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绝境求生崇祯帝 > 第256章 阮大铖举荐了两个自然教材编辑人才!

到了京城后,王大春和柳木匠想着请罗世宏一块吃个饭。经过这几日的接触,他们也没有抵触感了。感觉虽然罗世宫这人有点有杆子就想往上爬,可人也不是什么坏人没那种特别坏的心眼,以后大家都算是商人,多接触一下没啥坏事。

“两位兄台、今日实在是不凑巧,吾准备要赶紧筹钱,将厂子的事给落停了。估计两位、也要紧快把厂子的事落停吧咱们日后有的是交往要打,也不急于这一时,兄台们觉得哪”

经罗世宏这么一说,两人一下没了吃饭的想法。是啊、开厂子的事才是重中之重,几个合伙人都还没最终沟通好哪,钱这边也没有落实,确实是有一大摊子事要做。

匆忙告别后,王大春两人赶紧回家,必须要乘着晚上的时候,将大家召集起来,最好今晚就将事给定下来。

傍晚,一众工匠聚到了王大春家,正式商量立社和开工厂的事。在众人期待而焦急的情绪中,一家兵工厂正在诞生,他们的新生活马上就要开始了。

开始新生活,是京城这些天中发生在不少人身上的变化。香河县土财主之子黄超,就是其中一员。前不久,他正式开始了自己的大学生活。

靠着二十分的加项,黄超依然没有考上工学院和理学院,最后实在没办法只得参加师范大学的入学考,勉勉强强刚刚考上。

两所太学院要招三千人,黄超还有二十分的加分,但这家伙就是没考上,水平之次可想而知。参加此次秋季招生考的学生,总共才一万人不到,太学加师范大学要录取六千多人,可以说只要脑袋正常基本上都能混个文凭,因为还有不少人是不想上师范大学的。

害怕师范大学招不够人,朱由检专门让礼部出台了个政策,所有参考学员,只有两届参考资格,且加分优待只有一年的有效期。要不是有这个政策,连黄超这样的人,都有可能不上师范大学,官本位真能害死人。

师范大学的地址是原来朱纯臣的国公府加一些其它获罪之人的府邸凑起来的,基本是没有进行大的重建,就直接拿来用了,也算是闲置设施再利用的典范。

虽然地方挺大,可一下子涌进三千多人,里边还是挺拥挤的,尤其是要管住宿到最后只好用高低床一个房间住六七个人的办法来解决用房问题。

黄超就住在集体宿舍中,与一帮和他差不多的人共处一室。

“黄兄、这几天就要分科,你要报那个科”晚上下课,一位舍友抱着饭缸子跑到黄超跟前,打听他的动向。

“不好选啊,一共五科,国文科按道理是报的人最多,到时候说不准会被分流出去。算学科、几何科、自然科和史学科听着就是杂科,以后除了当教师能用上以外,出仕怕是不行。”黄超等人对师范大学要进行分科,深恶痛绝。在他们看来,这就是强行在学校里就把他们分为三六九等。到现在为止,他们连这几科的教材都没有看到。

谷陼 “也未必吧听说工学院和理学院中,开的国文科招的人也少”

“少才值钱哪不然那些举人们削尖了脑袋往国文科里钻你没发现咱们和太学开的科中,也就国文科是重的说是加了不少入仕的名额,到头来值钱的还是那么多。两学之中,国文科的名额也就六百多,这和以前的进士科差不了太多。”

人总是对不熟悉的事充满了抵触和排斥感,在大学开的科类中也就国文科被大家熟悉,因此这帮家伙就想当然的觉得,其它科没有国文科好。

分学科授学是大学教育的特点,整这玩意最难的不是做学生们的工作,而是找合格的老师。实话说为了找到一批合用的老师,可是把朱由检给难坏了。

最后他只能用临时办法来凑合事,所谓的临时办法便是让朝廷其它部门,甚至朝中重臣兼职当大学教授来解决这个问题。比如宋应星就在工学院兼了好几个科目的教授,工部的几个侍郎也兼了不少科目,谁让大明的精英都在官场混日子哪。

师范大学开的科目是基础学科,史学科的老师不难找,算学和几何学勉强能找到些人。比较麻烦的是自然科,压根没人知道这个学科是干什么的,连朱由检本人对它的定位都很模糊。

应该来说,自然科其实就是物理科,但现在全世界的物理学都还在启蒙阶段,已有的那些理论根本撑不起一门单独的学科。逼不得已,朱由检只好将后世小学的自然课单独提出来作为一问学科。设想中,自然科将会以一些常见的物理现象、物理常识为主,加些植物学、简易化学、生物学常识来开科授课,说白了就是个大杂烩。

学科架构的思路有了,但如何设计课程又成了一个问题。皇帝本人,虽然对简单的基础物理常识略知一二的,可他那些常识是没法当教材教给现在这个时代学生的。能教的内容,必须是符合目前时代基本认知的,太超前的理论就是奇谈怪论了。

怎么办打听来打听去,京城好像有两个人,能简单的从事这方面的工作,一个是方以智、一个是在钦天监的洋人汤若望。

这两人的举荐人是阮大铖当朱由检模模糊糊的将自己的人才需求说出来以后,阮大铖凭着感觉想到了这么两个人。方以智是阮大铖的老熟人,两人到现在关系也是好的不得了,时不时的要在新民时报上搞个骂战。汤若望是老阮这两年来的好友,因为老汤时不时的弄点要宣传基督教理念的私货文章,想要在新民时报上发表。老阮也是够包容,居然给刊登过两篇。大多数稿件被拒绝,只登了两篇,并没有让汤若望对阮大铖生出成见,反倒是更主动热情的和他攀交情。

“阮先生,你不干吏部尚书都屈才了。推荐的这两人,真是合用的大才啊。”听了阮大铖的举荐,朱由检才想起这么两个人。在后世他好像听过方以智的名字,物理这个词似乎就是他创造出来的,汤若望这个西洋人,也是名人名,用这两人当自然学科教材的编辑,似乎很合适的样子。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