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玄幻 > 我在六零养熊猫 > 82、第 82 章

我在六零养熊猫 82、第 82 章

作者:幺宝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9-13 20:11:27 来源:就爱谈小说

动物园的园领导哪里经历过这种阵仗的?因为动物园本身是没有产能产效的,

也不像其它具体职能部门那样直接影响到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动物园不过就是展出一下动物,给大家一个休闲的好去处而已。所以,园领导每回出去开会,或是考察学习,几乎都是热脸贴人家的冷屁股。

现在呢?先不说记者们围着他们团团转, 就连其它大单位跟他们平级的领导们, 都对他们巴结讨好的, 就想多从他们这里知道点信息,

回去好仿照动物园这边的模式来搞。

园领导们个个都飘飘然的。

到后来,连市领导都把他们叫过去开会, 要他们在座谈会上向大家介绍先进经验。唉玛,这可把园长高兴得差点昏过去了!

他在座谈会上, 因为太激动了,一下子就把内情说出来了。

他说, 其实最初园里面根本就没有想到到农村租地这回事。是有个女职工提议, 说好些大单位都去租了地的,为啥咱们不去租呢?

虽然园里面开会通过了她的这个提议,但那么多单位都在租地, 也没见其它单位的人日子过得有多好啊。大家原先抱的目的,

也就只是期待动物们的伙食能有所改善。

结果这个女职工不但在租地上种水稻,而且还在稻田里养鸭。一养就是三十只。除了这些,她还在田里养黄鳝、鱼虾蟹。其他职工看到她家天天有肉吃,就照着她家的做法来做,没多久,

所有人的日子就都过得好了。

就连动物园里的笼养动物,都过上了幸福美满的人生。

园领导说得激动,把动物都说得拟人化了。

那个座谈会,xx日报的刘记者也去了。他一听到女职工的名字叫刘贵芳,恍然大悟,那不是何妙的母亲吗?写社会主义熊猫君君那篇报道时,他还采访过她的。

于是提问阶段,刘记者就问问题了:“你说的刘贵芳,就是本市最年轻小记者何妙的母亲吧?”

园领导当时是点头答是,但心里还挺不舒服的,你这个记者怎么提问的?就算她是最年轻小记者的妈,那也跟动物园自力更生奔小康这件事没关系啊。

他还以为刘记者要继续往下问,结果人家只是面带微笑坐了下来,转头就跟旁边一起来的同事咬了下耳朵,往会议室外面溜了。

刘记者是干什么去了呢?他给刘贵芳打电话去了。他当了这么多年记者,心思敏锐,马上就意识到这其中小何妙扮演了什么角色。

何妙那丫头,是他这么多年所见过的脑子最灵活好用的孩子。光是用简单的“神童”二字来评价她,都是不足够的。神童只能说明一个孩子智力水平远超同龄人,但她思想的深刻程度,以及对时政的敏感度连大多数的大人都比不上!

他眼睛生得毒,见过刘贵芳之后,知道那是个能干的妇人。可他也知道,这种变革性的提议不是

她那样思想因循守旧的人,能想得出来的。

于是,电话一接通,他先自报姓名,再直截了当问她:“你们动物园租地的那件事,是不是何妙想的法子?”

刘贵芳既讶异,又自豪:“你怎么知道?对,确实是我家妙妙出的主意。”

在所有人都在想尽办法从动物园园领导那边掏经验的时候,刘记者不动声色就把刘贵芳采访了,然后全盘了知了何妙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第二天,xx日报上就出了一篇独家报道,讲述了本市小神童何妙在三年/自然/灾害过去后,出于对未来万一再度出现天灾的担忧,力劝在动物园工作的母亲,去向领导提议到农村租地的事情。

报道详述了何妙从小在动物园家属院长大,对园内动物和在园里工作的叔叔阿姨们,都怀有深刻感情。为了让父母、叔叔阿姨还有动物们过上好日子,她天天上图书馆看书,钻研农业方面的知识。

学到知识后,她深知自己人小言轻,于是先把这些知识应用于自家分到的责任田里。先是说服父母种水稻,再是用自己以前写新闻稿得到的稿酬,到农家买小鸭子放养在田里。并且捉了鱼虾蟹在田里自然繁殖。

等到她家天天都有鸭蛋、有肉吃的时候,邻居们闻到肉香,自然就上门来讨教经验了。这时候,她才把自家的实践经验全盘托出,让园内职工仿照而为。

很快,全园职工上交的肉类和蛋类,就已经能解决园内肉食动物的每日消耗所需了。随着肉产品产量的提升,还有稻谷的收割,现在市西郊动物园不依靠财政拨款,就已经能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了。

而全园职工也已经凭着租地家家户户奔小康了。

报道中亲切地称呼何妙是小劳模,说她思想灵活,且是一个对人对动物都抱有深刻感情,是一个有着柔软之心的小神童。

最难能可贵的是,她还特别谦虚。不但在前些日子的向灾区人民献爱心捐款活动中,以雷锋的名义捐了一百块钱,就连租地这件事,她也低调地从未向他人夸耀过自己的功劳。如果不是本报记者多方探访,有可能她为别人所做的事,会就此埋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

报道洋洋洒洒写了两大版的内容。最后,刘记者还提出了宝贵的意见。他觉得,好事是不应该被埋没的,特别像这回的事,她这个先进经验是可以向全市人民介绍的。

这样所有的大单位,甚至包括各公社的农民都可以学习她的先进经验。等到秋收的时候,我市一定可以创造农业方面的一个奇迹!

就因为刘记者留了这么一个尾巴,第二天,何妙就彻底被记者们轮番“轰炸”了。

人人都来采访她有什么先进经验不说,人人都在劝她,做人不需要这么低调的。你为社会做了这么多,就该让所有人知道。

有你这么一个典型树在那里,可以号召所有人来向你学习啊。你的存在是有很大意义的!

而且,不管她去什么地方,都有人喊她“何小劳模”或是“何小神童”。搞得她简直就是人尽皆知。

这可把想低调的小何妙给吓坏了。

躲着别人躲累了,随便进了一家书店翻翻书,歇口气,旁边也能有人高兴地欢呼:“看!是小劳模!”

“听说小劳模特别喜欢看书,原来是真的!”

“她不止喜欢去图书馆,也喜欢来泡书店啊!”

“小劳模,我特别好奇,把鸭子放到田里去,它不吃秧苗的吗?等到结穗儿的时候,它不吃稻穗儿的?”

“鸭子是杂食的,它还会吃虾吃小鱼儿的吧!把这些动物全部混养进去,那不得自相残杀?大的吃小的,小的吃虾米?”

她躲到哪儿去都没用!

实在躲不了了,小何妙也就认命了。规规矩矩地接受采访。

其实刘记者说得对,要是这个先进经验能被所有人知道,那么不止动物园的人能受益,全市乃至

全国都能得到受益。

于是她整理了一下知识点,请刘记者帮她在xx日报准备了一个会议室,并约好所有对她的先进经验感兴趣的记者在哪一天哪个时间到那里集合,她将集中接受访问。

刘记者当时就得意了,这么多人都在追着何妙采访。而且不管他们怎么围追堵截,都没能采访到本人。他却因为跟她熟识的缘故,能替她准备这次的记者招待会。

可别小瞧了记者招待会的召开地点。虽说xx日报作为市报,却有省级党报的地位,本来在本市报业就独占鳌头,但各家报社到底是各自独立的,谁也管不到谁头上。

这回刘记者挨着每家报社通知,说“本市小劳模何妙已同意接受采访,并定于x月x日上午x时在我社第一会议室召开记者招待会,回答各方提问”,那感觉不要太爽!

那意味着是在跟人家说,你看你们报社根本办不到的事,我们这边办到了!不仅办到了,而且还让人家同意开记者招待会,让你们也来分杯羹了!

而且这种卖弄还卖弄得很高级,你跟人家说了之后,人家还千恩万谢,谢谢你通知他参会,要不然别人都拿到了新闻素材,就他们这边没拿到,得被自家领导批死!

这回可把他装x装得乐坏了!当然,他心里面也明白,这跟他其实没什么关系。可谁叫何妙乐意照顾老熟人呢?

就为这事儿,报社领导觉得他这手办得漂亮,还专门跟他提了,说他挖掘这个本市最年轻小记者本来就有功,前段时间还跟她合作出版了《向雷锋同志学习》连环画,这本书也获得了极大成功。现在又让全市同行到自家报社的会议室来开会,这简直就是在向全市报界声明自家报社龙头老大的地位呐!

这一手办得太好了!办得太妙了!必须要奖励!

刘记者乐了,问领导打算奖励他什么?

领导答曰,汝在本社辛苦十数年,职位也该晋上一晋。副主编之职,汝以为如何?

唉哟喂!刘记者当时整个人就飘起来了!

何小劳模简直就是他人生中的幸运星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