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其他 > 伴读守则 > 第 122 章

伴读守则 第 122 章

作者:溪畔茶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9-13 17:55:07 来源:就爱谈小说

刺骨的寒意透过几层衣衫侵袭到了皮肤上, 展见星蓦然回神, 忙跳起来, 一边拍打着腰腿处沾上的积雪, 一边打招呼:“九爷。”

朱成钧拥着斗篷, 手抄在里面, 眼睁睁瞧着她撞过来, 把奏本撒一地, 跌倒,再爬起, 一直不言不动, 直到这时, 才终于挑了挑眉,出声道:“我又不是郡王爷了?”

两人因选妃事件倏忽冷淡下来以后,展见星就把对他的称呼改了, 一切都按官面上的规矩来, 这一下重逢得突然,她没防备, 不自觉恢复了旧形容。

被点出来,她讪然着,又极力若无其事地躬身行礼:“下官参见郡王爷。”

朱成钧没说话,目光从她半湿的袍摆,拱在面前冻得通红的手指,微颤的身躯上一一掠过。

“郡王,皇上正等着您。”领路的内侍见他干站在雪地里, 也不叫给他行礼的给事中起来,小声含蓄地催促了一下。

“嗯。”

朱成钧抬了手。

片刻后,展见星有些挨不住,刚想抬头看看朱成钧的表情,头顶陡然一黑,一件斗篷劈头盖脸将她罩住,里面的狐狸皮毛还带着融融暖意。

她手忙脚乱地把斗篷拿下来,再抬头望时,朱成钧已走出去三四丈了,背影挺直,头也不回。

“……”

展见星看看斗篷,再看看还散在雪里的奏本,挣扎了一下,终于还是打消了追上去还给他的念头——她没时间耽搁啰嗦,再者,虽然反目,毕竟无仇,连他这点好意都不肯受,未免是她太孤介了。

她便蹲下,把斗篷摊开,匆匆把奏本往里捡拾起来。

乾清宫。

皇帝先前动了场气,本已转好的身体又虚弱下来,加上寒冬时节,乾清宫的保暖要比文华殿好一些,皇帝大部分的政务便都挪到了这里来做。

召见臣子,也多在这里。

朱成钧待通报过后,进去行礼。

“起来。”

皇帝蛮有兴趣地把他打量了一下,他上一回见到朱成钧,已是三年前的事了,当时对朱成钧的印象还算不错,但不深刻,只觉得他是随心所欲没事找事的无数个宗室里的一个。

这个堂弟是在人走到了江西以后,才把存在感刷了回来。

如果可以,皇帝并不想把他调离,诸藩之中其实不乏有能之人,但是他敢用可用的,屈指可数。

用朱成钧,从严格的意义上说也不算用,因为朱成钧在江西是震慑宁藩,回大同是镇压本宗代藩,虽然两边都连着天下大势,但从他自身来说,所有的作为只在宗藩之内,与地方民政军政是干系不大的。

这么有限的发挥空间,朱成钧偏偏就是都能彰显出他的能力与重要性,而同时他还很安稳,没问皇帝讨过任何王庄护卫之类,这么一想,皇帝自己都有点过意不去起来。

朱成钧当初自己主动要求去江西,明说了喜欢那儿的气候山水,不过三年,他这么没商量地一封旨意就把人调回来,总得给点恩典。

“坐下说话罢。九郎,大同如今的情势,你可还清楚?”皇帝先问。

朱成钧安坐点头,道:“知道一点。瓦剌崛起,野心勃勃,大同防线告急。”

皇帝听得最后两个字,微微扬眉,道:“大同并未有失,为何告急?”

“如果只能守,不能攻,就是险了。”朱成钧道。

皇帝瞬间几乎失笑:“你口气倒大!”

但笑过以后,他不得不承认,朱成钧说得对。

先成祖在日,五征蒙古,远逐蛮虏,后来从先帝直到如今,休养生息,近十年太平无战事,四海现盛世之相,但是,曾经的敌人也借此时机整合壮大,重新变成了一大威胁。

这个问题不能说是谁做错了,成祖五征固然战功赫赫,但几乎把国库都打空了,继任者因此必须以文治天下,给百姓恢复元气的时间。

“那依你的想法,该主动出击,与瓦剌一战了?”

朱成钧想了想:“可以等一等,冬天不打仗。”

意思最晚开春,还是应该打。

皇帝不由点头,其实他也是这个心意,他是敢于御驾亲征打亲叔叔的人,怎么会畏惧个瓦剌?朝廷目前的国力,本也远强于瓦剌,不过战场上的事,究竟怎么样,还是得打一打才知道,再多的预测代替不了实战。

皇帝深为清楚这一点,他把朱成钧调回来,就是为将来一战做着预备,大同不能总是被动防守,长此以往对士气是一大伤害,那么既然要战,所有不利苗头就要尽早掐灭。

“朕旨意里已说了,因着你大哥没了,特调你回来约束代王府。”皇帝道,“你本宗这些人,个个胡闹得不像样,才又险些给朕捅了个大篓子。这不是个好办的差事,你觉得你成吗?”

朱成钧点头:“可以。”

皇帝:“……”

他有点噎住。

朱成钧话不多,但很实在,没一句虚头巴脑的,皇帝甚为中意,话里就留了缝,朱成钧要是机灵点,这时候就该表示出为难,好提提要求了——谁知他也太实在了!

“你就不能谦虚点!”皇帝忍不住含笑说他,“朕问你,你就没什么要求朕帮忙的了?”

朱成钧望着皇帝,皇帝的表情舒展,但是说了一阵话以后,脸色就没那么好看了,透着一点蜡黄。这是病色。

他没朱议灵那么好打听,直到这个时候,他才知道皇帝病了。

病得不轻。

朱成钧心里下了结论,他本来无事可求,这时候心下一动,站起来道:“我有一个问题,想问皇上。”

皇帝听他只是要问问题,奇道:“你说。”

朱成钧先看了看左右。

皇帝会意,命宫人都退出去,只留了一个老太监在角落里。

朱成钧不去管他,低声开口:“我想问皇上,当年究竟是怎么避过汉王追杀,赶至京城的?”

……

室内安静得可怕,又凝滞得可怕。先前那一种严谨又带着些家常轻松的气氛荡然无存。

好一阵之后,皇帝终于喘出口粗气来,伸手指他:“——朱成钧,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

朱成钧道:“我知道。我没什么可求皇上的,只怀此问九年,成不成全,皆在皇上。”

“你——你敢怀疑朕!”

“皇上,我如果怀疑,就不会问了。”

皇帝瞪眼片刻,发现这个歪理居然是对的——但他还是很生气!

“那你问这干什么?!”他怒气冲冲地问,并且内心深刻觉得,代藩这一支,实在没一个正常的,这一个顶多是疯得不明显!

“我想求个明白。”

“求个明白——”皇帝冷笑起来,“你知道你这一求,求没了什么吗?”

“知道。亲王爵。”

“……”皇帝无话可说。

赔一个亲王进来也要问,他还有什么好说的。

“好,朕告诉你!”皇帝道,“当年先帝登基以后,怀念旧都,安排朕在南京预备回迁都城事宜,朕不赞成,悄悄提前回来想说服先帝,没想到先帝年寿不永,竟就与朕天人两隔。”

朱成钧静了片刻,道:“我明白了。”

“你明白什么了?!”

“皇伯父在那个时候逝世,皇上不便说出有违背圣意的言行,所以才假借托梦绕小道之说。”

与那个神棍般的言辞相比,皇帝眼下怒极而出的话显然合理得多,只是朱成钧那个时候才从王府里放出来没多久,字都没认齐全,对于庙堂之上皇帝与太子在政见上的不同又哪里能知晓,所以他虽觉不对,无从猜测起。

在以后漫长的年月里,他没有再提起来,但是,他从未忘记。

这一个明白,他替自己求,也替先帝求。当然,从利益的角度,他干这种事没有一点好处。

皇帝的怒气降了下来,因为他也想到了这一点。

他跟着忽然领会到了,伺候先帝的千喜曾说过的朱成钧其人——有些异于常人之处,以及,很投先帝爷的缘法。

他端起茶盅来喝了一口,再开口时,就冷静了不少,又带着些很不君王的幸灾乐祸之意:“你说得没错,就是这样。现在后悔了没有?”

一个亲王位,就换这么个没奥妙的答案,这笔买卖,怎么算都是亏。

朱成钧摇头,然后道:“多谢皇上告诉我。”

显然毫无悔意。

皇帝便不满意,摆手撵他:“问完了,就去!别杵这叫朕来气。”

朱成钧行了个礼,便走了。

皇帝靠在炕枕上,闭目养神。

老太监走出来,手脚轻巧地将茶盅添满。

皇帝听着涓涓的水声,没睁眼,但是忍不住想说话,道:“这是个什么人——朕还以为他省心呢!”

老太监嗬嗬地缓慢笑了:“皇上,这样念恩重情的人,您明明也觉得感慨。”

“他胆敢怀疑朕,朕感慨什么?!”

“他是不恭,但皇上本来坦荡,自然能容得下。何况崇仁郡王虽不大会说话,可是这一片心,重着呢。谁待他一点好,多少年过去了,都记得清楚。”

皇帝没说话,许久之后,才似犹带不满地哼了一声。

朱成钧往皇城外走。

快到端门时,他顿了一下,往西边的一排廊房拐去。

这时候不需要面君了,时间上不着急,内侍不敢再拂他的意,便老实站在道旁等着。

朱成钧挨间寻了一下,很快在左手起第三间找到了他要走的人。

展见星裹着他的斗篷,凑在一个火盆旁,正在聚精会神地看着一封文书。

她看上去很冷,把斗篷裹得紧紧的,脸颊挨着领边的绒毛,只有手臂露在外面,纤长的手指捏着文书翻看。

察觉到门口的光被挡住,展见星抬起头来,然后——

呃,她看了眼堵门的朱成钧,又忍不住瞄了眼身上的斗篷,感觉,有点尴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