗作赋”

皇上后面的“钻营附会”没说出来,七位阁老却都明白,一时真哭出来皇上真的对士族不满意了,真想着收回“朕和士大夫共治天下”这句话。

七位阁老不敢去赌皇上的心软,或者手段,麻溜儿回来文渊阁,一起心里发狠,大明士族要保住手里的权利地位,最需要的是,功劳。

七位阁老“知耻后勇”,也不和皇上委屈了,对于清查贪官恶吏也不再手软,打定主意,培养一批好官、清官、能官争取民心。

如此这般,到二月十二奉天门小朝会,内阁六部九卿达成共识,一项项事情安排下去,短短三天,刑部大理寺的大牢又满一波,国库又满一波。

除了部分官员天天担惊受怕,其他官员都感觉挺开心的,无他,下去一个贪官,官员的名声好一分,他们也少一个竞争的不是叫你们贪污,叫你们天天炫富

留下来的,都是心里打着小算盘。吏部在毛澄的带领下,天天忙啊忙啊忙得满嘴起泡;礼部忙着今年的科考试题;户部的人天天打算盘红光满面

如此这般情况下,二月十五,大朝会,文武百官都意识到有大事发生,都紧张又期待。最轻松皇上五更天爬起来,打拳读书,穿衣用膳,一身大红四团龙常服,乌纱翼善冠,踱着小方步,挺着小肚子,去上朝。

天色黑漆漆的,八个宫人提着八盏宫灯走在前面,两列侍卫们护着皇上,身边的张佐当笑话说,谁谁谁没睡醒跌到金水河里头,谁谁谁睡着了撞柱子

皇上表示关心“部分官员住的地方距离紫禁城太远,确实不大方便,上朝的时间统一延后两刻时。”

张佐只笑“皇上仁慈。奴婢认为,有些人定力不足,睡得晚,延迟一个时辰,他们还是犯困。”

皇上不明白,晚上不睡觉做什么“要按时睡觉,乖乖的。”

张佐眼睛一眯“皇上说得对皇上,他们都不乖乖。”

皇上板着小胖脸,余庆瞄一眼张佐,也不给那些人说情。

卯时六刻,天边露出鱼肚白,皇上来到奉天殿丹陛边,见到早到的一些大臣,平时不注意,今儿一看,有精神的,没有几个,大部分都是没睡醒的样子,行礼的声音也是有气无力。

皇上上了心,看什么都觉得有问题,不满意“爱卿平身。可是都没睡够”

谢迁心里一跳,瞬间醒困“皇上,臣等都睡够了。”

皇上对谢阁老的表现小小的满意“要按时睡觉。若是认为早朝时间太早,有礼部商议,延后两刻钟。”

谢迁哪里敢答应“皇上仁慈。早朝时间和睡觉时间不冲突,睡眠不足的人,延迟一个时辰,也还是爬不起来。”

皇上根据自己被徐景珩罚的经验,特理解的小样儿“看书不能太晚哦。朕知道春天到了,都想着去蹴鞠斗鸡,不能耽误正事儿哦。”

谢阁老“”谢阁老突然特同情跟随皇上南下的人,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皇上言之有理。臣等一定好好督促他们,不能因为朝廷宽容,不砍手脚了,就放肆地蹴鞠斗鸡。”

谢阁老笑得满脸菊花开,皇上有模有样地点小脑袋,还和谢阁老分享他的斗鸡小白,和在场的蹴鞠斗鸡爱好者约好,哪天一起打比赛。

说的谢阁老也满心期待,君臣一起回忆去年的蹴鞠斗鸡盛况,互相吹捧着赞美着,奉天殿门口,气氛一时变得特欢乐。

皇上找到新玩伴挺开心。随后到来的官员们,甭管多困,一听到这事儿,都立马醒困,特欢乐。蹴鞠斗鸡好啊,不光是宦官们会,我们也会玩啊皇上。

对刚刚选出来“八虎”挺满意皇上,自然不知道他们的小心思。卯时七刻,奉天殿里灯火辉煌,百官列队,大力太监鸣鞭,礼仪大太监尖声高喊“上朝”皇上从正门进来奉天殿坐到龙椅上,锦衣卫站两头,百官行礼,议事开始。

杨廷和作为内阁首辅,先做一个保守的开始“启奏皇上,有关皇上南巡事宜,按照计划,大约四月份出发。沿途所经地方,看情况下去龙舟。跟随人员名单,拟定中,再做核实。”

皇上小胖脸严肃“准奏。”

蒋阁老出列“启奏皇上,去年大明收录一批科举功名的民间人士,都经过礼部严格考核,考察一段时间后,都合格。臣建议,在八股取士的基础上,增设博学宏词科,在吏科和博学科之间,不按照八股文考核,广纳民间各行业有才之士。”

“准奏。”

谢阁老出列“启奏皇上,河套三分之二收归大明,山西要修桥铺路,可修到河套。有大明工匠统一研究,修建一条大明和蒙古的友谊大道。”

皇上惊喜,这不就是修到蒙古老家

“准奏。”

阁老们、六部尚书、各司大臣一一出列。礼部尚书金献民的一道上奏,引发满朝堂热议。

交趾发来消息,后黎朝结束,权臣莫登庸于年初,篡夺帝位,建立莫朝。祈求大明承认其身份,册封亲王,还表明要归还大明部分土地。

一部分大骂莫登庸给大明人丢脸。

一部分人大骂,莫登庸退回来的土地太少,没有诚意。

反正没有一个认可莫登庸。

皇上听得稀奇,目光落在礼部尚书的身上。

礼部尚书金献民,黑着一张脸,难以启齿“皇上,这位莫登庸,先祖乃是广东人,还是元朝状元莫挺之的七世孙、莫邃的五世孙。莫登庸祖籍永乐年间的南策州,交趾叛出大明后,其祖父迁居到宜阳古斋社,迎娶当地女子,生下莫登庸。”

皇上还是不大明白。

群臣表情古怪。

金献民一咬牙“皇上,交趾自古以来就是华夏政权国土。自从交趾判出大明,交趾立国,一直野蛮不训。然事情分开讲。

皇上,莫登庸,从一渔民登顶,篡位,世人不齿。学习大明改革兵制、田制、禄制、地方官制更是汉奸行为。”

金献民对莫登庸的行为,大大不齿“皇上,莫登庸自称是黎恭皇禅让王位,臣奇怪。

臣派人查明,莫登庸篡夺黎朝的王位,又为了正统名份,要归还很小部分交趾侵占大明的土地,传统越南士族不承认莫氏的正统性,给予莫登庸非常差的评价。民间人士称他为乱臣贼子和卖国贼,无耻至极。”

皇上迷糊,合计着莫登庸,就是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锦衣卫接过来金献民的上书,检查过后,递给皇上。皇上一看,莫登庸的请求奏疏

皇上大致看一眼,莫登庸在贡表中赌咒发誓说“臣敢不终身正行,抗节致忠金石此心,永荷乾坤之德;涓埃其报,仰囗海囗之恩”皇上身上起来鸡皮疙瘩。

所有的藩属国国王,都以为华夏皇帝好大喜功,就爱听甜言蜜语,每次上奏疏,怎么腻歪怎么来

皇上合上奏疏,特利索做结论“此乃交趾内政。既然交趾叛出去大明,就不归属大明管辖。取消交趾国王的安南国王封号,不再属于大明臣子。”

群臣沉默反抗。

皇上“大明和交趾的外交事宜,按照常规操办即可。”

群臣不吱声。

余庆猛地给皇上挤眼睛,皇上大度“莫登庸户籍在交趾,不属于大明人,然终归是大明血脉。交趾叛出去大明,也不属于大明,然大明大国上国,不能不管。兵部听令,安排安南征讨大军,收复国土,匡扶正义”

皇上喊出来这句话,真像那么回事儿。

群臣满意了,一起跪下高呼“吾皇天纵圣明,大明将士传达皇上仁爱,文臣教化万民”

皇上一身帝王威严,面不改色,然而出兵交趾,要花多少银子皇上一点儿也不想要交趾,目光示意兵部尚书。

兵部尚书麻利表示,皇上放心,保证不打,就吓唬吓唬交趾。

咳咳,前排的大臣们,装作没看到皇上和兵部尚书的眉眼官司,天边微微露出一丝丝曙光,奉天大殿里的蜡烛熄灭,进入正题。

内阁和户部议定的官员涨俸禄,涨多少,从哪个月开始涨,勋贵外戚看热闹,世家大族代表、寒门士族代表谁也不让谁,唇枪舌战,刀光剑影。

皇上看着他们一个个面红耳赤,脖子上青筋毕露,最后按照他们吵出来的结果,内阁六部九卿正式官员,在原有俸禄基础上,上涨一成。

南直隶、江南六省份的商户同意增加商税,朝廷该给加多少先是所有出身江南的文臣们,包括谢迁、杨一清、王守仁三位阁老,齐齐站出来,和满朝堂的大臣据理力争为了江南商户,能少一文是一文。

皇上可算是见识到,江南文臣半个朝堂的威力。

再接下来,也不用休息,论到其他省份的商税要不要加

所有出身江南的文臣们,包括谢迁、杨一清、王守仁三位阁老,再次齐齐站出来,和满朝堂的大臣,那真是大打出手

都加,凭什么江南加商税,你们不加江南的银子大风刮来的不成

大明的国库需要税收,大明不是光有江南,凭什么你们天天坐享其成江苏、浙江百姓天天苦于税赋,你们知道吗

谢迁今年都七十九岁了,那胳膊腿儿动起来跟年轻人一样。皇上真担心他吃一拳头受不住。

王守仁老师平时最会讲道理,还和杨一清不大和睦,打起架来,两个人特默契地配合着,出拳出腿

皇上看得眼花缭乱,自己去休息一会儿,用一碗蛋羹,一杯牛奶,去一趟更衣间。

群臣打出来结果,一个个大臣顶着乱掉的乌纱帽和官服,最终定下来,全国商税都加然后皇上没有功夫同情任何一个。

无他,满朝堂的官员打完了,团结起来,一致请求,尽可能地少加。

皇上一瞪眼,看得他们一个个低头。

皇上本也没想在普通小商户身上大加税,特英明地同意“诸位臣工的提议都非常好,家庭小作坊,本只能养家糊口,按照常规加收即可。”

群臣“”

皇上一腔正义。

好嘛,合计皇上在这里等着。群臣麻利地行礼“吾皇圣明。臣等附议,各级别的商户,分开收税。”

群臣也不敢和皇上太硬抗,物价涨了,国库的银子也要涨,不在农户身上加税,只能是商户。群臣安慰自己,大明商户有了开天辟地以来的“大机遇”,和山西商人一样出出血,很应该。

皇上满意。接下来,关税。

沿海的关税本是小头,没人在意。可如今情况大不同,虽然朝廷管制海线,只允许朝贡海贸,可光这朝贡海贸,四个市舶司每年的关税收了多少

特别是那南海,大明水师朝马六甲一站,那就是“要从此关过,留下买路财。”偏偏整个南海,只有马六甲一个海峡

好事儿大好事儿

朝堂上超过半数的大臣,一起看向户部尚书,一起眼冒绿光你不是天天爱数银子吗赶紧

户部尚书一个激灵,麻利地跪下,大声哭嚎“皇上,臣身在户部,掌管大明钱粮,臣天天胆战心惊,臣生怕哪里遭灾了,哪里出事了,户部拿不出来银子。

皇上,土地改革,改革掉一大笔银子;官员要涨俸禄,又是一大笔银子。臣知道皇上仁慈爱民,可是大明的国库不能空啊”

“皇上,四个市舶司,每年光是水师巡逻,要花多少银子。皇上,南海市舶司筹建,整整花了三十万银子,去年一年的税赋,还不够二十万两。

皇上,大明在南海尽心了。臣等知道皇上仁慈,不忍心看南海流于蛮荒,失于教化,然大明不能再继续补贴南海了啊,皇上”

皇上极力保持肃穆庄严。

满朝文武一起嘴角抽搐,定力高的,机灵的,脑袋埋到胸口专心看地砖,嗯嗯,今天的地砖真好看。

奈何户部尚书的哭功了得,没理三分理,有理壮大天,哭得不喘气不换气,还没有鼻涕,这简直比美人梨花带雨还少见。

户部的人也各个都是人才,一个个的都跟着哭,坐在地上大哭特哭,哭的满朝堂的人,都感觉自己是大明的大罪人。

要加俸禄,不是银子吗不是国库的银子吗不是老百姓的血汗钱吗

要修桥铺路,国库能不出银子吗

要南巡,一路上花的不是银子吗

好嘛,皇上感觉自己也该有罪恶感。

户部都哭成这个样子了,浙江、福建、广东、还有山东,还敢说不加关税你敢留着关税不交给国库你那港口是大明的港口,不是你们自己的港口。

朝堂上的浙江、福建、广东、山东,都憋着脸不说话。关税要加是必然的,送交国库是必然的。区别是其他,比如每年的港口维护费用,每个人都知道,港口是下金子的“母鸡”,把“母鸡”照顾好才是关键。

所有人都等皇上的决定大明四个市舶司的关税收入,之前都是管着市舶司的东厂太监,伙同地方官平分。地方官无力留住这份收入,皇上那东厂太监的收入,那就是皇上的私人收入。

皇上也知道这一点,皇上再次在心里感叹,果然大明皇家是大明最穷的大户。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