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绝境求生崇祯帝 > 第426章 以农为本,还是吃农为本?

“兴修水利是应有之意,只是五年里水泥渠的数量比现在多出三倍是不是力度有些过大国力支撑怕是有些困难。还有就是耕牛的繁育,五六年时间翻一倍难度也不小,养牛皆是农户自养,官府不好强行让他们繁养啊。”

“目前的水泥渠长度总量太少,哪怕是再多三倍其实也占不了水渠总量的全部。水泥渠现在贵就贵在水泥的造价上,朕的想法是接下来几年鼓励民间自建水泥厂, 若是各府都有水泥厂,成本会降低不少。修水泥渠还能提高农户的收入,是一举多得的好事。至于耕牛、朕的想法是除了鼓励农户自繁耕牛外,各县府、以及朝廷要建良种牛培育中心,专门繁殖优良的耕牛,卖给农户。”

“陛下、农户牛少除了耕牛本身数量少以外, 最重要的原因是牛价太高, 贫农购牛不易。”

牛价在十到二十两之间,一户百姓辛苦一年的结余未必有这个数,更关键的是耕牛往往需要两头牛才合用。确实像周延儒说的贫农买牛是一件相当不容易的事,一家人节衣缩食好几年才能买一具牛。农户买牛的支出除了牛价以外,还经常因为钱不够而借债或者是支付利息,所以成本比实际牛价还要高个一半左右。

“这样吧、朕让皇家银行针对普通农户推出专用的耕牛贷。普通百姓买第一具牛的时候自己付三成钱,再从皇家银行将其余的款贷过来。以后每年只需分期还本金即可。另外、为了提高新式农具的普及度,官府在收农税以及从民间购粮的时候,根据粮数给百姓贴送一部分农具过去。”

按朱由检的本意,这两项政策他其实不想推出。因为这其中会存在相当大的空间没法监管,不可避免的会有人利用耕牛贷套现谋利,以及利用漏洞将直接补到农户手中的农具倒卖到市场上。这种事在后世都没法堵住疏漏被很多人钻了空子,更何况是现在。

但转念一想,朱由检觉得不能因噎废食,只要保证大部分能到农户手中, 政策就能起到大作用。为了保证这两项政策能真正惠及百姓,对皇家银行基层业务员和管理者的监管要进一步加强,甚至不排除动用最为严厉的方式来对付他们。至于农具贴送,其实不需要过分担忧, 哪怕是被大户给套走, 最终他们还是会低价转卖给百姓,因为他们自己又不种地,这玩意放在家里也不会升值。所以通过收粮贴送农具,至少有降低农具价格的作用。

“贴送农具的钱从哪儿来”皇家银行推行耕牛贷周延儒并不怎么上心,因为哪是皇帝自己的事与朝廷无关。但贴送农具,可是要搞清楚来钱方向的。

“每年农税总数的二成由户部直接采购成农具票,然后各地官府将票返给农户,农户凭借板籍证和农具票去最近的供销社拿农具。各地官府要将朝廷的政策告知给每个农户,农户、官府、供销社三方监督确保贴送的农具能真正流到百姓手中。至于收粮补贴农具的哪部分,由供销社自己来做就行”

“农税的二成补贴成农具这岂不是变相的减少了国税收入”

“正是在变相的降低农税国朝的农民太苦了,现在国朝的其它收入上来了,自然要适度照顾农民。以目前治下的税收情况来看,少收二成农税、整体财政收入的影响连一成都不到,这点损失难道都承受不住再说、财收每年都在增长,实际来说很可能都不受影响,给农户让点利怎么了大家经常说农为国本,实际让利给农的时候却又推三阻四, 这是以农为本吗朕怎么觉得是吃农为本”

周延儒的顾虑是有些道理的, 但朱由检听着就是一肚子火。变相降点农税都这么不情愿,若是像后世主流国家那样不征农税,还要对种植户进行补贴,官员们心里怕是更接受不了。将以农为本挂在嘴上,然而历朝历代却没一个朝廷和君王主动降过税。从汉到明、正税的标准就没变过,好点的朝代也就是杂税少点而已,在对待自家百姓上,就从来没有推出过正真的好政策。

原本朱由检的打算是逐步降低农税,仔细琢磨后觉得这么做意义不大。除非直接取消了农税才有可能有效果,降十几二十个点的农税,分摊到贫民手中其实没多少实惠。还不如将这些钱换成能改变生产效率的东西来的实在,生产效率上来了,百姓受益会更大。

“说说启动大型水利建设工程的事吧,朕准备在密云建一个大型水坝,然后用高架渠道将水引到京城来。这个工程最好是能用五年时间完成。引到京城的高架渠道一方面能解决沿途农田灌溉的问题,另外还能满足城中百姓日常用水的需求,是一个一举数得的手段。当然、这个工程一定要设计好,同时也要把握好施工进度,要让其成为正儿八经的惠民工程,既不能疲民,也不能让建设周期太过漫长。”

在没有大扬程抽水工具的时代,只能用笨办法来提高灌溉效率了。建水坝提高水位,然后建高架渠道将高水位的水引过来,虽然成本有些大,可真能解决实际问题。水渠高度提升三四米,在华北平原的作用将是非常巨大的。这种方式,朱由检在后世就见到过,所以他才能想到。

不过启动这么大的工城,他心里其实是有顾虑的。后世就有这样的经验教训,由于大干快上,不少水利工程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反倒给老百姓造成了大的伤害。因此在施工规划和进度上,一定要尽可能的谨慎,避免急于求成的蛮干,一定要以财政收入、技术水平为衡量标准

作为穿越客,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不从国力和生产力实际出发,启动太过宏大的工程。可不启动宏大工程,发展速度又会过慢,如何平衡这个矛盾是相当考验水平的。现在的朱由检,似乎是有点理解后世某位伟人当时的心态了。当下的自己可能比那时候的他更容易忍受不了国家落后的面貌,想着尽可能快的改变现状。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