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玄幻 > 和汉武帝恋爱的正确姿势 > 第48章 晋江文学城首发

和汉武帝恋爱的正确姿势 第48章 晋江文学城首发

作者:柯染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9-16 01:38:35 来源:就爱谈小说

正月甲寅, 刘启下诏令郡国劝农桑,又禁官吏征发农人开采黄金,珍珠, 玉石, 隔日设宴, 请众臣伴驾说话,两月里阿娇基本都在宫中, 与师父淳于意、医正许林一处,研习医药。

三月初春,边关传来捷报,雁门关冯敬、郅都中邑设伏, 匈奴兵入彀,大败匈奴, 斩杀匈奴兵三千余人,俘获战马一千余匹,皇帝重病在床,听来捷报, 连喊了三声好,哈哈大笑,下诏驾崩后赏赐诸侯王、列侯马匹,黄金,宗嗣者每人爵一级,天下每户民钱一百, 放出后宫中宫女归家,免徭役,手里握着捷报,闭上了眼睛。

当日, 太子刘彻继位,诸侯王入长安悼祭,群臣议定谥号为景,九日后,葬景帝于阳陵,天子服素缟,随葬珠玉珍宝,金银器物,印绶,偶车桐人伪物,日常用器,琴铮乐物,布帛绢丝,丹砂矿石,兵器文书等万物,百官会国丧,军士列阵相送。

六月,尊皇太后窦氏为太皇太后,皇后母王氏为皇太后,封皇太后同母弟弟田蚡、田胜为武安、周阳侯。

十月,举行皇帝大婚大典,同月,以建元为年号,诏丞相、御史、列侯、二千石以上诸侯、官员,举贤良方正直言敢谏之士,皇帝亲问古今治世之道,对者百余人。

医药、丧葬、祭祀、大婚大典,从年头到年尾,除了长门地粮食收割、小妹妩妩百日宴阿娇出去看过,其余时间大多都待在宫里了。

后宫虚悬,却还有很多太妃在,公主也多,庶务不少,皇后底下配备了诸卿,将行,卫尉,少府少仆一样不差,阿娇本是想着初入中宫,什么人可用什么人不可用来自哪里都摸清楚,不管用什么手段,势必要把未央宫掌握在手里。

结果一查才发现都是刘彻的人,宦官,婢女,宗正,少府,尚书令,太官令都被刘彻清理了一遍,整个未央宫至少三分之一是原太子宫属官,其余重要的职权,也全是刘彻信得过的人。

到了亲蚕礼,不需要她下令,世妇夫人们都自己准备好了,便是那些被她开罪过,因为盐矿冶铁家业被挤兑的宗妇们,见了她,也藏下了鄙薄不喜,脸上挂着世故的假笑,满口关切寒暄。

这和她记忆中完全不同了,上辈子她和刘彻完婚更早,到了立后大典这时,好些年过去,依然没有子嗣,坊间早已传得沸沸扬扬,宫里宫外,硬钉子没有,软钉子碰不少,她记得亲蚕礼上被皮侯夫人讽刺怠慢,回去还朝刘彻发了好大一通火,这辈子她得罪了祖母,处境比上辈子更糟糕得多,情况却大不一样了,没人敢置喙她一句,反而给她送了不少孝敬。

火红的珊瑚树晶莹剔透,流光溢彩,玉如意,流金漆具,金箔玉衣,鎏金银盘每一样都精美华贵,阿娇坐在一大堆礼物后头,发了好一会儿呆,倒不是她没见过这些东西被闪瞎了眼,是想着未央宫既然在刘彻的手掌之下,朝纲之上他也没有想象中那般难,她这个原本打算帮他渡过难关的皇后,是一点忙也帮不上了。

太后和老太后特许她三天请安一次,她就更消闲了,成了名副其实的咸鱼皇后。

阿娇处理完并州发来的邸报,看了宁舀从雁门关送来的信件,知道匈奴左贤王派使臣入长安,不免要挂心,对方说是来庆贺新帝登基,继续修两国之好,实际估摸是来探探虚实,看汉庭乱不乱,新帝如何,有无可乘之机,有无利益可图。

阿娇跟着心思浮动,要是能查清楚左右贤王和单于的关系就好了,说不定有可利用的地方,但谈何容易,刘彻现在动不了兵,也不是动兵的好时候

阿娇摇摇头,拿过小火炉和案板,接着炮制茶叶,宁仪进来禀告说,大长公主来了。

“快请”

阿娇惊喜地迎了出去,把正要行礼的阿母搀了起来,“妩妩没有一起来么”

刘嫖几乎要翻白眼了,“连阿母都少能来未央宫,别说妩妩了。”

“谁能拦得住阿母。”

阿娇听得笑,连声追问,“妩妩可还好,会喊阿母了吗阿父阿兄们可还好”

“好着呢。”

刘嫖拉着她上上下下看了一圈,见她容颜明艳,眉眼精致,虽是一身简衣常服,也清滟滟的,好似一株初开的粉芙蓉,在这深宫,却是越养越漂亮,不由叹气,“你舅母做皇后时,这宫里可是天天有人来不停的,这个请安,那个探望,一茬接一茬,你这里这般清净。”

阿娇指了指旁边案桌上搁着的礼物,“今日刚见完呢,阿母喜欢什么自己挑。”

刘嫖听她语气无奈,笑着点了点她的额头,“你就知足吧,你见什么人不见什么人,都得过皇帝的眼,那不长眼的是不能来你跟前烦你了。”连她这个做阿母的,上回来提了几句子嗣的事,这也许久不能入宫见女儿了,宫中常常有赏赐给小郡主,整个汉庭无人能比,却就是不能多到宫里来与阿姊亲近。

她不能来,那些个臣子的夫人姑娘们,就更不用说了。

时间一长,刘嫖也嚼出味来了,这会儿也不说那些惹皇帝厌的话,乐呵呵地在案台上挑拣了两座珊瑚,让人送回堂邑侯府,自己给阿娇塞了一块绢布。

阿娇打开看了,上面写了几个名字,都是汉庭宗室家的,“阿母,这些女孩怎么了”

刘嫖拉着女儿坐下来,“匈奴使臣来长安,定是要提和亲的事,肯定是你来办,上面这几家求来阿母这里了,娇娇你选的时候,避开这几户,倒是安王家的嫡女就不错,选不出来选她好了。”

阿娇哑然,谁都知道封公主远嫁和亲只是表面荣耀,实则去了匈奴,轻的背井离乡,重的饱受凌虐,再重一点的,性命也不保了,谁家心疼女儿的,可能趁早定了亲,也绝了和亲的可能。

“安王舅家的女儿怎么了,我见过一次,挺有才华的姑娘。”

“爱出风头,得罪了人。”

刘嫖不甚在意地饮了口茶,清澈的泉水中立着碧翠的茶叶,又问,“你这还有吗,这什么庐山云雾。”

阿娇点点头,吩咐宁仪取了一些来给包好了,“炮制了一中新茶,阿母尝尝。”先前送往蜀中学馆修习的几个学子回长安时带来了茶叶,阿娇换了一中炮制法,清茗泡茶,皇帝征召学子问策时,她用此茶招待学子,广受好评,后头亲蚕礼,她也用清茗招待宗妇,短短几个月,清茗散茶已经成了一中风靡的饮品。

阿娇这么做,一则是她听闻九江接连水涝,尤其寿春、曲阳等地,多为山地丘陵,坡地高山多,仅有的凹地平原又多受淮水、九江水患灾,中粮极为不易,兴修水利是长远工事,一时急不来,加之又是淮南王地界,虽有长吏,朝廷插手也难,刘彻着太仓令前去赈灾,阿娇让宁一几个跑了一趟,确认九江高山确实多茶树,她雇人采摘茶叶,以茶换粮,又开垦山地坡地,中上茶树,相信用不了多久,九江那些山地丘陵,就都能利用起来了。

二则彼得茶而怀向顺,我得马而壮君威,茶和盐铁一样,都能成为通边贸易的利器,汉中茶三百斤,能得塞外马三万匹,这并非怪谈,而是真正发生过的事,所以眼下的茶园,虽然小,才起步,也一应配备了司农,侍中,主簿,监管此事。

刘嫖看女儿泡茶,气质清雅沉静,又想着这茶如今在长安城,价比黄金,心情复杂,想提一提正事,又避讳那个已经继位为帝的侄子,再多想说的话都咽回去了,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起身说,“看你在宫里好好的,白净了一圈,阿母也就放心了。”

阿娇看了看自己的手,虽然她每日都有练武,但依然白嫩了不少,想着这段时间猪一样的生活,自己也忍不住弯了眼睛,别的不说,自从她重生回来,还真没过过这么清闲的日子。

刘嫖起身要走,阿娇留了一会儿,末了把人送到了宫门口,“阿娇改日再出宫探望阿父,兄长和妩妩。”

刘嫖想着自个女儿是被这天下最尊贵的宫殿藏起来了,下回不知什么时候能再见,便也拉了女儿的手,轻声说,“你两个哥哥虽然封了侯,但在家闲着总不是事,阿彻对你这样好,不如跟阿彻说说,让他们入朝帮他啊。”

阿娇张了张嘴,不知道该怎么接,这是很平常的事,皇后给家族带来利益,家族又是皇后背后的撑杆,相辅相成相互成就,上辈子她和阿母也是这么做的

但这辈子大婚后没多久,刘彻就把阿父从一千八的小侯提到了万五户侯,两位兄长各有封邑,都是富庶地,一门三侯,在眼下的汉庭,并不多见,尤其从景帝起,裂土封王侯,本就格外慎重,非常不容易。

两位兄长究竟有无才干,她心里也很清楚,如果兄长们有才德,不必她说,刘彻必然也会重用。

刘嫖知道女儿轴,却不以为她会拒绝,见有宫婢过来,不再多说,让她回去了,“妩妩粘人,离得久了哭闹,我先回去了,你快回去吧,迟了皇帝回去找不见人,该怠慢了。”

阿娇把阿母送上软轿,自己慢慢往回走,路过前殿时,零星听到几个小宦官说话,提了椒房殿空置,御史中丞几个字,一下就明白了,心里叹气,回了承明殿,阿母给的绢布搁火盆里烧掉,叫了几个少府,宫尚,收拾东西搬去椒房殿。

宁仪也没多问,帮着一块儿搬,阿娇在想匈奴来使的事,她印象里刘彻继位后,匈奴确实来过一次,马邑之谋以前,匈奴和汉庭依然是和亲关系,她真的能大笔一挥,葬送一个女子的一生么

南平从外殿来,一来见侍从们正往外搬东西,急忙拦,“皇后不可呀,陛下知道了,可得发大火。”

“他发什么火,他有两个月没回承明殿住了,我住哪里都一样,南平你帮着一起搬吧。”

阿娇无奈,刘彻改年号建元,锐意革新之志从这年号上就能看出来了,他一心只放在朝纲上,除了令官员举贤良方正之士,会堂应征对策外,朝内设立议事明堂,罢免卫绾,以窦婴为丞相,田蚡为太尉,赵绾御史大夫,王臧郎中令,朝外销毁四铢钱,另铸五铢钱,减卫士,制礼乐,从早忙到晚,除了晨间练武,其余要么在外议事,要么批阅文书到半夜,常常直接歇在紫宫,有时她昏沉睡着,能感知到他回来了,晨间醒来,枕边也有余温,但真是很少见到他了。

刘彻上辈子就是工作狂,这辈子也一样,成婚前阿娇就有心理准备了,刘彻有了江山,夙愿未成,哪里还能顾得上其它。

南平不知道怎么回话,又不敢忤逆皇后,只得苦着脸,一同帮搬东西。

今日布政殿里诏令封了六个官员,四个姓窦,剩下两个和窦氏还是姻亲,刘彻接了太皇太后的旨意,没怎么耽搁就让中书令下诏了,田蚡气愤,下朝也没散,拉上窦婴,跟到了麒麟殿,“陛下下什么诏令,过了东宫,石沉大海了,举贤良三百人,一个也入不了太皇太后的眼,明堂散了,白忙活一场。”

田蚡气愤,刘彻掌下压着为田胜请官的奏疏,晨间他去请安,与祖母提过,祖母言田胜无寸功,不予封官,想来未央宫发生的事,已经传入田蚡的耳里,田蚡只会更气愤,毕竟都是外戚,窦家靠山是太皇太后,田家是王太后,谁不比谁疏远。

刘彻听着田蚡的数落,垂眸遮住眼底的锐光,并不言语。

窦婴虽姓窦,却也眉头大皱,又因对方是长辈,便也不拢着袖,不好说什么。

待田蚡气消下些,刘彻沉吟问,“舅舅不必生气,举贤良三百人,学问粗浅,才惹得老人家生气,可有饱学之士,能应征对策”

田蚡窦婴一时想不起来,赵绾上前拜道,“臣举荐鲁人申培,老先生年八十,当年与高祖相见,高祖称赞有加,此人师从浮丘伯,精深经学,德高望重,门下学子三千,享誉齐鲁。”

田蚡听了大喜,“如此甚妙”

高祖接待过的学士,便是祖母,也驱赶不得,刘彻将这件事交给田蚡赵绾去办,留了窦婴,把匈奴使臣送来的国书给他看了,眸中寒意乍现,“天地所生日出处匈奴左贤王敬问汗皇帝无恙。”

书信规格有尺二寸,印封也比汉庭书印长出一寸,称谓压一头,分明是示强。

窦婴亦觉耻辱,却只得长长吐出一口浊气,“老太后是不可能动兵戈的,此番还是送财和亲。”

刘彻在舆图上点了点,“舅舅好仗义疏财,结交好友,必定认识些有识有勇之士,朕下诏募集典客,如若有人愿意出使西域,朕必有重谢。”

雁门、玉门关以西,居匈奴、羌族以西,便是难与之结盟,御敌匈奴,也得清楚这一片地望里,风土人情,国情国策,如若能攻占,必断匈奴一臂。

外头狂风起,豆大的雨点拍在窗棱上,窦婴深看少年天子一眼,心中亦激荡,领命应下了。

窦婴走后,刘彻在舆图前站了一会儿,坐回案几前,接着看以往的奏疏邸报。

许寿添了一回灯油,知晓今日又得到后半夜,差身侧随侍的小宦人回承明殿禀告皇后,陛下晚归,请皇后早些安歇。

小宦人低低应了声是,披了蓑衣打了伞,急匆匆去了。

刘彻听得外头轰鸣声响,电闪雷鸣,微蹙了眉,唤了侍从进来,“回承明殿。”

许寿惊讶,“外头下着大雨,陛下不若等等,雨停了再回。”

“回去。”

“是。”

风雨大,刘彻罩了一层蓑衣,衣袍上依然沾染了水渍,却也顾不上许多,想着在宫里的人,心头起了热意,想念越重,脚步也越快。

承明殿无灯火,只南平并几个仆从急匆匆出来迎驾,刘彻大步进去,没找到想见的人,蹙紧了眉头,“皇后呢。”

南平苦着脸禀告,“皇后搬去椒房殿了。”

刘彻不悦,也不停歇,接了伞,往椒房殿去,椒房殿在承明殿北侧,原是离承明殿最近的宫殿,却也有些距离,到时他半边袍脚湿透了,看屋里还有灯亮着,窗户映出人影,那人似正坐在案前,提笔书写,人还在,心中略安,没立刻进去,低声问南平,“皇后可有说什么。”

南平不敢欺瞒,照实回禀了,“皇后说陛下已经两个月没回承明殿了,她住哪里都是一样的。”

刘彻听了,心中堆积起的不虞散去,唇角不自觉勾出了笑,也不要人通报,到了廊下摘了蓑衣,自己信步进去了。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