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车外头西北风呼啸, 马车四周厚厚的布帘子都放了下来。光线不好不能看书, 小两口也不是爱说话的人,官家自然是开始他最喜欢的睡觉觉。
圣人拿出笛子给他吹奏了一曲助眠, 发现他睡熟的样子实在可亲,被他感染之下也是困意上涌, 悄悄儿的窝到他怀里和他一起睡。
酣睡中的官家发觉到媳妇靠近的气息,伸出胳膊把她抱在怀里。
午时的时候, 队伍到了一处驿站,所有人都停下来准备用饭。豆芽、麦芽几个大宫女从她们的马车里出来, 发觉圣人的马车里一直没有动静,想要喊喊催催又犹豫不决--官家和圣人可是难得在白天“独处一室”。
午时三刻的时候,马车里还没动静。几个宫女着急了,这大白天的,就算他们猜到了官家有可能在睡觉,圣人不忍心打扰他,可是这大家都在用饭的时候, 不合乎礼数啊。
小柳芽想起小张子他们传授的经验, 来到马车前方轻轻唤了一声, “官家,圣人,用午饭了。”
马车里的官家立即睁开眼睛, 刚要起身慢半拍的反应过来, 怀里还抱着小媳妇, 小媳妇还没醒。
头一次发现守礼的媳妇在午休和晚休以外的时间睡觉, 官家小稀奇。
“倾倾”在早朝上时不时的被大臣们饿过饭点的官家,对于不按时用饭随后就没有食欲的感触非常深。
“倾倾”
官家又唤了一次,圣人迷迷糊糊的醒来。
弄明白自己居然被官家唤醒的她,脸蛋儿瞬间爆红,太难为情了吆。
“我们先去用午饭,然后再继续睡。”官家看着媳妇“没精神”的样子,误以为她没有睡够,理所当然的安慰。
圣人张张嘴想拒绝,又不舍得。在心里小小的纠结了一下,还是顺从心意答应了下来。
“好。”
官家懒懒的笑,下午继续抱着媳妇睡觉,小开心。
圣人把他俩的仪容整理好一起出来马车用膳。服侍他俩的宫人瞅着他们的表情,都是忍禁不住的乐呵。还以为官家和圣人在一起聊聊天说说知心话增进增进感情,结果官家不光是自己一觉睡到现在,还拉着圣人一起睡
认为好吃好睡天经地义的官家发现他们都笑的开心就回了一个友好的笑容;本来有些羞涩的圣人正努力的镇定自己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发现他的回应后又忍不住跟着他乐呵。
官家确实是有一种天然的气场,让人放松,让人开怀,让人心怀勇气。
自觉有了勇气,勇气足足的圣人很自然的流露出她平时的模样,姿态闲散自在、悠然潇洒,一派自在安详的少女清纯秀丽的气韵,端庄大方的面对众人含笑的视线和官家一起用午饭--引得众人又是乐呵的不行。
小柳芽、麦芽、豆芽、春芽四位宫女瞅着圣人从未有过的“厚脸皮加懒怠”表现,默契的想着一个说法,越长越像的“夫妻相”。
今天中午的菜品和前几天的一样,用豆芽菜、豆腐、萝卜等蔬菜做的素菜,以及用当地的河鱼煮炖烧的鱼菜。
两个人都是不挑口的人,临到冬天新鲜的蔬菜越来越少,在路上能有这些东西用已经是很好。小两口安安静静的用完了午饭,安安静静的散步消食后,队伍继续行进。官家看着风势还是很大,理直气壮的盘坐在马车里搂着小媳妇继续睡觉觉。
圣人迷瞪了一会儿醒来,发现官家睡得正香,她担心自己没有官家的睡觉功力,现在睡了晚上睡不好,就使劲儿的醒困,拿出笛子吹了两个曲子,窝在他的怀里练习功法,看着他睡觉。
大约申时的时候,风势渐小,官家也睡醒了一觉。想起来还有事儿没做的他打开了一面车帘让光线透过来,捧着他的小地图开始琢磨。
圣人回忆着她来汴梁的时候看的书本,轻声说道:“书上说御河与通济渠一样,又宽又深可走大船。当年隋朝炀帝伐高丽的时候,自扬州乘龙舟沿运河北上,带着百万人组成的船队和人马水陆兼程,全程四千多里,最后抵达涿郡只用了五十多天。”
“我们从洛阳出发去涿郡,全长一千九百多里,一个月就够了应该。”
“一个月不够,估计也要五十天。”官家指着小地图给媳妇细细的解说,“御河段在这一百多年里几乎是荒废掉了,虽然工部已经紧急的清理了大半年,可还是有水量干涸,淤泥堵塞严重无法行大船的河段,内黄和德州这两段最为严重。”
“新开的扬州到燕京运河,估计也要经过德州。所以今早上范大人他们建议,到了德州这几个地方我们亲自去勘察一番。”
“既然不急于赶路,我和大公主她们一起去当地的学院和作坊看看昨儿阿翁和阿姑说难得到洛阳,他们要在洛阳多待几天,还要去洛阳的慈幼院看看。”
圣人觉得她在去燕京的一路上也可以做些事儿,就和他们从汴梁出来的这一路一样,只要进了城就尽可能的熟悉地方民情。
一直致力于鼓励女子做事的官家自是满口答应,还给出了一个小主意,“各个地方都有其特色风物,人文气候、地理环境。翰林院的几位官员都在配合着做测绘的斥候,边走边记录,画图做册。你们也可以编辑一本书出来。”
圣人眼睛一亮,“官家好主意。”
“翰林院编辑书是国家大事。我们可以一起出一本语言通俗易懂、风趣可爱的,适合给女子和小娃娃看的游记书。官家觉得如何大公主她们的文笔都不比这些才子们差,正好用上。”
小媳妇如此兴致勃勃,官家自是大加赞赏,“倾倾想的挺好。适合女子和小娃娃看的书很少,应该多出一些。”
两个人捧着地图慢悠悠的聊天,畅想着有一天御河能够恢复隋唐时期“百舸争流,千帆竞渡”的繁华盛景。
“三会海口、武清这几个靠海的地方,都产盐。将来可以有漕粮入燕京、北盐入汴梁。御河上下,船桅如林,航运繁忙的景象不远矣。就算是新运河开通后不走御河中下游,把御河完全疏通出来也能方便当地人很多,出门、灌溉、排涝、、、。”
官家对于运河于大宋的重要性看到非常明白。他想到今早上最近刚刚上任的御史中丞,也就是一直反对改革变法的张方平,难得的因为运河之河和范仲淹他们达成了一致,不由得露出一个懒懒的笑容。
“今日之势,国依兵而立,兵以食为命,食以漕运为本,漕运以河渠为主永济渠废,则大众不可聚,永济渠于燕京,如同汴河之于汴梁,乃是建国之本。”爹爹和包拯、苏轼他们都说张方平性格豪迈刚正,多识见、有气量,果然是没有说错。
圣人见到官家开心的笑,她也笑了出来。去年从西北来到汴梁的这一路,她也是深刻的感受到了水文化的魅力和水路对比陆路的优越性。
“有河走船,比走马好很多。”圣人回忆着汴河上商船、货船、客船也日夜穿梭,周边各种店铺栉比鳞次,小摊夜市通宵达旦的繁华兴旺,笑吟吟的说道:“很多人坐马车、驴车、轿子会晕车。西北有的新娘子嫁人的时候,因为怕晕改坐担子。”
官家眨巴一下眼睛,把“新娘子坐担子”的样子从脑袋里描绘出来,忍不住笑了。
他刚要说“有些人坐船也会晕”结果一阵风吹来,被那满天的风沙吓到的官家立即用他最快的速度和风沙比赛,在风沙到达车窗前拉起来车帘。
马车里一瞬间又暗了下来,两个人也就不再说话。官家在心里琢磨着马车的这个构造的不方便之处,圣人静静的窝在他怀里练功。
晚上在驿馆停下来用完晚饭的时候,小媳妇去陪亲娘姐姐们玩叶子牌,心里有了大致主意的官家坐在房间里又仔细的想了一会儿,提笔刷刷的写了一封信,让王颂派人快马加鞭的送给正在朝燕京搬迁的广备处。
然后他又提笔给欧阳修、王安石写了一封信,想着爹爹和范仲淹他们也应该知道,就拿着信来到他们的房间。
太上皇正在和范仲淹下棋,包大人不在,官家瞅了棋盘一眼,知道这盘棋下到明天也下不完,就没等他们,把信直接放在棋盘上。
正在纠结着下一步棋怎么走的太上皇,面对棋盘上突然多出来的一封信,愣了一下后举着信和范仲淹一起阅读。
“琉璃真的能做出这样的东西”
太上皇不敢相信,可是他想着儿子身上的种种神奇之处,想着他们如今搬迁燕京的事实,还有广备处已经有了眉目的火器研制,又不敢说不可能。
范大人回过神来也是一副不敢置信却又忍不住想相信的样子。
“如果广备处真的能根据琉璃延伸研究,进而造出这样的新物事,不光是马车,不光是燕京城,整个大宋的“住”、“用”、“行”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