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玄幻 > 宋穿之懒皇帝 > 第53章第 53 章

宋穿之懒皇帝 第53章第 53 章

作者:痒痒鼠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9-13 20:03:07 来源:就爱谈小说

大宋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消息快马加鞭的送来后, 整个汴梁城沸腾起来,举国欢庆。

老百姓杀猪宰羊欢歌载舞的庆贺着;文人们捧着酒坛子高声唱诵;大臣们咧着乐得合不拢的嘴巴脚下生风的忙着;太上皇和太上皇后老两口拜祖祭祀,同样喜气洋洋、红光满面。

常年驻守在西北府州之地的折家女眷, 在这个时候进了汴梁城。

按照太上皇的指示提前给她们安排了府邸,并且收拾妥当的礼部官员林大人, 诚恳尊重的领着她们入住。

第二天上午, 寒风稍起,阳光的温度几乎感受不到。折惟忠的后人折家第八代领头人折继世的妻子齐郡太夫人冯氏,折继闵的第三任续娶之妻鲁郡太夫人郭氏,折继祖的妻子晋郡夫人慕容氏,一起进宫觐见。

折家的男儿遵循着他们的将门祖训“以武立家、忠勇立世、效忠朝廷、浴血塞外”, 折家的女儿“学文练武、领兵打仗、生儿育女、管理家业”,可是折家军这些年的繁衍延续,最大的功臣却是折家的儿媳妇们。

世人虽然不大了解,但是朝廷上下对这些出身大家、勇于和丈夫一起担当重任, 甚至辅佐丈夫、儿子成就大业, 入朝建言献策的折家军另一半掌权人却是又敬又重。

太上皇按照每一次折家人入朝觐见的规格, 隆重的接见这三位折家女眷。

“冯太夫人一人担起折继世一门, 修身齐家、在族里照顾老人,抚育失去父母的孩童,朝廷和百姓都感激太夫人。”

因为夫君折继世早逝既没有留下儿女也没有改嫁的齐郡太夫人冯氏, 习惯了端着一张严肃的面容, 听到太上皇的夸语不卑不亢的回答, “上皇过誉。臣妇享皇恩、国恩, 在家族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儿,乃是应该。”

“应该世上多少男子都不知道何为应该。”太上皇感叹一声,看向同样没有孩子的晋郡夫人慕容氏,有心想提一句给折继祖纳妾,又说不出口。

“慕容夫人多次主动入朝汇报守边情况,听取朝廷指教举荐人才,巾帼不让须眉。”

出身将门的慕容夫人听着太上皇干巴巴的语气和满腹遗憾的表情,瞬间就猜到了他老人家心中所念,对于他多年来一直容忍自己和夫君不收妾室的行为很是感念,笑容爽朗。

“谢上皇夸奖。如今官家收复西北和燕云,四海升平无战事,臣妇以后长留京城,帮二嫂照顾侄子侄女儿。”

太上皇听了又想叹气,转头看向尚且年轻的鲁郡太夫人郭氏,想起不到四十岁就去世的爱将折继闵,他忍不住眼眶湿润。

“夫人十多年来悉心抚育孩子们,克柔和克行在种谔将军账下已经开始立功;成年的三个女儿俱已出嫁,贤良恭孝、婆家赞誉。生深闺而知艰难之事,居富贵之位而无骄傲之色。有辅佐君子之道,有恤孤慈幼之惠,夫人大功也。”

“不敢当太上皇之语。将士们在前方打仗,臣妇身为大宋子民,稍尽本分。”出身文官家庭的郭夫人举止间透着大宋仕女的贤淑雅静,说话也是斯斯文文的谦让。

太上皇对于郭夫人一视同仁的培养孩子,尤其对前面两位夫人留下的骨血,甚至妾室的孩子都是不偏不倚的作为,很是感佩欣赏。

想着折继闵还有五个没有出嫁的女儿,四姑娘、六姑娘、八姑娘是庶出不好选配,五姑娘是当年的魏郡太夫人留下的唯一骨血,七姑娘乃郭夫人所出,都很合适。

需要找个时间见见这两个小姑娘。太上皇的心里有了决议,想着杨家的女眷也马上到京,儿子的媳妇人选马上可以定下来,笑容也就更为亲切。

“深明大义、忠勇爱国、为国成才、为国出力,大宋西北这一百多年的安定,有你们的一半功劳。”

“如今局势大变,朝廷预备重新布防西北,更想让折家一族回汴梁好好的休养生息。朕知道你们的忠义,也知道折家的女儿都是和男儿一样文韬武略、奋勇杀敌,一般不与皇室联姻。可是我还是那句话,如今局势变了。”

三位妯娌听了太上皇的话,齐齐呆愣,反应过来后对视一眼,多年来共患难培养出来的默契,让她们瞬间就有了决定。

年长的冯太夫人出来回答,“上皇对折家的仁爱,折家感恩于心。官家收复西夏,威震西北,乃大宋万民之幸。能有幸选和官家配对,本是折家女儿之幸,只是家里的女孩儿都是和男孩儿一样的教养,性子可能不适合皇家生活。”

“冯太夫人切莫担忧。”已经对于折家的拒绝有准备的太上皇和蔼的笑着,从容应对,“打从路太夫人起,折家的女儿就是出了名的严于律己、注重修身且勤俭有度。上马能打仗,下马能理家,完全可以适应皇家的生活。”

三位夫人对于太上皇的赖皮没有办法,她们总不能说自家的姑娘家教不好吧可是入宫

眼看二弟妹楞眼,三弟妹瞪眼,冯太夫人为了家里的姑娘们鼓起勇气,行礼说道“不是臣妇等不识趣,只是家里有家训,折家的姑娘,即使是庶出,也不做妾室。”

太上皇悠哉哉的摸摸胡子,不紧不慢的说道“这条家训,我早年听折继闵提过。你们尽管放心,此次我和太上皇后只给皇儿选后。”

做皇后也不好做,瞧瞧前面被废出家的那个皇后。冯太夫人在心里无声的呐喊,可是胳膊拧不过大腿儿,她只得拧着头皮继续进言,“回上皇,可否容臣妇回家后问问姑娘们的意思”

“可。虽然婚姻是修两家之好,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可毕竟过日子是小两口的事儿,还是要问问孩子们的意见为好。”太上皇对于自己的儿子非常的自信,自觉大宋没有不愿意嫁给他儿子的姑娘。

君臣四个相对无言。用午膳的时候,太上皇后听到太上皇提起折家不愿意送女儿入宫的事儿,情不自禁的笑出来,“折家的家风,娶媳嫁女只选门当户对,志同道合的人家,而且还注重对方的个儿人品胜过家世背景。”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自古以来西边儿就出美人,不仅长得漂亮,而且聪明、贤惠、能干。世袭名门、家教严格的折家,当然把姑娘养的更好。”

太上皇一心要给儿子选一个长得好,性情好的,同样疼儿子的太上皇后当然也这么想。

她回忆了一下当年折继闵领着新娶的慕容夫人入朝觐见的情景,笑着说道“当年的魏郡太夫人不光是能征善战,还是西边的第一美人。她留下的五姑娘,在文采出众、贤惠勤俭的郭夫人的教导下,肯定是样样儿都差不了。”

“宪娘言之有理。她们现在刚刚来汴梁,估计有的忙乎。我们等些日子把折家的姑娘和杨家的姑娘一起召进宫看看。”

太上皇在这里和太上皇后议定,可是还没等他们见到折家的五姑娘,五姑娘的大美人名声就因为一次逛街传了出来。

“一家有女百家求,宪娘赶紧的安排见见五姑娘。”太上皇有点儿着急,虽然他已经和折家打了招呼,可若是折家执意不送女儿进宫提前都给定了婚事咋办

“上皇别急,折家不会这么仓促的给姑娘定亲的。正好杨家的女眷也已经到京,明儿我们一起见见。”太上皇后倒是稳得住,不过这眼看瞅春节马上到了,儿子马上要回来,选后之事也确实是拖不得了。

亲爹娘因为儿子的婚事亲自安排明儿的赏梅花会;大雪纷飞的燕京城里,对这些一无所知的官家,正因为他要收回被律宗占据的几万顷良田之事受阻而眉头微皱。

“律宗之事,朕不打算忍让。当年太宗皇帝对佛门又是拉拢又是打压,不光是耗费巨资,还导致他们越发的做大、民怨四起。如今他们既然要反抗,那就派禁军出去强行收回土地。佛门子弟不纳税,但是每一个佛门子弟在出家梯度之前,必须缴纳一定的出家税。”

官家一言既出,当下就要派王韶将军点兵去捉拿闹事的律宗领袖,把欧阳修大人和王安石大人一干文臣吓的不行。

欧阳修大人急切的说道“官家请不要着急。律宗之人这些年被辽国养的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反应有些慢,容臣等再去劝说一二。”

王安石大人等人对于欧阳大人的形容目瞪口呆,可是官家不打算妥协。

“不必再行劝说。”官家的小眉头松开,眼神儿平静,端坐在大软椅上的他姿态懒洋洋,语气慢吞吞。

“朕要统一丈量幽州的土地,收回被寺院无礼占据的良田让农人耕种。此事没有商议。不光是幽州,剩下的十二州都一样,律宗、禅宗也一样。土地是属于国家和百姓的,不是属于扛着一尊泥胎就称佛的祸国之人。”

本来就对这些不事生产还天天叨叨、欺压百姓的幽州佛门之人不喜欢的将军们,对于官家的决定没有任何异议;欧阳大人等人却是一时间无法接受。

从律宗转眼就扩大到了禅宗;从幽州一下子到了整个燕云之地;从佛门子弟到要交税才能出家的佛门子弟,一个转折又到了祸国之人官家这个跨度下一步就是禁军直接拿人送大牢,然后大宋开始“灭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