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科幻 > 化宋 > 第106章 人生如梦

化宋 第106章 人生如梦

作者:九州月下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9-17 23:05:29 来源:就爱谈小说

很快, 热水、吃食都被小二端来。

菜品不多,只有羊肉汤、蒸饼,分量却很足, 够两人吃到喉咙。

小二很是抱歉“两位客官见谅, 这大风将至,为免走火, 后厨的炉子大多熄火了,只留下了几个, 便没那么多的菜品了,但只要大风过去,必用本店上好的菜品赔罪。”

张伯奋没见过大风, 反而有些期待地问道“那要是好几天都不过去呢你们便不开火了么”

那小二不由得苦笑道“客官说笑了, 咱们密州大风少见,大多半天一天便过去了,若是好几天都不过去,咱们这镇想得就不是开火的事情,而是要如何救灾求活了。”

张叔夜在一边点头, 教训儿子“大风泛滥, 素来是江浙淮南一带大害,不能拿来调侃。”

还顺便告诉儿子, 在淮南一带,凡是在海州、泰州一带的知州,最重要的事情, 就是修筑海堤, 防止海水倒灌, 这才能引水种田, 他当年在海州当知州时, 就曾维护过一条海堤,不过那是范公开始修建的,叫范公堤。

说到这,这位父亲不由有些羡慕“这可是传世的功绩,北有范堤,南有苏堤,两公之名,能传千古,若我此生有机缘,也能为民修筑如此奇观,纵死不枉也。”

张伯奋忍不住嘀咕道“范仲淹和苏东坡就算不修这两堤,也能名传千古啊。”

张叔夜耳尖,喝道“你在嘀咕什么”

张伯奋于是闭嘴。

两人用了膳,小二来收拾碗筷时,还在房中检查了窗户、门闩,走之前,特地指了那宽如扁担的木闩是专门用来抵挡大风天的,睡前一定要记得别好。

张家父子当然答允。

房间昏暗,两人又点起了灯,翻看起房中放着的小报,几乎同时皱起眉头,张伯奋到底年轻,不由得咦了一声“这小报,怎么没上朝廷的消息”

张叔夜也不懂,但他按捺住性子,淡定地看下去。

小报用的是很普通竹麻纸,纸上的印记有一点模糊,一看就是用如今盛行的“油印”制成,其上的笔迹倒是铁画银勾,颇有风骨,只是写的内容,有点太不含蓄,没有用上之乎者也,而是用一些符号断句,让两人都有些不习惯。

山水商行宣布新增一座碱坊后,碱票上涨的超过七个百分点,疑有奸商炒作

风季来临,南方船行价格上涨,北方船行价格未有明显波动。

王里正宣布新区正式落成,七位区代表上台发表感言。

南区房价翻倍,新镇楼价为何让普通人如此高不可攀,附七大区房屋价格一览表

轴承坊仓库盗窃案依然未被破获,王里正表示将严打不法商贩用轴承滚柱代替钱币交易

张叔夜一开始还满头问号,但看了一会内容后,神情渐渐凝重起来。

这么一张新镇早报,内容却十分详尽,把镇子的各种建设问题、修筑进展,一一列出这种事情,简直前所未有,什么时候,衙门如今执政,需要向庶民交代了

可是这报纸上,又明明白白地写着遇到的问题,被如何解决,比如其中关于粮食运送的问题,就是向诸大船行“招标”,他们还会每四个月举行一场交易大会,互通有无。

每个区的发展情况,都有记录,还会刊载好人好事,写上对方的名字,得到的表彰

张叔夜眉头紧皱,作为一名能吏,他感觉自己从这些字里行间找到一些执政的理法,有什么让他恐惧的东西潜藏其中,但让他说,却是说不出来。

他把这些文章一字一句地读完,心中的谜团越发巨大,几乎就想立刻出去,见见那位在报上屡次出现的“王里正”。

但这是不可能的,因为窗外已经响起了呜呜风声,绵长又阴冷,仿佛鬼魂的哭嚎,雨点的啪嗒声,也降落在屋檐之上。

大风到了。

他只能低下头,继续翻看小报上的消息,翻到后边,他总算看到了一些朝廷的消息,比如彗星降临,比如西夏向辽国朝供,比如,当十钱废除,朝廷回收当十钱,每收十贯当十钱便给钱主价值四贯的金银物帛

下边还有点评,说的是钱在新镇就可以兑换,已经专门开了铺子收当十钱,并且再次强调轴承钢和滚柱钢不许拿来当钱用,一但发现不但没收,还会罚款

张叔夜倒是知道轴承,如今高门大户的马车,基本都换上密州的轴承,里边滚柱个个均匀且不重,还是上好的精钢,用来当钱他思考了一下,换成自己的话,是肯定会收的。

张伯奋的观注点则和父亲不同,他看到的是一个商户靠着收购倒卖碱票暴富的故事,对方几乎没有花什么人力物力,就一下子成了拥有数千贯财富的豪商要知道,自从父亲被贬后,他就没有收入了,花的都是老本,还要抚养孩子妻子,真是一文钱分成两半都不够,这里居然那么有钱么

他包里还有十几贯钱引,是他们此行的盘缠,若是去那交易行里走一圈,或许,能赚上钱咦,这里还有地址

狂风骤雨,下了整整一夜,但这大风,来得快,去得也快,到次日天明时,雨势便小了,而到次日午时,风停雨歇。

张叔夜父子也吃到了店家的上品伙食,这里多是新鲜海货,蒜蓉的贝类、油煎的黄鱼、油炸的海蟹,味道都十分地鲜美,价格也很实惠。

吃完之后,两人一起出门,准备找一个便宜一点的客栈,上房好是好,但一天九百文的价格,实在有些贵了。

雨后的街道有许多积水,穿着草鞋的住户们正清理着淤泥,打扫着门前污秽,旁边有人以大车将淤泥和树叶拉走,临街的店铺都重新搭起摊子,各种吆喝声也在街道人群中响起。

父子俩觉得皂靴出门不便,便在一处草编摊子上,买两双木屐换上。

路过一处拐角时,看到一个头发花白、戴着红色袖标的老妇人正在拿着一张单子写写画画,一名牵着驴的壮年男人却在她面前瑟瑟发抖,一脸苦像。

“说过多少次了,靠右靠右,不许逆行”那老妇人怒道,“自己回头去把钱交了,长个记性。”

“不是,许婶子,我没有撞到谁啊,您就当没看到成么”那壮年男人哀求道,“罚钱是小,要是被选成了典型,我这脸往哪里搁啊”

“单子都我撕了,对不上账,我怎么交代,再说了,都第二次了,该让人长个记心”那老妇人冷漠道,“王里正说要给几个区修沼池,哪个区钱先到位就先修哪个区的,咱们这边可不能落后,要是有了沼池,煮饭烧水都能容易许多,就差你这点钱呢”

男人拿着纸,苦着脸走了。

老妇人则将纸板夹在腋下,继续睁着犀利的眼睛,巡视着街道。

张叔夜沉默许久,再看着街道,终于知道为什么走了这么久,街道上秩序井然,一直没见过哪家下人打着手势,让对面的车马避让了。

继续向前走,看到的是一个铺子样的院子,许多的妇人牵着两三个幼童走进去,还有许多妇人空着手走出来,而那院中,则是传来阵阵嚎哭之声。

还有人在门口对着院子用力挥手,大喊道“不哭啊,娘亲晚上便来接你。”

然后便走了,那离开的妇人一点没有担心的样子,反而和旁边的女子说说笑笑,走得还很快。

张叔夜眉头紧皱,觉得这样不好,女子怎能将儿子托付于人,自己逍遥呢,女德何在

再走了一条街,便看到一片巨大的建筑。

真的十分巨大,足有三丈高的大炉子生着浓烟,飘向天空,叮当锤打的声音不绝于耳,还有人喊着号子,还有一条铁轨,延伸到那巨大的院落中。

张伯奋看了一会,主动拉住一个路人,问道“为何将铁路修到这里,这是镇上的衙门么”

“呸,什么衙门,这是铁坊”那路人穿着胸口有蓝色花标的麻衣,不屑道,“铁坊真是脸都不要了,居然把铁路修到他们场里,还说什么运煤方便,我们焦坊运的煤不比他们少吧明明就是、是监什么盗来着”

“监守自盗”张伯奋接道。

“对,监守自盗”那路人打量了他一眼,对他的高大的体格表示了满意,“看你这么大块,肯定能做事,我们焦坊最近招人,你愿意的话,可以来找我,包吃住”

张伯奋笑了笑,问道“焦坊远吗大吗”

“再走一刻就到了,当然大,我们焦坊可以和药坊、脂坊、碱修筑在一起的,没有咱们焦坊,这些个大坊再风光,那都得趴窝咱们坊修得最早,有三百多人呢,这铁坊就是没良心,只想着自己”那路人哼了一声,“行了,我先走了,要迟到了。”

张伯奋和他道别。

张叔夜则惊讶道“只是一个焦坊,便有三百余人,那这些坊加起来,岂不是有数千人”

张伯奋疑惑道“数千人,有什么不对么”

张叔夜言语之中不自主地露出一丝钦佩“你不懂,便是军伍之中,一只千人队要指使起来,都是各种麻烦,而你看这坊中之人,却是如此维护自家,且不需人训斥,便能自主按时点卯,这简直是令行禁止”

他想到如今的禁军,都已经到了不给赏钱,便不愿出战的境地,叹息道“其实那军中,也是能吃饱的地方啊。”

张伯奋搭不上这话,便沉默以对。

好在老父亲并没有和儿子讨论国家大事的意思,他沉吟了数息,毅然转身“先不去找客栈了,你去打听一下,那王里正住在哪里,我们前去拜访。”

张伯奋本想说找了客栈再去不迟,但看老爹那坚定的像石头一样的眼神,悄悄翻了个白眼,去找路人问了地址。

路人很热心地告诉了他,并且给他指了路口的路牌。

张伯奋道了谢,带着老爹而后走去,他问了路才知道,这一片都是工坊区,市政是另外的街区,他们走反了,这里边一圈都没有客栈。

两人于是原路返回,还看到有几个戴袖标的汉子正在努力把倒塌的树扶正,还有人骂骂咧咧,说东区不要脸,居然早早把树给钉上了。

及至市政区,他们看到一处刷了白灰的建筑,进去之后,有一处很大厅堂,靠窗的位置有几张桌椅,坐着一大一小两父子,似乎在等人。

张叔夜上前道“西北张叔夜,求见王里正,不知可否通报”

而这时,旁边那个小孩,疑惑地抬起了头,看向这父子俩。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