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大明新福王 > 第55章 引援

大明新福王 第55章 引援

作者:飞翔的羊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8 01:32:11 来源:就爱谈小说

利用长江黄河运输移民乃是常洵恢复意识,发现自己成为悲剧的福王第一代,经考虑仍然就封洛阳最下策,争夺太子也非上策,只有先退一步去大员岛种田,才是一开始就最大限度把握自己命运的办法。

只是这办法有二个最大的困难,第一个为必须让万历同意,不过让万历同意只是一捶子买卖,行就行不行就是不行,差不多立竿见影只要借口合理行不行还要看天意。

第二个困难为移民,这个困难中包含一华夏人被称之为最恋乡土的民族;二海外三岛更让大陆民族畏惧;三大明区域广大远处移民以常洵身份有些麻烦,成本不计一开始常洛太子位未稳固还好一些,稳固了沿途官吏有一作梗也不好办;四数千移民聚一起沿途有了意外更成文臣反对常洵借口。

可仅在天津卫、长江口设立移民筹集地一开始有些再无生路的人肯冒险,后面没有灾难疫病饥荒之类这样的人渐渐减少,沿长江黄河去中上游才能筹集到足够的移民外,用船顺流而下时间短,与地方不接触,乃是最为妥当的办法。

办法早有了常洵为什么不用呢,原因很简单缺人缺船。一开始就是天津卫、长江口等几个收拢移民的基地也都是他与郑贵妃身边的宦官,还有为郑贵妃办事的人,甚至是由他们介绍的人。

后来常洵才在社会上招了一些读书人、店员之类,而且说是招了一些读书人其实十之**连童生也没有考上,用后世标准也就是语文初高中,数学小学三四年级而已。

秀才也有几个愿意也是多年拖尾巴,根本不可能考中举人甚至是连考举人的资格也未必有过。为什么秀才却没有资格原因在于秀才名额几次放宽,开始只有正牌秀才,后面增加了名额称增生,再增加名额叫增广生。

如此一来秀才多了补助名额不增加,以考试决定谁在名额内有补助可拿称廪生。乡试因为秀才太多各县有名额,如要求参加的人超了大多会举行一场考试,不考试也会以平时成绩决定,别以为成了秀才一定可以参加乡试的。

不少秀才才成为秀才时参加了乡试后面再无机会的人也有不少,愿意为常洵干的秀才主要是这一类或年龄大了,同样再无希望了。

至于常洵也学小说心想既然孙承宗、徐光启等人找到了,也未成进士,招揽他们不正是小说爽点或至少让读者见到一些熟悉的名字。但太可惜所有的人都拒绝了,不光他们就是年青考试成绩较好的秀才常洵试了几次未成功才不再费这力气。

那些秀才不肯为常洵干非常好理解,就是跟着藩王没前途。此时连分配给藩王的官员也是本来没什么前途了才肯,如有一点可能都不会愿意,何况还有机会的秀才。

人员方面如此一开始怎可能将摊子铺到长江黄河中上游,另外一开始常洵连一条船也没有。到第一次移民大部分还是雇用的,现在自己造船厂子设立了大船下半年才能下水一二条。

但通过购买与长期雇用移民用船已经有了,可一开始那里有船去长江黄河中上游。好在现在常洵与沙船帮的关系越来越好,从开始向他们买船雇船,现在应该可以委托他们从长江黄河中上游将移民运输到移民基地。

为什么要委托沙船帮呢首先沙船帮乃是商帮而不是江湖帮派,它的船主要是适宜江河运输的沙船,而不是适宜沿海的福船之类才称沙船帮的。

沙船帮自己有一些商业活动需要船,也承接用船运输任务,乃是一个包括造船、承运,及自己从事商务的联盟组织。后来沈廷扬提议漕运改海运就是期望沙船帮承担,而且此提议他作为沙船帮联盟中实力强大的家族之一的子弟,此举有利于大明朝廷于沙船帮的发展也有好处。

此时漕运年四百万石左右,海运一船万石只需四百船次,减半再算上杂货年千船次。一船每年来回三四趟只需要三百条船左右,每船船工百人三万人,倍之六万,与现在船工也不差多少。

何况漕运十万多纤夫,运河维修费用等等,从经济角度对大明财政确实是好处颇多。只是此举让十万多纤夫怎么办沿运河经济怎么办这样的决断或非常时期,或立朝未久才能为之所以沈廷扬的提议几经沉浮,在试行效果非常好的情形下仍然无疾而终了。

提到漕运海运之争并非其它而是沙船帮乃是此争最大的利益攸关方之一,它的业务已经到顶,拓展业务冲动极大,可惜大明这经济模式下却是一个个重复的圈。

为移民要的船常洵让人南北找遍,沙船帮也不可能放过。而且整个大明只有这一个船务方面的大联盟,不论什么原因绕开它并不可取,即便是他们的船绝大多数不适宜在沿海航行。

而且沙船帮就在长江口,他们的船也不是全都无法在沿海航行。在常洵的人找上沙船帮时他们也愿意出售一些船并接受雇用一些船,还有在常洵自办造船厂时愿意帮忙。

如此态度不论出于什么原因常洵都是非常满意的,还有早在计划从长江黄河中上游移民时,他就考虑过两种方案,对比过利弊得失。

两种方案不外用自己的船还是别人的,用自己的当然可靠性强,还可以借此了解沿途各种情况。缺点就是需要人手多,加因为利用率不高实际上人均移民费可能更高。

雇别人只要一句话的事,缺点乃是有时叫不应。可是让沙船帮干他们的船多不大可能需要的时候派不出船,至于沿途了解各种情况常洵考虑到他与其他人不同。

其他人如欲一点一点发展势力如此确实重要,可他发展力量都在海外三岛,039039夺权039039后一有大名义在,二有大军在,地方上山川地理、地方势力至少大明范围内对他不重要。

还有沙船帮扎根长江口树大根深,黄河上也没什么船在搞运输。所以沙船帮进入黄河没什么其它势力阻碍,长江中上游也是他们的业务范围内。

如此将移民运输任务交给沙船帮完全没什么问题,只是常洵考虑到一开始大员岛无法接受大量移民,移民一下涌入只要有粮食虽不可能饿死他们,可畜力与工具不足垦荒效率下降。

更麻烦常洵手下人手不足还缺乏经验,他又希望在大员岛建设一个新秩序新生态新生活,移民人多了就顾不上管不好,后面费劲整顿反倒是事倍功半还可能有后遗症。

因此一开始常洵决定一切掌握在自己手上外,不急不贪,有了基础有了经验再扩大不迟。如此初期慢一点却是如造房子基础牢固了。

所以之前没考虑启动从长江黄河中上游移民,现在基础打好了,每月去一万移民也问题不大了,这事也可以启动了。

但经过这时间移民常洵考虑到启动这个计划运力委托沙船帮没问题了,可之前在大城市周围需要的人手已经很吃力,这一下布网如此多人手还要接触各地势力太困难了。

为此常洵考虑是否连人带船一起交给沙船帮,为此他邀请沙船帮上层到京城来谈谈。沙船帮上层闻讯也没有迟疑,在五月底就来到京城,双方在王府见面讨论起这方面的合作。

经过几次讨论双方同意合作并马上开始,因此常洵向大员岛移民即将进入一个新阶段,一个引入外力扩大移民的新阶段。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