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玄幻 > 公主的心事(清穿) > 第71章 调情

公主的心事(清穿) 第71章 调情

作者:Urania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9-13 19:28:06 来源:就爱谈小说

此为非正式(fd)章, 请亲亲稍后阅览 赵福来笑着,却不敢应声。

才怪。

拉倒吧, 您才舍不得呢。

这也就是四爷不在府里,要是在府上, 四格格就叫四爷抱着摘果子了,四爷说不定还真乐意呢。

苏培盛瞪了一眼和四爷说得热闹的赵福来, 这小子可真不厚道, 心里一直憋着话呢,四爷一回府就哈巴狗献媚似的迎上来了,以小格格为话题切入点巴结四爷。

小格格是四爷的心头宝, 掌中珠,赵福来这话题选得真不错,听到四格格的事情, 四爷立马就赏了他一个好脸,真是太有心计了!

苏公公给四爷换上一盏新茶来,打断了四爷和赵福来的交流:“这是年主子今儿早晨送过来的,爷且尝尝,佟德来几个泡得对不对味。”

四爷喝了一口茶,脑子里想着昨晚在年氏那里用膳的事。

经过这段时间的调理后,年氏的身子好多了, 不知道是不是一直吃着药的缘故, 一直都没能养上孩子。

这次去塞上避暑,福晋给他安排了两个侍妾带着出门。年氏有些心里不定,撒娇说要跟着去。

年家子弟出息, 四爷还想着要把年羹尧安排到平定策妄阿拉布坦叛乱的军队里,立下战功才好继续往上升几级。

只是带年氏出门不是件简单事情,带侧福晋出门和侍妾出门是不一样的,还有其他很多事情需要再做安排。况且他本来就是伺候康熙出门,干的就是伺候人的活儿,要事事以康熙为先,风餐露宿、夜行赶路什么都是家常便饭,不能给年氏太多的优待。年氏身体不好,万一出个什么事情,对他、对年家都是损失,对于康熙也是扫兴。

想到这里,四爷半是玩笑,半是安抚地对着年氏道:“福晋累了的这么多年,眼下还要顾着弘昼,不如你留下来帮帮她。”

年氏惆怅道:“还有李姐姐呢,我总不好越过她去。”

四爷以为年氏还会推辞一下的,没想到她这就接了。说出的话泼出的水,四爷不想收回,也算是给年氏找点事情干,给她定定心。

四爷知道李氏不大在意这些,但年氏说得也不是不对,规矩不能乱,李氏的面子还是给的。正好静仪到了淘气的年纪,在府里待不住,四爷想了想,便决定叫李氏带着静仪去庄子里头避暑。

四爷这日还有事,便叫赵福来去跟李氏说了去庄子避暑的安排,也传达了年氏即将要管家的事情。

李氏身边的嬷嬷周氏老大不高兴,觉得这事年侧福晋给四爷上眼药,她来管家,却把李侧福晋给支出去。

李氏倒不觉得,她都这个年纪了,跟小姑娘们还能争什么呢。再说,能出了府门去庄子里避暑,静仪必然高兴。女儿高兴了,她就高兴。

四爷收起思绪,起身道:“去正院,晚膳安排在福晋那里。”

四爷一行浩浩荡荡到了正院,福晋迎出门来:“爷,您来了。”

四爷同福晋一道儿进屋,换了衣裳坐下来。

“过几日我就要跟着皇阿玛出门避暑了,念着你事情多,又有弘昼在,难免手忙脚乱。我想着叫李氏带着静儿去庄子里头避暑,少给你添些麻烦,再让年氏给你搭把手,这几年府上事情越来越多了,早些让她学起来,日后也算给你多个帮手。爷不在的日子里,福晋多辛苦些,若是明年这时候府上没事,爷安排你们去圆明园避暑去。”

福晋脸上笑容一僵,她明白,四爷答应她抚养了弘昼算是一个恩典。年氏父亲正当用,兄弟们也争气,四爷也想给年氏一点体面。不能府上什么好事都是她这个福晋的,终得讲究个平衡。

宫里娘娘们帮着协理六宫虽说是稀松平常,然在宫外头,除非嫡福晋有事情,很少会有侧福晋帮着管家。

福晋心里冷笑,年氏到底年轻,管家这活也敢大包大揽接下来,过几天就知道厉害了。

福晋低头喝茶,掩饰住自己不善的眼神,飞快道:“都听爷的。”

四月底的一个大热天里,四爷又跟着康熙跑路了。

对于年氏要帮忙理家的事情,福晋表面上还是配合的。叫身边专门管账的向嬷嬷过来,给年氏送去了钥匙和账本,先把采买和跟内务府打交道这两件最麻烦的事情交给了年氏。

年氏叫史嬷嬷接了东西,又留向嬷嬷坐下喝茶。

向嬷嬷摆手道:“爷出门了,主子那边事情不少,实在是脱不开手,等改日得了空再来领侧福晋的茶。这些都是近两年来的份例和账本,我们主子不着急,侧福晋什么时候看完了,什么时候再差人送去便是。我们主子叫我同侧福晋说一声,这些账目里头,原也有些不必要的开支,侧福晋若是看着有问题,不必事事去问主子意见,只管裁了便是。”

向嬷嬷此次过来是代表福晋交接账册的,年氏恭敬地起身,站着听完了向嬷嬷的话:“是,主子交代的事情,奴才都记下了。”

向嬷嬷看年氏态度还算恭敬,又道:“还有一样,这李侧福晋和四格格在外头,庄子里东西本来就缺,小格格和侧福晋那里只能多不能少,要是有什么不足的地方,年主子先给李侧福晋支着,我们福晋自己掏腰包给补上,不用动官中的钱。再者,要往十三爷府上和庄子里送的东西,是四爷特地嘱咐的,不必裁减,照例便是。”

向嬷嬷走后,汪嬷嬷不悦道:“这老姐姐也是不安好心,福晋都不裁的事情,叫您管家时候给裁了,这不是明摆着叫您得罪人么”

年氏也知道这是个坑:“这也没办法,毕竟是四爷授意把事情交给我的,我若是越管家里开销越大,四爷回来难免不好交代,不知道的还以为我怎么不中用呢,你们细细看看账本,若是真有什么不必要的开支,能省就省一下。”

向嬷嬷转头回到正院,跟福晋说了年氏这边的情况,福晋捧着茶盏淡淡道:“这也是个蠢的。”

亲王俸禄能有多少呢岁俸银1万两,禄米1万斛。这些要支持雍亲王府的开销远远不够。

府上一应吃穿用度,很大一部分来自内务府供应的,余下的就是皇帝赏下的庄子、各路官员和门下奴才的孝敬,再有就是自家田庄铺子。

内务府、皇庄、还有镶白旗的供应都算是康熙给的,说白了都是皇帝给儿子钱花,他都不心疼,你年氏心疼个什么劲儿,还真以为这府里以后就是你的了。

果然,没过多久功夫,钮祜禄格格就跟侧福晋年氏杠上了。

酷暑炎热,冰是消耗品、必备品,也是奢侈品。

冰这东西在府里都是定量供应的,有点像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就算钮祜禄氏自己使钱也是弄不来的。

年氏是严格照着福晋给的例分发各房用冰的,但钮祜禄氏就觉得,年氏今年发给她的冰明显少了,不够用的。

五月是一年当中最热的时候,皇帝都带着皇太后跑到北边避暑去了。读书是个辛苦活,书房的先生们也怕在眼热天气当中读书,那些年幼的皇子、皇孙会中暑出问题,每年都会放一个简短的暑假。

于是弘历和弘昼两位小朋友便都回府了。

弘昼跟着福晋过活,他那里的冰自然是不缺的,可钮祜禄氏那里,自打弘历散学回来,冰就有些不大够用了。

若是以往四爷在的时候,弘历还能去前院蹭四爷的冰用。可如今四爷不在家,年氏就把前院四爷的冰也给省了出来,弘时在前院用的冰都是李侧福晋的份例。

钮祜禄氏是觉得,如果只是她没冰用,可以不计较,但是四阿哥房里不能缺了冰。

况且打四阿哥出生以来,夏天她这里就没缺过冰,怎么现在就这一个月的冰都匀不出来给她

钮祜禄氏不是那种撒娇争宠的小女生性子,平常也不大追求多高的生活品质,但是有一点,特别认死理。她就认为年氏这是想在府里立威,以削减用度为幌子,故意挑她这个软柿子捏。

钮祜禄氏心中十分不满,年氏你立威可以,爱找谁找谁,但是你别立到我头上,你要非立到我头上就别怪我跟福晋告状。

在钮祜禄氏过来告状之前,福晋就听春朝说起了此事。

钮祜禄氏就这人还是挺正直的,就是性子有点拗,在生活中也没啥情趣,所以刚入府时候也没怎么得四爷青眼,叫郭氏独得宠爱。这种姑娘,月圆花好的时候最好说话,但是拗劲儿一上来,傻大姐似的,一旦她觉得这事有问题,就一定要讨个说法。

福晋已经给静仪自掏腰包置办了不少东西,犯不上再给弘历掏腰包了。否则年氏管个家,窟窿都要她来填,她成什么了

面对钮祜禄氏的不满,福晋四两拨千斤,道:“年氏年纪轻,没管过家,难免疏漏,你多担待。年氏是四爷钦点的,我不能明着不给她面子,不如这样,叫弘历和弘昼两个去庄子里跟四格格玩几天吧,那边比咱们府上凉快儿,冰也是管够的。他两个在宫里念书念了那么久,也算是换换心情。”

正好叫史嬷嬷去看看静仪母子,若是李氏母子有什么要求,趁早给她们办了,等四爷来了也好表功。

至于弘时嘛,那是四爷交代了,就算放假后也必须留在前院读书的,福晋就不做安排了。

钮祜禄氏这才多云转晴,也愿意给福晋一个笑脸:“奴才谢福晋恩典。”

四爷是憋着一肚子气过来的,晒黑的脸更是黑了一层,黑上加黑。

四爷看不惯八爷,是因为这人过于钻营,热衷权利,笼络人心。

四爷看不惯三爷,是因为这人太喜欢在康熙面前邀宠,刷存在感,求关注度。

这次去塞上,四爷和三爷两个和硕亲王都随圣驾北上,几个弟弟也唯他二人马首是瞻。

三爷素日里喜欢舞文弄墨,出门避暑也不消停。四爷在热河行宫多次宴请康熙,三爷也各种葫芦画瓢,还凭着几句破诗、几幅破画时时请安问好,截胡四爷计划多次,倒显得他这个弟弟不如哥哥懂事儿,不积极、不孝顺。

加之四爷去上书房接弘时出宫,得知弘时平日里在书房自由散漫,缺乏纪律,比起同龄的三爷府上四阿哥弘景差得不是一星半点儿,心中更是有气,一进屋都顾不得跟静仪打招呼,对着弘时就噼里啪啦教训起来。

李氏坐在一旁,紧张地看看丈夫,再无奈地看看儿子,几次想张口说话,最终没有出声,看起来并不认同四爷的教育方式,只是碍于身份,为了维护四爷在子女面前的威仪没有插嘴而已。

静仪觉得四爷和李氏都不能算错。

李氏的行为可以理解,在这个婴儿夭折率居高不下的古代,一个孩子能养到成年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若是一个女人已经失了几个孩子,她对孩子的要求就不会是为官做宰、出将入相,更多的将孩子好好养大,平安健康。

就近来说,宫里的荣妃就是例子。

荣妃当宠时候也生养过不少儿女,最后只余下三阿哥和荣宪公主一儿一女。据说荣妃从来不对三阿哥有过多要求,不管三阿哥求什么她都顺着儿子,偏袒儿子。但人家三爷自己上进又是另一回事儿了。

四爷的心理活动静仪也可以理解,毕竟他是个那么要强的人,做什么都要求自己做到最好的。四爷这种人对自己要求高,对孩子要求自然也不低。弘时是他唯一长到十岁的儿子,他对这个儿子寄予了厚望,而今也是当做世子培养的,怎么能忍受弘时比对家的儿子差那么多。

弘时吓得大气都不敢出,低头挨训。

四爷两年前打过弘时二十板子,弘时挨打时候,李氏在屋里“吧嗒吧嗒”掉眼泪,弘时养伤时候,李氏一直长吁短叹,那几日心疼得吃不下饭。

后来弘时卧床高烧,李氏命都吓掉了半条,当年弘昐、弘昀就是那么没的,就连福晋的儿子也是长到**岁没了的呢。

那时候二格格还没出嫁,在屋里陪着额娘守着弟弟,担心到不行,成日以泪洗面。

四爷的心又不是石头做的,老婆孩子在那边凄凄惨惨戚戚,他心里也难受得紧,只是碍于情面不好表现而已。

想到这里,四爷看了一眼静仪,这小丫头倒是挺淡定的,没有哭没有闹没有惊慌失措,就是一脸沉思状,不知道在想啥。

四爷很想再传板子把这熊孩子揍一顿,但考虑到接下来需要解决的一系列麻烦,最终到底还是忍住了没有传板子。

苏培盛苏大公公打断了这段训话:“爷,外头年主子身边的江嬷嬷来了,说是有要事过来见爷。”

四爷不悦问道:“什么事”

他是打宫里头出来的,宫里面主子争宠什么手段没见过府里女人这么点心计,还真不够他看的。

四爷心中也着实稀奇,年氏看着是个有规矩的,什么事能大晚上的来李侧福晋的院子里请人

江嬷嬷上来给四爷行礼:“我们主子身上不舒坦,想求爷请个大夫过来看看。”

四爷对着江嬷嬷没什么好脸色:“她是今儿不舒服还是一直不舒服”

要是今晚不舒服,这病生得未免巧了些;若是一直不舒服,为什么不叫福晋请大夫

四爷和福晋好歹一起生活了这么多年,对于福晋这个人还是很了解的,她绝不会不会在这等小事上卡格格、侍妾们,更何况是侧福晋

主子爷今天火气很大啊!真不知道李侧福晋和三阿哥又怎么惹着他了。

江嬷嬷跪在地上,额上已经泛出一层冷汗,她努力让自己声音镇定起来:“回主子爷,我们侧福晋前几日身子还算爽利,只是今儿在府门外头等爷时候,站久了,有些中暑,方才已经晕过去了。福晋也在我们主子那里,吩咐奴婢过来禀报王爷,求王爷替侧福晋请个大夫。”

其实年侧福晋也不是刚才晕的,而是已经晕了一阵儿了,奈何方才主子爷不知在李侧福晋这边做什么,苏公公叫小太监们拦着门不叫进,才耽搁到了这个时辰。

原来是福晋的意思。四爷示意江嬷嬷起身:“走,去看看你年主子。”

弘时大大地舒了一口气,就连李氏,送四爷出门时候,在四爷看不到的身后,也露出了舒缓的松快表情。

江嬷嬷心中暗奇。

李侧福晋和四爷关系已经坏道这个程度了一听说四爷要走,恨不能敲锣打鼓放炮仗了,真是,难怪四爷对李侧福晋不喜。

福晋是这府上的女主人,叫下人们出门请大夫自是使得。只是年氏都中暑晕过去了,若不报了四爷,难免给四爷留下一个福晋不重视府中女眷的印象。

再者,截胡李侧福晋的是年侧福晋,李氏这账只会记在年氏头上。若是这二人真的掐起来了,福晋地位就更稳了,怕是只有拍手叫好的份儿,这么一举三得的买卖,福晋怎会不做

等到年氏身子好了以后,四爷又是一连几天歇在年氏房中,年侧福晋的风头再度压过了府上一干女眷。

入了秋的蚊虫格外让人烦,年氏家里头进了驱蚊熏香配方,年氏用这好,便给钮祜禄格格和耿格格都送去了不少,说是为了两位阿哥,小孩子要多经心。只是抚养小格格的李氏这边并没有收到。

年氏想着,她虽然进府晚,但毕竟地位高,给钮祜禄氏和耿氏赏些东西也无妨。送李氏这边的确有些不伦不类了。

于是静仪的乳母和丫头又有了新话题,她们越发觉得,年氏这番作为其实是想收拢人心,也想体现家境优渥,总之不是什么好人。

这日,四爷依然在年氏这里用晚膳。

年氏在一旁给四爷布菜,言笑晏晏:“家里配了一些驱蚊虫的方子,我用着好,就给两位阿哥那里都送了一些去。”

四爷“哦”了一声:“四格格那里可也送了”

“李姐姐来得早,位分高,爷素日里赏得也多,我想着什么好东西她那里没有我可不好班门弄斧。既然爷发话了,我就叫江嬷嬷再给小格格送去便是。”

四爷知道年氏是在表功:“爷知道你是个能干的,日后也有好东西也不会亏了你。”

年氏进府以后,从没有耍什么小姐脾气,对福晋、李侧福晋、几个格格和下人们无可指摘。

只是……性格太要强了些。

就拿穿衣打扮来说,耿氏等人在自己院子里,都不会像年氏穿得这般齐整,随便拎出来一套衣裳就能见人。

四爷是个要强的性子,本身也挺欣赏这种人的(所以对弘时尤其怒其不争),但同时他也知道,情深不寿,慧极必伤。

太要强了很累。

况且年氏本来身体就不大好,平日里时常吃着补药的,太过要强了对年氏这个人长远来说,的确不是好事。

但年氏不这么想。她知道人与人相处当中,第一印象尤其重要,她就是要给雍王府的每个人,先留下一个无可指摘的好印象,对于其他东西再徐徐图之。

而今得了四爷夸赞,年氏越发坚定了要做好无可指摘的年侧福晋,在府上立住脚跟的志向。

和嫔只生养过一个格格,是康熙的十八皇女,可惜刚出生不久就夭折了。十八格格以前的东西有好些是康熙赏的,和嫔都留着一直没舍得扔,也盼着再能有个孩子能用上,只可以一直没再有孩子。

和嫔唤宫女道:“我记得十八格格以前的玩具都在库房收着。玉竹,你叫人开了库房,找几样存的好的玩具出来,给小格格玩吧。”

静仪在四爷府里也没少见过好东西,但好东西也分等级的,就好像同样是乐高,三百块买的和三千块买的一看就不一样。和嫔这里拿出来的几样玩具都是那种很精致、费了工夫打磨的那种,可见和嫔一直以来都很得圣心的。

静仪怀着考古的心情抱着这些玩具,探索清代工艺成就。

和嫔看静仪跟小大人似的研究,也觉得有趣儿,在一旁时不时逗逗她。

康熙和四爷一起过来永寿宫时候,意外发现和嫔竟然和静仪“聊”得不错。

四爷带着静仪告退,康熙顺势留下来。糖蒸酥酪的味道还在,康熙拍了拍和嫔的手,道:“许久没尝这味道了,也给朕来一碗。”

玉竹领命而去。

康熙只是想尝尝这味道,也没多吃,就用了一点儿便搁下了碗,看似随意道:“你觉得老四家这个小姑娘怎么样”

皇帝想讨你开心,把自己小孙女儿都送过来解闷儿,和嫔当然除了好什么都不能说。不说静仪本身挺好的,就是不好也要想出好处来。最关键的是,要让皇帝知道,你对于他向着你、念着你的这一份儿心意心存大大的感激。

和嫔坐在康熙身边,半是撒娇半是说笑,把静仪的种种好处说了出来。

康熙就盼着有这效果呢,越发觉得雍王家里的孩子们好。

“朕也看老四家里的孩子们教得好,你既然喜欢,就多把小格格请过来玩便是。”

在顺治一朝,满族后妃最大的竞争对手是蒙古嫔妃。而今康熙为了满人江山统治,早些年专宠满族嫔妃,不大往再往后宫里纳蒙古美人儿,而是采用公主格格们“抚蒙”的方式拉拢蒙古。

作者有话要说: 祝所有看文的大宝贝儿们六一儿童节快乐,小心心送你们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一桥轻雨一伞开、十二、姝言 10瓶;子车棋、青鸟、珺瑶、猫猫会有的 2瓶;瑶笃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注:[1]引自百度百科“傅恒”词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