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其他 > [红楼]当爹那些年 > 林如海(24)

[红楼]当爹那些年 林如海(24)

作者:浮笙调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9-13 17:50:42 来源:就爱谈小说

圣旨到达前,贾府全家换了正装,一同跪在香案旁等候时,人人都兴奋无比。尤其是王夫人,激动得浑身颤抖。来传消息的小太监可是清楚地说了是给元春的旨意,还是好消息,如何不让人欣喜若狂,她的女儿终于熬出头了。

有宫里的太监和侍卫看着,自然不可能交头接耳,不过只看这些人上扬的嘴角便知他们心情如何。好容易盼到了宣旨太监,一边听,一边期待不已。然而等宣旨太监念到“赐婚北静王侧妃时”,贾家众人面上压抑不住的喜气一下凝固了。

宣旨太监恍若未觉,将圣旨捧给贾赦就淡淡地站在一边等着拿赏钱。

贾母最先回过神来,连忙叫人奉上红封,又向他打听元春何时出宫。宣旨太监捏了捏手里的银票,厚厚的一叠,终于给了个笑脸,说道:“回太夫人,贾女史今早已收拾好行李了,此时大约往各宫里谢恩呢,贵府差人去宫门口候着便是。”

交代完,宣旨太监就招呼了一声,带着人告辞离去了。

贾母当先吩咐赖大立刻安排马车去接元春。

等贾赦贾政将圣旨供好,又换了常服后,邢、王二人并王熙凤也已经换好衣裳在贾母这里等着了,不一会儿,贾珍也来了。

贾母见人来齐了,便说:“元春提前出宫,是皇家恩典。”

贾赦没说话,心中难免埋怨侄女没用,这么些年,花了多少银子和人情,到最后竟打了水漂。

见贾赦摆出了臭脸,贾母不想理会,转头看向贾政。

贾政虽有些失望,还是表态道:“母亲说的是,能得了赐婚已是元春的福气了。”

贾母点点头,心里叹息,面上不显,吩咐王熙凤道:“凤丫头,一会子去库房里取些衣料子来备着,给元春回来裁衣裳。”

王熙凤应了,问道:“老太太,大妹妹回来以后住在哪儿?”

贾母沉吟片刻,道:“跟着我住罢,她们姐妹几个好亲香亲香,也没多少时日可见了。”

贾政急忙阻拦道:“哪里好劳烦母亲,母亲那里已经住了三个女孩儿了,元春再住过去若是累着了母亲,便是儿子的不孝了。况且元春从小儿嫁妆便没攒起来,如今时间仓促,倒不若叫她跟着王氏,也好帮着将嫁妆尽快地理出来。毕竟是北静王家,虽是侧妃,也不好太寒酸了。”

边上王夫人一直呆坐着,仿佛受了什么打击似的,这会儿才缓过来,听见自己的名字,眼珠子猛地一转,眼泪唰地就下来了。

没等贾母开口,贾政就训斥道:“你这蠢妇哭个什么,雷霆雨露俱是君恩。元春归家待嫁乃是喜事,没得这般触霉头的,还是说你竟不愿出嫁妆?”

王夫人狠狠地噎住了,不敢置信地看向贾政:“老爷?”

贾政瞪了她一眼,说道:“快擦了你的眼泪,再扫兴,回你的院子里去。”

王夫人委屈不已,对贾母道:“老太太,儿媳绝无此意。元春是儿媳肚子里出来的,便将儿媳剩余的嫁妆全给了元春儿媳也愿意。虽然简薄了些,但北静王是我们家旧交,定不会在意的。”

不待贾母发话,旁边贾赦嗤笑一声,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

贾母皱了皱眉,问道:“老大,你这又是作甚。”

贾赦嘲讽道:“母亲何必明知故问。不就为的大丫头的嫁妆么,难为老二一家子了,黑脸红脸演得真是好极了。”

贾政涨紫了脸,解释道:“大哥误会了,我绝无此意。”

贾赦摇头:“倒不用你委屈,咱们府里原有定例,嫡女出嫁公库出一万,少不了大丫头的,不过要多了也没有。你要是心疼元春,自己往上添补便是了,便是将你夫妻二人的私房全掏出来陪送了,我也没意见。”

说罢,又想起了什么似的,又补充道:“也别说我偏心,我今日便放了这话,琏儿家的大姐儿将来也是一样的例。”

王熙凤眼神闪了闪,很快反应过来了,如今库房钥匙在她手里,元春的嫁妆要过她的手,她得盯牢了,不能叫二房趁机多搬了去。

众人的反应,贾母坐在上面看的一清二楚,却也无可奈何,她再怜惜元春也不能为她坏了规矩,大不了从她的私库里出吧……

虽说因着嫁妆一事,两房又有一些剑拔弩张,不过等到元春回来时,面上已经看不出什么来了。

元春离家多年,在宫里做女史,虽然名头比宫女好听些,本质上也还是伺候人的。作为荣国府嫡长孙女,进了宫地位一落千丈,这些年几乎是熬油一般撑下来的。乍然听闻自己能出宫,元春第一反应便是欣喜若狂。

然而,等这头一阵的激动过去,随之涌上来的便是无端的恐慌和愧疚。这种心情一直折磨着她,直到轿子停在了垂花门前,元春也过了好一会儿才下来。

扶着抱琴的手,元春一路走过曾经无比熟悉的地方,到房里时见到全家都在等着她,一时间再也忍不住了,扑到贾母的怀里大哭起来。众人跟着泪如雨下,边上伺候的丫头婆子们也一个接一个地抹眼泪。

好好哭了一场,贾母才擦了眼泪,细问元春出宫因由。

元春虽已上了二十,希望渺茫,但只要还在宫里,也许总能熬到那一日。况且若无人求恩典,照规矩也是二十五出宫,还有两年多的时间,总不会突然就将人放出来了。

不过这个元春是真不清楚,她每日只在宫里整理些典籍文书,并不能随意走动,即便出手阔绰,打听到的消息也有限。这次突然放她出去却是一点征兆也没有的。

贾母听了扫了眼在场的几人,贾赦贾政贾珍贾琏俱是一脸迷糊,显然也没想到什么,最后只能先揭过不提,转而讨论起元春这桩婚事来。元春第一时间避开,贾母叫人先带了她去安置。

当晚的接风宴办得盛大,贾母一心要为这个孙女做脸,连丫鬟小子们一个个都得了赏赐,吉祥话一句接一句往外蹦。

散了宴,贾府众人经历了今日这一场大起大落,都累得慌,很快就各自歇着去了。

北静王府里,北静王到没想太多,他原就和贾府关系好,多一个侧妃也没什么,况且那位大姑娘据说是个美人,年纪是略大了些,倒也不甚重要了。

贾府对元春突然归家不明所以,乔喻到是很快从忠顺那里听说了。

原来是宁府秦可卿出殡那天,忠顺亲王在茶楼里消遣呢,就目睹了这一场“盛会”,其中最显眼的便是他的老对头北静王。

要说忠顺和北静的恩怨那是由来已久。两人都是出了名儿的喜爱美人,难免被人拿来比较。忠顺王喜欢归喜欢,却没兴趣同这些女子或是男子谈情说爱,不过当个爱宠。北静王正相反,他的每一个爱妾都是“真爱”。

便是这一点不同让两人都对对方嗤之以鼻,北静王认为忠顺王俗,不懂怜香惜玉,忠顺王鄙夷北静王自诩多情实为无情。至少他忠顺王府里妾侍多归多,一个个活得好好的,衣食无忧。而北静王有多个爱妾为情所困,郁郁而终。

两人起初还只是互看不顺眼,怼了几次后,掐出了火气。后来北静王直言忠顺王是禄蠹,忠顺王又叱骂北静王酒囊饭袋于国无益,双方干脆结了仇。

可想而知,和北静王亲如一家的贾府,让忠顺多看不顺眼。这次忠顺王逮到这么个把柄,高兴的不行,直接进宫和当今告了黑状。又想起来贾元春这么个人,怂恿当今塞给了北静王。

知道这么个前因后果后,乔喻哭笑不得,这算是他这只小蝴蝶翅膀扇得好么?

当今有了他这个“先知”的帮助,少走了许多弯路,提前压制住了四王八公。后太上皇出手给两边一个和解的纽带,阻止了老臣们狗急跳墙。

而在四王八公一派有了退路后,许多事便不一样了。这些当家人没有同原本的轨迹一般,齐聚秦可卿葬礼示威。当今也没有必要再封一个贾元春来欲擒故纵。

如今,贾家虽再没了“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荣耀一时,但也不会加速衰败。若是贾家后代子孙出色,也许还能再现祖上的风光。便是风光没有,只要不作奸犯科,至少不会落到抄家流放的地步。

贾家走到这一步,乔喻已经放心了。没了贵妃娘家的光环,单凭贾家的男人们,也做不出更过火的事。毕竟以如今的贾府,肯买账的已经不多了。

回了家,乔喻又一次撞见了忠顺王府来送点心,果然,附带书信一封。

乔喻面无表情地打开——信封原就开着,扫视一遍,没有出格内容,再连同点心盒子一同送去黛玉房里。

这是两家父母一同定下的规矩,私相授受绝对不行,要传信必须经过两重检查。乔喻不看黛玉的信,但徒旻聿的他是一封不落。不过还算那小子守礼,除了交流读书心得,也就和黛玉说些日常琐事,写的诗也纯洁得很,乔喻一度以此为乐。

作者有话要说: 大年三十了,大家年夜饭准备好了吗?

没啥说的,祝小仙女们吃得开心喝得尽兴~~

(饮酒适量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