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玄幻 > 宋穿之懒皇帝 > 第52章第 52 章

宋穿之懒皇帝 第52章第 52 章

作者:痒痒鼠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9-13 20:03:07 来源:就爱谈小说

庞统将军刚要开口, 欧阳修大人紧跟着叮嘱, “切记约束好士兵们,谨言慎行, 有关我军之事不要谈及。”

欧阳修大人知道官家的心软仁厚, 也没阻止他的行为,但是跟去保护耶律洪基的人,必须严格遵守军纪。

官家反应过来, 点头,“欧阳大人说的对。如果事情有变, 你们随机应变,随时都可退回。无论如何,过年之前要回来。”

庞统将军自信的一笑,“官家和欧阳大人放心,庞统心里明白。”

嘱咐完这头,耶律洪基那边也准备好了出发, 他对于官家给予的支持和帮助很是感激, 可是他对于官家摆明车马逼着他和谈的气还没消,一直板着个脸。

收复了燕云十六州心里头高兴的官家,直接无视了他的大黑脸。他还亲自领着人给耶律洪基他们送行。虽然他自己走路都犯懒,却因为想着当年耶律洪基把他抱在怀里的情景,把耶鲁斡抱在怀里。

“耶鲁斡到了上京后,记得给叔叔写信。”

“记得。耶鲁斡答应官家叔叔, 一定经常给你写信。”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儿, 但是看懂了父母的情绪的耶鲁斡这两天也跟着板着小脸, 今儿面对果然是最可爱的叔叔露出了小孩子的模样,学着官家忽闪着黑白分明的大眼睛。

作为太上皇的老来子的官家,因为在宗族里面辈分特别高,打小儿就面对比他年长很多的大侄子们。此刻他抱着三四岁的耶鲁斡,很是一副有模有样的好叔叔做派。因为喜欢耶鲁斡圆圆胖胖的脸蛋,干干净净的眼睛,当下就口随心动的认真邀请。

“耶鲁斡有空的时候,可以来找叔叔玩,叔叔家里还有爷爷奶奶,他们肯定都非常喜欢耶鲁斡。”

“我知道,上皇是父王的叔叔,很慈祥,耶鲁斡长大了就去汴梁。”

官家懒怠、喜乐又真诚的模样和耶鲁斡奶声奶气、小骄傲的话语引得大人们开怀,耶律洪基看着被少年郎的官家抱在怀里的儿子,看着官家稚气未脱的眉眼间遮不住的灵动智慧,突然萌生了一个大胆的念头。

“等父王的事情了了,送耶鲁斡来汴梁学习好不好汴梁有好多好多聪明的小孩儿,还有很多很多聪明的老师。”

耶鲁斡闻言大为心动,看看父亲,又转头看看母亲。萧王后也是意动。

官家看到他们的表情,懒懒的笑着,开口邀请他们一家人,“爹爹一直念着王兄,汴梁的文人也都仰慕王兄和嫂嫂的才名。方便的时候,王兄不若带着嫂嫂和耶鲁斡一起来汴梁看看”

“王太叔和容光姐姐有空也可以来汴梁逛逛,散散心,赏赏江南风光。”

耶律洪基还没说话,耶律重元发现女儿望向白玉堂的眼神,立即答应了下来,“谢官家邀请,耶律重元定带着容光前往汴梁拜见上皇和太上皇后娘娘。”

同样看明白容光妹妹心之所系的耶律洪基暗自叹了口气,对着自家王后和儿子向往的眼神更是心情复杂,“谢官家邀请。耶律洪基一定会带着妻小一起去汴梁看上皇他老人家。”

几只大雁在天上一边叫,一边飞远,像是嘱咐,像是答应。初冬的天气里,上午稀薄的阳光照在人的身上,浸入人的眼睛里,让众人的眼睛都是亮晶晶的,好似是阳光,好似是泪光。

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出了北城门上了官道,官家领着人停住。远远的望着远去的契丹大军的烟尘,向来心大的他心里难得的升起一股子惆怅。

走马回营地的时候,官家对展昭示意白玉堂的方向,眼神儿疑惑。展昭笑了笑,“离别总是让人难过,晚上送他几坛酒就好。”

官家似懂非懂的点头,慢吞吞的说道“说起离别的诗词,还是前朝王昌龄的那首送柴侍御有新意。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明月何曾是两乡。化远为近,两乡变一乡。”

“既不同于那些写远离之愁的凄清缠绵、低徊留连;也不象“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何人不识君”那样的豪爽、洒脱。人分两地、情同一心,此乃友人的深情厚谊刚刚送的人里面有白护卫的友人”

正想着各种送别诗词的官家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刚刚他好像没看到白护卫有和谁说话

一直安静的听着他俩旁若无人的谈论自己的白护卫认真的说道“有一位。”

虽然男女之情未满,或许很浅,但是友情是满的。白玉堂琢磨了这一路,自觉有些明白。

“今日送君须尽醉,明朝相忆路漫漫。今儿晚上白护卫尽管喝醉。”大方的官家特豪爽的答应下来。

展昭因为他摇头晃脑的学着“离人”的样子笑出来,白玉堂心里的那点儿小愁绪被他俩这么一折腾全跑光光。

接下来的日子,官家好一通忙乎。幽州的驻军都随着耶律洪基离开,但是当地事务的接收却是繁琐的,却又必须认真严肃处理的大事儿。

汴梁那边收到八百里加急的消息后,赶紧把已经安排好的人手送来接管燕云十六州;欧阳修大人和王安石大人等文官们天天忙得脚不沾地具体的事儿先顾不到,至少先把各项明面上的大事儿给办了。

官家瞅着他这些日子弄出来的具体的燕云十六州地图,把靠近辽国那边的顺州、儒州、檀州直接划入幽州范围,把滦河、潮河、辽河、大凌河等几条水系特意标出来打算统一梳理。

至于他在燕京的行宫,暂时就在原来辽国在西山建的“纳钵”上简单的休整一下。

“以后统一规划好再重建。”官家如是说道。

欧阳修大人虽然觉得不大对,可是他实在是太忙,转眼间就忘了问。

古老的幽州城正式定名燕京。东西南北四门的名称由原来的契丹文字迎旭、镇远、长乐、永安改为汉家的体仁、乐义、崇礼、尚智;地方衙门上的匾额换上了汉字燕京府。

接收幽州城的事儿有条不絮的进行着,十一月初三这天辰时正,穿着大宋禁军服饰的将士们迎着朝阳,精神抖擞、志气高昂的打马进城。

事先收到消息的各外族贵族们有的仓皇离开,有的举目观望,有的打算浑水摸鱼。

原来的汉家百姓,小孩儿和年轻人尚可,城主换了人对他们影响不大,尤其是燕京的无战事交接和官家公告的各民族和谐共处、办学、修路等等政策让他们看到了希望,一个个欢声笑语、喜笑颜开。

上了年纪的汉家老人放声痛哭。

那是他们的汉家皇帝

那是他们的汉家将士

那是他们的父辈们心心念念的汉家朝廷。从此以后,他们汉人不再是低等人,他们是堂堂正正的汉人

一位习惯弯着腰背的汉家老爹接过孝顺的孙儿递给他的帕子擦了擦眼泪,指着打马走在军队前方的官家哽咽着说道“抗抗乖,你看,那是我们汉家的皇帝。他来了我们汉人就可以挺直腰板昂首挺胸的做人,可以放心安心的过日子。”

“爷爷,抗抗记住了。我们汉家的皇帝长的真好看。”七八岁的小童望着大黑马身上的小官家满眼的好奇和欢喜。

他们祖孙俩旁边的一位老大爷哭着接口,“好看我们汉家的皇帝好看。瞧官家的小身板挺直的,和太行山一样。”

“可不是和太行山一样吗人好,马好。没想到我老张头能活着看到我们的汉家皇帝领兵进城。我要去给爹娘上香,我们汉家的皇帝收复幽州了。”

一位好似是行商模样的中年汉人激动的大声喊着话,高亢悠长的尾音引得本来只有开心、激动、兴奋的汉家年轻人都红了眼眶。

六十年前那场大战,他们的爹娘祖父祖母,多少汉家百姓冒着生死打开城门,对着大宋的皇帝杀鸡宰牛的欢迎可惜最后失败了。然后他们失望了,麻木了。

现在大宋皇家的后人,年近十三岁的小官家,扛着浑天,骑着绝地,举着霹雳弹,领着他一路收复的骑兵,逼着辽国把燕云十六州卖给了大宋。他们怎能不哭

本以为自己已经麻木了,麻木的做一名下等人,麻木的忘记了祖宗,忘记了来历。可是天可怜见,他们的心还在跳动;他们的子孙后代可以自由自由的去进学、科考,经商、务农,他们如何能不哭

官家姿态懒懒的端坐在绝地的身上,听着道路两边声势震天的叫喊声,痛哭声,本来没有感觉的心情也跟着起伏波动。

这些人还没有忘记大宋。大宋在高粱河之战的六十年后收复了燕云十六州,让当年的孩童现在的老人亲眼看见幽州回到大宋的这一幕,终是没有辜负他们的期待和等候。

展昭和白玉堂望着小官家挺直的脊背,对视一眼,一样的感叹。或者,当年官家的降生就是上天在保佑大宋。太上皇开始振作起来,群臣开始专心做事,老百姓天天跟着小官家一起乐呵着过他们的小日子。

就连他们武人,也因为官家的爱武看到了希望。

展昭的脑袋里翻滚着包大人偶尔透露出来的只言片语,想着官家有几次无意识中流露出来的杀伐之气,抬头凝望着头顶的蓝天。

不管官家是什么来历,他都对着上天的恩赐感激涕零,感恩官家的到来。官家是他们的好官家,是大宋人的官家。

羌人占大多数的骑兵们神色庄重严肃,回想着他们跟着官家这一路走来看到的,见到的,忍不住动容。后面的汉家步兵们听着幽州汉人好像要把几辈子的苦难哭出来的大哭声,当然更是感触深。

这是他们的汉家同胞,还好他们及时的来了,没有让这些同胞等太久,等到死心。

二十多万大军除了在城外驻防的将士们,都随官家进了城。如日初生的少年官家、整齐有肃的军容、气势凌云的士气让人看了就发自内心的热血沸腾。

当天下午官家下令犒赏三军,当地的百姓也是用各种方式庆贺回归汉家怀抱。整个燕京城杀猪宰羊的热闹着,远在黄河以南的汴梁,同样也是热闹非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