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玄幻 > 将军夫人心狠手辣 > 52、血洗谢氏

将军夫人心狠手辣 52、血洗谢氏

作者:十四阿白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9-13 19:29:49 来源:就爱谈小说

魏荣芊自嫁给谢宁渊后, 从太子妃到北绍皇后, 再到这权倾朝野的太后,也历经了许多千钧一发, 命悬一线的大事。

谢密不过是个都尉, 比起与她当初互相算计的林广, 差了十万八千还有余。

这副模样和心智,还想着弑君谋逆, 登坐大宝。

简直滑天下之大稽。

不过谢密这一番的举动,在某种意义上,也称得上是‘打草惊了蛇’。

他让魏荣芊明白,谢家的人, 既是要杀,便要赶尽杀绝, 鸡犬不留。

否则, 谢欢的这个皇帝, 永远也不会又坐得安宁的那一天。

先下手为强。

谢密因谋逆被斩杀在北门后, 谋逆一案并未因他一族受连处死而结束。

太后又下了明旨,令段升主审,白慕石协辅,彻查谋逆一案。

将所有牵扯的同党余孽,尽数查出,一个不留。

有或无尚且还是未知数, 这样片面斩钉的旨意,若是细究起来, 肯定是有可驳之处。

然而。

谢时温与陈郡王府、靖国公府的人自然是噤声不敢造次,更莫要说在公堂上现身说法,义正言辞地讨个公正。

这一则是因着谢密谋逆虽与他们无关,可他们确也动了谋逆之心,皆曾在暗下筹备过,不宜声张引人。

二则,太后正因谋逆一事,盛怒之中,冒然出头谏言,只怕会惹祸上身,招了无妄之灾。

做了敬猴之鸡。

此一时他们心里只隐有猜想,并不完全断定,太后这样声张旗鼓,阵势浩荡地查案,所为究竟几何。

他们尚不清楚,无论是否参与过谢密谋逆的案子,或是心中是否想过谋逆。

魏荣芊的心里已经起了杀心。

谢氏在三个亲王死后,注定是除谢欢外,一个也不能活。

郡城都尉满门超斩的第二个月,段升与白慕石顺藤摸瓜,将谢时温从暗处揪了出来。

之后,名义上最能取谢欢而代之的人,因参与郡城都尉谢密谋逆,被下了大狱。

审案、举证、过堂,不过三日,谢时温造反的罪名便被定死了下来。

入狱的第五日,谢时温举家满门在西凤街斩首示众。

连喊冤的机会也未曾有一点,更别提质疑太后的圣心,快刀斩乱麻。

说杀便杀。

谢时温一死,谢氏便无人能再打着‘为国之安泰,民之福泽,替幼主之皇位,继谢氏之大统’的名声,举兵造反了。

心中清明的人,会以为太后至此,便要作罢,享尽安稳了。

可魏荣芊的心里,哪儿能是只杀一个谢时温能了事的呢。

陈郡王府同靖国公府的威胁,她不可能坐视不理。

谢宁和与谢宁靖心中在打什么主意,她也并非不清楚。

然而。

毕竟是一品公爵命臣,同谢时温这个二品廷尉有着天壤之别,不可相提并论。

便是知晓他们存了造反的心思,拿了谋逆的证据,但只要未到短兵相接,兵刃相向的那一步。

她无论如何,是动不得这二府的地位的。

更莫要提斩尽杀绝,满族超斩了。

不能斩草除根,便是养虎为患,时间一旦长久,她心中又如何安定。

舔刀噬血走到如今,一切枉然。

魏荣芊心里清楚,眼下死了一个谢密和一个谢时温,这二府便是有十足的把握,也绝不会再轻举妄动,兵行险招吗,走向这稍有不慎,便万劫不复的谋逆之路。

何况,段白二人手上的兵力皆已暴露人前,知晓了这些,他们又哪里来的把握同她正面强斗。

更不可能轻易起兵。

等他们反,那自然是等不得。

他们一时半会既是不反,那便逼着他们反,也得反。

彼时。

国库空张,多地久旱无雨,又逢百年难遇的疫病。

正值民不聊生,百姓苦不堪言的当头。

永安林府,承袭祖训,带头开仓救济,安置流民。此番善举引起多处赞叹,皆称老丞相体恤爱民的性子得到了延续,民有所依。

教导有方。

林府的善举,不但为林承在九泉下赢得一片盛名,也稍微弥补了林广反叛的恶声。

永安林家的事,传到西平,进了魏荣芊的耳朵里。

她挑了挑眉,不着痕迹地莞尔一笑,心下忽有了对策。

国贫家弱,民不聊生,林府的举动倒是提醒了她,该是朝廷出面,带一众达官贵族乐善好施,救济难民的时候才是。

北绍遭逢旱瘟,百年不遇,实属大难。

事出并非寻常事,子民皆是国之子民,国难皆是万民之难,达官富族,贫苦百姓亦然。

应募富接济,共渡难关。

圣旨一颁,百姓叫好与赞叹的声浪,此起彼伏。

魏荣芊身为太后,代掌大权,率先自太宜宫拿出了十万两白银,聊表心意。

之后,魏府、段丞相府、白太尉府、以及其他官员,皆都前后捐银救济,共募了二百万两白银。

北绍地大民广,瘟疫蔓延多处,干旱之地又非一座城池,这些银子加起来,定然是不够的。

所需之数,远远未及。

朝堂上,官衔位居一品的共有三人。

丞相段升,陈郡王府陈几山,靖国公府章承望。

既是募银,太后身为权政者,自然先带头拿出了她的嫁妆体己。

其他官员,尤其是这三人身为一朝表率,众官之首,又如何能置身观望呢,

段升竭尽所能,拿出了十万两,靖国公府稍涨些,拿了二十万两,陈郡王府最是豪气,拿了五十万两。

然而,尽人皆知,老亲王谢蕴是四代袭爵,自谢宁渊太/祖那一辈分起便是亲王之位,他所继承的除了亲王的位子外,自然还有数代所累计的金银赏赐,财地田产。

西平的名流贵人中一直盛传,说是满西平尽半的铺子营生,皆在他谢蕴的名下。

富可敌国。

谢宁和是谢蕴的独生女,爵位承袭有着传子不传兄,无子不传侄的旧规,致使这亲王之衔到了她这处便断了。

无从传起。

后来谢宁渊体恤老亲王,便为谢宁和封了郡,赐了号,其风头一时竟盖过了谢宁靖,万众瞩目。

爵位虽然未能继承下来,可谢蕴的万贯家财,皆都悉数给了她,谢宁和嫁于陈几山时,便是直接带着亲王府所有的家产,另设府邸。

取夫姓,带妻称,名为陈郡王府。

陈几山本也是高官子弟,家财无数,这两姓联姻,二府所有的资产全都归在了陈郡王府处。

谢宁渊尚还在位,北绍尚未南征北伐前,国库的数目兴许能与之比上一比。

延续至今,国库亏空,陈郡王府俨然是富贵无二。

而捐出的这区区五十万两白银,不过九牛一毛,实在不值一提。

魏荣芊同百官文武自然也是知晓这一点。

她不动声色地收下了银子,命段升与白慕石兼任钦差,赶往多地救济。

可银子不够,便确实是不够,不过几日,这几百万两白银,如同阀门流水般,全都花了下去。

钱再募,无处可募。

民间疾苦,不知何处开始传起,陈郡王府坐拥千万两金银,财产无数,可对赈灾救瘟,却视而不见。

谣传一经声起,便越传越盛。

太后‘不得已’,召了陈几山入宫,同他推心置腹,字字珠玑,劝他正是国难,要慷慨解囊,为百姓着想。

这本是一场鸿门宴。

陈几山也知晓太后言下之意想要让他放些血,或是借机打压他们府下的财势。

他紧蹙眉头,沉着嗓子问:

“太后想要多少?”

魏荣芊和蔼地笑了笑,风轻云淡地吐了一个数字。

“三千万两。”

“黄金。”

话音如晴天霹雳。

陈几山只以为她是要放陈郡王府的血,却未曾料竟是直接要他的命。

三千万两白银他尚拿得出,可这三千万两黄金,从何而来?

倾家荡产。

若真是倾低而出,许是有些可能,然而,他知晓这不过是魏荣芊逼死他的一个由头罢了。

明白了这一层,还如何肯心甘情愿同太后多言。

直称无钱。

太后倒也不急,笑盈盈地将他放回了府,让他再仔细考虑些时日。

陈郡王府拒绝出钱赈灾一事不胫而走,四处皆传他自私吝啬,见死不救,一心只图自己荣华富贵。

不配为官。

百姓积攒的怒怨,似是终于找到了缺口,倾泄而出。

他们日日堵在陈郡王府闹事,口中骂声不断,恶语连连。连带着老亲王谢蕴一世的英明,皆因陈几山‘不愿救民’这一行为毁之灭尽。

谢宁和生性娇弱,可又自带一股不同人的傲气。

她虽非天之骄子,却也是众星捧月的掌上明珠,哪里受过这样的屈辱,还连累自己的父亲遭人唾骂。

一时气结,心中不岔,她便拿着一根绳子,吊死在了陈郡王府的大门前。

心恨怨重。

说来,有心谋逆的本无谢宁和任何事,这不过是陈几山的狼子野心。

他野心勃勃,却也极为重视且深爱自己的妻子。

谢宁和一死,陈几山怒不可遏,失了理智方寸大乱,阖府八百个亲兵将士,将堵在府前约三百多人的流民,杀之屠尽。

血流成河。

这其中并未魏荣芊任何事。

流民皆是真正的流民,谣传也非她授意,不过是一群穷凶极恶的难民,临死处不见生后的疯魔罢了。

她只是借用了人心。

如此,顺理成章地将陈几山关了起来后,陈郡王府抄家,所有金银财产充入国库,用以救济。

后来方圭跟去统算时,查记得知陈郡王府的财力同三千万两黄金,相差并无多少。

说来,终归是陈几山不肯舍财保命。

若是他拿出了这些钱,此后定是安然高枕不说,还得了盛名。

如今倒好,一切皆都落在他们手上。

还是要谢上一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