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其他 > [红楼]当爹那些年 > 林如海(20)

[红楼]当爹那些年 林如海(20)

作者:浮笙调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9-13 17:50:42 来源:就爱谈小说

三年后。

又是一年初春,万物复苏。

这日阳光正好,林家花园西南角,一座新起的玻璃花房里,黛玉拎着一只绘了缠枝莲纹的花浇,正聚精会神地给里面的花木洒水。

这批花木是从姑苏祖宅移栽过来的,都是南方的品种,比较畏冷,只能种在这个保暖的温室里。

玻璃花房并不大,四五十平左右,四边顶上三面挂了三叶梅,参差错落地垂下来。花房内部高高低低安了许多木架子,上面摆满了各种花卉,花期早的如马蹄莲、仙客来、四季海棠等已开了大半,春兰、君子兰、瓜叶菊挂了花苞,红的艳丽,白的素雅。阳光透下来,在地面上映出一片斑驳的光影。黛玉喜欢得不得了,每天都要过来看一看。

花房正中空了一小块地方,上面摆了一张小桌,边上放着一把躺椅。浇完水,黛玉便靠进了躺椅里,沐浴初春微暖的阳光,封闭的花房阻隔了今冬最后一丝寒风。

黛玉懒懒的躺着,从她的角度看去,花房外一片杏树上开满了花。白中带红,犹如雪地里胭脂万点,一时间,黛玉诗性大发。

徒旻聿穿过一片杏花林时看见的便是这样一番景象。黛玉的双腿曲在躺椅上,半边身子扭向桌子,捏着笔正在写些什么。是在作诗罢,徒旻聿猜测道。

走到门前了,黛玉依旧未发现他,徒旻聿眨眨眼,直接推门进去。即便关得很快,门合上的刹那依旧带进了一丝凉风。黛玉这才发现领地里进来一个人,看见是徒旻聿,眼睛一亮,急忙道:“二哥哥,快过来看一看,我新得了几句,却总觉得哪里还差了点儿。”

徒旻聿应了一声。黛玉让了半张躺椅出来,将诗句递给徒旻聿,跪坐在他的边上,两人凑在一起细细讨论起来。

这边花园的一角里倒是两小无猜,其乐融融。那边户部衙门里,乔喻的心情却不是很美妙。

去年末,原户部尚书徐老大人正式致仕,拿了个虚衔养老去了。乔喻这个左侍郎便升了一级。

接任户部尚书之后,公事应当会轻松一些。因为尚书主要起一个统筹领导作用,不必亲力亲为,需要做的事情直接交给左右侍郎便可。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因为当今是一个一年只肯休息三天的工作狂,在他上任的第一天便开始与他商议计划取消人头税,将征税对象改成土地,只按土地亩数收税。

此举可令地多者多纳,地少者少纳,无地者不纳。这项举措虽有利于贫民,但不利于官绅地主,一旦实行,会得罪天下读书人。乔喻帮着当今完善了这一制度,但并不是很认同此时便开始改革。

政策本身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改革过程中的执行环节。再好的政策执行过程中出了偏差,反倒容易引起严重的后果。而当今对地方的控制力明显还没到达能支持赋税全面改革的程度。

因此,这些天里,乔喻多次劝说当今暂缓,无奈当今铁了心想要尽快推行。

当今的想法乔喻倒也明白,自上皇下令永不加赋之后,人口急剧增长,只是田地却不够,导致土地兼并,滋生大量隐户。可以说,这个政策最终养肥的只是大地主,于百姓无益。

这也意味着改变收税方式影响的是这些大片土地拥有者们的利益,这利益一旦触动了,稍有不慎便是死无全尸。

地主们可简单分为两大类,其一是乡绅,他们拥有财富和一定的影响力控制力,大多都和地方官员“关系亲密”。而更多的大地主本身就是官员,这样情况下,简单一条政令是无法推行的。

当今虽急于改变这个现状,只是事实并不容许,最终妥协之下,决定先在广东试行,若是可行,则逐步普及全国。多番讨论之后,当今派去了方敏文任广东巡抚,主理改革。方敏文忠心耿直,又擅长庶务,有十余年地方主官经历,是当今比较放心的人选。

方敏文虽是派出去了,但是想要见到成果却不是短时间内的事,而当今又开始琢磨起了另一件重要之事,贪腐。

上皇在位多年,功绩昭著,政通人和,但弊病也不少,最明显的一个便是贪腐。“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潜规则人尽皆知。

当今治理贪腐的手段简单粗暴,但却十分有效。当今每回派一队钦差前往某地明察暗访,一旦查出某个官员贪污受贿的证据,可由钦差直接拿下,队伍里同等级的官员直接替上,即刻上任。

这样一来,钦差和官员成了竞争关系,再多的银子也不好使了。短短几年,查出贪官无数,严加惩治之下,贪官大量减少。倒不是说剩下的就完全不贪了,只是有了前车之鉴再不敢随意伸手。

之后当今又发下养廉银,七品往上都在养廉范围内。例如俸禄180两银、180斛米的一品官养廉银有16000两,俸禄40两银、40斛米的七品官养廉银有1200两,以此类推。

至此,若是再有查到有官员贪污的再不轻饶,严重的直接砍头。

多管齐下,官场风气顿时一清,国库拿出的养廉银远远少于此举带来的收益。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此时方敏文才到广州,还在艰难地推行新税当中。

回了家,乔喻便听说了今天忠顺王家二公子上门拜访的事。乔喻脸黑了一瞬,心里记了一笔,他真是看走眼了,原以为是个老实孩子,结果肚里精得很,忠顺王家一串孩子里恐怕只有刚立了世子的老大才是真老实。

晚膳的时候,乔喻不经意地问起了徒旻聿上门为的何事,贾敏了然地笑了笑。倒是黛玉一脸兴奋地和乔喻讲起了他们做的几首咏杏诗,连每首诗的改动都仔细地说了,最终总结她的作诗水平不如二哥哥,要继续努力。

乔喻:“……”乔喻不厚道地笑了。

也是,这辈子黛玉父母兄弟俱全,生活顺遂,不缺爱,哪儿有那么容易就动心。况且黛玉现在还是一团孩子气,满腔心思全在诗文上,只当人家是个好诗友了。若是现在起便坚定了把对方当哥哥的想法,将来可不容易改,那小子有得磨了。

抚了抚下巴上柔顺的胡子,乔喻幸灾乐祸地想着,将来有好戏看了。

贾敏看见自家老爷的表情,心里忍不住翻了一个白眼。当初答应了将来把黛玉配给人家孩子的是你,选了又不高兴觉得女儿被抢走的也是你。这会儿看人家费力拐你女儿偷着乐的是你,过上几年,等黛玉真要嫁人了,估计躲起来抹眼泪的还是你。

自乔喻升了户部尚书后,贾敏也升了诰命成为一品夫人,交际对象品级也进一步提高。林家深得当今重用有目共睹,再加上和忠顺王妃关系很好,因此贾敏在众夫人王妃中间可以说是如鱼得水。

只是林家如今以低调为要,除非必要的聚会,能推的都推了,乔喻也很少出门,反正林家园子修得漂亮,百看不腻。

日子过得很快,入冬后某一日,贾敏收到了娘家的帖子,请她和黛玉去宁府赏梅花。

贾敏先带了黛玉去荣府,在那里碰见了几个月前住进了贾府的薛家母女二人。

按礼,薛家母女是要同贾敏行礼的,只是贾敏不想在娘家摆什么威风,徒生是非,直接叫免了。

黛玉刚起来就被贾母搂进了怀里,“心肝儿肉”地叫着,逗得黛玉“噗嗤”一下笑了。见她笑得畅快,贾母心里更喜欢,只是越喜欢就越遗憾。

若是从前还想着亲上做亲,将黛玉配给宝玉的话,那么自从女婿升了一品,女儿又透露了黛玉未来亲事已定之后,这念头就彻底熄了。

贾母心知如今宝玉配黛玉已是高攀了,不是那点血缘关系能弥补的。再加上忠顺王家得罪不起,两家关系原就不好,躲着还来不及。

只将黛玉当外孙女看,那就是越看越喜欢。黛玉聪明,爱撒娇,活得精致,品味高雅,贾母坚定地认为黛玉像她年轻的时候,越发宠着。

林家地位在前,贾母疼宠在后,黛玉每回来荣府都有一帮小丫头争抢着过来伺候。

荣府里如今是王熙凤管家,自从王夫人倒了台,便极少出院子,今天也推说病了。倒是王熙凤长袖善舞,八面玲珑,将一屋子的女人都逗得前仰后合。

时辰到了,贾母便领着女眷们去了隔壁宁府。

宁府的园子极大,这点比荣府要好,一条活水穿过,整个梅树林都是生机勃勃的。

贾敏早已看过许多回了,黛玉兴致倒很高,一路玩下来,攒了一肚子诗。到了入席的时候,黛玉是客,和贾敏坐在贾母身边,美美地吃了一顿宴。

回到荣府以后,坐了小一会儿,贾敏就带着黛玉告辞了。临走前倒是不经意地看见了薛家姑娘脸上一副若有所思的神情。

作者有话要说: 【小剧场】

四年级徒旻聿:这个妹妹又聪明,又漂亮,以后还是我媳妇儿,喜欢~~~

一年级林黛玉:爱学习,爱作诗。这个小哥哥文采好,可以和他一起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