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玄幻 > 秦皇 > 第144章 商书

秦皇 第144章 商书

作者:九州月下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9-13 17:38:14 来源:就爱谈小说

在郑国渠修成后, 咸阳人口增长很快。

劳作的妇人小孩常随手带着一个纺锤,将一团短棉搓成棉线, 民众的力量是无穷的,棉花已经从一开始做为保暖填充物, 向纺织品进展。

手搓的棉线粗细很不好控制,做出来的都是粗布, 但这种柔软轻肤的布料几乎是一瞬间就俘获了普通人家——它的产量太高了,而且相比需要沤、砸、梳、抽的麻纤维,它只要细心去除其中的棉仔,就可以纺线做布。

唯一的问题就是它太耗费地力,种了棉的地得至少种上两三年的菽豆或者苜蓿,才能再来种棉。

但问题不大, 对普通的农人来说, 一件布衣, 够穿很长时间了。

问题在于由于棉布价格上涨, 让种棉的农家多了起来,引起了秦国上层的重视。

“棉占良田, 益商贱农, ”王绾对这事非常紧张, 上书秦王, “应令诸农归禾,禁种棉, 以益田赋。勿复齐纨鲁缟之事。”

秦王看这奏书时, 正是与阿江大战后的休息时间, 拿工作当休息的王者微微一笑,随手将奏书丢给了严江。

“齐纨鲁缟?什么意思?”严江对有些典故还不是太熟悉。

秦王于是解释了这个事情。

严江这才知道,战国和后世之所以重农抑商,管仲是要负大半责任的!

就是这个人,当年搞了个骚操作,让齐国人只能穿鲁国的布,于是布价上涨,齐国订单如雪花飞来,然后鲁国一看,哇,有钱赚啊!于是荒废种植业,大搞纺织业。眼看产业链已经建起来了,管仲突然说,对不起,你们的布我不要了!以后齐人只能买齐布,不买不是齐国人!

鲁国傻眼了,布价一跌,国内闹起了饥荒,辛苦做的布料便宜卖给齐国不说,还签下大量不平等条约,堪称历史上第一例经济战,自此之后,各国君主对商人提高警惕,就怕再来这么一回。

严江闻此事,笑了出来“此一时彼一时,若有齐国再行此事于秦,王上会如何处之?”

要是齐国试试来操控的秦国市场……啧,画面一定很美。

秦王也勾起唇角“如是,自应为大秦开疆拓土。”

“商人之道,无非辨贵贱、调余缺、度远近而已,”严江抬指一弹,把奏书准确地丢到秦王案上,“王上试试想,若有能人,能十日织一匹布,供十人所需之衣,这十人便将自家织布之时日,尽数归于种地,如此,地中产粮亦多,国中布亦多矣。”

商人最重要的作用就在这里,可以让一个人专注少数事情,而非样样皆会,让人能抽出更多的时间在专业领域。

这想法非常新颖,秦王听得甚是专注,却问出另外一个理由“若庶民因此重商贱农,何解?”

农是一国之基,必得保万无一失。

严江道“以立商法,苛之以税,使物贵,民不大赚,自然勤于农事。”

后世商品社会时,哪怕国家再大喊着耕地红线,也阻止不了耕地的荒废,但就如今秦国这点市场,想发展商品经济无疑是想多了,汉朝轻徭薄赋了近百年,也才有一点步入商品社会的意思,但还没来得及冒苗头,立刻就让汉武帝败光了。

秦王何等聪慧之人,拿着奏书思考数息,突然道“当年管仲以盐铁富国,取之于无形,使人不怒,阿江昔日所言,便是此理?”

严江微微挑眉,冷笑道“王上可是还惦记着以盐铁苛税之事?”

垄断盐铁,无形加税,让庶民感觉不到被拔毛了,他们只会觉得啊,我没买什么东西啊,怎么钱就花光了呢?辛苦了一年,这犁坏了得修,完蛋,今年存的那点钱又搭进去了……

秦王的微微一笑“吾近日再读《管子》,所获良多,齐王曾问管子若先以盐铁取民用之无形,又重税苛之,当如何?”

“管子如何说?”严江也来了兴趣。

秦王悠悠道“管子曰此桀纣之行,必国灭也。”

严江不由得赞这位先贤的厉害,说的太对了。

秦王政微微一叹“你既不愿为政,便多说些见识,吾非霸道独见之人,必是能听的。”

他言语里带着一丝萧索,甚至还有点因为自己不想信他的小委屈,虽然知道他必定是装的,但严江觉得自己根本扛不住,不由得坐到他身边揽腰安慰“我所知亦不多,只是你心志甚大,自然要谨言慎行些。”

“你信我?”秦王转头凝视他,不言不语,只是眸光微垂,甚是失落的模样。

他生得俊美霸气,突然间这么来一下,严江不由自主靠近道,指天势日地保证“你想知些什么,我能讲的,说予你便是,上邪为证,我怎么会不相信你呢?”

被美色所惑之下,他保证肯定不会瞒着阿政什么事情,一定知不无言言无不尽,甚至在后来的战斗中,答应了一些甚是过分的要求以证清白。

秦王政也保证会克制自己的称霸**,以后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绝对不会搜刮太过,相信我就是了。

老虎花花在一边趴着,看到两脚兽骗人骗己的表演,不屑地转头。

作为一只成熟的大老虎,它已经明白,那两人和那鸟一样,一个声调都不能相信。

……

次日,严江和秦王微服私访,开始做了阿江说的“调研”。

其实这事可以用鸟过来的,但秦王觉得和阿江同出同入更能让他心情愉悦,便当做春日踏青,与阿江上山下乡,研没做多少,倒是一起钓鱼一起烧烤,纵马渔猎,体会着自由的气息。

如今的关中一亩地可产麦两石,最关键的是五月收麦后,可以补种菽,种菽时间甚短,三月可收,待到十月,又可种冬麦,一地两用,大大提高了土地的生产率,而豆子榨油做酱,都是对庶民非常有用的补充。

而以前需要休耕的土地种上苜蓿后,关中饲养三牲六畜便多了起来,当然,这些转换成一句话就是最近的日子过得很不错,很可以,不用挨饿,非常感谢国家。

一连打听很多都是这个说法,当然,他们更多是在讨论要不要少养几只鸡,要不要养只彘(母猪),既能下崽又可以吃,彘贵,豭(公猪)贱,但养一只就够给儿子取妻,是好收成不是?

还有人聚在村口闲聊,说起少府最近人手紧张,招短工,农闲时可以去,做一日有五个钱呢。

然后立刻有人反驳,说去少府不如去私坊,最近有的私坊收人梳棉脱仔,脱多少棉给多少工钱,有人一日赚了十九钱。

更有人说棉仔亦可出油,说开个收棉坊才是最赚。

一群人为去哪里争执不休,秦王问起他们都去做工田地可否荒废时,被嘲笑无知,每年田赋需麦粟来抵,若有拖延便要被罚为城旦,哪可能为工而轻田,怕是不想过了。

秦王被说也不生怒,反而在庶民的讨论之中收获了另外一种愉悦,倒有些明白阿江为何将这些人看得如此之重了。

于是回宫之后,秦王招来重臣,让他们以庶民衣食为据,做《商律》,并且在咸阳码头调出一片空地,令每月初一可于此开集易市,此日交易,可不限于市井之中。

这算是一个非常重大的改进了,秦国要求一定在市场里交易的商法,不知道有多限制市场。

离下月初一还有近一月,这条要求下发到咸阳周边各乡时,谁都没想到会带来多大的轰动。

反正严江带秦王去赶集时,整个渭水河畔仿佛凭空生出一条十里长街,从鸡蛋到牛羊,从果物到布匹,甚至肥料都有人从百里之外挑来买卖,人数之多,堪称空前,当真是“车彀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便是秦王本人都被惊到了。

他长这么大,就没见过这么繁华的市场。

被调来维护市场的秦吏们在其中就如汪洋中小船,被挤得四处飘零,于是卫尉不得不紧急又抽调了上千士卒巡逻——虽然结果是集市过后,这上千士卒都被掏空了钱包,但依然喜气洋洋。

很多乡里产物在乡间村里卖不上价,入城却能得个好价,添上一衣半食,换些盐米铁针,就能得生活更美好。

而随后而来的抽税总计,更是吓了少府一跳,那一日间,咸阳周围有三万多人参与,光是税,便收了十余万钱,足够三万大军半月之用。

治粟内史更是一改先前反对,私下里悄悄上书问此类盛事可否每月多来几次?得到秦王的冰冷地“不可”二字回复。

严江看得想笑,被秦王看穿,后者不悦地讨回场子,闹了一番才继续工作。

然后严江提起入楚之事,秦王自是应了——他不应也没有用,但他非常好奇“灭楚在既,你此时前去,怕是也看不了多少情景。”

按理来说,阿江会在诸国被灭之前提前就去,而不是如现在这般,而且,半点都不急迫。

他不由得愉悦地想到,莫非是阿江舍不得我?

严江温柔一笑,拖长语调“楚国尚在,何需心急,我留下,自是舍不得王上威猛啊~”

被恋人如此吹捧,很难不飘,秦王唇角无法抑制地上扬起来“阿江你亦是经得百战,通达契合,吾甚喜也。”

严江当然过奖过奖。

两人相互吹捧一番,秦王不但同意了阿江出门,还温柔地表示出门小心,我等你回来云云。

严江当然好呀好啊——他才不会告诉秦王,王翦那乌龟打法,要六十万大军和楚国在国境线上对持,两国百万大军会拼吃饭拼一整年呢,他有的是时间慢慢逛楚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