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大明新福王 > 第12章 慰亲

大明新福王 第12章 慰亲

作者:飞翔的羊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8 01:32:11 来源:就爱谈小说

常洵封为福王并有了王府就如汽车开上高速公路项目一个接一个启动,可就算是如此他仍然没有忘记一件事。找了一个名为陈述的宦官,让他去负责灵山岛对岸小珠山下管理农庄。

可以在灵山岛对岸购地建设蔬菜及养殖基地,这是常洵就封福王条件之一。不过没文臣同意的常洵这条要求,在那里购买一些土地种菜、种果树、养猪、养鸡、养鱼之类也不可能有人阻止。

但办在灵山岛对岸的农庄这些项目虽然作为主要任务之一,处在四面丘陵的农庄可还担任着果树改良任务,陈述之所以获得这项任命,除了其它条件外他家是果农也是一个。

当然这时代的果农种不出后世那样的优良品质,关键在于他们缺乏改良品质,并扩大产量的技术而常洵却知道,并且准备从这农庄开始试验这些技术。不过需要改良的不仅是水果之类,还包括粮食作物等。

只是今年来不及了,至少要到冬季常洵会让农庄挑选出一些识字又聪明肯干踏实的年青人,到京城听他讲授改良种子的方法。

或者说常洵不是农业专业讲什么课可他至少知道异花授粉的杂交技术,嫁接加扦插无性繁殖等技术呀,有钱又有权,告诉了他们让他们自己试就可以了。

这就是有权有钱的好处,别人说异花授粉等被人笑话,常洵说那些人会照做,心里不大相信也一样。何况常洵并非瞎说,这技术可是后世成熟技术。

这时让他们试只不过成功率大一点小一点,只要有成绩一步步前进终究比不做好,如麦子改良后每亩多收几十斤全大明会增产多少

匆匆建立农庄还有一个原因,与万历摊牌获得同意后常洵就派人去南方找土豆、红薯、玉米等种子,来得及今年就种一茬。至于为什么赶种一季也重要,因为这些种子还要驯化。

与那些以为大明末年有了玉米、红薯、土豆北方的粮荒就可以基本解决的人不同,常洵知道没有那么简单。那些人是想当然了,将二十一世纪的产量打个折却打折太小了,才得出这些一种一切ok的结论。

虽说常洵不清楚具体数据,可只用一件事就可以知道玉米之类在解放前后的产量。1958年中央有个农业发展纲要,这纲要就是要求农业努力提高产量,标准为江南年亩产稻麦等八百斤;长江黄河之间六百斤,黄河以北四百斤。

这就是说那时玉米并不会达到四百斤的,因为长江黄河之间基本上二年三季为主。到那时才收这产量刚引种高产那有可能,实际上明末官府在山东推广过玉米却引起激烈反对。

或者说官府工作方式有问题,不过产量也不可能很高,不然真缺粮的人还会愿意试种一下的,效果好自然会慢慢传开。

当然玉米产量比麦子高一些外,对土地要求低一些,所以后来山东大部分粮食作物为玉米,称之为六谷,可就算是如此也勉强糊口而已。

那还是种了许久适应本地气候条件了,一开始产量还要低。所以常洵要及早引进挑选出适应北方气候的品种,再加以改良,几十年后多不希望山东亩产六百斤他就满意了。

因为玉米当饲料比较好,还有秸杆处理好一样可以当牛羊饲料。红薯产量虽高能顶粮食就不会那么夸张了,又不可能长期吃只能救急,不过有可以做粉皮酿酒等好处引进与推广种植势在必然。而且也是有个适应本地气候问题,所以要及早引进好。

各项需要第一时间启动及有条件马上启动的项目进入五月也基本上完成了,之所以启动如此迅速顺利并非常洵能力很强,更关键在于他自恢复了记忆,手劲能够握笔,就开始让侍候他的宦官多磨墨汁,又找来最粗鹅毛制笔书记。

后面见鹅毛书写并不理想,依照后世钢笔笔尖找首饰匠制作了黄铜沾笔。实际上沾笔是鹅毛笔到钢笔之间的过渡在西方流行不短时间,可原子笔、水笔之类大兴后钢笔也几乎不用了何况沾笔。

还好常洵对钢笔还有影响,另外沾笔只是鹅毛笔的金属化他能想到不奇怪。有了鹅毛笔及后面的沾笔,常洵就可以快速记录他回忆起后世的各种知识、见闻,包括历史、经济、政治、工业、农业、地理、数理化、人物、、、反正无所不及,只要记得就记录下来,然后分门别类编辑整理。

稍后又考虑何事如何启动,如从什么地方着手,找什么人等等。不仅如此还将思考结果记录下来形成草案,并附上所记得的相关资料。

如冶金上他在技术上就记了坩埚、高炉、平炉、转炉、、、;焦炭、石灰岩、、、;弹簧钢、高炭钢、合金钢、铬钢、高锰钢、、、;马鞍山、大冶、遵化、鞍山、淮煤、萍乡、、、等等所有关于这方面的技术、原料、产品、铁煤矿石等讯息。

这样的预案当然想到什么记什么想起一点记一点,因此有的名目就是一个名字,有的名目下面有长短不一的介绍。比如马鞍山下面就记了大概位置,弹簧钢下面就记着硅、铬、锰等可以提高弹性的矿物等等。

有了预案常洵才能一下知道冶炼项目怎么起步,结合他这时手下缺人,马上占铁矿造高炉不大可能也不大必要,只有一个小王府这才决定从坩埚开始研究。

虽说这不如自己占铁矿办冶炼厂建高炉,并且用大投资、高技术、低成本、高质量、高产量逐渐垄断大明这方面产业。甚至是下延到垄断刀剪、农具、工具等产业产品有气势,而且是他也真有这样的打算,可也不急于一时呀。

况且坩埚在研究冶炼技术,生产种类繁多却需求量不大的高品质、特殊钢材,这时候还是绕不开的坎。因为高品质钢所需的转炉几十年努力才能初步具备,坩埚冶炼代价大一些产量低一些,却研究代价低响应快,容易先解决有无问题。

这且不提五月中旬灵山岛建设方案模型完成,常洵让人将两块模板一起送进翊坤宫,这一天常洵也不去王府,就等模板送到向郑贵妃介绍。

作为有后世经历的灵魂对最爱常洵的人,新常洵不可能如真是母子那样的感情,至少多少存在一些旁观者心理。可郑贵妃在后面历史上的形象比较负面,实际上也就是为常洵争取位子一事引起的一些风波。

这风波有扑朔迷离的039039梃击案039039,与持续很久夹杂各种因素,本不甚必要的039039国本之争039039。因为废长立幼历史上这一次之前之后都有,因此动摇了国本有几后面039039圣明039039的039039我大清039039根本不管这一套,也不见同样孔孟儒生出身文臣出声。

所以这次039039国本之争039039有对郑贵妃今后干政担心,有对万历的不满等诸多因素,宗法因素有但更多为一个大帽子,并且并非是铁帽子,而是文臣想戴就戴的帽子,如后面第二代福王继位时同样东林党为主的文臣就以立贤而不是立长加以反对,那么这时不可以立贤吗

039039国本之争039039文臣与万历的责任更大,郑贵妃主要是爱子心切的母性本能为主,所以后世的负面为主评价或形象不够客观。而且是郑贵妃待人宽和大方,反倒是王皇后刻薄凌下,当然这也可能更多因不得宠引起的性格畸变不谈。

常洵作为人子受到郑贵妃真诚关爱,在争太子上因种种因素没有配合她争取,反而忽悠她同意比历史上更早封为福王,并以三岛为封地这一看起来不靠谱的选择。

虽说常洵这一选择真有奥妙,在郑贵妃有生之年也能看到儿子成为皇帝。可这时那是秘密,面对虽同意却忧虑犹存的郑贵妃,常洵只能先以这两块模板继续忽悠宽慰其心。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