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都市 > 山河不夜天[穿越] > 第二十一章

山河不夜天[穿越] 第二十一章

作者:莫晨欢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9-13 19:24:18 来源:就爱谈小说

唐云穿着一身富贵锦衣, 垂头丧气, 嘴巴张了张, 又闭上, 竟是难以启齿。

见状,唐夫人叹气道“不成器”她命令丫鬟海棠带了个人过来。这是个十四五岁的少年, 也穿着一身锦衣。但他举止瑟缩,神情忐忑, 时不时小心翼翼地用余光瞄着唐夫人, 唐夫人一个眼神下来, 他吓得浑身一颤, 差点坐倒在地。

唐夫人道“慎儿, 这是你大伯的庶子,也是你二堂哥。”

接着, 唐慎终于明白三个月前唐云为什么莫名其妙来自家发疯, 把家里砸了一通。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唐夫人是姑苏府出了名的贤惠夫人, 知书达礼,年轻时还是江南有名的美人, 只可惜家道中落, 虽是书香世家, 私下却为为柴米油盐所累。但唐夫人是有福气的, 嫁入唐家后,她为唐家生了一儿一女, 丈夫还争气,考了个举人。

唐夫人治家有方, 家中几个铺子打理得井井有条,然而她并无三头六臂,这次还是家里惹出的祸。唐云暗地里遭庶弟挑拨,误会了唐慎,这才有了三个月前唐云怒砸唐慎家的事。

唐慎知道唐举人有个庶子,与自己年龄一样。他看上去忠厚老实,甚至比自己还要胖一点,然而谁也想不到,他竟会在背后使坏。

来之前这庶子恐怕已经被唐夫人教训过了,他瑟缩着不敢说话。

唐夫人又说了一遍,唐云咬了咬牙,向唐慎道歉“先前是我不懂事,遭人挑拨,误会了你。唐堂弟,我们都是血亲兄弟,你可否原谅我。”

唐慎笑道“三个月前我便原谅了你,你砸坏的东西,大伯母也早已派人送了补偿。”

唐慎表现得大度,可唐云心里不是个滋味。

他万万没想到,唐慎出的那个馊主意,居然让唐家珍宝阁赚了大钱。这段时日,唐慎搞了个奇怪的物流。这东西起初谁都不看好,连唐夫人都觉得心里没底,只是让唐慎放手去试试,总归也亏不了多少银子。谁料这物流竟然做成了

唐举人都觉得惊讶,吃饭时曾说过“我那庶弟是个榆木脑袋,只知读书,不懂变通,怎的生了个儿子,与他全然不同。”

唐慎出了个肥皂主意,唐家赚了多少银子,唐云心里清楚;唐慎做了个物流生意,或许没赚到银子,可他的名字在姑苏府十分响亮,连唐夫人都觉得这物流生意可能另有后招,未来不可估量。

更为厉害的是,唐慎的先生竟然真是梁博文

唐云第一次认认真真地打量自己这个弟弟,长得还算清秀俊俏,可怎么看,也看不出是母亲口中那样厉害的一个人物。

这唐慎,就真的那般厉害吗

唐夫人道“慎儿,你兄长从小被我娇惯坏了,以后我定看着他,不让他再做这等蠢事。”

唐慎“大伯母言重了。”

唐云以后又不和他过日子,他管唐云干什么。

唐夫人关心了一下唐慎前两日的县考,命丫鬟送了一些补品“那考试太伤人身体,你大哥去岁考了县试和府试,考完后便大病一场。”

姚大娘收下补品。

唐璜道“既然是别人使的坏,”听到这话,那庶子身体一抖,小姑娘继续道“那大伯母,唐云咳,大堂哥和我哥哥的赌约,还算不算数了”

唐夫人愣住,这才想起这件事。

唐云也呆了呆,有些不服气“当然算数,我唐云怎么会是那等说话不算数的小人不过谁说我一定就输了这县考成绩还未下来,你怎知唐慎就一定能过想让我喊他一声哥哥可以,先考上童生再说”

唐夫人叹了口气,把傻儿子拉了回家。

一行人走后,唐慎看着自家妹妹,只见唐璜笑嘻嘻地拉住他的手臂,道“哥哥我是不是聪明得很,你瞧那唐云,哪是来道歉的,他分明是被大伯母压过来的,心不甘情不愿我可要看看,三日后他来喊你哥哥的模样”

唐慎“所以你就故意激将他”

唐璜松开手“我可没有。”

“小丫头片子,还有心眼了。”

唐璜赶忙跑开“我才没有,唐慎胡说八道”

唐慎哈哈一笑。

嘴上说得厉害,其实整个唐家,最担惊受怕的就是唐璜。

童试三场考试,每次都是考完七日后放榜。每日清晨,唐璜都早早起床,与姚大娘去拜土地庙。小姑娘跪在蒲团上,嘴里不断念叨“保佑我哥哥考上”。等到放榜前一日,连唐慎都紧张起来。

林账房“小东家也会害怕想当初,每年放榜钱,我也紧张得睡不着觉,连眼睛都闭不上。不过小东家不像我,您聪慧得很,县考一定能过。”

唐慎“你不懂。”

林账房“不懂”

唐慎长叹一声。

他不止担心考不考得上,他还担心他考不到前十啊

放榜日到了,一大早,唐璜便拉着唐慎,来到了府学门口。这时天还未亮,紫阳书院的门前却已经聚集了许多人。有唐慎这般的年轻孩子,也有白发佝偻的耄耋老人。所有读书人都伸长了头,紧张又期待地望着书院的大门。

卯时一到,府学大门缓缓打开,两个官差和一个学政从里头走出来。官差手持红榜,穿过人群,两人一起将这红榜贴在墙上。一张宽大的红色纸卷在众人面前展开,急促的呼吸声不断响起,喜悦的哭声和痛苦的嚎哭此起彼伏。

唐璜抓住了姚三的手臂,担心地忘了呼吸。

唐慎也不比她好多少,他伸长脖子,仔仔细细地从最后一名看到第十一名。

“没有我”

唐慎顿时放心大半,接着又有些担忧起来。他再往前看,看到自己名字时,整个人愣在原地。

唐璜错愕地转首看他“哥”

姚三“小东家”

唐慎懵逼地看着红榜上的第一个名字,问道“我是姑苏府唐慎”

与此同时,一个小厮飞快地跑向姑苏府城西,焦急地敲门。唐云正在睡觉,被这砰砰砰的敲门声惊醒,他怒气冲冲地道“进来”那小厮屁滚尿流地跑进来,因为一路上跑得匆忙,连着喘气,一句话说不出来。

“大少、少爷”

唐云不耐烦道“有事便说,吵我好梦,今日罚你不许吃饭。”

这小厮心里叫苦,总算缓过来“大少爷,那唐慎中啦”

唐云一惊,过了片刻,他喃喃自语“他那般有信心,自然是会中的。县考并不算难,就如母亲说的一样,我中了他的圈套。他中了,我得叫他一声哥哥。可他不中,我却得不到什么。罢了,终究是我错了,我被人挑拨。母亲说的对,吃一堑长一智,我唐云输得起,我去叫他一声哥哥又何妨”

小厮又道“大少爷,他不止中了,他中了案首”

唐云猛地抬头,以为自己听错了“你说什么”

“姑苏府唐慎,是今年县考的案首”

唐云“”

去他妈的唐慎

过了县考,唐云还能心平气和,认了自己的错。可唐慎居然中了案首,唐云整个人都不好了。他痛苦了一天后,还是乖乖来到唐家。

唐云别扭道“我唐云说话算话,唐慎,我叫你一声哥哥,之前是我错了。”

唐慎“你叫我哥哥了”

唐云“”

“哥”

唐慎笑了“唐大少爷慢走。”

唐云羞愤难当,哭着跑回了家。

夕阳西下,应付了上门祝贺的同窗和友人,唐慎来到梁府。他一上门,管家便道“恭贺唐案首了。”

进了书房,梁诵看他一眼,道“唐案首来了”

唐慎原本还很得意,考了第一,换谁谁不嘚瑟。可一看梁诵这表情,听到这语气,唐慎顿觉不妙。他乖巧地走过去“先生,小子刚进来一个字还没说,只是来向您报喜,小子过了县考,也算有了个功名了。”

梁诵将一张纸放在书案上,道“吾不信也”

唐慎愣住,很快他想到“先生已经看过我写的制艺了”

“何止是看到,你自己来看。”

唐慎这才发现,梁诵书桌上的那张纸,正是誊抄的自己的两篇制艺和一首试帖诗。

“先生,我得了两个甲等,一个乙等。我两篇制艺都是甲等。”

“君娶于吴,写得中规中矩,本次姑苏府和吴县的县考学生中,没人写得太过出彩,令人眼前一亮,把这甲等给你也正常。”梁诵道,“而你这篇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哼,唐慎,你可知你犯了什么错”

唐慎懵了。他明明是来给先生报喜,先生居然骂他他都考第一了

“学生不知。”

“国家将兴必有祯祥,这句话出自中庸。中庸,孔子思所作,而你如今竟说,吾不信也”

唐慎一下子明白,梁诵这是在说他刚口出狂言,对中庸说“吾不信也”。

唐慎解释道“先生,小子并不是说真的不信,您且往下看,小子有论证祥瑞征兆与国家兴亡的关系,论证了为何有时信,为何有时不信。”

梁诵“是,你写了,但那又如何本次县考,主考官是吴县县令贾亮生。他是个年轻书生,他给了你甲等,这几日他在学政之间大力推荐你的这篇文章,他说这是惊世之作。然而,这是因为他年轻,文思敏捷,不拘一格。倘若换了个迂腐的县令,仅此一句吾不信也,他或许便不会再看你的下文,你会被治罪,不敬圣人之言。不用中了县考,你从此以后都无法参加科举”

这话不啻惊雷,唐慎呆住。

书房里,是久久的寂静。

许久,唐慎低下头,道“学生知错了。”他声音沉闷,心底深处还有一丝不服。

“你可是觉得,这是断章取义。你明明说的不是那般意思,你文章写的也不是那般内容。”

唐慎没有吭声。

梁诵看着唐慎,无奈地摇了摇头。他走上前,将自己这个小学生拉了过来。唐慎抬起头,看见梁诵静静地望着他。人年岁大了,双眼便会变得浑浊。唐慎知道,这是岁月沉淀,老者总是不复少年郎的双眼睛明,众人皆是如此。

然而此时,望着梁诵这双浑浊沧桑的眼,唐慎却觉得有些东西可能不仅仅是生理上的变化。这双眼饱含风霜,藏着悄然无言的某种东西。此时的他看不懂,却知道眼前这个老人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为自己好。

梁诵凝视着自己此生最后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学生,道“人心,莫测。你鼎盛时,哪怕持刀过市,张扬跋扈,未尝不可。可你落败时,你曾经的一言一行,都会被当成落罪时的证据。你要记住,不可轻信任何人。君子与小人,只在一念之间。而在此之前,唐慎,你要做到自举清明,不落人把柄。”

“为师知道,哪怕不是贾亮生做主考官,你也应当能拿案首,你这篇文章写得绝妙,是你这些月来写得最好的一篇。然而日后若有人想要污你,仅这一句吾不信也,便是你的致命一击。他可以断章取义,蒙蔽圣听,这就是官场。”

“为师知道,你从来不喜科考。”

唐慎一愣,辩解道“先生,我没有。”

梁诵“这书房你就我师生二人,有何不可说莫说你,天下不喜科考的读书人多了去了,你又算什么。”

唐慎没再说话。

科举考试、八股之灾,在后世被批评成了封建糟粕,毫无可取之处。唐慎确实不喜欢,别说他,后世人有几个会喜欢、认同科举考试但是他穿越过来了,他就只能去考。

梁诵道“然而,科考,是天下读书人唯一的途径。为师不求你高中状元,状元学生我有过一个,十九年下他死于涿州城的城墙上,被辽人乱箭穿心而死。慎儿,你天资聪慧,却没有心怀天下的志气。这不是一件坏事。但科考也是官场。只要你参与科考,涉足官场,为师便要求你立身中庸。哪怕夺不得第一,保住性命,存活于世,才是最重要的。”

唐慎听懂了梁诵的意思。唐慎毕竟不是个古代人,穿越过来也不到一年。他写那篇“吾不信也”的八股制艺时,最多想到了考官可能会觉得自己写的不对,不认同自己的观点,也就是后世所谓的写跑题。他没想到有人可以从中作梗,污蔑自己。

官场如战场,或许比战场还要冷血无情。

唐慎“学生懂了,以后下笔说话前,一定会三思而后行。”

梁诵“你这篇文章我压下了,两个月后的府试,你可有把握”

唐慎“有”

“嗯”

“有”

梁诵笑了。

师生二人在书房中,又把唐慎这次的考卷仔细看了一遍,梁诵指出了几处可以改进的地方。天黑后,唐慎在梁府吃了饭,回家时,还没出梁府大门,正面撞上了一个人。

两人看见对方,都是一愣。

唐慎拱手作揖“徐表哥,多日不见。”

这人正是徐慧,徐愚之。

唐慎第一次与徐慧相遇,是在赵家村外的茶铺,第二次见面是在曾夫子家中,那次闹得有些不快。如今过去大半年,徐慧定定地看着唐慎,也拱手作揖“多日不见,恭贺新晋案首。”

“徐表哥说笑了。”

“你是大人的学生,叫我愚之便可。”

“愚之。”

一来二往,两人间关系缓和。唐慎问道“愚之行色匆匆,这几日也不曾见你,可是很忙”

徐慧点头道“我刚从金陵回来,为大人办了些事。”说完,他想了想,从袖中拿出一支兔毫笔“金陵府无心书斋的东西,前几日路过恰巧买了,贺你案首之喜。”

唐慎收下“多谢愚之。”

两人就此道别。

唐慎回到家中,姚大娘烧了一桌好菜,又请了林账房一家,众人好好地庆贺一番。

唐璜和姚三高兴坏了,好像自己中了案首一样。

唐慎被梁诵提点一番后,已经没那么激动。他道“不过就是个县考案首罢了,你哥还没成为秀才呢,等考中了秀才,你再高兴也不迟。”

唐璜“才不,反正我哥哥最厉害了。姚大哥你下午不在,你可没看见那唐云来道歉的时候,那个脸色,好像刚刚吃了一顿大粪他走的时候好像还有些茫然,似乎不明白哥哥是怎么考上案首的,可把我乐坏了。”

姚三道“小东家考上案首有什么可奇怪的,我觉着小东家考个举人也不在话下呢”

唐慎心想虽然我也这么觉着,但做人要低调,低调。

他咳嗽一声“吃菜吃菜。”

紫阳书院毕竟是姑苏府的府学,这次参加县考的四个学生中,只有一个没过。孙胖也过了县考,但他并不淡定,依旧慌得一批。早晨刚到书院,他便拉着唐慎道“唐慎,你可是梁大人的学生,梁大人有没有和你说过什么考试秘籍,咱们可是好兄弟,你有好事别忘了我啊。”

唐慎笑骂“我要有那东西,我还来读什么书天天在家睡觉,考试时去考场上用考试秘籍不就好了”

孙岳顿时蔫了“还有两月就是府考了,我要是考不上秀才可如何是好”

唐慎招招手“告诉你一个方法。”

孙岳眼前一亮,立刻附耳过去。

“没考上的话,就脱了衣服,找根荆棘背着去找你娘。古有廉颇负荆请罪,今有孙岳向母求情,孙夫人定然心软。”

“”

“唐慎找打”

“哈哈哈哈。”

过了半天,两人又和好如初,一起去书院门口吃大肉包。

两月时间很快过去,到了阳春四月,众多过了县考的学子又去参加府考。这次参与考试的不只是今年通过县考的,往届所有曾经过了县考、没过府考的全部来了。其中,唐慎便看到了唐云,两人远远看了一天,唐云郁闷地朝唐慎拱了拱手。

进入考场后,在孙胖和唐云艳羡的目光中,唐慎等十人进了屋子,提堂另考。

唐慎拿着试卷,精神抖索,深深吸一口气。

啊,空气真好。

这才叫考试,下次还要考前十

打开试卷,依旧是两篇制艺和一首试帖诗。

第一道题是“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出自大学传第三章,原句是“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亲其亲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意思是贤能的君主品德高尚,关爱自己的百姓和亲人。后世的君主感受到先帝的仁爱,便会效仿,发扬先帝的仁德友爱。于是百姓也能受到恩惠,更加快乐,获得利益。

这句话是说一个上行下效、国泰民乐的现象。

梁诵要求唐慎谨言慎行,不是扼制他丰富的想象力、束缚他的眼见思维,而是要他三思后行。唐慎想了想,脑中闪过无数破题点,最后提笔写下“以先世之恭行,继后代之常乐,君子贤亲而难隳九重之塔矣。”破了题,而后洋洋洒洒地写下一篇文章。

第二题倒是难了点,是一道截搭题,题目是“至于治国,利用宾于王”。前一句出自孟子梁惠王,后一句出自周易观。唐慎想了许久,开始动笔。

写完两篇制艺和一首试帖诗,唐慎看了看屋子里的其他九人。他深吸一口气,爽快地吐出。

畅快

检查完考卷和错字,唐慎交了卷,等凑齐十人一起出了考场。

唐璜和姚三见他出来,立即跑上前。小姑娘小心翼翼地说“哥哥,可还行”

唐慎挑眉道“你哥当然行,你哥还想考个前十”

唐璜喜笑颜开。

唐慎自觉自己这次发挥得还不错,和上次没什么差别。这次十个人开小灶考试,虽然考了一整天,但是没受到生化攻击。唐慎神清气爽,吃饱饭睡觉,准备明天的第二场。他自然不知,吴县县衙内,贾亮生刚结束府考,就从众多考生卷子中挑出了他的。

“以先世之恭行,继后代之常乐,君子贤亲而难隳九重之塔矣”

贾亮生和学政、提学们纷纷围了过来,观阅唐慎的考卷。将两篇制艺和一首试帖诗看完后,贾亮生道“引经据典,立意独特,文章看似调停,却有渐有本,是一篇佳作。试帖诗写得倒也不错,这唐慎今日倒写了一首首尾合一的八股试帖诗,只是文采不如他县考时的作品。”

学政道“优秀有余,却没县考时那般出人意料了。”

贾亮生点头同意。

等阅卷结束,众人把这次最优秀的几张考卷放在一起,贾亮生点评道“这次的甲等制艺,一篇给姑苏府唐慎,一篇给吴县杨知凡。而这试帖诗,吴县刘永写得最佳,当得甲等。至于案首”

府考也是第一场考试最重要,后面四场只是打酱油场,基本上第一天就决定了考生成绩。

贾亮生看着三张考卷,思索良久,道“这三人各有千秋,难分伯仲。然,若是这唐慎今年中了个童试小三元,也是本届佳话了。”

贾亮生大笔一挥,写下“姑苏府唐慎”五个字。

此时唐慎还不知道,他才考了第一场,就已经拿到本届案首了。

唐慎老老实实地又去考了四天,七日后放榜,他本来只想着考个前十就行,谁料竟然看到自己又是案首。

这可不是县考的案首,府考一过,便是秀才。这是一个秀才案首

唐慎怔怔地看着自己的名字,唐璜激动地拉着他,唐慎问道“难道我真是个不世出的天才我以前最擅长的明明是数理化,语文就是拉分项,现在才读了一年书就拿到案首了”他自动忽视了自己的过目不忘金手指。

姚三和唐璜可听不懂什么数理化,在两人心中

“我哥哥果然是最厉害的”

“小东家果然拿了案首”

唐慎都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隐藏在俗世中的文理全能天才了。

“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我已经是个人才了,是时候把我的千金找回来了。林账房,我们来聊聊物流涨价改革的事。”

这次的府考中,紫阳书院参加了三人,竟然三人全中。

孙岳完全没抱希望,当他看到自己的名字在最后一位时,小胖子激动坏了,直嚷着要请客。

“明日中午,千秋楼请各位同窗到场”

唐慎给了他一个大拇指“壕”

孙岳笑哈哈地说道“唐案首,你说什么呢。这两日可把我高兴坏了,我居然中秀才了,我孙岳居然也能在十五岁中秀才。果然,我是个天才吧。”

唐慎心想,这话有些有些耳熟。

唐慎“你明日要在千秋楼请所有同窗吃饭”

“那是,你也要来啊,和同窗打好关系。我可跟你说,你现在是很多人的眼中钉,要想未来两个月在紫阳书院过得舒心,明日中午就必须来。”

唐慎乐道“我怎么就是别人的眼中钉了,我干甚了”

孙岳瞪直了眼“你干甚了你可知道,你连着两次案首,这说明什么”

“什么”

“说明两个月后的院考,你极有可能还是案首”

“你对我这么有信心”

“呵,我对你有什么信心。院考又不是县考、府考,到时咱们紫阳书院一半学生都会参加。你唐慎虽然厉害,但才读书几年,哪里比得过这些老书生。只是你已经拿了两次案首,只要你发挥不错,本次又没有太过出色、一骑绝尘的考生,贾县令一定会把案首给你,成就你的童试小三元。”

“还能这样”唐慎竟不知道,古代科考还有这种潜规则。

孙岳感慨道“我是满足了,我现在是秀才,五年之内我娘不会烦我。院考我毫无把握,就是去尝试一番。不像你,你可要努力了,唐小三元”

唐慎对案首其实毫无兴趣,他又没有强迫症收集癖,拿两次案首是在他意料之外。童试的三场考试,最后一场院考,其实唐慎并不看重。这一次哪怕考了个案首,下次乡试时还是要坐在考棚号房里,和所有考生一起考试。

又没额外奖励,考多高干嘛,能考上就好

第二日,唐慎来到千秋楼。孙岳说要请所有同窗吃饭,可并不是每个人都来了。

紫阳书院中寒门弟子占了多数,富家子弟只有他们的一半。这一次,和孙岳玩得好的几个有钱人家的少爷都来捧场,寒门子弟只来了两桌,与他们分开坐,并不交谈。

酒足饭饱后,这些府学的书生也与普通人没有两样,开始说起大话来。

一个富家秀才道“唐慎,你可是两次案首,恭喜恭喜姑苏府可不是那些偏僻地方,咱们这书香气重,寒门多状元。咱们紫阳书院已经连续三次,童试案首都出自寒门。两个月后的院考你可要给咱们争口气。”

唐慎笑道“虽说不是我决定的,可在座同窗,咱们人人都会在院考上全力以赴。到时只能说,尽人事,听天命吧。”

“好一句尽人事听天命”城东王家的少爷说道,“唐慎,听说你是梁博文梁大人的学生”

这事不知什么时候传遍了姑苏府,唐慎觉着自己并没有故意传播,怎么大家都知道了。

这话要是被梁诵知道了,定会将这个劣徒踹出书房。

也不想想,每次做营销推广,他唐慎没一次落了梁诵,一定要从梁诵身上榨出一锅油来。都这样了,瞎子都看得出他唐慎和梁诵关系不一般

唐慎“是,我是先生的学生。”

王秀才拱手“你这可是艳羡我等啊”

有人道“我听我在府衙当差的表哥说,最近几个月梁大人总是不在姑苏府,经常去金陵办事。不知是做什么,难道有什么变故,梁大人会离开咱们姑苏府么。”

旁人出任姑苏府府尹,都是一件天大的喜事。但以梁诵的文名地位,他大可以在盛京做个大权在握的京官,来姑苏府颇有些下放的意味。

唐慎不想透露老师的心思,当然他也没和梁诵说过这些事,他沉默不言,低头吃菜。

王秀才道“唉,你可别瞎猜,姑苏府是梁大人的故乡,梁大人怎会随意离开。我也听家里说了,梁大人去金陵为的不是其他,为的是那关在牢中二十五年的大儒钟先生”

大宋民风开放,对读书人甚为宽裕。时曾经立下一道特殊律令不杀读书人

王秀才谈论国家时事,也没人说他,反而各个参与进来。

“钟先生竟已在牢中待了二十五年了吗,那年我不过五岁,如今已过而立,当真是沧海桑田。”

“二十五年风雨,梁先生竟还未曾忘了友人,重情重义,不愧是我辈读书人的楷模。”

唐慎穿到这个时代后,接触到的人除了唐璜、姚三,就是唐夫人和梁诵。梁诵从不和他谈及政事,师生二人相处时他就像个普通的老师,教授唐慎学问。而其他人更不会和唐慎说这些。

唐慎默默地吃菜,一边听这些秀才说话,只是可惜这些秀才哪怕家境富裕,也不懂什么,说了几句就又说起两月后的院考来。

回到家中,唐慎找来林账房,问道“梁先生近日总是去金陵府做事,我身为学生竟一概不知,实在失责。林账房,你可曾听说过一个人”

“何人”

“大儒钟先生。”

林账房双目剧缩,道“小东家,慎言”

唐慎察觉不对“这钟先生是谁”

林账房叹了口气“其实说也无妨,大宋从不限制读书人的言语。钟先生名钟巍,字泰生,先帝在时,乃是政事堂左相,人称钟相公。”

唐慎一惊。

大宋的官制沿袭前朝,分三省六部。其中中书省又称政事堂,是皇帝心腹。大宋以左为尊,政事堂左相便是当之无愧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林账房“钟相公在位时,平北狄,定南蛮,是我大宋的功臣啊。只可惜二十五年前宫门政变,钟相公一时糊涂,与太子闯入宫闱,意图逼宫。太子被当今圣上一箭射死在宫门外,钟相公被活捉,关入天牢。”

唐慎立刻道“那这与梁先生又有何关系”

“小东家应当知道梁大人是天下四儒之一,但你恐怕并不知道其他三位是谁。这其他三位分别是钟相公、傅相公和陈相公。而这其中,钟相公可谓是四儒之首唉,四人中,陈相公的事我并不知晓。但是世人皆知,梁大人,也就是小东家您的先生,他与钟相公是多年至交。若是真如小东家所说,梁大人近日常去金陵府是为了钟相公,梁大人恐怕得铩羽而归了。”

唐慎思索许久,问道“太子为何要逼宫”

林账房惊道“小东家,虽说大宋对读书人宽裕,不杀读书人,许读书人议论朝政。但这终究是帝王家事,您在外面还是莫说的好。”

唐慎笑道“您也知道,我只是关心先生,咱们二人私下说说而已。”

“那也行。”

唐慎“太子既然已经是太子,逼宫便毫无道理。难道说,先帝天寿绵延”

林账房“先帝驾崩时,五十六岁。”

唐慎皱眉“不大,也不小。”这不至于逼宫吧

林账房“小东家,我就是个普通秀才,也是听人在茶馆里议论才知道一二。你若真想知道,为何不去问梁大人”

唐慎道“先生近日来已经十分忧心,自县考我中了案首,我们只见过两面。我不想以这种事去烦扰他。”

林账房走后,唐慎拿了一张宣纸,在纸上勾勾画画。

按照林账房的说法,先帝驾崩时五十六岁,再怎么算,太子当时最多也就四十岁出头。他已是太子,除非先帝有废太子的苗头,他不会冒险逼宫。

除非逼宫是假,背后另有隐情。

唐慎不知道当年真相,但他相信梁先生。梁先生既然愿意为了钟相公鞍前马后,屡次去金陵府,他的选择是相信钟相公,那么唐慎也选择相信钟相公并未逼宫。

然而,无论背后有什么隐情,后世有句话说得好,任何一件事想要知道真相,只需要看它的获益人。宫门事变后,太子死了,当今圣上即位,他就是最大的获益人。钟相公被打入天牢,梁先生想要救他,就是与当今圣上赵辅做对。

赵辅怎么能应

梁先生不可能成功。

唐慎叹了口气,成王败寇,只希望梁先生早日看透,不要反而陷入其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