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玄幻 > 和汉武帝恋爱的正确姿势 > 第41章 晋江【改错字】

和汉武帝恋爱的正确姿势 第41章 晋江【改错字】

作者:柯染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9-16 01:38:35 来源:就爱谈小说

皇宫内苑, 波诡云谲,圣旨拟定一份放在他这儿,似乎并不是足够安全, 尤其他驾鹤西去后。

一国之后的甄选, 选谁, 选哪个家族做外戚,说轻了是选择一个管后宫的贤内助, 说重了是关乎国运,因着外戚、皇后,未来子嗣之争,动摇国本的事, 也不是没有。

刘启沉吟片刻,又让卫绾和尚书令、詹事, 三人誊抄了一份,交给儿子保管,“你自己收着一份,哪一份都有用, 你唯一需要注意的,是你姑母的野心,虽然几年前建章宫刺杀一事后,你姑母收敛了性子,但倘若堂邑侯当真做了岳丈外戚,她收不收得住野心, 还尚未可知,如何摆放他们的位置,我相信你能做得很好。”

刘彻心中有数,见父皇面色倦怠, 便让他好好休息,不必操心这些。

刘启摆手让他去。

刘彻要将那张重弩一起带走,刘启不给拿,“这张重弩,随我一起藏在皇陵,你走罢。”

他说起生死,一片泰然,又极其喜爱这张重弩,抚摸着弓弦,爱不释手,刘彻心中亦有怅然,也不与他争抢,只是道,“汉庭会越来越强盛,父皇不必忧心。”

临到死,总也有心愿未了,这张重弩,略略让他宽慰,等儿子出去后,刘启才和身侧的老宦官说,“当初商议太子婚事,我却是出了一昏招,差点让阿娇嫁给了旁人,平添出许多事端,到底有些对不起那小子了。”

许寿是跟在皇帝身边的老臣了,忠心耿耿,也见不得皇帝自责,劝道,“若是当初便把陶七公主册为太子妃,她如今深陷后宫,去不得雁门关,又如何能做得出这重弩呢,桑、农、盐、铁,陛下为太子选了一个好太子妃,太子感激还来不及。”

那倒是,遗旨的效用甚至比圣旨还要厉害一些,刘启了却一桩事,倒是心中畅快,困意上来想歇息,临睡又朝老宦官招手,“你这老东西,老了老了,可不要背叛我,提前走漏了消息,不然我做鬼也不放过你。”

近来陛下许多时候好耍赖了,像小孩一样,许寿哭笑不得,表着衷心,“老奴无子无女,陛下早已在长安城为老奴置办了家业奴仆,过清闲的好日子,也受人尊重,将来要是愿意,还可在太子身边伺候,老奴做什么要背叛陛下”

“陛下放心,方才拟旨之前,前殿清理了个干净,丞相、尚书令、詹事几位大人身边,老臣也注意着些,决计不会坏了陛下大事。”

这是做父亲的临终前唯一想为儿子做的事,他如何忍心看他不达成啊。

刘启得了保证,安心睡去。

许寿等着他睡熟,又替他掖了掖被子,这才示意候在两侧的宫婢们,随他一道轻轻退下。

刘彻拿着圣旨回了太子宫,唇角噙着笑意,细看一遍,听得南平的叩门禀告声,才将圣旨收起来,放到暗格里,有了这张圣旨,金口玉律,阿娇这一生一世,就是他的人了。

南平进来,见自家主上难得面带笑意,不由也笑,“可是公主来信,信里说了好话了,自陛下身体有恙,难得见太子展颜。”

刘彻没答是或不是,南平也没再多问,只是禀告道,“往常太子让我们查着,长公主霸陵邑确实有一座宫殿园林,因在长门,故名长门园,属下亲自去过一回,里头倒是山水园林俱在,就是周边荒凉无人烟,十分清冷,不像是居住游玩的,因着毗邻霸陵,许是长公主祭祀时用来休憩歇脚的地方。”

刘彻听了,半响不语,后又吩咐南平,“把城北的京郊园地契,送去堂邑侯府,便说是我孝敬姑母的礼物。”

“京郊园”南平吃惊,京郊园虽说名字里只带个园字,却是真正的皇宫行馆了。

太子名下没有多少好东西,就这园子还算好些,南平不肯,“换个别的吧,哪有送礼一送就是园子的,今次送了园子,下回倒不知道要送什么了。”

“这园子送出去,太子与寻常年轻人出游,谈辞赋,论实事,倒没个好地方去了。”

南平劝得苦口婆心,刘彻摆摆手,“让你去便去,东边、北边不是还各有一处,派人修缮一番便是。”

太子决定的事,大概只有陶七公主才能改变一二了,南平苦兮兮地摇头,却也不敢再废话,当真去取了地契屋契,再备下些小礼,亲自送往堂邑侯府。

刘彻看时辰尚早,自己骑马出了城东南,先去霸陵祭祀了一番,回程途中拐了道,路过长门园,勒马停下了。

园里的老管家禀告说是长公主府上的家仆,洛一告知了身份,请他们在外间候着,让太子里间歇息,老管家是个机敏的,当即便找了一个腿脚便利的小厮,快马回长安城,禀告长公主去了。

洛一看见,却并没有阻拦,暗卫们园里园外探查一番,未有异常,都守在了外面,洛三不远不近地跟着。

长公主好奢华,这院子占地几亩,说是宅院,其实更像游玩的园林,回廊九曲,只是疏忽打理,枯荷残蝶,屋舍便是雕檐画栋,高门朱漆,显得越发空旷寂寥。

重生后的阿娇究竟喜不喜欢这样的园子,刘彻不知道,但十二岁以前的阿娇,最喜欢热闹,走哪里都是最耀眼的中心,是万万不可能喜欢住在这种地方的。

她却在这里住了十年。

是被他伤得太深,这一世说什么也不愿意再嫁给他了罢。

洛三在前面引着路,“方才属下与那仆从打听过,这园子二进后头还修缮得精致华丽些,主上想要休息游玩的话,再往里走一走罢。”

刘彻没再进去,在廊前站了许久,出了园门,在松树下立着等,恰有斥候送来江陵的政务,他便让洛一取了刀笔来,坐在园外的石凳上处理。

洛一皱皱眉,问洛三,“主上这什么意思,是喜欢这座园子,还是不喜欢”

和长公主有关,那就是和陶七公主有关,一旦碰到与公主有关的事,再怪异也不稀奇,洛一道,“你忘了,主上因着思念公主,前头加冠那晚,硬是去了堂邑侯府青竹阁,在公主的屋子里待了一整宿,这园子,说不定也和公主有些关联。”

江陵局势稳定,那地方虽不是主上的封地,如今也在主上的掌握中,只皇帝病重,政务都由太后过问,太子向太后举荐农臣赵过,意将赵过农种之法推往九洲各处,政荐被驳回,又将蜀地文翁学馆的事上奏了朝野,儒生们一力支持,赞誉满朝,也被太后压下了。

这一来一回,祖孙二人面上相处得愉快,都是太子听祖母谆谆教导,朝堂上一片风平浪静,却也静如死水。

不是没有政务,只便是有政务,只要汉庭的天不塌,群臣也暂且压住,不再往上报了。

洛三虽不管政事,这段时间也看出些苗头了,捧着笔墨纸砚出来,嘟囔道,“公主心善,有孝心,这次却是好心办了坏事,治好了太后的眼睛,对汉庭,也不知是好是坏。”

洛一严厉地看他一眼,“洛三,慎言,那是当朝太后。”

他说完,怕兄弟对公主起了怨怼,又解释道,“少时太后对公主多加宠爱,都是有目共睹的,公主若眼睁睁看着太后患眼睛,而不医治,才是大逆不道,让人心齿凉寒。”

洛三也自知失言,“我是替公主不值”

快要出院门,两人都住了嘴,在石桌上摆放好东西,差不多过了一个时辰,刘彻处理完政务,那头才有急促的马蹄声传来。

先前那小厮,并堂邑侯府的管事一并策马前来,到了跟前,下马就拜,又双手奉上来了一个木盒子。

洛一接过来,打开看,里面装着长门园的地契和房契,还有京郊园的,也一并送还回来了。

“长公主说,谢过太子的心意,长门园赠送与太子游玩,公主身体不便骑马,在后头坐了轿子来,让老仆带话,请太子赎罪。”

刘彻只拿了长门园的地契房契,让他照旧拿着京郊园的回去,“只是临时过来一看,不必姑母费心奔波,这便回长安城了,你且着人赶回去禀报,姑母不必过来。”

那人不敢多话,另找了两个得用的手下,一并骑马往回奔去了。

刘彻将契书给了洛三,吩咐道,“找人,把这园子推了,湖也填了,你找赵过一起办这事,看看城郊的百姓,谁愿意听他的指挥种地,就把土地按户头分给他们,尽快把这件事情办好。”

洛三瞠目,“推了地分了”

太子常物尽其用,自己还要圈山建园,哪有这么百倾的土地,就这么没头没尾的分了,不像太子作风,倒像是陶七公主的行事。

刘彻自来了长门园,心上就笼着阴云,叮嘱道,“切记土地要分到百姓手里,谁敢徇私,杀无赦。”

这座园林,自此后,上头种满禾苗稻米,人来人往,热闹,又年年有收割,她知晓了,定也会展颜。

刘彻上了马,又吩咐洛三,“你与小八去信,记得将这件事讲明。”

洛小八现在远在边关,陶七公主的身边,与小八讲明,分明就是要说与公主听了,洛三听得笑起来,应了声是,又朝洛一道,“看吧,就说和陶七公主有关,这也算,遍洒千金,博得佳人一笑了。”

洛三当即写了封信,合并着此去北方斥候点的回复,一并送出去。

信件送到雁门关时,阿娇才从矿山下来,山西这一片最出名的,是煤矿,而在中国古代,煤炭最早的开采使用,就是从西汉开始的,所以阿娇很轻易地就在各座山间,找到了最容易开采的浅表煤层。

开采这种煤矿,甚至不用搭建竖井,矿洞,煤炭能更高的温度,相比较于木炭,煤炭的开采成本和运输成本都很低,有了煤矿,铁器的锻造也会更上一个台阶。

但由于煤本身就带有硫、磷等杂质,冶铁过程中会渗入生铁,导致锻铁不纯,热脆冷脆,相比于木炭,煤炭的气孔度小,热稳定差,容易爆裂,如果生煤直接用于冶铁,效果反而不尽如人意,阿娇主要是带着匠人们炼制焦炭。

阿娇先前毕竟只知道理论,未曾真正上手实验过,找出配比合适的炼制之法,也花费了不少时间。

从选煤开始,就很有讲究,闷温和窑炉也是一步步实验来的,炼造得好的焦炭,烟气小到几乎可以忽略,燃烧的时间长,碎小的渣沫还可以做成煤饼,除了冶铁,也完全可以用在冬日取暖,日常生火做饭上。

雁门郡山荒柴荒,便是太守府,冬日也未必能有足够多的木炭烧火取暖,对雁门郡周围的新兴郡,往内的并州晋阳来说,这些烧好的焦炭就是稀有物,冬日来临,上等的无烟碳肯定会被疯抢,是一条看得见利益的生财之路。

自从一月前将匈奴赶出雁门郡后,有郭舍负责雁门关城墙修缮,陆邱研究如何制造马镫,又有神机营打造重弩,剔除了廖江春徐金几个毒瘤后,冯敬按律诛杀了几个闹事的反贼,雁门郡一时间吏治清明,农人们每日农闲,也去城中找一些零活做,或是修补城墙,或是帮忙敲打碎石,也或者就是烧了石灰石来换钱,只要不懒惰,非但不用饿肚子,每日吃用完,还有些结余。

一座城渐渐恢复出生机来。

太守府,窗户开着缝隙,屋子里烧着无烟的白碳,也不见多冷。

冯敬朝旁边前来商议军情的郅都道,“都说北边的冬日不是人过的,得用熬,这会儿要是家家能用上这种煤,就好了。”

第一批炼制出来的焦炭分成两半,一半运回了长安,剩下一半分发给了雁门郡各县长吏,长安城那边什么情况暂且不知,但焦炭和煤饼,已经在雁门郡掀起了一股风潮,这几日各处不少的官员闻风而动,有要出钱买的,也有打听消息,问开采,冶炼配方,相中商机,要做生意的。

有商人来来往往,才是将雁门与中原联系起来的关键,这里越富庶,越有利可图,也才越有人自愿守护这片土地,否则年年荒凉,守起来,军民怨声载道,不尽如人意。

冯敬想着未来,都有些激动了,咳嗽道,“一到冬日,天下没有一个州郡是不闹柴荒的,这碳算下来,可比木炭省时省力许多,旁的地方老夫不敢说,并州这边,肯定是一条了不得的发财路,商人来往的多,咱们雁门的百姓,生活才能越来越好,这些都多亏了陶七公主。”

那人今日也还在山上工坊里忙碌,郅都正待说些什么,外头有信兵急匆匆来报,“长安城有使节到,已经进了代县。”

冯敬忙要起身,“子安,随我一道前去迎接。”

此次来的使臣是魏其侯窦婴,趁降雪的寒冬来临之前,窦婴将嘉奖将士们的奖赏、军粮补给、抚恤一并送来了,窦婴生性直爽豪放,在兵营里也没什么架子,又是送奖赏这样的喜事,整个军营欢庆了好几天。

窦婴此次前来,除了做嘉奖士兵的巡城刺史,还有另一桩公案,就是按皇帝的旨意,接陶七公主回长安,他在雁门郡等了几日不见人踪影,只好也挪步往代县来了。

阿娇收到信报时,还在山上教工匠们烧制更纯粹的焦炭,“煤炭虽好用,却是会产生毒气,采煤的时候也要注意,一旦往下挖超过一丈余,肯定要注意防护避让,最好是打通了竹节,一直往里面鼓风,等烟气不刺鼻了,再采煤,目前鹰山浅表煤多,先把浅表的煤矿采完,没有了再报与我知,另外想办法。”

私自采煤容易出事故,但财帛动人心,这几日公羊呺已经抓了好几起了,倒不是拦着不让他们发财,而是先全部汇集起来,统一培训管理,统一开采。

阿娇已经知晓,刘彻从阿母手中买了长门园,并且把长门园改成了农地,分给百姓们耕种了。

她听了还挺开心的,毕竟这说明,就算她不在长安城,他也惦念着她,并且忍痛割爱,拿他喜欢的京郊园换的,又特意让人传了信息来,不就是为哄她开心么。

她受了他的好意,倒是有些想他了。

宁仪走在旁边,见公主自己悄悄的眉眼弯弯,好奇问,“公主是不喜欢长门园么,怎么太子买来,铲平了,要拿来给赵大人种粮食,公主这般开心啊。”

阿娇当然是开心了,常人无法体会,上历史课,要自己背诵长门赋,并且分析此赋的优缺点,听舍友、战友,老师评价阿娇此人的痛苦。

现在长门宫没了,那些历史肯定也就不存在了。

尤其把那空置的行宫变成能耕种的良田,更是好事一件,刘彻送的这份礼,算是送到她的心坎儿上了。

阿娇收拢了一小箱的白碳,打算给魏其侯带回去,见了窦婴,窦婴却笑道,“公主可是在雁门关做出一番成就了,这几日老夫到哪里,哪里都能听到称赞公主的,多得百姓拥戴,但陛下有旨,宣召你回去,时间不多,入了冬 ,要是到了雪天,反而要耽搁行程。”

阿娇接过明黄的绢布。

上头倒没写官话,只朕与阿姊盼归六字,是一封家书,却又写在圣旨上,她不得不回。

除了煤矿,犍牛、牧马的事,只好放一放了。

也罢,冬日雁北积雪,也不能做这些事,皇帝舅舅的身体,阿母的身体,她也该回去看一看。

阿娇便不再多说什么,先回了一趟雁门郡太守府,找冯敬老太守、郅都两人,交代煤矿矿山的事,主要是把钱粮交接到两人手中,她会在春耕之前赶回来,行礼也没收拾,轻装上路。

郅都为官多载,又熟知皇帝的秉性,已经隐隐猜到了这一圣旨背后暗藏的深意,皇帝的脾性秉承高祖,都是看淡生死之人,眼下雁门郡百废待兴,才刚刚走上正轨,皇帝在这时候急急召回公主,只怕是有比雁门关更重要的事。

她这一次回去,定为太子妃,或是皇后,想回来,只怕是难。

郅都未多言,只朝她要了斥候点的印信,嘱咐道,“雁门什么情况,会有专门的信兵每月传往长安城,有什么安排,也可尽数告知,我来安排。”

这就再好不过了,阿娇将信印交给他,除了王青,陈铎,周清之外,还将宁三宁舀留在了雁门,宁三医术虽不及师父师兄,比寻常的军医却还是要好上一些,宁舀在几人里武功最高,一则比起在她身边做暗卫,他更喜欢上阵杀敌,建功立业,二则经过上回多布王一战,郅都、冯敬威名更甚,冯太守如今身体有恙,郅都便是雁门关的定心旗了,他绝不能出事。

郅都要推拒,阿娇拿着公主的威严,让他收了人,自己先回公主府,交接这几月留下的内政外务。

她忙到清晨,便装上路,只一辆供两人乘坐的马车,里头安置了案桌和笔墨,若有要务,也能及时处理,随她一道来的禁军,有三分之一选择留在边关,剩下同阿娇一道回去。

清晨天蒙蒙亮就要出发了,窦婴看着这一百已经大变样了的禁军,赞道,“果真是上过战场,气质都不一样了,稳重了不少。”

来雁门关,更能体味到入行伍,当将军的重任,练武读书也就更勤勉,也算行之有益了。

阿娇骑马到了雁门镇的官道上,换了马车,回头能看见郅都正在城楼上送行,便朝他挥了挥手,让他不必送。

却有一封信射来了马车壁上,宁仪取下箭上绑着的布帛,递给了阿娇。

如若有人迫你不愿之事,务必告知子安,救命之恩,在所不辞。

字里行间皆是关心,宁仪不防备看见,奇怪问,“为何说迫你,公主这般地位,何人还敢迫你。”

阿娇再拿出先前那圣旨来看,心中怔忪,她原以为这圣旨是阿母实在思念她,想让她回长安城,平时来信又叫不回她,所以单单求了皇帝舅舅,来一封圣旨召她回长安,可万一这是皇帝舅舅的意思,跟阿母无关,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

皇帝舅舅性格和高祖有些相似,看淡生死,再加上有名医淳于意客居长安,他不会因为生病这件事召她回去,特意把她叫回去,这件事本身就很蹊跷。

又是眼下这档口。

阿娇握着绢布的指尖收紧,掀了帘子要下马,碰上魏其侯过来,“小七,你要去哪里,好好坐在马车里,要启程了,陛下千叮咛万嘱咐,让我看紧你,中途什么地方都不能去,什么事也不要管,立马赶回长安城。”

他目光落在她手中的绢信上,又回头看向城楼,眸含深意。

“不去哪里,只是看看,从长安城来的这些禁军,要回去的可都到齐了,丢了一个,回去京中的权贵找我要人,我却是没法交差了。”

阿娇笑着打过招呼,坐回去时,心思纷乱,刘彻答应过她,不逼迫她,但若皇帝舅舅改变主意,要硬留她在宫里做太子妃,那就麻烦了。

难怪昨日临别,子安诸多嘱托,好似她不会再回来一般,只怕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子安已经看出来,她此番回长安,会发生什么了。

马夫吁吁得得地使唤着马匹,车轴滚动起来,阿娇掀开车帘,看身后离得越来越远的雁门镇,却是发觉车马两侧皆被围住了,中郎将左成、陈台、禁军分列两侧,阿娇问道,“此地路过封地晋阳,一年多不见,也不知封地如今是何模样,我想过去一趟,你们是随魏其侯先行一步,还是随我押后”

来之前,皇帝找魏婴说道过,陶七公主只怕不愿回长安城为太子妃,让他多加小心,务必要把人带回来,魏婴本不相信,这会儿倒是见识到了,他也不讲明,只驱马过来,问道,“陛下身体不适,请公主回去探脉医治,公主好似不愿”

他一句话扣下了一顶帽子,这帽子别说是她,就是她阿母长公主,也不敢带的,阿娇朝周围的禁军看去,左成、洛小八、洛小五垂着头,当听不见,右边陈台神色极为不自然,都没有要管的意思。

只有她的亲随宁仪、宁一几人,围过来,神色戒备。

魏其侯等着她答复。

阿娇哑口无言,示意宁一几个不必紧张,笑道,“怎会,原来是舅舅身体不好,那我们快些急行军回长安,有劳魏其侯了。”

魏婴笑了笑,传令道,“公主忧心陛下龙体,全军听令,全速前进。”

车马速度果真就快了很多,阿娇脚下趔趄,洛小八左成几人都要来扶,阿娇靠着宁仪站稳了,坐回了车内。

宁仪有些怒了,“这也太不把公主放在眼里了。”

阿娇心中苦笑,可能知情人都觉得她不识抬举罢,生来无嗣的事天下皆知,却依然要被封为太子妃,她却要远离长安城。

宁仪又低声问,“是长安城有险,颗左成他们是太子的人,他们都要公主回长安”

宁一掀了车帘的帘子,压低声音道,“主上若不愿回,属下几人护着公主离去,全力一搏,也未必没有胜算。”

阿娇摇头,又不是仇人,何必弄到刀剑相逼的地步,再者有圣旨诏令,她若抗旨,她自己如何不说,连带阿父阿母兄长们都要被问责。

窦婴拿准了她不敢抗旨,阿娇也确实不敢,安抚道,“也没什么大事,就是矿业才开了个头,一个不好还是会前功尽弃,心里挂念雁门。”

宁仪知不是这个原因,却也不好多问,不再说什么,只是仔细照顾着她的衣食住行。

这一路却不甚平顺,到了平县有刺客假扮成百姓,埋伏在街道两侧,想要刺杀她,抓到时来不及审问,人已经死了,一路往西南方向,在回音山、函关城各遇到两次,全都是冲着她来的。

窦婴奇怪道,“小七你得罪什么人了,一路来共有四十六名死士,要养这么人可不容易,非豪门大户不可。”

阿娇半途便收到了信报,雁门郡、新兴郡里三名长吏并詹事,司农联名上奏,告她嚣张跋扈,杀害朝廷大臣,其罪当诛,又罗织罪名,竹简足有一捆之多,由梁王上奏天听。

只不过这奏折还没到天子面前,便被太子压下了,梁王进京面见太后,太后尚未发落,梁王便因为私自屯兵铸造武器,被朝臣弹劾状告,太后下懿旨申斥,把人赶回封地去了。

整个长安城都沉浸在战胜匈奴的喜悦中,这一点风波仿佛石子投湖,没起太大波澜,阿娇虽是新添了嚣张跋扈胆大妄为的恶妇名声,却也让人更加畏惧。

晋阳过后沿途添了很多刺客,好在阿娇本身武艺好,两次被暗箭伤到,也因为锁子甲的缘故,也并未伤及要害。

但确实是凶险。

窦婴护送陶七公主回长安,一路见她忙的都是民生计,好些在他看来都实属惊艳,又因着行路急,每日只有夜间不赶路,她便也常常连夜没得休息,窦婴方知她是真正有真才实学,并非沽名钓誉之辈,反而有些踟躇叹息。

“小七,你若生成男子,便是不封侯拜相,也差不到哪里去了,可偏生阿彻对你情根深种,非你不可,前头太后让选太子妃,他直接说,要长相好,学识丰富,文能桑种耕田,武能骑马射箭的,明明白白说的是你了,搞得太后下不来台,恼了好一阵,长安城的姑娘们也不安分了,吵嚷着要请先生回府教了读书不算,还有些整日舞枪弄棒的,这股风到现在都还没消减下去。”

情根深种这四字用在刘彻身上就很荒唐,阿娇心中好笑,刘彻此时若不想太后皇后插手他的后宫,让她接下这口锅是最好不过的计策了。

但弹劾她的奏报,也是他帮忙善后的。

阿娇叹气,问道,“离长安还有几日的路程”

窦婴道,“傍晚便能到洛阳了。”

走洛阳这条路,往西南行,不消两日便能到长安城城郊,阿娇心里一团乱,忙时还好,一旦闲下来,心里总归不是那么妥帖的,以后她当真要在宫中渡过么

并非矫情,而是她真的宁愿在山西挖煤,也不愿意日后天天管刘彻的后宫。

阿娇心烦意乱,又接连几日没睡,吃了些点心,稍稍洗漱过,交代了宁仪一声,回了马车,听着车轱辘的声音催眠,很快就睡了过去。

洛五先收到了消息,听马车里的人呼吸绵长,显然睡得正香,一时拿不定主意,与洛小八商量,“主上来洛阳接公主了,要不把公主叫醒罢,再过一刻钟,便能看见洛阳城了。”

洛小八却是看出公主最近心气不顺,连连摇头,“还是算了,左右主上肯定等在城郊官道旁,公主最近脾气大,我们还是别触霉头了。”

两人便也不管了,真到了洛阳城外,窦婴先认出了路边宽袍广袖、清贵俊美的人,也顾不上吃惊,先下马行礼,“窦婴见过太子。”

刘彻将人扶起来,问道,“舅舅这一路可还好”

窦婴一一回禀了,“公主这次把人得罪狠了,要她命的人不少,亏得她身边高手多,本身也有武艺,不然真是很难活着回来了。”

刘彻眸中寒光乍现,未在这件事上多言,瞟了眼那边全没动静的马车,薄唇微抿。

刘彻小时候便常去魏其侯府玩,与窦婴是忘年交,十分熟稔,便也不隐瞒,多问了一句,“阿娇这一路上可是想要走别处。”

窦婴笑道,“那可不,这样一个厉害的女子,轻不得,重不得,有你头疼的,这会儿应该在马车里睡着,你既是接到了人,我也不随你们年轻人一道了,你安全把她送到长安城便可,我找洛阳的老友喝酒去。”

刘彻让卫戍送他去,走至马车前,制止了要进马车唤人的宁仪,自己掀车帘进去,在她旁边坐下来,瞧着她的容颜出神,并未弄醒她。

其它禁军先回长安,刘彻带了亲卫,马车进了洛阳城,到了一处宅院,车里的人还昏睡着,刘彻也不扰她,拿暖和的毯子遮盖着,把人抱下马车,一路送回了房。

她接了圣旨想去别处,定然是想到了,这半年过去,果真也是不愿嫁给他的。

醒来还不定要怎么生气发火。

刘彻握着她的手在掌心把玩,视线落在她的面容上,悬了几个月的心脏,渐渐落在了实处。

她好似睡得不安稳,翻了身衣袖全被压在了身体下面,裹紧了她不舒服地动来东去,刘彻帮她把袖子扯出来,本是秉持着君子之礼,不做多余的事,看她交错的领口露出锁子甲的一角,想起前头两月洛小八送来的信报,眸光微暗,先叫了洛一进来,“软甲。”

洛一一听便明白了,立刻去取了来,是这两月赶着让工匠制的,寻的都是好材料,刀枪割不断,腹部还有一块薄钢甲,天下只有这一副了。

等她醒来再换罢。

刘彻心里这样说,自己也靠着床沿,等了一会儿却觉那锁子甲实在碍眼,探手去解她的腰带,睡着的人却很是警觉,眼睛还没睁开,擒拿手就上来了。

阿娇睁眼,见是刘彻,再看自己是在床榻上,气不打一处来,被他握住手腕,便和他过了几招。

“没有让你做太子妃,你若不愿,我如何会迫你,只不过一则父皇想听你说说雁门关一战,匈奴的情况,二则父皇身体不好,各诸侯王都早早以侍疾的理由入长安。”

他说着声音压低了一些,“你是皇帝和太后疼爱的公主,汉庭唯一的异性公主,当真有那一日不好了,你远在雁门关,收到消息再赶回来,也不知是几时了,你心是诚,但倘若连这些礼数都不顾上,长安城中谁领你的情,只道你是凉薄之人,借机参你一本,也是有的。”

父皇虽是下了旨,也并非立刻就要大婚,不过是担心日后封位,有人借此事说三道四,提前掐了隐患,再者即是太子妃,便不好待在雁门关涉险,所以给魏其侯下了旨,非要把她带回来不可。

翻来覆去都要她做太子妃,刘彻眼下却是不想同她争吵了,暂且只能拖着。

阿娇听他说得有道理,也是她心中的顾虑,便也安静下来,悄然松了口气,不是做太子妃就好,否则她真的高兴不起来。

就这么不情愿。

刘彻眸光微沉,继续剥她的衣服,阿娇握住他扯她勾带的手,恼怒问,“干什么啊你。”

“站着别动。”

阿娇看他冷着脸,倒是奇怪他有什么好生气的,一言不发地任由他施为,想看看他要做什么,见他把她身上那件锁子甲剥下来,扔到了床头的案几上,略一想就明白了,好笑道,“这个东西是护身的,没有别的意思,你倒是能找到生气的点。”

刘彻淡声道,“是生气自己没能早一点想起来,偏生让你的郅子安先想到了。”

阿娇知道他是关心自己,便也不理会他话里的挑刺,只问道,“你怎么来洛阳了,我能自己回去的。”

刘彻看了她一眼,把锁子甲送出去给宁仪,让她洗干净,派人送回雁门关去,后头想想又拿回来,另外叫洛一准备一件新的,更好的,再送去雁门关。

“把宁舀、宁三叫回来,我另派人护郅都的安危。”

“你怎么事事都要管。”

阿娇被气笑了,“他两个是自愿留在雁门关,以后入了军营,是汉庭的人,和我关系都断了,你浪费人力物力。”

阿娇说着,重新在床榻上躺下来,盖好被子,看他走至床榻边,垂眸看着她,心中轻叹,往旁边挪了挪,让出了位置。

她从小与他厮混到大,到现在这一步,她已经懒得去在意什么了。

刘彻星眸里便带了些笑意,上了床榻拥她入怀,渐渐地情难自禁,掌心握住她的后脑,寻她的唇,吃得她痛了,才微微闭目,日后他必定待她如珠如宝的。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