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玄幻 > 逢魔 > 第75章 惟愿吾儿愚且鲁(二十九)

逢魔 第75章 惟愿吾儿愚且鲁(二十九)

作者:见白头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9-13 19:31:11 来源:就爱谈小说

边城连耕之地无几,处处都是黄沙, 初来乍到的人常有不适应。浔阳侯在这里待了十年, 就算中间离开了一两年, 仍比他人要了解这个地方。

相反, 长滨侯府的陈永平对这里的气候便多有不适,来了几月便病了几月, 鲜少露面, 每次露面都与田副将军一唱一和, 阻碍浔阳侯的行动。浔阳侯的副手对这个处处与他们为难的病弱监军很是不满,话里话外难免带出一些,最后还是被浔阳侯用眼神制止。

浔阳侯站上城墙,看向远方,心中有更深的忧虑。田副将军对他怀有怨怼很好理解,长滨侯府的敌意却来得莫名其妙, 可这两者都不是他忧虑的来源。在这个军队中,他有相当的控制权, 就算田副将军和陈监军分去了部分权柄,在他已有准备的情况下, 想要扳倒他还是有些困难, 除非还有第三人的帮助。

浔阳侯看向北戎军队无数次奔袭而来的方向,这个老对手,近来很是安分。他想起了天鹤大师当年的断言,数一数,也就是这几个月了。难道真的回不去了浔阳侯留恋地回头看了一眼都城的方向, 像是看到了许多熟悉的面容。

一只玉手推开轩窗,透了些光进屋子,伺候的婢女按着闻辛的吩咐,每日都定时给侯夫人的屋子通通气,闻辛正给侯夫人念诗。

她并不是什么诗都念,有的诗,看了一遍,知道不合适,便略过去看下一首了。就好比此刻这首,闻辛看着“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不自觉地掐起了书页,直到曲如屏提醒,方才微笑着翻过,又念了几首心境平和些的诗。

侯夫人恹恹睡去。

闻辛方才和曲如屏轻轻退出她的房间,以免打扰她休息。

曲如屏不知道闻辛现在每日大半时间都在做什么,却也没有贸然询问,只是牢牢记着她的委托,道:“自从边关开战的消息传来以后,姨母的情况又变坏了,每日吃的喝的都少了,听说夜里有时还会坐在窗边,望月流泪。再这样下去,我担心姨母会受不了。”

闻辛抿着嘴皱起了眉头,远在边关的浔阳侯让她忍不住悬心,近在咫尺的侯夫人却一样让她忧心。她最近时常觉得心疼,那疼不是一阵阵的,猛烈的痛苦,而是细细密密,有些像天鹤大师过世时,她所感受到的疼痛,只是不那么强烈,这让她有些不好的预感。闻辛甚至忍不住去想,侯夫人是不是也有这样的预感,不然浔阳侯出征的那十年,她为何从不像现在那样忧虑脆弱,就好像,就好像看见了最坏的结果。

闻辛不敢去问侯夫人,她怕得出的结果会让侯夫人彻底崩溃,也怕听到什么自己不想听的话。

殷南宋与闻辛提及自己会离开白云寺后不久,他便被陈贵妃的人接回了皇宫。沉寂已久的三皇子重回众人视线,将近来本就混乱的朝堂局势搅得更加扑朔迷离。圣上对三皇子的态度不像从前那么无视,却也没有多重视,更像是一种平衡,避免局势过早地倒向贤妃所出的四皇子。

殷南宋重回皇宫之后,投靠的人明显变多,明面上他并未招揽,但私下能动用的人却多了起来。殷南宋谨遵承诺,涉及边关战事时,有两股力量在互相拉扯,勉强维持平衡,给了处在边关的浔阳侯一定的自主权。仲才英也与浔阳侯府合作,给长滨侯府找了不少麻烦,让他们无暇他顾。

截至目前,殷南宋所付出的,远远大于浔阳侯府所为他做的。闻珩开始担忧,他觉得殷南宋之所以付出那么多,是因为他确实对兵权有所念想,可他们现在也只能依靠殷南宋,无法下船。闻辛比他更确定,殷南宋一定是想得到兵权,可她并不忧虑,只要浔阳侯能平安回来,帮助殷南宋掀了天又如何为了避免无谓的争辩,闻辛没有告诉闻珩她的真实想法。

可事实并不总如人所愿,就算京城的局势一片混乱,已经无法随意影响边城,那些很久以前便埋下的引线仍然顺着命运的安排被引爆,将人炸的粉身碎骨。

边关七城,与池州城被北戎占领这个消息一同传来的是浔阳侯重伤的消息。十多年来,大殷和北戎的征战虽有胜有负,却从未失过一城一池,此次失利堪称奇耻大辱,圣上震怒。一时间坊间风传起浔阳侯征战不利,痛失城池,引得皇上大怒,要治其征战不利之罪。更有传着传着,变得更加离谱的流言,说浔阳侯戍守十年,从未失手,如今一输便是一个城池,北戎军还在南下,边关七城很快就要不保,是有人通敌卖国,而最可能做出这件事的人,就是浔阳侯!

闻辛听到这个传言时,气得砸碎了一张小几,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力气也愈发大了起来,就连武艺娴熟的闻珩也不是她的对手。浔阳侯将家眷尽数留在京都,却还是被这些人怀疑通敌叛国。

皇上并未当朝就对浔阳侯一事乱下定论,而是让两边的臣子互相撕扯了几日。有人的意思是重罚浔阳侯,还有人说让浔阳侯下军令状,将池州城从北戎人手里夺回来,夺不回来再行重罚;站在浔阳侯一脉的人自然也有,说浔阳侯此前戍守边关从无遗漏,如今派了田将军和陈监军去,反而导致浔阳侯重伤,池州城也拱手让人,实因重罚长滨侯府,以儆效尤。最后一种看法明显不得圣上所喜,出言之人被当堂训斥,罚了三月朝奉,看似处置不重,却表明了圣上的态度。最后朝廷上逐渐只剩下声讨浔阳侯的声音,区别只在于,到底如何处置罢了。

最终,皇上下了旨意,将帅印移交给田将军,并令浔阳侯府闻珩随军出征,子承父业,戴罪立功,浔阳侯府其余人等不经允许,不得离京。此次务必要将池州城夺回,若再有差池,浔阳侯府,长滨侯府与田家一同治罪。

旨意到浔阳侯府时,闻珩低下头,因为压制心中感情而略带颤抖地接过了圣旨,宣旨的太监只当他是害怕,再看浔阳侯夫人一副快要晕倒的模样,心中随便感叹了一两句,心想这再光鲜亮丽的门楣,倾覆也不过是一夕之事。

圣旨刚下,闻珩尚来不及出发,便有新的军报送来,边关七城,继池州城后,又连失两城,分别是肃州城和隆川城,而浔阳侯,战死隆川城。

听到消息的一刹那,闻辛恍惚了一瞬,几乎以为自己听错了。她很快便反应过来,看向侯夫人,侯夫人面上的神情却显得那样平静,她就好像一个知道自己头上悬挂着刀剑的人,日夜哭诉乞求着刀剑不要落下,可在刀剑真正落下的一瞬,对她来说一切都没有意义了,那样一般的平静。

见侯夫人没有崩溃,那些属于闻辛自己的情绪才涌了上下,她从麻木变得逐渐能够感知,心痛地弯下腰,最后瘫软在地上,只能通过不停地喘息来缓解自己的异状。一群人围了上来,闻辛疼得听不见声音,只能看到闻珩赤红的双眼,闻琤和闻琮落泪的模样,以及曲如屏红着眼的担忧,还有被她从那种诡异的平静中惊醒的侯夫人,抓着她的手用力地令人发疼。

闻辛深深喘息着,终于能听见声音,侯夫人对她道:“辛儿,你爹已经死了,你一定要好好活着,才不算辜负他!”

在侯夫人驱散众人,用带着哭意沙哑的声音讲述一切后,闻辛终于知道了那个,只有浔阳侯死后她才能知道的故事。那个她宁愿一辈子不知道的故事。

闻辛本该死的,死在她出生后的第三个月,只来得及看一看这世间,甚至不能真正领略世间的风光。她刚出生没多久,便染上了怪病,浔阳侯和侯夫人遍访名医,全都束手无策,没人能治。

直到天鹤大师主动上门,说是有方法能治。起初,浔阳侯和夫人对此将信将疑,毕竟天鹤大师虽是高僧,却从未传出杏林高手的名声。可闻辛到了天鹤大师怀中,竟立时有了好转,浔阳侯自然恳求天鹤大师出手相助。天鹤大师言明,闻辛这病是胎里带来,乃是浔阳侯杀孽太重所造,是女承父过,可纵是如此,诸年旧伤,加上所造罪业,浔阳侯仍活不到知命之年。天鹤大师本不该插手,贸然介入对他亦有诸多损伤,可他算见,此时若能救下闻辛,来日便能救下十万性命,这才动了扭转之心。他的诊方也很简单,须得此女生父五年阳寿,九年又半载骨肉至亲不相见不相闻,便是如此,也只能确保闻辛十五年的阳寿,治不治全在浔阳侯夫妇一念之间,他不会强硬干预。

浔阳侯不知该不该信天鹤大师,他不怕再失所谓五年阳寿,他只怕小女儿真是替他受过。他和夫人寻遍名医,已知药石罔效,最终无路可寻,将闻辛送上了白云寺。

他们一直关切着,等待着,一日又一日,从不曾有不好的消息传来,这才渐渐将天鹤大师的话信了十分。

侯夫人还记得有一年,她没忍住,实在是太过想念自己的女儿,不敢亲自去看,便让身边的婢女替自己去看了一眼。就那么一眼,闻辛后来大病一场。至此以后,无论多想念,她都不敢让任何人替自己去看闻辛一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