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玄幻 > 种田之流放边塞 > 223 种桑养蚕

种田之流放边塞 223 种桑养蚕

作者:四月流春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9-13 16:11:43 来源:就爱谈小说

"‘负荆请罪’?"

姜玉姝想了想, 掀被下榻, 吩咐道:"来者是客。请文掌柜夫妇厅上坐着稍等, 我换身衣裳就去见客。"

"哎!"翠梅领命, 迅速打发了小丫鬟去传话, 她返回伺候梳妆。

姜玉姝对镜看了看鬓发, 发觉自己脸色苍白, 便薄薄涂了些口脂,轻声说:"涂红点儿, 免得看起来一副病容。"

"您病还没好,本不该会客的。"翠梅打开首饰匣, 挑了一支玉簪,弯腰与她斜插/入鬓, "一出门, 又得吹风,万一再次着凉, 就麻烦了。"

简单梳妆毕, 姜玉姝起身, 裹上厚实皮袄, 振作精神道:"无妨, 我躺了两天,好得差不多了。其实,我正有件要事, 想跟文家谈一谈!"

翠梅搀扶她往外走,好奇问:"什么事儿?"

"说来话长。"姜玉姝步履轻快, "你跟着我,待会儿自己听。"

主仆几人拾级而下,迈出小院门时,闲暇护卫们正在对面空地上比试拳脚,个个脱了外袍,挽起袖子,满头大汗,脸膛红通通。

"嘿——倒!"彭长荣发力,一个过肩摔,把对手扔进积雪里,赢得拍掌与喝彩。他瞥见了姜玉姝,忙抬袖擦汗,飞奔近前,关切问:"夫人!小的给夫人请安,您身体好些了吗?"

其余护卫纷纷近前,行礼问安。

姜玉姝含笑应答,"不碍事,已经好得差不多了。下雪天还比武啊?怎么不找间空屋子?"

"嘿嘿嘿,外头宽敞,比两场就不冷了,痛快!"彭长荣不停冒汗。

翠梅悄悄塞了块帕子给丈夫,无奈说:"赶紧擦擦汗!真是的,一天到晚闲不住,下雪天,比什么武?你若有力气没处使,屋里坐着掰掰手腕不好吗?"

"掰手腕没意思,比不上比武痛快。"彭长荣捏着香喷喷的帕子,冲妻子咧嘴笑。

翠梅耳语嗔道: "傻样儿!"

姜玉姝停顿须臾便继续走,温和说:"行了,你们接着练吧。"

"我陪夫人去会客啦,你们千万点到为止,快过年了,仔细受无谓的伤。"语毕,翠梅小跑追上姜玉姝,一行人慢慢走远。

彭长荣闻了闻绣花香帕子,舍不得擦汗,塞进怀里,仍抬袖擦汗,目送答:"知道!我们兄弟之间切磋武艺,当然是点到为止。"

不消片刻.客厅

姜玉姝带人迈进门槛,文一斋夫妇立刻起身迎接,毕恭毕敬施礼:

"草民文一斋,拜见姜大人。"

"民妇给大人请安。"

姜玉姝抬手虚扶,含笑道:"不必多礼,坐。"

"谢大人。"

文一斋夫妇等知县落座后才坐下,文妻拘谨,张了张嘴,却不知该说什么,扭头看向丈夫。

"唉,"文一斋站起,面露歉疚之色,拱手致歉:"实在对不住,当年您被、被……咳,您被无故弹劾时,朝廷派下的钦差,曾经传讯并盘问过草民,故草民知道一些内情。那件事,根本与您无关,却害得您损失不小,草民本该及早道歉,但因为家母重病、病逝,忙忙乱乱,直拖到今天才赔礼,万望海涵。"

姜玉姝一怔,端详来客:两人均穿素白衣服,文一斋三十出头,牙略龅,高瘦;文妻薄施脂粉,佩戴珍珠和银首饰,鬓发间仅一支烧蓝簪子较亮眼,打扮得十分素净。

"节哀。"姜玉姝定定神,正色道:"那件事与你也无关,御史风闻言事,误会早已解释清楚了,不必放在心上。"

"是。"文一斋深深躬身,"多谢大人谅解。"

姜玉姝温和说:"今年秋收,文家田的收成非常不错,恭喜了。"

民对官,尤其商对官,文一斋规规矩矩,正欲站起回话,却见女官摆手示意免礼,他才敢坐着交谈,恭谨表示:"全仰仗县尊的福泽,幸亏当初听了您和孙大人的建议,否则,草民今年又一事无成,无法向家父交代。"

"哪里?"姜玉姝端庄微笑,"府上世代为皇商,产业遍布西北,鼎鼎有名,少掌柜年轻有为,又如此谦虚,想必深得老掌柜器重。大年根底下,二位专程来道歉,倒叫本官心里过意不去。"

文一斋双手握膝,扯开嘴角,不自在地苦笑一瞬,旋即恢复恭敬状,"大人如此仁厚,草民更愧疚了,您上任时,草民因忙于侍奉家母,未能到贺,实在是不应该。"

姜玉姝历练多年,游刃有余地应酬,"百善孝为先,令堂有恙,自然是侍奉母亲要紧。"

"多谢大人体谅!"文一斋松了口气。

因为拜访女官,男子大多选择带上妻子,但文妻几乎插不上话,只陪坐倾听,场面话听了一套又一套。

少顷,姜玉姝用闲聊似的语气,语带笑意,"衙门啊?这阵子忙着总结本年公务,快忙完了。对了,本官审阅六房呈文时,看见你的请垦书了,你明年想多开垦二十顷地,是吧?"

"是。"文一斋立刻来了精神,巴不得当场获批,"这两年,文家田严格遵照官府规定,按时如数交税,听说,新挖成的润河两岸正在号召商屯,草民响应号召,明年想多种二十顷,还望大人准许。"

姜玉姝眸光明亮而坚定,"只要遵规守纪,如无意外,应该能获批,你留意着,到时会张榜宣告的。"

"是,是!"文一斋又松了口气。

姜玉姝顺势提起:"其实,图宁明年,官府不止号召开垦润河两岸的良田,同时号召了开垦坡地。"

"啊?"文一斋愣了愣,"坡地?草民日前刚从家中赶来,暂未听说。"

姜玉姝慢条斯理告知:"暂未正式宣告,但章程已经大概确定了,明年元宵后张榜。"

文一斋琢磨数息,猜测问:"依往年的章程,平原种粮食,坡地也种粮食吧?土豆?还是……牧养牛羊?"

姜玉姝摇摇头,"都不是。"语毕,她扭头,翠梅便会意,转身取来礼匣,交给侍立文妻身后的丫鬟。

"初次见面,小小礼物,文夫人莫嫌弃。"

文妻惊讶睁大眼睛,慌忙站起,受宠若惊,屈膝道谢:"多谢,民妇多谢姜大人赏赐。"

文一斋亦站起,道谢不迭,"县尊真是折煞拙荆了。"

姜玉姝抬手示意客人坐下,"坐,快坐,不必多礼,匣子里只是些丝绸罢了。我婆家在赫钦定居,舍下花园里有座山,矮坡上种了一片桑树,赋闲期间,我便养蚕解闷,意外发现,桑蚕挺适应西北水土的,产出的丝织品不比江南差多少,二位若是不信,开匣看看就知道了。"

"信,民妇信!"文妻拘束应答,文一斋奉承道:"大人亲自发现的,岂能有假?必是真的!莫非……您方才提起的开垦坡地,是号召种桑养蚕?"

姜玉姝颔首答:"不错!种桑,养蚕,图宁的气候和水土是合适的。我上任时,特地带来了几棵桑树苗,种在后衙庭院内,长势不错,待会儿你们可以去瞧瞧。"

客人自是应"好"。

姜玉姝和气询问:"图宁尝试桑蚕,不知文掌柜认为怎么样?别拘束,谈一谈你的看法。"

文一斋喝了口茶,沉思片刻,委婉道:"县尊敢开先河,胆识魄力令人佩服。但种桑养蚕,自古盛于南方,我们西北则盛产皮子,羊皮、狼皮、狐皮、熊皮等等。再者,坦白说,平民百姓往往用不起丝绸,到时、到时……往南运吗?恐怕争不过行家啊,毕竟南方经验极丰富,一时半刻,西北难以赶上。"

"你的意思,本官明白。"

姜玉姝早起已经忙了许久,坐得腰酸,换了个坐姿,感慨道:"种桑养蚕与种庄稼不同,前者陌生,需要花费更多时间、精力,不像庄稼,丰收也好,歉收也罢,下一轮重新尝试,至多亏掉种子。"

文一斋赞同颔首。

姜玉姝继续说:"但桑蚕,首先得种桑树,有了桑叶才能开始养蚕,前期花费大,一旦一环出岔子,就白忙活了。而且,图宁与北犰接壤,部分人即使有远见卓识,也因为担忧战火,望而却步。"

文一斋谨言慎行,再度颔首以示赞同。

姜玉姝不疾不徐,"因此,官府一方面号召,另一方面将身先士卒,本县已经吩咐下去,采买了第一批桑苗,明年开春栽种。另外,对于响应桑蚕的商人,官府将予以鼓励:其一,前两年免税;其二,允许商人在本地开设作坊;其三,到期时,允许自由处置自家桑树。"

"哦?"文一斋眉头紧皱,心思飞转。

姜玉姝观察对方神态,补充道:"不过,为了方便治理,本县暂时决定只批三间私人作坊。"

"三间啊?"文一斋端起茶杯,递到唇边却不喝,一动不动。

姜玉姝点点头,透露道:"其实,本县有几人颇感兴趣,专程上衙门打探消息,正在等着看章程。"

文一斋欲言又止,放下茶杯,小心翼翼问:"不知官府可有开垦亩数的限定?"

"不得少于五顷。"姜玉姝笑了笑,"五顷坡地,其实只是一个小山包。"

文一斋迅速盘算明白,"坡地种树,这倒不算多,用不了太多桑苗。"

姜玉姝爽利道:"一旦成活,打理得当的话,能年复一年地摘叶子!"

文一斋深知"富贵险中求",他放下茶杯,搓搓手,眼里闪过兴奋光芒,"但我们压根不懂行,既怕种不好树,也怕养不好蚕。"

姜玉姝神色严肃,"事在人为,不试试,怎么知道成败?明年,本县必定尝试一番,败了就败了,成功的话,老百姓多一门生计。"

"到时,西北逐渐有自己的绫罗绸缎,无需高价采买南方产的,文掌柜,商机无限啊。"

厅门大敞,寒风涌入,文一斋使劲搓手,"大人言之有理,草民——"

他话音未落,忽有个小厮奔至门槛外,想迈进却又止步,焦急望着知县,欲言又止。

姜玉姝瞥见了,使了个眼神,翠梅会意,快步走近,小声问:"慌慌张张的,什么事?"

小厮一路飞奔而来,上气不接下气,急切答:"府、府衙来人了,在正厅坐着,说是传达朝廷的命令,圣、圣旨!快,快禀告夫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