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玄幻 > 锦绣农门 > 第1章 第001章

锦绣农门 第1章 第001章

作者:寒小期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9-13 19:47:41 来源:就爱谈小说

第001章

石门镇,秀水村。

尽管农忙已过,不过大清早的,各家各户还是忙活起来了。头一个起身的,永远都是家里的媳妇们。刚嫁人没几天的王香芹摸黑起了身,却及至听到东屋的大嫂二嫂有了声响,这才推门出去。

差不多跟她同时出去的还有同住西屋这边的三嫂,俩人相视一笑,各自忙活去了。

老朱家相较于村里其他人家,还是挺大的,堂屋五间房,东西厢各两间,虽是泥墙瓦房,但在这秀水村也算是难得一见了。西屋旁搭了灶屋,茅房则在屋后头,跟茅房紧挨着的是猪圈、鸡舍,也算是村里的殷实人家了。

这会儿,大嫂二嫂已经在灶屋忙活着了,三嫂提了一壶水往公婆屋里送热水去了。她们当媳妇的,年岁轻倒是无妨,洗一把冷水脸还精神呢。公婆就不同了,热乎乎的抹把脸人才舒坦。

王香芹则去了堂屋那边抹桌子摆椅子,又从灶屋拿了碗筷来摆。没一会儿,大嫂二嫂就端着饭菜过来了,农家饭菜简单,如今又是农闲时,只有白粥配咸菜,幸好粥还是很稠的。

只一会儿工夫,还在家的人都到齐了。

老朱家是十里八乡出了名人丁兴旺的大家族,只一个事儿就足够说明了。却说这年头,不论乡间地头或是镇上城里,端没有父母在就分家的道理。可轮到老朱家时,却是不分家都不行,就王香芹所在的这一房,就有六个男丁,而她公公单兄弟就有八人,还不算已经嫁出去的姐妹。至于其他几房,人丁亦是极为兴旺。

如此这般,不早早的分家还能怎么着呢同一个屋檐下,根本就住不了。于是,早好些年,朱家就在老太太做主下分了家,她跟大房过,其他几房每年送米粮过去,也算是尽了孝道。

王香芹的公公是二房,她嫁的便是朱家二房的四郎。

说起来,这门亲事也是一波三折,甚至在半个月前,王香芹都想象不到自己居然会嫁给了同村的朱四郎。因为那个时候,她正准备嫁去镇上富户家,三媒六聘已定,大红的嫁衣更是她熬了小半年精心做成的,哪知就在她出门子前,突然出了变故。

她的妹妹王香椿把她弄晕了,自己蒙上红盖头坐上了镇上来的花轿,顶替她嫁了出去。

姐妹俩的身形相差无几,当然模样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只是洞房花烛夜,屋内本就昏暗,新郎官喝得醉醺醺的,愣是没能立刻发现。及至第二日清晨,真相这才曝光,新郎家忙派人去乡下王家问情况,殊不知王家这头早就乱了套。

王香芹是晕晕乎乎的醒转过来时,都已经是傍晚时分了,花轿已经出了村进了镇。她坐在床边懵了好半晌都没想明白是怎么回事,还是她嫂子进门唤她出来吃晚饭,才愕然发现早该出门子的她至今还待在家中。

事后,嫂子才说,是小妹说她头疼得很,要小睡一会儿,让吃晚饭再喊她。

这本没也什么,都嫁到王家五六年了,嫂子当然知道底下俩小姑子分别是什么性儿。大妹人长得好看不说,手脚也勤快,一看就是过日子的人;偏小妹是出了名的懒货,懒也就算了,关键脾气还大,有什么不如意就使性子发火,最要紧的是她长得还一般,说亲时可不是吃亏了吗

眼看着一母同胞的姐姐说了门好亲事,就要嫁到镇上富户家享福去了,自己却因为坏脾气说不到像样的亲事,不得不嫁到同村的老朱家,王香椿可不是愈发难受了。

其实,老朱家也没什么不好的,因为人丁兴旺的缘故,在村里是第一大姓。就是吧,家里有个读书人,这年头读书格外费钱,使得原本还不错的家境,愈发的窘迫起来。可老朱家也有个好处,家里的男丁都憨厚得很,典型的蒙头做事话不多,要不是因为家贫,也看不上王家这个凶婆娘。

谁知,事情竟是演变成了这个样子。

王家父母被这突如其来的情况弄得束手无策,她哥倒是先回过神来,起身就要往镇上去,说要赶紧把人换回来。见状,她嫂子忙拉住人,让他先听听爹妈怎么说。

怎么说能怎么说到底是从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就算小闺女这事儿做得颇不地道,那也不能真把人往死里逼。大闺女模样好人勤快,就算没了镇上这桩亲事,回头要说人也不难,反观小闺女,真要是换回来了,她还能有活路

当娘的先想明白了这个事儿,流着眼泪劝王香芹忍了,要是真看不上老朱家,回头把亲事退了,再说一门好的。让她念点姐妹情分,总不能眼睁睁的看着亲妹妹去死。

当爹的原本还在沉默中,听自家婆娘这么一说,就只剩下的长吁短叹。手心手背都是肉,眼下都这么个状况了,还能怎么办呢

唯独当哥哥的不服气,他倒没拿大妹的终身幸福说事,而是反问爹娘,真当人家富户是傻子新娘子被掉了包,还能不被发现就算姐俩身形相似,那也不是双胞胎啊!他让爹娘仔细想想,这桩亲事可不是单纯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是那富家少爷下来收租子的时候,自己看中意的!

没等王家想出个应对之策,次日一大清早,镇上富户就派了人来问情况。

说是问情况,实则是让王家准备准备,赶紧把大姑娘嫁过去。又说他们家不干那种逼死人的缺德事,既然王家二姑娘也想嫁,成啊,做小就可以了。姐姐当大房,妹妹做小房,姐妹同嫁一夫又不是什么稀罕事儿。

这个说法着实惊到了王家上下,就连从事发到现在都没吭过声儿的王香芹都懵了。不过事已至此,王家又理亏在先,早已失了先机。来人又趁机表示,二姑娘既是做小,就一切按着镇上的标准给身价钱,哪怕她模样并不显,也没什么,吃点儿亏亦无妨。

如果没后面的事儿,估计还真就依着这个法子走了。果真如此的话,那个聪明反被聪明误的王香椿只怕要气得呕血了。不过,老朱家这边显然并不好惹。

有陌生人进村,且径直去了王家那头,还在院坝上毫不掩饰的说了那么一大通话……稍片刻后,老朱家就来了十几号人,全是扛着锄头膀大腰圆的庄稼汉子。

略后一步赶到的朱母在弄清楚了前因后果之后,表示这是老天爷的意思,既然王香椿嫁去了镇上,那就让王香芹嫁到他们老朱家来。如果不答应,她便是闹上衙门也定要讨个说法,反正两家小定大定都下了,庚帖也交换了,人证更是一大堆,正好她小儿在镇上念学塾,连写状子的人都有了。

王家是外来户,早些年逃荒过来的,在这边本就没什么亲眷。而且王家爷奶没得早,王老爹没兄弟只有两个已经早早嫁出去的姐妹,虽说嫁的是不远,可想也知道碰上这种事情,指望她们压根就没用。眼见老朱家的人越来越多,将他们家不大的院坝占了个满满当当,王老爹还想在村子里继续过下去,只能低头认栽。

解决了王家,还有镇上的富户呢。

老朱家的人连家都没回,就这么一路出了村子,径直往镇上赶。

时逢农忙刚过,就是地里还剩了些活儿,也不用着急。因此,老朱家自家的、隔房的,都没特地去喊人,就出村这一路上随便一吆喝,原本十来号人的队伍瞬间扩充了不止一倍。

他们村离镇上不算太远,平常大娘婶子去镇上买个东西,慢悠悠的走过去也就小半天工夫。眼下是正经事,他们一群人全是壮劳力,迈开步子雄赳赳气昂昂的往镇上走,竟是不到半个时辰就赶到了,比赶着骡车急忙往回赶的管事还快。

镇上的富户真是倒了大霉。想也知道,哪怕那家在镇上还算有钱的,那也只是个小地主,要不然也不能看到个乡下漂亮姑娘,就急吼吼的遣了媒人去说亲。那家倒也养了下人,除了两三个平日里帮着赶车收租子的小厮,多数还是老妈子和小丫鬟,压根就不顶事。回头,看到二三十号人抄着锄头、扁担,直接杀到家门时,得了信儿出来看情况的少爷腿都软了。

人家一家亲兄弟就有六个,当然最小的那个没过来,可隔房的全来了,还有族里的。单看这架势,就吓死个人了。

那家少爷突然发现,自己好像也没那么喜欢王香芹。算了算了,不跟这些乡下大老粗一般见识,就这么着吧。哪怕王香椿不怎么样,那不是还能纳妾吗

事情爆发得突然,解决起来倒也顺畅。

原本,依着王家这边的意思,是先依着镇上给挑的日子,将大闺女嫁出去。过半个月,再将小闺女嫁给朱四郎。正好来个双喜临门,回头过年还能得两份女婿孝敬的拜年礼。

如今虽说有些变故,不过办喜事的日子还是没变,唯独新娘子换人当了。

半个月后,王香芹嫁到了老朱家,成了朱四郎的新媳妇。

……

不管怎么说,在外人看来,这场风波总算是平息了。哪怕,结果并不是那么尽如人意,总算各人都有了归宿。

可谁也不会想到,其实早在变故发生之初,真正的王香芹就已经消香玉陨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来自于异世的灵魂。

王香芹也没弄清楚发生什么事儿,她感觉自己就打个盹儿的工夫,就穿越到了这里。原主的记忆她倒是继承了,只是这个开头太戏剧化了,姐妹易嫁的故事在现实中上演,紧接着又是一场场闹剧,等彻底平息后,她已是朱家妇。

仔细想想,老朱家也不差,尤其镇上那位,能提出姐妹同嫁一夫,单是这一点就让来自于未来的王香芹无法接受。况且,她原本就是新农村养殖大户家的女儿,真要让她嫁到镇上去玩那套宅斗的戏码,她肯定也玩不转,还不如留在乡下地头,继续她的养殖大业。

她倒是很快就接受了这个事实,主要也是因为她对于所谓的“嫁到镇上享福过好日子”,没有任何期待。可别人却不会这么想,王家爹娘觉得对不住大闺女,私底下倒也贴补了不少,肯定没法跟原先的嫁妆相比,毕竟之前那些嫁妆绝大多数本身就是镇上那家下的聘礼。

除了王家,老朱家这边也是心思各异。一方面是觉得运道好,本来想着王家小闺女也好,哪怕惫懒了点儿,脾气差了点儿,可总算也还凑合,毕竟自家的条件也没好到哪里去。另一方面却也是心里直打鼓,搞不清楚王香芹本人是个什么想法,从外人看来,她是吃了大亏的,不管是心里有所不满,还是心气高不愿意凑合过日子,都是个麻烦。

到今个儿,王香芹嫁过来也不过才第三天,朱母还没正式给她派活计,也是打量着看看她是个什么心思。要是人还老实能好好过日子的,就比着前头三个来,可要是想折腾的,那就对不住了,既是嫁到了老朱家,就该照着规矩来。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王香芹面上并无半点儿不满,且即便没什么活计,她也能自个儿找出活儿来。到目前为止,因为做的事情还不算多,尚看不出来她擅长什么,可想着她原就有着勤快的名声,该是不差的。

朱母看向围坐成一桌的儿子儿媳,又看了眼身畔只顾低头吃饭的朱父,轻咳一声,表示有话要说。

一瞬间,堂屋里就静了下来。

说是一大家子,其实家里的人并未全部到齐。像朱六郎,打小就跟着邻村的老秀才念书,农忙时分倒是回了家,如今活儿都差不多结束了,自然又回了镇上的学塾继续苦读。本来,老二和老三也不在家,家里人口多,又要供一个读书人,光靠地里那些出产怎么够因此,老二和老三很早就被送去了学手艺,只有春耕和秋收才回家帮忙。

也因此,这会儿家里只有身为老大的朱大郎、新婚的朱四郎,以及尚未说亲的朱五郎在家。当然,媳妇们是都在的,还有就是老大、老二家各一个孩子。

“老四媳妇嫁到咱们家已经三天了,我看是时候分派活计了。”

朱母说这话时,还看了王香芹一眼,见她面上并无不平,这才继续往下说着。

老朱家人口众多,若是没点儿规矩还真就容易发生小口角。所以,朱母才会早早的立下了规矩,当然她也是跟她婆婆学的,从大儿媳嫁过来之后就立规矩,之后几个儿媳妇纵是有意见,也不会明着表现出来。

现如今,都是朱母每天给媳妇儿安排活计,像烧水煮饭、喂鸡喂猪、打扫屋前屋后、捡柴禾割猪草等等。这一大家子人呢,过日子确实得有个章程。尤其老朱家还喂了二十来只鸡,后院还养了两头大肥猪,真要算起来,活儿确实不少,这还没算上自己屋里那点事儿。

王香芹面上镇定,实则心里却在打鼓。

原主是出了名的勤快人,家里家外一把抓,农忙时还常跟着父母下地劳作,端的是过日子的好手。可她不是原主,哪怕她以前也是农村人,可新农村跟古代乡间地头也差得太大了,别的不说,地里活儿她是一点儿也不会,还有像用土灶生火做饭这种事情,估计也够呛。她以前只见过她奶用土灶,等她长大了,就算是农村也没了土灶。

“我看这样好了,老四家的……”

生怕婆婆说出了自己做不到的事情,王香芹顾不得装鹌鹑,赶紧出言道:“不如让我上山割猪草去煮猪食、喂猪、打扫猪圈这些活儿,我都是可以的。”

她家原就是养殖户,就算古今是有些差距,这些事儿她倒还是做得。

朱母愣了一下,她原是想让王香芹跟她一起去河边洗衣服的,到底是新媳妇,松泛两天也使得。可她没想到王香芹张口就要了最累人的活计,犹豫了一下后,也就点头应允了。

王香芹松了一口气,她很怕自己会露馅儿。那些穿越女呼风唤雨甚至改朝换代这种事儿,她是想都不敢想的,反正原先她就是搞养殖的,到了古代就继续老行当,想来该是饿不死的。

等吃罢早饭,朱四郎给了她一顶八成新的草帽,就转身跟着父兄一起出门了。他们这边该算是比较暖和的南方,秋收过后还能种一茬蔬菜,也因此即便是农闲时分,地头的活儿其实还有不少。

又片刻后,王香芹也出了门,循着记忆往村后头走去。

他们这个村也算是依山傍水的,就是山略远点儿了,从朱家光是走到村尾就要一刻钟,再走出不少路才能看到山坡坡,且离得近的地方早就没啥东西了,打猪草一般得往里头再走一段路。这么一趟下来,光是在路上就得花不少时间。

好在,山上倒是没听说有什么野兽,起码上山没什么危险。就是得防备着村里有人挖陷阱抓野鸡,出事倒是不至于,可一个踩空扭到脚的事情也不是没有发生过。

王香芹戴上草帽背上竹篓拿上粗绳,出门就往山那头走,沿路上倒是遇上了村里的人,可她都没吭声,低着头默不作声的赶着路。

说实话,哪怕接受了原主的记忆,她没办法完全不露马脚。这么一想,也幸亏一穿越就遇到了这么狗血的姐妹易嫁,她只需要面无表情的低下头,就没人会自找没趣的凑上前跟她说话。包括王家爹娘也是如此,见着女儿一反常态的模样,也只当是她太难受了,半点儿都没往别处想。

王香芹是想着,朱家这边不了解她,小心点儿该是出不了错的,至于娘家那头,等她出嫁个两三月了,即便有所变化,那也是很正常的,谁家媳妇嫁人后还跟未出阁的姑娘似的

及至上了山,寻了个没人的地儿,王香芹才小心翼翼的召唤出了她的系统。

她之所以能这般淡定的嫁入老朱家,除了那天亲眼瞧过朱四郎外,也是因为她有所依仗。她上辈子就是养殖大户家的女儿,父母出事后,家里的养殖场就全归了她,她也是后来才意识到自己原来也是有金手指的。事实上,若非有金手指在手,她也玩不转那么大的一个养殖场。

而如今……

王香芹叹了一口气,跟她预料的一样,她的养殖系统初始化了,上辈子的积累全没了,一切都要从头开始。不过转念一想,这样也好,她又不是纯粹的新人了,从头来过肯定能比上辈子做得更好。

作者有话要说: 开新书啦啦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