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大明新福王 > 第11章 俱兴

大明新福王 第11章 俱兴

作者:飞翔的羊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8 01:32:11 来源:就爱谈小说

协助建造王宫的工部几个大匠见了常洵设计的防波堤设计十分佩服,再看他准备水深六米线投下一些几千斤以上的乱石,来源为山上工程挖出也十分赞叹。这一来除了港口其它地方大船根本无法靠拢岛屿,安全上十分有益费钱不多,可他们又没有想到。

再看城墙设计他们都是设计了一圈城墙,常洵却是环绕全岛边缘削填如梯田筑成高一丈多石墙二三层,另配一些更高一些的炮台、哨所。如此每一层高度不大却是上下互相支援,拒敌于无法立足之地。

因为敌人大船靠不拢,小船载一些人在很窄的浅滩兵力展不开,还受上面炮击。防御效果比敌人上了岛攻打宫墙还好,比仅造城墙花钱也不会多外,还有好处就是如此一来有一环岛的宽阔平坦大路了,此对许多事都有好处。

而且常洵在宫城所在也是如此设计,削山坡为城墙,再砌矮墙安全上比城墙不差什么,居住在里面不会觉得压抑封闭。加上周边山林海洋尽收眼中,住宫中与隐居差不多。就差街市热闹与人气,有此一岛他们觉得常洵的选择此岛为王宫比大多数其他亲王王宫更好。

对常洵防船靠拢抛石头、防波堤、削山坡环岛作城墙等方法大呼奇思妙想十分佩服。可不仅如此常洵设计的王宫位置选择,也与他们不一样。

他们的方案王城就放在灵山岛主峰南边,马腚山与歪头顶之间一个二三千亩的盆地上。而常洵的方案乃是放在歪头顶,依山作城,甚至是设计了一些窑洞式、地坑式建筑。

这方面常洵039039创新039039没有让那些大匠眼睛一亮,反倒是无一不责疑他的选择,还指出山上受风取水困难。可常洵并非是不知这些,一般情况下确实是选择盆地最合适也足够大了。

可是他们不知常洵打算,他的打算二三十年后肯定会住进皇宫的。就算是这二三十年中就藩不过二十年,但这时间主要还是会住在大员岛,这灵山岛乃是行王宫即临时居住之处。

可就算如此也不影响到王宫建造在盆地之中呀,为什么他为安全大排其场,显示真一辈子住这里又放弃了盆地呢

那是原来常洵一早就准备把自己的核心工业与军工业建在岛上,毕竟大员岛开发初期能够顺利将土地开垦出来就是胜利,等数年之后才能发展工业。

可发展工业肯定愈早愈好,早一点技术储备强一些外,也可以早挣钱为后面发展经济基础。可太早如初期在大员岛搞工业太吃力,人员、市场、原材料都不理想,放灵山岛就问题不大。

不仅为了发展工业,这灵山岛建设好了普通工业一部分搬大员去了,一部分今后搬大陆去了,这岛屿还可以作为军事工业基地与机秘技术研究中心。这一来需要严密安保,此时常洵不大建灵山岛文臣们不可能太放心。

本来为了他们放心而费巨资建设浪费了,如作为军工基地等建设正好一举二得。只是最好的盆地只能让出来建造工厂了,知道常洵打算将盆地建造工厂这几人才明白常洵为何将王宫建在山上。

不过明白归明白,常洵如此选择他们仍然不能赞成,因为他们觉得常洵要办工厂在大陆购地就可以,难道他的封地在三岛在大陆购买一些地也会有人阻止不成这话说的不错,可他们不知道常洵办的厂不是敏感就是为了保密。

王宫地址最后还是常洵决定,因为这不是技术问题。随后常洵要求在盆地水源建造一个封闭式大水窖,这是事关岛上生计的大事受污染了麻烦。还有盆地也要第一时间平整,划出工业区、居住区与商业点等功能区并建造一些厂房、宿舍。

当然王宫位置也要精细设计,设计好后放一些房子、大殿模型上去。这些完成了吴大有与他们这些人就去灵山岛负责建设,优先项目为环岛依山城墙、水下抛石、防波堤、造船场、盆地水窖、工厂与宿舍等等,宫墙与宫内建筑迟一些再说。

对这安排众人也理解,那是因为常洵就藩起码八年十年之后,资金也是逐年下拨,全面推开不必要也没钱开支。随即众人根据常洵决定完成最后的设计,常洵也算又暂时完成了一件事忙其它了。

这时其它项目中有玻璃,玻璃生产常洵也是没有接触过、见到过的东西,可看小说知道与琉璃差不多,只不过玻璃用沙子、长石、碱,与琉璃原材料不一样生产工艺差不多,两者只是一层纸没有捅破。

还有琉璃这时生产工艺已经成熟,只是被人当作饰品代替玉石生产,追求五颜六色、光洁灿烂;玻璃则当作器皿、防风采光等材料生产,追求透明、不透明也要低价大量生产,双方一开始目的完全不同。

知道这些区别这时候只要有钱,或先学习琉璃生产再研制玻璃并不难了。因为有钱钱就可以请琉璃工匠根据自己所知的原料试验就是,至于何时成功与脱色、运用投入大小及运气等都是。

因此常洵自己不懂欲生产玻璃条件不缺甚至属十分优越,首先琉璃生产主要是为了皇家,如琉璃瓦这时其他人根本不允许用,只有庙宇之类少许有之,琉璃工匠集中在京城,常洵找几个最好的琉璃工匠无人拒绝,不废吹灰之力。

第二他有足够的资金投入,不计户部拿出来的039039公款039039安置费,只要开口万历还明里暗里会拨给他一些钱。只是常洵这时还未到设立一家又一家工厂大规模生产,暂时安置费也用不了没有要。还有郑贵妃也硬塞了一些,就这些也让常洵投入玻璃研究足够有余了。

这时他仅在王府起了一个小炉子,用坩埚让一对父子琉璃工匠进行试验。因为原财料砂子只花点运费,碱用量不大,反倒是煤与坩埚成本大一点,可就算如此每日花费不过一二两银子,一年也用不了五百两,那怕两年有所成功也才一千两。

还有不必一下制出完全透明玻璃才算成功,比如浅绿、紫、红等颜色,甚至是深一点也可以制作器皿或用作采光兼装饰先赚一波大钱。并非是一定要做成玻璃镜子才可以赚钱的,十**世纪的教堂门窗就是五颜六色各种几何图形拼镶的,那时还招人稀罕,普通人用不上呢。

说到坩埚常洵还找了几个有冶炼经验的工匠,让他们自己用坩埚试验炼钢。对此常洵能的点子就是坩埚材料要或可以掺入石墨,煤提高燃烧温度可与木柴一样处理,造渣可以用石灰岩,鼓风可以预加热等等。

另一个要求他们精确计量,与试验过程都要做好记录,每一次试验完成都要总结经验。这是这时代人缺乏的科学严谨的试验方式,仅凭感觉可不行。而且是常洵还给所有参与试验的工匠都讲了优选法,优先法虽只有0618这数字运用好可以快速找到最合适配方。

如此常洵一下铺开了好多项目,好在这些项目试验规模很小,讲解布置后工匠不可能经常过来求助,大多数都是常洵隔几天巡视之时对工匠说几句。

就这样他从有了王府也一日比一日忙,而且他自己还亲自领班带领几个小宦官试验肥皂。为什么自己试验乃是找不到相关工匠,常洵虽然后世知识忘记太多,还是学过化学,在小说中也见到过如何制造肥皂,虽不大全面还是可以试试的。

而且他虽说亲自领导其实动嘴不动手,与其它项目比只不过其它项目工匠独自在干,这里每一个细节都由常洵直接发出指令,由小宦官具体操作罢了。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