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绝境求生崇祯帝 > 第706章 时速十公里、载重二十吨,这是一款小慢牛!

董方力两口子在客运公司上了一天班,一块下班回家。

“他爹、咱们现在是不是不算在官衙里上班了好好的日子才过了没几天,现在又换了东家。”客运公司招了股变了性质,像董刘氏这样的上班族,心里顿觉得不是很舒服。

“管他是给官衙里干活,还是给东家干活,不少咱的工钱就行。昨日我问过陈官人了,官府对客运公司并不是彻底不管了,会安排人专门盯着。同时像咱们这些签过契的,是不容许接管的东家解聘的,咱有啥怕的”

“给公家干活和给私人干活还是不一样的,你没发现今日的伙食没之前好了吗今日咱们厨房的人得了吩咐,将油水减了量。以前官人们管的时候,可是一直想办法让伙食好点哪。”厨房是待遇好坏最为敏感的地方,商人们接手后,自然是想着多省点钱,降低伙食质量是最容易想到的节省开支的办法。董刘氏在商人们接手第一天的交往上,就能明显感觉到情况的变化。

“那帮老财东,总想着抠搜省钱。官人们也是的,一直管着我们不行吗咱们干的活又不是亏钱买卖,非要将这么好的营生转给财东。”董方力很是无奈的抱怨了几句,但没办法,人在屋檐下,自己一家还得指望着这份工资过生活哪,除了抱怨可不敢辞职不干。

怎么改变底层劳工的待遇这是个相当复杂和系统性的问题。在后世,也没将其解决好,何况是这个时代。朱由检能想到的办法,也就是对宫产管理和待遇进行规范化而已。可这玩意也是治标不治本,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宫产系统的待遇是相对较好,保障也到位一些。但狼多肉少,进宫产系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了能进宫产系统,裙带关系、走后门的现象,习空见惯。

认识十年的老书友给我推荐的追书a,真特么好用,开车、睡前都靠这个朗读听书打发时间,这里可以下载

开放官办产业的口子,短时间内可能会提高一部分劳工的待遇,可时间稍微一长,臃肿和复杂的系统势必会滋生出大量的和灰色空间,将整个国家给拖垮。也不是个常久和治本之策。

也许充分竞争和持续繁荣,才能解决问题吧有句话叫发展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硬道理。

大明要继续且加快步伐发展,这是唯一能让百姓生活的更好的途径。崇祯二十七年四月,紫禁城中就在进行着一场关于发展的讨论。

讨论的内容是徐州到南京这段的铁路是否有必要修,或者说是否有必要现在就启动。

对于铁路的价值,朝中官员是有深刻的认识的。问题是、徐州到南京这段,有比铁路更好的方式可替代,那么是否有必要修,就很值得讨论了。

徐州以北的运河,由于水文条件的限制,目前的共识是没必要重启。泥沙淤积现象严重,水况还不稳定,要是重启,得年年清淤、得有大量的纤夫在岸上拉纤、一年中还有很长的冬歇期,种种条件累积起来,真就没有铁路实用。不过徐州以南,运河的条件就要好很多了,绝大多数航段,甚至可以用风帆驱行,运力不是目前的铁路可比的。

以目前铁路的情况来说,在徐州以南唯一的优势,也就是可靠性这一点,其它方面似乎是毫无优势可言。

若是资金宽裕,修一条通往南京的铁路倒是无妨,关键是资金不宽裕啊。光复之后,四处都要花钱、紧要的建设项目那么多,一分钱要掰成很几瓣来花,钱有多少都不够。全国基本光复后,整个社会对货币的需求急剧上涨,货币灌水是必然趋势,越到这时候、怎么花钱越要有计划,而不是随便撒钱。钱要是花不对地方,就会出现高通胀现象,一个不好便会将大好局势给断送了。

“首相、让大家先不要争了。明日随朕去东郊的天工局实验场,咱们看个东西后,再做定夺如何”往南京修铁路是朱由检坚持的事,很多见风使舵的官员随声附和。不过以朱大典为首的中坚派据理力争,坚决反对现在就启动徐州到南京的铁路建设工程。他们认为哪怕修从归化到河西的铁路,都不应该修去南京的铁路。朱由检见这帮人有理有据的,知道不拿出点干货是很难说服这帮家伙了。

好在宋应星那边给力,火车的研制工作有了重大突破,具有实用价值的火车已经试验成功。所以、朱由检打算带着重臣们去看一下这个时代的科技与狠活,让他们好好经历一番新科技的洗礼。

十几辆马车拉着一众朝臣来到了京城西郊的火车试验厂。只见试验场的铁轨上,一台像蒸汽机一样的东西呼呼冒着黑烟和热气。后边还拖着四节带护栏的平板轨道车。

“宋先生,车热了吧”到了现场,朱由检没寒暄,直接开口问起正事。

“已经热好了,随时可以启动。”

“好的、所有朝臣与跟着朕上车头后边的板车,记住要把好护栏。”给宋应星应了一声后,朱由检便张罗着随自己过来的朝臣上车。

四十多号朝臣上了车后,朱由检见车厢还有些空,便让随行的卫兵以及工作人员也上了车,凑了八十多人才罢休。

等人上车之后,朱由检大声喊道“发车”

一声令下,车头的工作人员在宋应星的指挥下,开始启动火车。

刺耳的汽笛声随即响起,紧接着轰隆、轰隆、火车慢慢开始向前行走。

一众没见过世面的家伙,看着自己脚下的板车移动起来,吓的脸色都变了。没有牛马在前边牵引,他们实在是难以理解脚下的板车为何会动。轨道马车他们理解,蒸汽机也见识过。可两者结合在一起,就超出他们的想象了。

火车拉着一众没见识的人,在试验车厂整整转了两圈才停下来。

“两圈用了多长时间”车一停,朱由检没在理会那帮土包子,而是赶紧问宋应星具体的技术指标。

“接近半个时辰。”

“半个时辰,试车厂的铁轨是十里周长,两圈下来就是二十里。也就是说目前达到了一小时二十里的速度。载重测过没”

“目前的这款车头,能拖四节以上的车厢,载重五百石没问题。”

五百石合算下来也就是二十多吨速度是一小时十公里。目前做的这款火车,还真是一辆小慢牛啊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