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玄幻 > 宋穿之懒皇帝 > 第108章第 108 章

宋穿之懒皇帝 第108章第 108 章

作者:痒痒鼠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9-13 20:03:07 来源:就爱谈小说

苏夫人瞅着他的呆傻样, 噗嗤一声笑出来, “现在有些男子在家里确实是不成样子。当然女子凶悍的不讲道理也不对。官家和圣人要在小报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宋家庭风气,就算我们没有女儿, 我也很是支持。”

“是, 夫人说的对。”苏轼大人一副你说什么都好的态度, 等她也躺下后伸手给她盖好小薄被, “恰巧这刚到燕京半年, 老大人们天天忙得脚不沾地, 官家也是赶上好时候了。睡吧。”

苏轼大人说着话就要睡过去,不光是老大人们忙碌不堪, 他也是忙;苏夫人和前几天一样犹豫纠结了一会儿, 终于不想再拖下去, 在他快要睡着的时候,轻轻开口, “我和二郎说个事儿。”

“夫人请讲。”苏大人刷地睁开眼睛。

美好的夏日夜晚, 蝉声高鸣。安静的寝室里, 就见苏夫人在黑暗中半睁着眼睛,语气认真的说道:“自从我生了迈儿后, 这两年时不时的会感觉精力不济、力不从心。前几天圣人让太医给我看了看, 太医嘱咐说最好不要再生育,平时也要多注意心情。”

苏轼大人立即撑起身子, 接着星光和窗外的灯笼光看着她, 格外严肃的回答, “我们夫妻相守这么多年, 为夫有夫人,有迈儿就够了,非常满足。”

“还请夫人放宽心调养身体。”

说到最后一句,苏轼大人的语气变得低沉的很。他们夫妻俩只从有了儿子苏迈后就再无子嗣,他知道夫人心里一直有个结解不开,其实他真的不在意什么“多子多福”。不说他们已经有了儿子,就是没有,他还有弟弟苏澈不是

只要夫人身体康健就行。

苏夫人察觉到他的决然,蓦地露出一个真正放松的微笑,开怀、释然。人都说人以群分物以类聚,真的是没有说错儿。自家夫婿这都一步步高升了还是一心不要妾室,就连官家也是一样。

这辈子能嫁给这个人,是她最大的福气。让她想努力的多陪他们父子几年。二郎的性格,她总是不放心;迈儿刚刚五岁,她也不放心。总要坚持到二郎仕途稳定,迈儿长大。

“圣人说她知道一门心法可以缓解我的症状,让我先每天花一两个时辰练习,试试效果。”

苏夫人的话音一落,苏轼大人当即满脸惊喜,“圣人慈悲。夫人尽管练习。”

“家里的事儿忙不过来就再请几个家仆。迈儿白日在幼学院进学,晚上可以去父亲那里。父亲的身体已经好转,迈儿也乖巧的很。不光可以让父亲帮忙照顾迈儿的学业,有些事儿做;还可以让他老人家享受一番含饴弄孙之乐。”

苏轼大人语速极快的把他此刻能想到的安排说出来。他是真的,真的,一万分,万万分的欢喜感激夫人的身体有希望好转,就和他父亲的身体一样。

虽然他已经预感到某一天夫人会和父亲一样,都先一步离他而去,可他还是贪心的,虔诚的祈求上天,让那一天能晚些到来。

昏暗的夜色里看不大清楚彼此的面容,苏夫人在心里清晰的描绘着夫婿此刻激动高兴的模样。

“夫人”苏轼大人没等来回答,着急的催了一声。

语气中的开心和期待弥漫在寝室里,感染的苏夫人也情不自禁的笑起来。夜色遮掩了眼睛里突然冒出的水光,她眨了一下眼睛,语气轻松的说道:“二郎放心,如今我也想通了,太医的嘱咐我会认真听,圣人的话也会照着做。”

“夫人大善。”苏轼大人因为自家夫人的事儿有转机,克制不住的兴奋。一夜没睡实第二天还是精神抖擞的上值,一连好几天都浑身洋溢着欢喜的气息。

官家从小媳妇这里知道了苏夫人的事儿,跟着小难过一回。光听着小媳妇对苏夫人身体情况的描述他就可以猜到,苏夫人的寿数和他爹爹的一样,只能是尽力延长。

日子不急不缓的过,几家悲喜几家愁。慢慢的,严正以待的大臣们都意识到了官家这次不同以往的做法,一个个的都是在心里苦笑连连。

自家的老婆孩子天天把小报上的内容视为天音下凡的“金科玉律”,老婆不识字就每天让儿孙们念给她听,然后一家人在晚饭过后都围在一起听小报。

一家婆婆对待两个儿媳妇严重偏心,经常被呵斥打骂的小儿媳妇在一位高人的指点下,“明白”一味的忍让是不对的;长期纵容长辈们不对的做法,恰恰是不孝顺的。于是小儿媳妇运用机智巧妙的化解了和婆婆之间的误会隔阂,一家人和和乐乐。

一家小媳妇因为之前夫婿的恶劣态度,在她进了作坊赚的比夫婿多以后,学着她夫婿以前的做派在家里凶悍的很。然后她被作坊里的一位夫人指点“御夫术”--光忍受或者光凶悍都是不好的,咱们女子更要讲道理,刚柔兼济。

类似的小故事多不胜举,喜乐可亲。大宋才女的文笔细腻柔然,却又如同柔可克刚的运河水一样,让人怎么读怎么觉得有道理,打心眼里随着故事发展,一起感受着故事里各色人物的喜怒哀乐,然后沉思反省。

世人都说官场上最怕伪君子和六亲不认的人,可是世人更是天天说,男人在家里最怕的就是讲道理的媳妇儿。你说媳妇和他们拈酸吃醋、一哭二闹做泼妇状,他们表面烦恼,其实都很无所谓,心情好就哄哄,心情不好就躲躲呗。

可是现在媳妇开始和他们讲道理了,太吓人了有没有。你偶尔出去喝一回花酒,她不和你哭闹,反而是正正经经的举列子,摆事实,说的你恨不得以头抢地,指天发誓自己再也不忙里偷闲的出去“鬼混”。

咳咳,当然也是有好处的。比如他们在公事上有不开心的时候,不顺利的时候,媳妇不再是撒娇弄痴或者跟着抱怨,而是学着小报中教导的贤良做派诚心诚意的安慰,有时候还能给他们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好建议。

老祖宗们说家有贤妻,胜过良田万倾。诚不欺我也。朝野上下的男子痛苦并快乐着的,安慰自己接受家里媳妇们的变化。

官家和圣人对着这些情况看在眼里,自然是喜在心里。

盛夏里,众人期待的七夕节还没来,先来了几场雷阵雨。大雨后的天气阴凉凉的,水珠儿在盛开的荷花、荷叶上自在的滚动。瞅着这个清爽不热的好时候和儿子出来逛街淘货的太上皇听着街上卖报的吆喝声,看向举着糖葫芦吃的美滋滋的儿子,眼神儿小无奈。

“皇儿不能得意忘形。”

亲爹忍不住提醒儿子。朝臣们只是顾虑着各方面的事儿,一时之间没有想到好的对策应对。就儿子和儿媳妇的这点儿明晃晃的小道道,等他们腾出空来开始反击,实在是容易的很。

明白亲爹话中之意的官家咽下嘴里酸酸甜甜的糖葫芦,乖巧的答应一句,“爹爹放心。朝堂上的事儿那么多,他们不会有闲着的时候。”

太上皇对着小赖皮的儿子无言以对。虽然他非常清楚,凡是有抱负的朝臣们,文人大家们都特别想在这个大变革的时候建功立业,青史留名。可他真怕哪一天他们因为自己太忙,皇儿太闲而一怒之下撂挑子不干了。

眼见官家时不时的在他们忙的晕头转向的时候偷懒耍赖,大宋的文武官员虽然不敢“一怒之下撂挑子不干了”,却是真的好想大哭一嗓子,大喊一声太上皇英明。

自觉完成了自己“该做的事儿”,理所当然的偷懒耍赖的官家在燕京的古物街上慢悠悠的踱着小方步,慢悠悠的用着美味的糖葫芦,美的大眼睛迷成一条缝。

瞧着就是一枚特有大家风范的风流倜傥少年郎。

其实英明不起来的太上皇发现周围满脸羞涩的看向儿子的小姑娘们,小得意的笑,他儿子就是长得好,随他。

自觉儿子特有自己当年风采的太上皇放下手里没看中的古董小花盆,想着老臣们和他的哭诉,想着自家的老妻也是天天捧着那些宣扬夫妻和睦,举案齐眉的小报念叨,自家的儿媳妇和女儿们都在小报社折腾,他又小烦恼的想着,他也是真的拿她们没有办法。

当然,他对向来爱耍赖皮偷懒,到现在还没开窍的儿子也是没办法。

只能庆幸儿子没有要明目张胆的抬高女性地位,而是采用这种“徐徐图之,稍加引导,任其发展”的方式。

大宋的风气已经变了。太上皇看着街道上人们的言谈举止,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眉眼飞扬,深刻的感受到自从儿子登基后大宋的变化,大宋人的变化。

国家强盛了,人的精神气就涨了,各种想法、做法都跟着变得越来越开放、大胆、热情、欢乐。

虽然他们不会变回盛唐的庄严浑厚,但却是另一种更为理智,智慧的骄傲和自豪。

自觉想通了决定安心养老顺其自然的太上皇对此事不管不问,其他人就算是在家里受到了越来越讲道理的妻妾们的联手“打压”,也只能是捏着鼻子认了。

偷偷的看着亲爹被大娘和小娘一起“讲道理”的年轻人,心里只有一个想法--他以后也和官家一样只娶妻,坚决的不纳妾。简直太“凶残”了有没有。

大宋的年轻人因为进学和做工,思想的变化自然是比他们的父母辈要大。七月初六这天的傍晚时分,所有的大宋年轻人都在等着明天的七夕节;沐浴斋戒准备过节的官家,终于等来了他期盼已久的消息--两年前派出去的大船回来了。

因为十多搜大船上都装载着满满的货物和金银珠宝,尤其是各种新作物的种子。官家和朝廷得知这些作物都是热地之物后立即做出应对。

大船留在泉州港,所有的种子分成三份,先在南方找合适的地方把能秋种的作物做秋种试验,剩下的运回燕京妥善保管,留待明年开春在南北两地试种。

被取名为玉米、烟草、辣椒、西红柿、土豆、红薯、、、的各种外来作物,除了土豆无法秋种继续密封保存以外,其余都可以在秋天试着种植。据说都是好养活的高产之物,都能在气候类似的南方一年两种。

消息确认后朝野上下开心兴奋的欢腾一片,各种杀猪宰羊,烧香祭祖。

华夏人自古以来就是食用稻、黍、稷、麦、菽的五谷杂粮,如今一下子有了更多的丰收作物,怎能不激动。

心里想着大宋人终于都有希望吃饱饭的官家也激动,激动难耐的他决定亲自去南方迎接这些在海外漂泊了两年多的英雄们。

朝臣们无法阻止,干脆商量着趁此机会把交趾国一气打下来。因为他们都害怕将来大宋出兵打交趾的时候,坐不住想偷懒的官家闹着要亲征。

交趾的瘴气毒蛇,穷山恶水不是西北那个地方。就算不谈他们看着官家长大的深厚情谊,就算不谈这些年的君臣相得,大宋如日初生的大好局面,大宋人安居乐业的美好生活都不能有任何的闪失。

他们如何敢放官家出去冒险

七月初十这天,急不可耐的官家随着八万禁军出发去南方和当地的守军汇合,等他把对着他放声痛哭的英雄们安抚好,将士们也把交趾李家王朝一口气给灭了。

炸山开路,修桥铺路,大宋的军民一起,硬生生的把南方之地和大宋的联系打通,变为华夏永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因为此次大船回来带来的各种书籍,各种消息的刺激,大宋人也终于认识到海外诸国的强大或者潜在威胁。他们开始忙着把南方各个岛屿都划拉到大宋地盘,把西方、北方靠海靠湖凡是有水的地方都尽可能的打下来。

朝臣们都感觉自己忙啊,实在是忙。好像他们自从官家登基,就忙成一个陀螺,从没停下来过。

大宋建国百年后一统天下的太平盛世,偏偏朝野上下都忙的和建国之初的时候一样,百废待兴,万事待定--因为官家按照他的想法,让朝堂上的大臣们,民间的文人大家们,真的是永远没有停下来懈怠享受的时候。

忙忙碌碌的日子总是过得很快。官家过得开开心心,懒洋洋的小日子好像安稳下来的黄河之水一样流淌不息。

有奔头的日子不知不觉间过到了五年后,庆和七年的初秋来临。

到处都铺设了沥青路面的大宋国四通八达,繁华兴旺;步入二十岁的官家眉眼长开,挺拔的身姿达到了他理想中的六尺以上;偏远地方的大宋人开始吃饱穿暖,读书进学。

终于得以致仕,功成身退的包拯大人在搬去顺州和范仲淹做邻居前,在家里大办宴席款待好友们和同僚们。

刚刚过完中秋节,属于早秋的午后,阳光灿烂,清风和煦。酒过七分的包公想着太医的嘱咐放下酒杯,面对这些恨不得和他一起致仕,一起搬到顺州的众人,很是宽慰的说道:“诸公无须伤心,我们都有退下来的一天。”

自觉年龄大了也开始养生不大喝酒的欧阳修大人闻言,放下手里的汤碗哈哈大笑,“包公尽管安心的养老,等着我们去和你们做邻居。”

同样因为太医的嘱咐不能再喝烈酒,整场酒宴都端着一杯葡萄酒慢慢品的狄青大人开玩笑的说道:“永叔老弟说的大实话。退休后不努力享受个十来年,可真对不起自己忙的这么多年。”

包公开怀大笑,笑声就和他经常在早朝上把犯懒犯困的官家咳嗽醒一样的中气十足,“两位老弟言之有理。包某人一定努力的等你们来一起种花养草。”

诸位好友同僚听了一起哈哈大笑。官家如此千年不遇的英明君主,大气魄,大作为;大宋如此蒸蒸日上,生机勃发,他们自是要好好的保养自己,多在青史上留下几笔。就是致仕后也要好好的保养身体,多多的看几眼这大好的河山,美好的生活。

在官家的懒怠赖皮下不得不让自己“想开”的众人放开胸怀的“忆苦思甜,怀古论斤”;刚刚和老妻从避暑之地回来的太上皇则是瞧着他正在学走路的小孙孙,笑容不止。

“瞧着小玣儿这一身儿红通通的喜庆模样,和皇儿一模一样。”

同样笑的一脸慈爱的太上皇后瞅着怀里眯着眼睛懒懒的抬腿迈步的小孙孙,实话实说,“瞧着小玣儿这一身天生的懒劲儿,也和皇儿一模一样。”

“可不是记得那时候我们发现皇儿睡下就不想翻身,走路也不想抬腿,都替他愁得慌。瞧瞧现在这日子过得。”

太上皇的语气和神情中都透着亲切的怀念。他老人家是真心的感到日子过得心满意足。尤其是小孙孙出生后,他更是感觉自己的前世今生都彻底圆满了。

太上皇后笑着点头,看着白白嫩嫩的小孙儿因为她停下的动作趴到她怀里呼呼大睡,笑容满面的把他抱起来,给他轻轻的放到他爹爹当年最喜欢的小金床上盖好小被子。

老两口因为小孙孙睡着了一起去休息准备用晚饭;和官家的五官有七八分相似的小胖娃娃神情美美的躺在金灿灿的小床睡的香甜,和他亲爹一样天生上扬的嘴角可爱的勾起,饱满茁壮的胳膊腿儿自然的弯着,眉宇间洋溢着单纯稚嫩的喜乐和灵慧。

傍晚时分的燕京城,秋风送爽。家家户户飘起炊烟袅袅,落山的太阳尽情的把天边染红。长了五岁的官家,作为上皇和娘娘的儿子,小玣儿的亲爹,长的高大英武,也长的越来越俊俏。

当然,平时还是一副天真烂漫的模样,依旧懒怠爱偷懒不减丝毫。

几乎对儿子完全放养着,习惯了每天晚上晚饭后陪伴小媳妇的他,此刻正在陪着媳妇插花。

就见他非常认真的把一束路边的野菊花放到新淘来的古董花瓶里,从各个角度观察该怎么搭配,完全没有儿子开始学走路,需要试着给开蒙,多费心教养等等想法。

圣人纠结了好一会儿,终于忍不住说出来,“玣儿越来越胖了。”

“嗯,圆圆滚滚的,挺可爱。”官家对于自己儿子的模样非常满意。

“太胖了,懒得动弹,如何是好”圣人小担忧。儿子难道不光长的像官家,体质也会像官家一样睡个三天三夜也没事儿

如此懒怠偏偏功力高深,既没有发胖体虚,更没有任何的不适,圣人是打心眼里佩服官家这千年不遇的非人体质。可是儿子怎么可能一样

官家听着“懒得动弹,如何是好”感觉耳熟,抬头看了一眼小媳妇,对于她非常想要把儿子变成皮猴子的想法非常的不认同。自觉作为亲爹保护儿子犯懒天经地义的他特理直气壮的回答,“玣儿没有犯懒,最近练习走路很乖。”

官家是真心觉得,儿子和他当年一样乖巧的配合着长辈们的折腾,翻身走路等等,应该表扬一番;圣人望着他满脸写着“你不可以如此狠心不讲道理”的表情嘴角抽搐,无言以对。

小两口对于教导儿子的事儿无果,晚上临睡前看着儿子香喷喷的睡颜,更是一样的心软的一塌糊涂。

躺进小被窝的时候,圣人趴在官家的怀里,目光温柔的瞧着官家的小俊脸,想着儿子的小胖脸,忍不住笑了出来。她突然理解了阿翁和阿姑这些年对官家的纵容和宠爱--让她自己逼着儿子和其他的调皮孩子一样闹腾,她也不忍心。

“希望小玣儿将来和官家一样的英明神武。”圣人语气期待。

“这是自然。”官家语气自信。

圣人不由地失笑。她也相信儿子会和官家一样,长成长辈们的骄傲。

作为官家,或者作为官家的孩子,注定要承担着万民福祉,扛着大宋的国运。如果他能在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儿后和他爹爹一样偷懒耍懒,自得其乐,做亲娘的自然是乐见其成。圣人自觉想通了,脑袋在官家的脖子上轻轻的蹭蹭,呼吸渐渐的平稳。

官家发现小媳妇睡了过去,抬手把被子拉好,闭上眼睛也睡了过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