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科幻 > 化宋 > 第105章 是不是有点过了…

化宋 第105章 是不是有点过了…

作者:九州月下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9-17 23:05:29 来源:就爱谈小说

张叔夜原本并不想离开西安草场, 可因为这是种彦崇的要求,才让他开始考虑起来。

种家这些年来本来有些中落之相,大种小种的儿子们不是战死,就是平庸之辈, 孙辈又太小, 但种彦崇的异军突起, 却又让种家被重新看好。

而让种家重新换发生机的, 不是种彦崇有在战场上有多少才华,而是他手里,捏着羊毛。

近两年来, 在种家、刘家的大力支持下,西北诸地的羊毛已经成为畅销产品, 渭河之上的粮船也不再空船而返,甚至有很多船为了从西北转运羊毛,来时船上随便带着一点河东货物,到西北售卖。

于是, 西北数州的民众豁然发现,这两年的时间,他们日子便要松快许多, 曾经昂贵的丝绸便宜了三成,咬咬牙, 能在儿女成亲时制上一身好衣裳了。

前几年稀少的车船变得多了起来,从河东地来的瓷器、药材、香料、粮食,价格都有不同的下降, 而西北的诸州, 也因为羊毛的贸易, 尝到了大笔甜头, 加上羊毛织就的衣裳极为适合西北的苦寒,就这么一个小小的东西,种家和刘家几乎掌握了西北大部分的粮草贸易因为朝廷送于西北的粮草,都是依靠商人运送的。

张叔夜是去岁被发配到西安草场监司,正好发现有不法之徒派人私下勾结草场的牧人,将羊毛低价卖出,于是他花了一个月整顿了草场上下,又前去延安府,和种彦崇定下了一个不错的价格。

于是,西安监司收入暴涨,可以将老旧的草场修缮,去除杂草,又增种了许多牧草,加上他还抽出一部分的钱财,给监司上下都发了不少奖励,半年不到,那里便被他经营得大有起色。

前些日子,种彦崇带着手下的亲兵调换防区,路过他的草场,打了一番秋风,张叔夜便听出他言语中的招揽之意,希望推荐他去当地方官。

这便可笑了。

他张叔夜虽然落魄成了一个小小的八品监司,可再怎么也是朝廷进士、右司员外郎,怎么能是一个十八岁的校尉能招揽的,种家真的要招揽他,那当家的老种经略相公也得该一封亲笔信以示诚意吧

出于此,他拒绝了种彦崇的招揽。

但不得不说,羊毛之物对西北的增益,确实让他动容,这以一物育一地的法子,让曾经见识过变法的惊叹,而种彦崇口中提起的密州新镇,确实引起了他的好奇。

正好,草场的事情都已经被他安排地差不多了,他便寻了个理由,前来密州,因为西安草场本没什么油水,他便没带仆人,而是带上了自己的儿子,准备给他开开眼界,活动个官职。

唉,若他没被降职,儿子的荫官也不会被牵连。

大船顺着渭水而下,日夜不歇,顺黄河、汴河、泗水入海河口,到河口时,他们换了能经风浪的海船,再从河口到达密州,总共花了快十余天时间,便已经快到了密州码头。

“张监司,这一路辛苦了,看到那海上的灯塔了么,那便是新镇,到了那里,就可歇息了。”船主笑着对船头晕船父子俩说。

“我哪里辛苦,倒是你,这船日夜都不停船,还敢在黄河上走夜路,哪怕是黄河出了三门后水流平缓了些,这也太冒险了吧”张叔夜苦笑道。

那船主笑道“这监司多虑了,如今黄河船上夜晚行船都挂了琉璃风灯,灯火明亮,不怕撞上,再者,多跑一个船次,就能赚更多的钱,顺水而下也不费力,便是真出了事,他的船也有保险,所以不怕。”

“保险”张叔夜抓住了关键信息。

“嗯,是新镇的山水商行主持创建的,”那船主言语中带着钦佩,“凡是她的老顾客,都可以凭借这一年期的账单,交一贯钱,购买一份凭证,若遇到船只倾覆,或者盗匪抢劫,便以此凭证可在她那里赊借一千贯的货物,作为本钱,十年内随时偿还便可。但一位货主,只能使用一次,有了这份保障,大家便安心尽力为她跑货了。”

张叔夜不由得钦佩道“这可真是义举”

而他的儿子却听出空子“那要是有人做假冒领怎么办”

那船主不由笑道“山水行主自会追查确认,再说了,让行商能有个重头再来的机会,是何等重要,除非短视人之人,否则商户又哪会轻易为了这一点本钱,就把机会用掉。”

两人都觉得有道理,便看着大船渐进,那灯塔之下的城市,便渐渐从云雾中露出轮廓来。

张伯奋不由得惊叹了一声“好漂亮的小城。”

只见远处,那城池依山环海而建,无数屋宅层层叠叠、鳞次栉比,整齐得像是尺子作出来的图画,灰白的巨大城墙在码头的后方耸立,木柱吊勾上上下下,码头的泊位不时有船来来回回,整个城市,便是远远看着,也能感到一种和谐的秩序。

下船走上了码头,那种感觉便更明显。

码头外已经有了十来间铺子,挂着“市舶务”的牌子,不时有拿着凭证的船商来来回回,还有都吏清点货物,铁柱之下,垫着一根根木头,像一条,像是一条

“铁路”张叔夜不由自主地说出来。

“正是铁路”一名十来岁的贫家少年突然出现在他们面前,笑嘻嘻地道,“两位大人,第一次来新镇吧,我对这里熟,要我带你们去逛逛么,保证知无不言,只要五个铜钱就好”

这点钱确实不多,张叔夜点头同意。

张伯奋更是直接伸手一指,问道“那是什么”

最让父子俩奇怪的是,码头上到处可见一种木制的大箱,箱下有滚轮,里边放满货物,在两根长长的铁柱上行走。

几名力夫正以绳牵引,将货接到城中,那速度甚快,不比牛马驱使慢上多少,还有另外两条铁柱,将货物从城中运出,因为滑落的速度太快,还得有人将拉绳减速。

“那是货箱,现在码头的货物大多按箱计数,方便市舶务计算数量,也方便运送,那路轨是铁做的,个箱子,就能装满一条大船,挑夫人如今都改拉箱了,赚得比过去多,还没那么伤身了。”那少年解释道,“那车轨还连接着城墙,若是有海寇,就能直接将石头拉到城头,用投石车砸死他们。”

张叔夜不由赞叹“确实是奇思妙想。”

就在他准备在码头好生逛逛时,突然间,一阵刺耳的锣声猛然响起。

“大风将至,大风将至”有两人个戴着红袖标的人一前一后,敲锣吆喝道,“大风将至,抓紧时间,速速收拢货物、船至湾中避风”

一瞬间,码头上行人们纷纷收拾起货物。

那少年也郑重起来“大风快来了,诸位快随我入城吧,若是海浪来了,会被卷走的。”

张伯奋好奇道“大风,有多大”

少年苦笑道“能将屋瓦吹翻,大树倾倒。快走吧,咱们路上说。”

进入城中,便见到整齐的街道,人们倒也见不多少慌乱,只是各处摊位都在收拾,还有人抱怨今天关门就赚不到钱了。

少年将他们引到一处大的客栈,张叔夜看到路上有人巡查,但却穿的不是衙役之服,正想询问,却见少年说“今天便不收你们钱了,我得先回家避风了。”

说着,便要离开,张叔夜却不占他便宜,将钱给他。

少年道了谢,很快消失在人流里。

张叔夜父子去客栈中,得知中房和下房都已经没有了,只有昂贵上房还有一间,掌柜还表示,如今大风将至,城中大多客满,去哪里都一样。

张叔夜无奈,只能交钱,住了最贵上的上房,等大风过了,再去寻些有中房和下房的客栈。

当他们走上台阶,那少年又很快出现在掌柜面前,掌柜与他对视一眼,心昭不宣地给他四十文的提成。

少年又消失在人海里。

张叔夜和儿子一起住了一间房,这房间贵是贵,但却物有所值,带他们上来的小二很是热情,还提起隔壁也住着一对父子。

劳顿了一天,两人和小二聊起了这座小城,当听说这座城只是花三年时间建起来后,都露出了惊叹之色,但张叔夜还是觉得,这并不足以让他改变主意。

这时,门外回廊里,传来了小孩软软糯糯的声音“爹爹,都说了大风天不出门,明天就别去烦人家王先生了。”

“你还说要不是你途中硬要回去,为父我早就见到珊瑚了。”

“别提了,傻舅舅随便用我的鸽子,我还以为有什么急事,结果居然是个误会,人家才出门几天呢,估计一个月才能过来。”那小孩不开心地道。

两人声音渐渐远去消失了。

张伯奋眼中露出一丝羡慕,看着别人家的儿子,多有地位。

张叔夜也忍不住摇头“这稚子言语之间,倒是有几分机灵劲。”

但随后,又目露忧愁,道“我曾在不远处的淮南路海州任过知州,见过大风天,那大雨大风,宛如女娲补天时,天河倾倒之势,这小小镇子,不知有多少失修房屋,会埋在倾倒旧宅中。”

张伯奋点点头,却是有些好奇,这大风到底有多大啊,能让老爹如此担心。

张叔夜走到窗边,打开窗户,他正好看到临街一路,正好有几人在巡逻,将不舍得关门的商户一个个呵斥了。

还在挨个问沿街住户们食水够不够,屋子有没有哪里漏水,他们的声音很大,以至于在楼上的张叔夜都听得一清二楚。

一名商户叫苦道“古老大啊,这大风都要来了,你怎么还不回家歇着呢”

那为首巡逻者怒道“你以为我不想啊,谁知道南区那个不要脸的,居然挨个送食水,我们东区能落下么”

那商户立刻撸起了袖子“必然不能啊,走,我跟你们一起去,必然不能让南区越过我们”

“对,这才是咱们东区的好汉子”

“但是古老大啊,咱们不能光学,还得超过他们,我有个办法”

“什么办法”

“咱们不是有几棵树么,这才种下不久,怕是要倒,趁着他们还没反应过来,用几根木头支一下,您看怎么样”

“好办法,你快带人去安排把这个袖标戴上”

于是下边的人兵分两路,各自离开。

全程围观的张叔夜在楼上看得目瞪口呆。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