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玄幻 > 我有金手指[快穿] > 知青返城生活(11)

我有金手指[快穿] 知青返城生活(11)

作者:传山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9-13 20:03:19 来源:就爱谈小说

“有什么任务, 我可先说明白, 我们集团可没有偷税漏税。”沈清和轻松笑语。

“知道知道, 我来是正式问你, 外面如今传闻说沈氏集团要搬迁是吗”

“我们集团才新建成五年, 怎么会搬迁。看看,我们集团占地, 就是三十年以后都不需要搬迁。我早就做了规划, 至少五十年不需要搬迁。”

沈清和早就规划好,他知道趋势,哪会常常搬迁。多费时费力费钱。

“可是据我所知, 你们集团所在地不远处又圈了一大块地。不是要搬迁是干什么。”

“老梁, 你真是糊涂虫,我们集团就是两个区域的交界处。我在隔壁区圈地,是为了盖房子,员工们以后要分房啊。你们啊,想太多了。”

得到确切消息, 梁波轻松很多,他虽然和沈清和不在一个区域, 但是他受人所托,还是得问明消息

沈氏集团要盖员工楼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大街小巷,工作十年以上的员工能享受员工福利买房。

真正的成本价,全是一百平以上的户型,户型周正, 坐北朝南,结构格局好,放在几十年后也不过时,全是高层电梯房,可没有什么缺德的公摊面积。

离公司近,周围不远处还有名校,对员工来说是福利中的福利。

沈清和一家也要搬过来,上班方便,不用开车。

“行,不搬就行,我的任务就是问问,别的我可不管。”

刚送走老友,接着迎来亲哥,从那年离婚后,沈清杰就一直没有再婚,家里三个孩子,之前被亲妈忽视,他不像再找个后妈给他们添堵。

也就是那一年,他开始摆摊做生意,慢慢的积累经验,赚了不少钱,他做生意的事情全听弟弟的。

赚了钱就买房,买大房子,每次都是和弟弟还有杨家几家的房子买在一起,弟弟说以后方便管理,不管谁家的人过去,都能帮忙看一眼。

帝都的房子买的最多,毕竟长期居住在帝都。他手中大小的四合院买了不少。

修整后的四合院出租,也是巨大一笔收入,现在又代理着沈氏集团旗下的奢侈品牌,虽然只是一个省的,也够让他赚的。

家里的一切都好,孩子们孝顺,亲近他,事业也不错,生活顺心。

今天他过来是问事的,弟弟在公事上一向是公事公办,虽然对他和杨家几家的代理有优先权,但是别的方面与其他的代理商全是一视同仁。

万一他做的不好出现问题,或者营业额不达标,代理权随时会收回去。

兄弟两在办公室关门说了半天,离开的时候,沈清杰心满意足,被老弟说了几句,但是他不介意。

生意做大的沈清和,他的经历被写成了真正的励志故事,一个大学也没有读过的下乡知青,一个没有生活来源的回城知青,写春联摆摊,踏上了一条传奇之路。

沈氏集团旗下的所有奢侈品牌的知名度,已经超过国外的各大奢侈品牌。

凤雅牌护肤品,带动旗下所有的品牌。只要用护肤品的女性,就没有不知道凤雅牌的。哪怕几十年后,凤雅牌依然是女性追捧的护肤品牌。

结束任务,回到现实世界,沈清和好好的休息了二十天,前十天是吃了睡,睡了吃。

后十天,他是到处看房子,想买房子,最好是重点小初高附近的房子。

看了十天也没有看中一套房子,有的房子不错,可是价格是他现在承受不起的,价格能承受的但是房子不咋滴。

想来想去,还是得等等,再等一年半载,他就有足够的钱可以全款买个好房子。

下个世界的金手指已经发放定位系统。

六零窝里横

再有感觉时睁开眼睛看着外面,月光从窗户倾洒进屋内,别的看不清,唯一能知道的是屋内,炕上就他一人。

翻手凭空出现一个旧旧的手电筒,屋顶是木梁瓦顶,墙壁还不错,是土砖墙。

也不知道是古代还是六七十年代,或者是现代偏远山村。

手电筒照着自己身上,盖着厚厚的硬被子,伸手看了一眼,瘦了吧唧的,除了骨头就是皮。

躺下接受记忆或者剧情,是个什么情况,他两眼一抹黑。

剧情原主是家里的独生子,没有哥哥弟弟,但是有三个姐姐,大姐沈红梅十五岁,二姐沈红霞十三岁,三姐沈红玲十岁,他本人七岁。

如今是平行世界种花国,六零年,灾荒时期,灾荒第二年。

沈父是退伍老兵,退伍回来后,在家里盖了如今全村数一数二的土砖瓦房。沈父退伍是因为伤残才回来的,他的左腿被子弹贯穿过,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留下了残疾,左腿走路有些瘸。

他每个月可以从公社领八块钱的伤残补助,还有肉票,布票各种票据,还是军票,以及三斤细粮。他一般都是一年的补助一次性全部领完。

他当初也是为了救人才被子弹击中左腿。他现在的待遇,也是被他所救之人帮忙申请的。

沈家的条件不错,可是原主的亲娘吕大花,是个重男轻女的,好不容易才生一个儿子,那是捧在手心怕掉,含在嘴里怕化,把原主养成了一个胆小的窝里横,作死的剥削三个姐姐。

长大以后不学好,跟着人到处混,最后打架斗殴惹出祸事,家里赔个底掉,亲爹被他活活气死,亲娘眼睛都哭瞎了,三个姐姐被亲娘洗脑,十足的护弟狂魔。

在原主坐牢的二十九年,三个姐姐为了他,与孩子丈夫离心,最后众叛亲离,活活累死,到死也没有等到弟弟出狱。

原主在生命终结之时,回想过往,混了前半辈子,坐牢坐了后半辈子。到死也没有离开监狱,他的一生只有黑灰两种颜色,唯一过得好的日子,就是父母俱在,他还没有和外面的混子混之前的日子,有点亮光。

哪怕那时吃的差,住的也不咋滴和几十年后比,但是父母宠爱,姐姐心疼,他不用做事,无忧无虑。

三个姐姐嫁的都不好,大姐夫喜欢打女人,二姐夫小气抠门到极致,三姐夫喜欢勾搭女人。

临时前唯一的愿望就是,如果有来世,孝顺爹娘,善待三位姐姐,再也不欺负三位任劳任怨的姐姐。

他们村的原居民,全是祖辈父辈从外省逃难来的人组成,五湖四海的人都有,大部分都是东山省人。

别的村都是名什么屯,只有他们这里称为村,小南村。

全村一百二十户,一共五百多口人,也算是一个大的生产大队。

离小南村最近的村落就是垦荒的建设兵团,他们是从战场上下来的军人。

前年春天,十万转业军人进驻北大荒,开始垦荒戍边。

天蒙蒙亮,隔壁房间窸窸窣窣的有了响动 ,应该是大姐二姐起床做事。

趁着天不亮,还可以睡会儿,闭上眼睛继续睡。

他是家里的小祖宗,要改变也得慢慢改。

先从不打骂姐姐们开始,至于睡懒觉,还是等一两年慢慢的改。

唔,人家还小,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需要充足的睡眠。就这么美滋滋的决定。

沈母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来到儿子的房间,先看看睡懒觉的儿子。

昨天,秋收才忙完,沈父也还在睡觉,生产队放了两天假,不需要上工,全部可以在家休息。

今年秋收,没有麦子,全是玉米,八月时还收获了一茬红薯,大旱之年,没有人会种麦子。种麦子基本没有收获。

昨天上交完公粮,全生产队都闲了下来,过不了几天,十一月上旬,他们这里就开始下雪,猫冬,每年有四个半月左右是冬天,猫冬在家。

一直到三月底,才能解冻,开始准备春耕 。

小南生产队过两天,也会分粮分工钱,今年估计没啥钱分到手里。

沈家从爷爷辈逃荒来到小南村,如今他是逃荒第三代。

他还有两个叔叔,也住在小南村。离的不远不近,距离刚刚好。

等沈清和一觉睡醒,已经是太阳高悬。

爬起来,刷牙洗脸,自觉的到厨房找吃的,两个煮好的红薯。扒拉几下剥好皮,快速吃完。

堂屋,沈父坐在炕上手里军号擦起来,这是关系很好的战友牺牲时留给他的,这些年一直很珍惜。没事就拿出来擦擦,擦的光亮后又放回箱子内锁好。

“臭小子,又睡到现在才起床,明天上学,可不能再睡懒觉。”沈父笑骂一句儿子,只要儿子听话不做坏事,他一般不会多管。

“爹,什么时候带我去打猎”爬上炕,靠着老爹坐着。

“弹弓练好了”

原主一直有跟着沈父练习他从部队学的那几下,还练弹弓。

“嗯啦,百发百中。弹不虚发。”

“过几天,等分粮食以后再说。”沈父一般上山就是套下兔子和野鸡,也不进深山,就是在外面转转。

他的腿不适合进深山打猎,万一遇到危险跑不快,那就是死路一条。

为了孩子们,他也不能早死。

“爹,我去山脚练习弹弓去了。”

沈清和手中攥着老爹亲自做的弹弓,蹦哒着跑出去。

“去吧。”农村男孩子,个个都会爬树下水,沈父也不在意,挥挥手,让儿子出去。

在院子里,和娘还有三个姐姐要来一个背篓和一个旧布袋,沈清和一溜烟跑的人影都不见。

沈母的叮咛嘱咐都还没有说完。

小南村离县城一百来里路,离公社也有五十来里路,很是偏僻,又靠近大山,灾荒虽苦,但比周边的生产队要过得好。

上面的人一般不来小南村,山上的野菜野物也没有人争抢。

沈清和进山一溜烟爬上一棵茂盛的大树,坐在粗壮的枝丫间。使用定位系统,无论是人还是动植物只要被沈清和定位,以后就能随时知道他她,它在哪儿。

家里的爹娘,三个姐姐,全部被沈清和从认识的人中挑选出来打上定位印记。他的面前是一块黑色超清屏幕,右面的一竖排是认识的人和物的名字,左面是移动地图。

红色光点上有他们的名字,点开名字就知道他们的具体位置,可以精确到什么路多少号。

真是好用,沈清和挂好背篓,坐在树上练功,他必须把锻体诀拣起来练,比普通功夫更好用。

还能练出来一身蛮力,对自己的人身安全,更加的有保障。还能保护爹娘,姐姐们。

喝点带有灵气的能量水,继续练锻体诀,半天的时间,他就进入第一层,有了一点点保护自己的手段。

天色也不早了,沈清和用弹弓在山上,打了两只兔子,一只野鸡,还拣一窝野鸡蛋大约二十来个。

然后回家,用旧布袋盖住背篓,下山的时候,几个常在一起玩的小伙伴也拎着菜篮子下山。

看来他们是进山采蘑菇的也不知道他们采到没有。

“小和,你采了多少蘑菇”拦住他问的是发小石头。

“没有采到多少,外围的蘑菇能有多少,常常有人采,从没有消停过。”

“唉,我们也没有采到多少蘑菇,不会以后蘑菇都采不到了吧。”

石头忧心忡忡,家里的粮食也不多,糊口都不够,他现在天天吃煮红薯,连续吃了两个月。

吃多了红薯,胃里火烧火燎的不舒服。他也想吃点别的,缓解一下胃里的不舒服。

“应该不会吧。”沈清和知道还有明年就是下雨,老百姓的日子不好过。

至少也得等到秋收以后,日子才好过一些。

与小伙伴们打了一个招呼,沈清和就回家去。

家里有客人,没有进院,就看到院子外系好的三匹马。

应该是附近农场的军人们来了,也不知道来干啥的。

钻进厨房,沈清和把背篓交给大姐,“大姐,快看看,我打的。”

“呀,有兔子有鸡,还有鸡蛋,小弟,大姐给你炒鸡蛋吃好不好”

“好,咱家来的什么客人”

找大姐打听消息是最好的,她什么都告诉弟弟。

“是附近农场的人,问咱爹明天要不要进城,需不需要给家里带东西回来,最主要的是想让咱爹做中间人,过些日子狩猎,让他们也参与参与。”

“哦,那就没事了。”大人的事,只要没有人刻意告诉他,他一般不会多问。

五连的人驻扎开荒的地方,就在他们村七里路都不到的地方。

第一次来拜访小南村时,就打听自家老爹是退伍军人,之后他们没事就会来自家。有两年雪下的少一些时,他们还过来玩过,找爹喝过酒。

看来他们这次是想爹做中间人,帮他们与生产队队长说和一下,想跟着进山打猎。

几位老兵在堂屋,大声的说话,说起往日的峥嵘岁月,还有每场他们经历过的战斗,沈父不在家,应该是去找人说事去了。

晚饭还没有做好,三位老兵得到消息,急匆匆的离开。看来是不想被沈父拉着在家里吃饭。

几天后,沈家人全发现了沈清和的变化,不再像个恶霸一样随意打骂呵斥三个姐姐,对爹娘小嘴也甜了不少,夜晚没事就给爹娘捶捶背,捏捏肩。越发懂事孝顺许多,沈母发现后,想到儿子最近的表现,甜滋滋,美得很。

她的付出有了一丝丝的回报,儿子比以前更加的好,在她心中儿子一直是最好的。现在是更加更加的好。

小南村粮食与其他屯子一样,粮食不够吃,唯一好的就是没有人和他们抢小南山山上的野菜野物,用野菜和粮食掺杂在一起吃,勉强混个六七分饱。

偶尔运气好,还能吃上一顿肉。

十一月十五,大雪纷飞,雪花漫天飞舞,悄然落在地上,一个晚上,地面上已经铺了半尺厚的积雪。

打开门,外面雪茫茫一片,天地一个颜色。白的没有边际,看着就有些害怕 。

一家家的都猫在自己家里猫冬,沈清和拿出来自己的课本,假模假式的翻看复习起来。

沈家也不例外,沈清和起床的时候,已经是上午十点,才爬起来。父母姐姐们,都坐在堂屋的炕上各自忙着各自的手里的活计。

一家人和和美美的坐在家里,没做事,也不没有消耗多少热量,一天就吃一顿,十一点吃一顿,管上一天。沈清和背靠炕柜坐在炕上,闭目坐着,看着像是睡觉,其实在修炼锻体诀,时而做几个古怪的动作 。

但是,都没有在意他做的动作。

猫冬的日子过得飞快,转眼就是年后四月初。

一个冬天没有活动,不但没有长肉还瘦了几斤,他做的一些怪动作都被大家看在眼里。也没有人在意过,没有人想到练那个有什么好处。

生产队的成人们又开始新一轮的忙碌。

地里的土,还没有完全化冻,沈家的自留地也要开始人工翻地。

前院菜园子,后面是自留地,可以种些玉米红薯。全部要人力翻土,为种植蔬菜与玉米红薯做准备。

沈清和也恢复了读书,每天又开始读书上学。

四月十号,一场暴雨没有任何征兆的降临,在地里干活的人全部欢喜的奔回家。

两年多来,第一场大雨,让一些老人们欢喜的哭了起来,下雨了,代表着今年不会大旱。

一场雨下了两天,第二天暴雨转大雨,淅淅沥沥的浇灌了所有的土地,久旱的大地,被雨水滋润喝足。

星期天,在家里休息,隔壁屯的一位大婶,大清早的来到家里,眼睛一直滴溜溜的围着沈红梅转。

此时的沈清和才想起来,大姐又长了一岁,已经有人开始来自家提亲。

沈清和可不想让大姐嫁给前世的姐夫,虽然大姐是个护弟狂魔,做的不对,可是记忆中的大姐夫也不是什么善茬。

除了打人,性子急躁,还很愚孝,什么都听他娘的话,对大姐也不好。

沈清和不想大姐再过前世那水深火热的生活,他也不会再托累三个姐姐。

沈母让大闺女倒了一碗茶招待不请自来的客人。

“马三姐,怎么得空来我家的”沈母猜到一些,但不是很确定,马三姐是附近有名的媒婆, 常年为他人说媒。

“大妹子,还猜不到呀,大喜事啊。”

马三姐哈哈笑起来,嗓门粗像个男人。

“喜事,我家有什么喜事。”沈母装着糊涂。

“东山屯周家知道吧”马三姐说出来此次保媒的人家。

“知道,咋的了。”沈母是重男轻女,但是她除了洗脑闺女们以后要护着弟弟,别的方面对闺女们都不错。

三个闺女都有读书,大闺女读完小学,二闺女也有读完小学,三闺女估计以后也是读完小学。中学在公社,离家里太远,他们生产队还没有人家送孩子去公社读初中的,大部分的女孩能读上一两年的书就不错了。

男孩子们读书的也不多,大部分就是在学校混两年,就回家了。

他们生产队最偏僻,刚好有个老师,一个人教所有的学生,一个班有一年级至五年级的学生。

轮流给各个年级的学生上课,也是很麻烦的。

“周家托我来保媒,保你家大闺女,你觉得咋样”

在一边做作业的沈清和,听的明明白白,他不满意介绍的人选,周家老二他知道这个人,是个有本事的,但是花花肠子也多。不是个好的。

记忆中的大姐夫也不是周家老二,看来是被沈母拒绝了或者是有过什么事,没有保成。

沈母还没有说话,沈清和插话抢着说,“不咋滴,我大姐年级还小,不能现在就说人家,得等等,等我遇到喜欢的哥哥,再说给我大姐。婶子说的人,我不认识,不能介绍给我大姐,不行,娘,别答应。

沈清和撅着小嘴,冲着沈母撒娇,他知道只要他撒娇卖萌,沈母一般都不会拒绝他。

果然,儿子说还得留大闺女在家,沈母转脸就说,“马三姐,不好意思,我家小和还想留他大姐两年,耽搁您啦。”

说完不管马三姐怎么想,低下头开始继续补衣服,不再说这事。

作者有话要说 最近不知道写什么好,应该是下本文的小故事先拿来应急,白天反复写了三个小故事,每些几千字,都不满意,彻底删掉。晚上熬个通宵,才能赶得急早上六点更新,说起来都是泪。

1958年春,十万转业官兵开进北大荒,以青年集体农庄为基础,扩建新场,改名quot青年农场quot。1963年1月,为独立核算的农业局。1968年6月,组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编为第二师第十四团。

故事为虚构,借用建设兵团,其余的全是虚构,勿考据。新网址: 烦请重新添加收藏 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群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