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其他 > 伴读守则 > 第 121 章

伴读守则 第 121 章

作者:溪畔茶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9-13 17:55:07 来源:就爱谈小说

皇帝在方学士的劝说中冷静了下来。

若是从前, 他不需要顾忌到如此地步,瓦剌闹得再凶,御驾亲征一回,什么民心都稳下来了,但他现在的身体,不容许他做这个选择。

皇帝心中憋闷, 道:“那要怎么处置?成锠虽不成器,勉强还能管些事,结果——就这么把自己荒唐死了!亏他们还好意思找朕做主!”

方学士沉吟着道:“外臣不能预王府事,须得从代藩里重新挑一个镇得住的人,出头理事,弹压住众王孙。”

大同总兵手握重兵, 还被闹得那么狼狈,正因领头的是代王府的龙子凤孙们, 他处置不了,局面才险些失控。

皇帝道:“哪里还找得出来?剩下的这些有一个中用的, 当时就脑袋清醒地拦住了, 也不至于闹出这场乱子!”

皇帝这是一针见血, 御榻前的大臣们也觉无言, 想想代王这一家子,最早时, 是先代王世子纵欲早亡;随后,先代王被一个馒头噎死;如今轮到第三代的朱成锠了,他就像要追随父祖风采似的——强抢民妇, 被不堪受辱的民妇一剪刀戳死。

祖孙三代,竟没一个死得体面,记宗谱的人都得挠头皮,不知怎么给他们遮这个羞。

找不出来也得试一试,方学士想了一下,从头问起道:“皇上,代王府大公子殁时无子,即是说,他这一支后嗣已绝?”

皇帝闷闷点头。

他其实想骂朱成锠两句,没儿子就没儿子罢了,失心疯了去祸害无辜民妇,话到嘴边心念一动,他这后宫缠成这个乱麻样,可不是差不多的缘故吗?

这一声就骂不出来,因此倒又冷静了些,琢磨起眼下的问题来。

朱成锠虽然到死在旁人嘴里仍是一声“大爷”,但他嫡长身份毕竟不同,这是无可取代的,虚悬的代王爵始终属于他,他活着,谁也越不过他去,他死了,继承权按制就归于他的儿子,明明白白,没什么可争议的。

但是,他还无子,那情况就复杂起来了,可以分裂演化出三个可能。

其一,皇帝恩准他从旁支里过继子嗣,嗣子以小宗入大宗,与亲子一般承袭王位;

其二,皇帝不允他过继,嫡长谱系断绝,代王府以绝嗣,除国。

以及其三,朱成锠照旧绝嗣,但不除国,继承权顺序移至与他血缘最近的兄弟,兄死弟及。

皇帝将三个可能都说了出来,询问众人意见。

臣子们有些相持不下,有认为该过继的,有认为该传弟的,倒是没什么人认同除国——不是臣子们乐意养着这么些宗藩,而是各人心里有数,再丢人再拿不出手的亲戚,那也是亲戚,皇帝或训或关都可以,真除了国,把亲戚的饭碗打碎,让人讨饭去,那是不太可能的。

因为朱成锠当年干的糊涂事,皇帝把代王的王爵从登基一直扣到现在,但终究,也只是扣着,不是剥夺。

争论一阵以后,方学士眼见互相说服不了,便提出建议:“皇上,镇国公为宗人令,最通宗藩承继,不如请镇国公来参谋此事。”

他这是公允之见,皇帝点头:“可。”

镇国公很快来了。

他先震惊道:“代王府的大公子怎么也——唉!”

他年纪很大了,拖拖拉拉地唏嘘了一阵,皇帝开恩给他赐了座,忍着没有催他。

镇国公自己感叹完了,得出的结论倒是很快,直接就道:“皇上,按宗法当传弟。”

一个姓陈的学士提出异议:“为何?大公子之弟崇仁郡王本为庶出,且已受封至外地,不当再参与代王府的承继才是。”

镇国公颤巍巍地摸了一把胡须,笑道:“道理是如此不错,但是陈阁老,老夫请教你,你为何称大公子为大公子,而不是代王爷呢?”

陈学士一怔,哑然失声。

方学士明白过来,立即道:“大公子既未封王,也未曾受封世子,爵位实际上仍在他父亲先世子那里,所以伦序当从先世子算起,大公子长兄既殁,就当由崇仁郡王进封!”

这听上去好像没多大差别,其实十分不同,打个比方,朱成锠如果有儿子,他的爵位首先就当传给长子,长子没了,便传于次子,而不是马上去给无后长子过继个血缘淡薄的旁支来,以旁支挤压亲子的生存空间。

这里面的关键点就在朱成锠到底有没有承爵,他如果受封,那爵位已经归属于他这一房,只在他这一房内流转,但他没有,爵位还在先世子身上,从先世子这一辈算起,朱成钧的继承权只在朱成锠本人之下,肯定高于他还没影子的嗣子。

诸学士日常参谋国事,对宗室里这些弯弯绕就有些闹不清楚,连皇帝先也没想到这一层,这时不由颔首:“镇国公老成持重,这理剖析得分明。”

其实皇帝原来就没什么兴趣给朱成锠挑选嗣子,只是他留着朱成钧在江西还有用处,不想轻动他,方犹豫了一下,命臣子讨论,如今讨论出这么个结果来,宗法为大,那是不必多说了。

人选定下来了,方学士问道:“皇上,如今是命崇仁郡王回赴大同,还是下旨进封?”

讨论出这个人选,也不一定就是要封的,只是欲压制住如今烂摊子般的代王府,必须在出身上足够,若这一层上差了,就算有些能力,也难叫同宗心服。

皇帝想了想:“拟旨召他回京,朕先见一见再说。”

抚州今年的第一场雪落下时,朱成钧接到了旨意。

秋果一惊一乍:“大爷死了?”

“春英动的手?!”

“召爷回大同?”

他在屋子里团团转,抒发不尽满腔的情绪,跑出去雪地里又转一圈,仰头望着漫天细碎雪花,大声感叹道:“天上除了会下雪,还会下横财啊!”

这种不用付出任何努力就坐享其成的感觉秋果还没有享受过,跑回屋继续感叹:“爷,这也太好了!怎么会有这种好事啊!”

朱成钧垂着眼睛,还在看圣旨,没说话。

秋果以为他没明白,强调:“爷,我不是说代王位,我知道爷不稀罕那个,我是说,嗯——”他挤眼睛,“我们要进京了,还要回大同,大同离京城很近!”

朱成钧仍不理他。

秋果迟钝地想起来应该对朱成锠的死表示一下惋惜,就夸张地叹了一口气道:“大爷还没到四十呢,就——唉,不过春英姐姐更可怜。”

他实在对朱成锠同情不起来,意思意思地说完就催朱成钧道:“爷,你说话呀。”

“说什么?”

“就——我们现在怎么办?”

“怎么办?”朱成钧终于抬了眼,反问他,“收拾东西还要我教你吗?”

秋果觑着他的表情,嘻嘻笑道:“爷,江西山水比大同好多了,我们当初费了好大功夫来的呢。”

朱成钧道:“哦。你喜欢,那你就留在这里。”

秋果原来想打趣他两句,但见他始终表情淡淡,看不出高兴,也看不出不高兴,他摸不准朱成钧如今的心绪,干干地便也不好独个再往下说了,转而道:“大爷没了,皇上召爷回去,不召二郡王,他知道了,可得气死了。”

过好一会,朱成钧才“嗯”了一声。

他这一声纯是勉强搭理了一下秋果,并不是真觉得气到朱逊烁有什么得意,秋果听出来了,再也没什么可说的,只好吐吐舌头:“爷,我不啰嗦了,我去叫人收拾行装!”

他哒哒跑远了。

朱成钧把圣旨放到桌上,出门走到廊下,负手看着细雪纷飞。

雪不大,下到这会儿,庭院刚刚开始覆白,地面,廊外的大缸,花盆,树木,无声地一点一点变色。

这样的场景,很容易让人的心情变得平静。

他看了很久。

五天后,朱成钧整装出发。

途径临川时,朱议灵哈哈大笑着出来替他送了行,他的喜悦之情实在掩饰不住,单从表象看,倒好像他有望进封亲王了似的。

再往上经东乡时,朱逊烁就截然相反,秋果说得不错,他快要气死了,从大同出事到旨意抵达抚州,中间不过一个月,来得太速度了,他完全没时间做手脚或是争取什么,唯一能出气的,就是当街把朱成钧拦住,劈头大训。

多少年的夙愿啊,到头来便宜到了他从没看到眼里的这个侄儿身上,他简直想到地底下把朱成锠都打一顿!

旁人是喜也好,怒也好,统统干扰不到朱成钧,他只是一片平静,待朱逊烁语无伦次地训累了,就命随从继续启程。

赶在年根底下,他带着浩荡的车队抵达了京城。

京城也在下雪。

北方的雪比江西要狂放多了,铺天盖地的,一脚踩下去,脚脖子都没半截。

展见星捧着高高一摞奏章,小心翼翼地在宫道上走。

给事中所以位卑而清贵,因为值房就在皇城内,与内阁相对,从这位置就可知其机要了。

这个官职除了承担御史的职责,纠劾百官之外,甚至有权封驳圣旨——实际驳不驳另说,这个权利是有的,凡内外章疏,必经六科。

她手里这一摞就是才从文华殿抱来要与同僚审看的。

雪积得太深,尚来不及扫,被官员们来来往往踩得全是脚印,有的地方化成水风一吹又结了冰,比雪里走着还危险,她就没怎么抬头,只是费力地从满怀奏本的间隙里去盯一下脚跟前的路——

“啊!”

她一心看路,却没留神到前方不知何时出现了一个人,等她瞥见那袭玄色斗篷的下摆时已经晚了,心下一慌,脚下跟着乱了,踩到一片薄冰上,完全收不住势地往前撞去,前方的人很稳得住,动都没动,她独个儿把自己撞得七荤八素不说,奏本哗啦啦全摔雪里去了。

“对不住——”

展见星人也跌坐到了雪地里,她忙乱着抬头要道歉,然后,整个人怔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