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科幻 > 夫郎家的赘婿首辅 > 第37章 村中闲话37

夫郎家的赘婿首辅 第37章 村中闲话37

作者:路归途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9-16 13:43:25 来源:就爱谈小说

第三十七章

李氏被质问了,连慌都没慌,理直气壮说“家里田屋都给了黎二,给正仁多一些银子这怎么了现在想,幸好当时没给,你们都好好瞧瞧黎二两口子,要是给了,我们两老头能气死。”

攒了那么多年,辛辛苦苦攒了九十两银子,李氏现在还记得清楚,他们两老口都给正仁应承好了,让正仁去府县念书,好好读书好好学,以后考功名考科举。

正仁从小就和村里泥里打滚的娃娃不一样,正仁聪明啊,满月时吃席的老秀才都看出来正仁是有大造化的,一切都好好地,结果老大要分家。

黎二握着拳头,红着眼看说话的亲娘。

“当时你们两夫妻要和三房黎正仁过日子,过了五年迁了户去府县,黎狗子和黎正仁的十亩水田收回了六亩,父子俩加李氏的旱田收回了九亩,留下的祖田”叔公花着眼瞧分家契。

黎二一口报出来了,“四亩水田,六亩旱田。这是爹娘和黎三迁了户留下的田。”

当初分家,黎二也稀里糊涂的,因为他分的多,相比起大哥来说已经占尽了便宜,水田足,旱田也不少,还分了十六两银子,加上泥瓦房大两间正屋院子,后来过了五年,黎三去府县当了账房成了亲,把爹娘接了过去,于是老屋全是他的了。

一共泥瓦房大四间,带着一些破木头家具值钱好点的家具爹娘都带走府县了。

所以黎二当时也没觉得有啥不对,还觉得好,心里想爹娘去了府县那么远,以后没办法好好尽孝了。如今叔公提起来,道道行行画下来才发现不对劲。

当时所有田加着一起分,不然大哥一家和他家一样,那时候光宗还没出生,杏哥儿和周周差个半岁都是哥儿,两房都是五亩水田、十五亩的旱田。可分家时,大哥就分了五亩水田。

这五亩的水田现在想想就是大哥的。

当时大哥提出分家,黎三才十一岁,跟着爹娘过,爹娘占着两间屋一些水田一些旱田,旱田太多宁愿卖出去都不愿分给大哥。

那次分家,几位叔公、太爷也看出来了,这黎狗子夫妻是想苛刻大儿子,逼着大儿子低头说不分家,继续跟牛一样勤勤恳恳的在地里劳作,好供着黎三,让黎三读书好科举考试。

咋可能啊。

叔公当时心里叹气,黎大好好的媳妇儿耽误的命都没了,黎大怎么可能低头

果不其然,这样刻薄的分家条件,黎大也没低头说不分了,就是要分家。最初老两口是想逼大儿子,想拿捏,后来是真的恨上了大儿子,说什么都不松口。

还是村长叔公太爷出面,才给黎大多分了一块荒的基地能盖屋。至于那些旱田,也是叔公见黎大可怜,借了一些钱,黎大后来买的。

黎二如今想起来,后来黎三去府县,爹娘要一起动身,迁了户过去,村里这些祖田干脆卖了二十两,娘说这二十两就谁都不给了,他们老两口拿着防身的棺材板。黎二当时想应当的,爹娘去了府县,身上有钱是好事。

这事刘花香还跟黎二闹了几回,不过没闹起来,都被黎二压回去了。

说法就是咱们不在爹娘身边,那二十两银子是爹娘拿的又不是给了小弟,这有啥虽说分了家,爹娘生了我养了我,再说爹娘和小弟去了府县,这老屋两间大瓦房咱还占了,不计较了,就当是孝心。

后来没隔一年,府县传来信,意思让黎二送粮过去。黎二没牛,这牛钱爹娘出了一半,黎二当时还哭了。因为他娘说用的是他们棺材板的钱,让黎二别告诉正仁。

所以这么多年,黎二心甘情愿送粮食,也不全是因为黎正仁给光宗画大饼,也有黎二觉得爹娘心里也有他这个二儿子。

镇上卖官价也是八文,不过跑跑路的事都一样。

可如今一切都摊开了。

娘有八十八两银子啊,却只给他说四十六两,还不算卖祖田的二十两。祖田可不一样,那是能传下去给子孙的田,不是人蹬脚没了后要收回去的。

后来三房去了府县,黎二手里统共十一亩水田,十八亩旱田这些全部不是祖田。只有光宗生下来后分的五亩水田五亩旱田,有两亩水两亩旱才是能留下来的祖田。

“好啊,黎三那个瘪犊子玩意就拿了八十二两,算计的好啊,亏把我蒙在鼓里十多年,村里的院子值多少水田旱田还都不是祖田,卖不出去,好啊真是好,你们还让我孝顺什么”黎二恨得咬牙切齿。

这还只是明面上的数字。

李氏不觉得亏心,“我和你爹生你养你,不给你一分钱又咋滴给你屋给你田还给出仇了不成”

“那你也别想问我要粮”黎二粗着气说。

“你欠我的,为啥不要,你爹娘吃你一口米不成了”

黎二气得说不出话,刘花香上前一口啐在黎老太脚下,大骂“你个老不死的还敢放这个屁,早都分家了,你跟着黎三那个畜生过,少来脏我家地,脏我家米,我告诉你,没有,一粒米都不会有。”

“你们看看”黎老头可算是逮着不孝证据了,想让村里人给他们老两口出头,可看了圈发现大家都看热闹,知道这是偏帮老二两口子,连村长都不公道,便一把握着赶车的车夫,“小后生,你可得给我们老两口作证,我要告官溺死这畜生不孝子。”

车夫是从头听到尾,见老太满脸的泪哭的可怜,老头握着他胳膊的手都是抖得,俩老夫妻奔波劳累一路,如今还要受到儿子指责媳妇大骂,不由心生同情,虽说这老人确实是分家偏心了些小儿子,多给了五十两银子,但也不算刻薄二房。

小的不是没屋没地。

车夫正张口要说什么,黎二双眼通红看向爹娘,“要说不算亏我们二房多少,可明明屋里就是有钱,有八十多两银子,爹娘你们为啥眼睁睁看着大嫂病死,为啥熬死了大嫂,只给大哥分了五亩他本来就该得的水田”

黎二心里恨过去分家现在才看明白,更恨的是爹娘全然不把他当回事,并没觉得亏待他。

没亏待他。

好啊,那大哥呢

“四间大屋,八十多两银子,有多少是大哥挣出来的你们二老心里明白,地里的活全是靠大哥,结果呢”黎二质问。

刘花香便在旁边学说“村里长辈都知道,没分家时婆婆一直嫌我和大嫂只生了哥儿,催着大嫂要男娃,大嫂怀了孕干不完的活,后来小产伤了身子,要补一补,娘你嘴上说得好,补补,可等大哥去地里干活,背地里磋磨大嫂起来洗衣,大嫂冬日里得了伤寒,你说买了药,一遍遍的熬,熬得药味都没了,硬生生把大嫂拖死了,嘴上说没钱,没钱那八十两银子又是哪里来的”

“大嫂一条命就这么没了。”

村里老一辈都知道这事,只是过去都过去了,很少人提,今个儿刘花香学了一遍,村里的老老少少,平日里不磕牙的老爷们有的今个才知道还有这一桩恩怨。

不由看向黎大家。

顾兆搂着周周肩头,半个身子侧着挡在周周脸前头,遮盖住村里人同情的目光。

车夫没成想里头还有这一茬的人命官司。

再看这满脸泪的一遍遍哭诉可怜儿子儿媳欺负她的老太太,顿时背脊发寒,这是什么歹毒的心肠啊。

李氏还嘴硬说谁曾想一个不值钱的哥儿身子板能这么弱,说没就没。

“够了”黎大沉声出来了。

刘花香还没见过黎大这副模样,是真的气了,不由有些后怕,往后瑟缩了几步站回男人旁边。

“早都分了家,我黎大和黎狗子李氏没啥干系,村长叔公太爷都见证了,当时两位就指着我鼻子说没我这个儿子,要和我断了关系。”

村长点头。

当时黎家两口是恨极了大儿子,最疼爱的小儿子才十一岁,正是读书的好年岁,大儿子说要分家,这一下子断了小儿子读书指望,心里是恨极了,嘴里说断关系,以后就是死了埋了也不用黎大来看。

“如今要什么闹什么,不用拿我出来说事,我黎大,早前独出一门户。今个来,跟村里大伙也说清楚。”黎大扫了眼黎二,“以后村里黎大就是黎大家。”

“村长,叔公太爷,没啥事我家先走了。”

“去吧,早早回去歇着。”叔公开口。

村长也说是这个理。

黎大一家便从扎堆看热闹的人群中出去了。黎大一走,这场闹剧也散的差不多,黎二和刘花香任由老两口骂就是不松口。

黎二还下了狠说就算是告官他也不送。

“分家契在这儿,旱田水田都是我黎二名字,屋子也是我的,跟三房有啥关系,三房想吃米自己去府县买啊,告官老爷告我啥告我自家的米不便宜卖给外人还是告我分了家,爹娘和三房过白纸黑字写的清楚,现在硬要赖上我二房了”

要是在府县黎二见了官差那可能腰先软了一截,如今在村里,这么多人瞧着,手上又有分家契,黎二胆子也壮了。

当然也有被八十八两银子刺激的。要是不知道这事,老两口上来磨一磨吓唬吓唬,再哭一哭,各种法子使上,黎二可能真服软送了,如今是不可能了。

最后任由老两口咒骂,黎二说什么还是那俩字不送

后头看热闹的都没啥兴趣了,冷嚯嚯的风大,拿炉子回屋睡炕上多好啊。于是人也散了七七八八。

刘花香拉着光宗男人砰的院门栓死了,隔着木门愤愤骂了句别想进她家院门。

热闹散了。

外头老两口气得半死,什么办法也没,敲门不给开,里头装死。最后是村长收留了两人连着车夫一晚,腾了个屋凑合凑合。

黎老太进了村长家,抓着以前一起干活说话老姐妹的手,刚一开口还没抱怨一个字,就听老姐妹说“以前你们两口子造的孽,都分家这么多年了,还要回来闹腾啥”

“不是我说你,跟着黎三过日子,吃着黎三家饭,臭的那就臭一块去了,今个回来闹腾又勾起黎大心里不痛快伤心事,我想着周周那么小就没了阿爹真真的可怜”

“明个儿让阿毛去一趟黎大家,给送些我腌的野菜,这个好吃,别让周周伤心了,日子往前看,如今都好着呢。”

黎老太连诉苦人都没有,她就不懂,就十来年没回来,咋滴一个帮她说话的人都没有了

匆匆收拾早早睡。

黎大家里屋。

一家三口从外头回来,个个沉默,也没说啥话,各自回屋。顾兆是一切看眼底,不好开口,乖巧跟在老婆后头。

脱衣上炕,熄了油灯。

黎周周穿着里衣,察觉到相公贴过来,便一胳膊搂着相公到怀里,相公脑袋靠着他的胸口,黎周周就有了一些踏实。

“其实我就是担心爹。”黎周周说。

顾兆嗯了声,胳膊紧紧环着老婆的腰,等老婆继续说。

“我、我只记得阿爹以前带我去河边洗衣,给我摘果子吃,会抱着我,别的记不清了。”

分家时黎周周五岁,阿爹去世当时懵懵懂懂的,可能还不清楚什么叫死了,没怎么痛,之后的记忆就是从老屋搬出来,冷、饿,一直干活一直干活。

“那时候我一提阿爹,问爹阿爹去哪里了,爹就抱着我不出声。”

黎周周回忆,“后来我就不问了。”爹哭了,他从小到大就那时候见爹哭过,后来再也没有了。

“相公,爹觉得他害死了我阿爹。”

顾兆也是这么想,看得出来。

因为内疚,黎大对周周很看重,村里人说黎周周哪哪不好,黎大便耕田攒银子盖院子给周周招婿,放在自己眼皮子底下护着。哪怕周周招了个读书郎干不了地里活,还要费银子读书,黎大也愿意供着。

“日子往前走,都会好起来的。”顾兆只能这么说。

“我也这么觉得。”

黎周周说完,心里也轻松了,拍了拍怀里小相公,像是哄小宝宝一样哄着相公睡觉,又给掖好了被子。顾兆就装作小宝宝,在老婆怀里闹一下,还抬着头亲亲老婆的唇。

炕上气氛就好了些,睡觉。

黎家老两口又在西坪村磨了一天,昨个儿夜里是又冷又饿,气得上头来硬的,回到村长家窝着气想了一宿,他们受点委屈没啥,要是老二不送米了,正仁可咋办

府县的米那么贵,多花钱啊。黎老太想着小儿子要养一大家,心肝都疼,和老伴一商量,决定说些软话,不成补贴老二一两银子看成不成。

可结果是连黎二家门都进不去。

黎家老两口倒是没往黎大那边想,一是没觉得黎大有啥出息指望。二是心里早不拿黎大当儿子看了。分家时,黎老太当着黎大面断的关系。

隔着门,黎老太一声声嚎二儿子,不知道的还以为给黎二哭丧。

刘花香在屋里听得一肚子火,说了声这个老东西,一瓢冷水端,使唤光宗开门,直接往黎老太脚下一泼

黎老太鞋面湿了一半,哭嚎声也停了。刘花香没停,叉着腰说“嚎丧呢,我家好端端的,要嚎丧回府县给你三儿子哭去。”

“你个搅家精”

“搅的也不是畜生黎三家,都分家了。”

黎老太气得胸口起伏,黎老头便张口要动手,刚手扬起来,光宗先挡他娘前头,刘花香也不敢真跟公爹婆母对上打仗动动嘴皮还成。

真动手那就不像话了。

“要米成啊。”刘花香张嘴。

黎老头的手就停空中了,黎老太也不气了,两人就见刘花香伸出手,说“二十两银子拿来,我就使唤男人再给黎三送五年的米,还是八文钱一升。”

二十两银子

咋可能给黎二。

黎老太想也没想骂回去“黑了心肝的,还张口问我要二十两银子,我做黎二她娘的,吃口米还没听说要给银子”

砰,门又关上了。

老两口闹,干巴巴的哭嚎,村里人就看热闹嗑瓜子也不帮忙,去找村长、辈分高的叔公、太爷主持公道,又还是老一套的话分家了,干干净净的,如今你两位跟着三房过,哪有道理吃二房的米不是

硬的软的都来不了,外加黎二这次是铁了心了,最终磨蹭了一天也没个效果,最后老两口没法只能先回府县再说。

可车夫一大早就赶骡车走了,对老两口早没了什么同情。

连儿媳妇都能磋磨死的人,还有啥可怜的

没法子,最后村长赶牛车送到镇上,让两人自己租车回府县。村长送完人,又买了些东西才回村。黎二就在村口守着,一瞅见村长回来了,车板空空,心里说不上来滋味。

最后只能一声算了,早分家,早该看清了。

爹娘就是只在意黎三。

“劳累叔伯了。”黎二给村长道谢拱手。

村长“以后好生过日子,光宗我瞧着是个好的孝顺的,不过你们也别太纵着,我话说的难听,你爹娘虽然偏疼你弟弟一些,可到底是你爹娘,你们夫妻当着光宗面那么说,小心以后光宗也这么对你们,凡事不说不偏不倚,起码不能太过了。”

“瞅瞅你和黎三,再瞅瞅黎大和黎三。”

“杏哥儿嫁出去了就不说,以后要是再有了,可不能歪着学坏了,不说一碗水端平,当爹娘的难免是有些私心,但不能学着像对黎大那样,不成样子。”

黎二点头应是,这些话真听进肚子里了,以前不觉得有啥,现在想想前晚他听到娘还有八十八两都气成啥样了,那大哥听了心里能不恨

恨啊,哪能不恨。

黎大这几日不怎么开口说话,吃了饭就去山里砍柴割猪草去了,早上走,带着干粮,晚上天黑了再回来。

直到黎家老两口走了,黎大这才不往山里跑了。

村里人瞧在眼底,家里孩子多的,兄弟几个的,当爹娘的心里都反省是不是以前对谁苛刻偏着太多了拿黎家老两口当反面例子。

就是杏哥儿有一天高兴来黎家串门,跟黎周周说“也不知道我阿娘咋回事,去镇上回来给我带了支银簪子,好不好看”

簪子是个简单桃花瓣的样子。

“好看。”黎周周夸赞。

杏哥儿高兴递过去让黎周周试试,黎周周摆手说太贵重他就不试了。杏哥儿笑着说“不是全银子的,包了一层,不过我自我嫁出去后,阿娘还没给我买过贵重的首饰,我瞧着蛮好看的。”

手上也是喜欢,摸了又摸。

黎周周眼底带着几分羡慕,倒不是羡慕杏哥儿有银簪子戴,而是羡慕杏哥儿阿娘还在世。

村里最近气氛好,因为有黎家老两口做反面案例,家家户户父慈子孝和睦融融,婆媳、妯娌之间连点矛头都没有。在黎家老两口走了没三天,村口又来人了。

小田放了学才从东坪村回来,瞧见村口有骑骡子的大人,穿着衣裳和村里人不一样,也面生,便退到一旁,让骑骡子的先过。

“小娃,你们村长在哪住着”官差在马背上问。

小田指着路,“村长家在里头。”

官差便两腿一夹马身,喊了声驾往里头去了。王阿叔听到外头声响出来就看到骑马的影子,护着小田问咋回事,小田说有人问他村长家在哪,他指了路。

王阿叔不知道啥事,连着先带儿子回去,关紧了院门。

马蹄声哒哒哒响,路过之处有人瞧见了,有人听见看动静。

“咋回事是骑骡子外人”

“什么骡子,我瞧着像是骑马的。”

“马”

村里人咋舌,马可贵了,在镇上见过,村里没人养这个东西,骑马的来他们村干啥刘花香也听见消息了,心里打鼓,跟男人说“不会是你爹娘回去了,要黎三报了官来抓咱们的吧”

“快把光宗藏起来。”

黎二赶紧说。刘花香说对对,吓得门紧闭也不敢瞧热闹,把儿子关在家里柴房,还用柴垛子挡住了。

黎二一家子在屋里提心吊胆担惊受怕,竖着耳朵听外头声响,就怕有人冲门进来要抓人。刘花香心里开始后悔,早知道就不骂的那么难听了,黎三那瘪犊子心歹毒坏着呢,这是想他们一家都不好过日子要坐牢

外头吵吵嚷嚷的声音大。

两口子不敢动,听又听不清,后来院子连着敲门砰砰砰作响,刘花香吓得腿都软了,黎光宗从柴房出来说要抓就抓他,是他偷的钱不干爹娘啥事。

一家人抱着痛哭,最后还是黎二抹了泪吓得脸白去开门。开了院门,外头是隔壁家的男人,高高兴兴说“你家干啥呢敲了这么久的门,算了,别耽搁了,赶紧走,县太爷来了,咱们全村要到村口迎着。”

官差先快马赶到村里通知村长。

村长一听县太爷要来村里,当时两腿就软了噗通倒在地上,官差伸手扶起来说“老丈莫担心,是好事。”

有这句话,村长才安心下来,连忙叫儿子敲锣,让全村老老少少都去村口迎着,屋里的婆娘洗干净茶缸粗碗,准备上热水茶叶等等待客的东西。

一切备妥了,全村在村口等了约有小半个时辰,十来余人有骑马的,中间走的是马车。

全村跪着行礼。

顾兆就在人群中,他身上没功名自然也要跪拜,接收了原身记忆,知道底层人命在这个时代的不值钱,上位者的一句话,轻轻松松就能家破人亡,于是跪的很干脆,没什么屈辱感。

到哪个庙,念什么经。

马车停了,车夫掀了帘子,里头先下来一位穿着旧袍子留着胡须的男人,这是师爷。之后下来穿着锦袍大约四十多岁的男人,这才是宁平府县县令,正七品官职。

村长头埋得深,不敢看贵人,抖着手。

师爷说“这是府尊大人。”

全村便呼府尊,喊得也不齐。县令脸上笑,让大家都起来,话也说的直白,先说西坪村今年收成很好,师爷便答全村多少亩水田多少亩旱田,交了粮税多少。

村长吓得声音颤着,说不敢欺瞒府尊,确实如此。

“老丈别怕。”师爷笑呵呵说“今年全村收成好,这是好事喜事。”

村长答不出话,弓着腰低低的只能唯唯诺诺称是。

县令便也不为难老人家,看了眼师爷。师爷便开口问黎大家在哪里。黎大一家三口便站了出来。县令一看三人,听消息回报,这黎大与独哥儿招了上门婿顾书郎,如今一瞧倒是好分辨。

黎大与哥儿个头高,黎大年长,身强体壮。这哥儿真肖似男子,反倒是哥儿旁的赘婿顾书郎倒是面容白净,身材颀长,不像是田里庄稼汉,有着读书人的几分气度。

不错。

县令点头,问了几句顾书郎话。

差不多是读了什么书,田里的肥料是你想的如何如何。顾兆一一作答,回答的也是规矩,四平八稳,他心里隐约猜出来,这次县令过来为了何事。

果然一问一答,没几分钟,就如他心里所猜测那样。

县令是来嘉奖的。

因为顾兆是上门婿,这嘉奖自然是颁给黎大家了。县令亲自写了一块善耕人家的匾额赠予黎家,大意是夸赞黎家心善不藏私,勤恳耕种,是宁平府县村中耕种人家典范。

末了,还勉励顾兆几句,让顾兆继续读书科举,莫要为了一时的批责而沉闷放弃云云。

看来顾兆当初的学台悬牌的事府尊也知晓了。

顾兆自然一脸虚心听着勉励,表示会踏踏实实学习继续奋战科举。

最后府尊奖励了百两纹银,又夸赞两句,便上马车返回了。

整个过程差不多半小时,村长准备的茶碗茶缸也没派上用场,全村跪着送,等队伍远了看不见影,刚刚安静窒息一样的氛围才打破了。

全村老老少少,所有人脸上都是茫然居多,可能还没回过神,浑浑噩噩的都不知道说些什么,等有人找到舌头能说话了,也是结结巴巴的。

“刚、刚真的是县太老爷”

“我莫不是做梦吧”

“真、真是大老爷,来夸黎大家的,还送了银子。”

这银子村里人可不敢眼馋,这可是大老爷送黎大家的。

那块善耕人家的匾额村里人也是羡慕瞧着,没人敢上手碰一碰摸一摸,就是拿眼神稀罕的瞧着,看着,虽然看不懂写了啥,但这可是大老爷写的啊。

“周周真是有了福气了。”

“可不是吗,府尊写的匾,我听都没听说过,还是头一次见。”

“这黎家招婿可是招对了,招了个福气进来。”

村里人夸了又夸。

黎大也恍惚着,但今个儿得了府尊写的匾额又是百两纹银,等脑子找回来了,便高声说“改日家里办酒席,请全村来吃席,到时候亲自挂上匾额。”

村里人自然高兴,这可是热闹的。

等村里人散了,黎周周回到院子,关上门还是不敢相信,迷糊的瞪大了眼,圆圆的,“相公,我咋像是没睡醒跟做梦一样,你捏捏我。”

顾兆便笑着伸手捏了捏老婆的脸颊。

嗯,肉呼呼的,周周可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