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玄幻 > 十二年,故人戏 > 50、第四十九章 南国雁还巢(3)

十二年,故人戏 50、第四十九章 南国雁还巢(3)

作者:墨宝非宝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9-13 20:14:21 来源:就爱谈小说

简练的话,勾画的是残忍的往事。

沈奚心房微窒。

小五爷付之一笑,虚弱道:“自有青山埋忠骨……嫂子不必难过。”

人没死前,此话自然豪迈洒脱,人死后,却只余寸寸悲凉意。

她抚摸他的短发。

两人算同龄的人,可她看他总像在看着自己的亲弟弟。从他醒了就在笑,久别重逢的欢喜都在他的双眸里,说什么无须马革裹尸还谁不想死在亲人身边

“我过去家未散时,也有个弟弟,和你一般大,”她轻声说,“见到你就能想到他。如今你回来了,我和你三哥都能安心了。你还烧着,少说话,睡一会。”

她嘱护士守在手术室,自己到走廊透气。

二十分钟后,仁济的三位外科专家到了医院,五人会诊后,在隔壁的手术室里争论不止。

傅侗临现在的情况是九死一生,沈奚给他静脉注射的药品已经是国内最好的药了。段孟和的两位医生建议是加大剂量,忽略药品的副作用,试着把人救活。

另一位医生持相反意见,再加大剂量,副作用不堪设想,也有可能成为催命符。

“他的情况,不出两天就会死,谈什么催命符”段孟和坚持己见。

“如果不是用药,而是截肢我们为什么不试试这个”沈奚提议。

截肢这里没有骨科的专家,没有门诊,更没有专科医院。

民众不信任西医的骨科学,也因为没有x光机的辅助,病人来到西医院所接受的治疗有限,还不如去中医正骨医生那里得到的帮助多。截肢这样的大型手术,在非战争情况下,老百姓很难接受,这是现状,也许未来会改变,但不是在今晚异想天开。

“沈医生,我有必要提醒你,在我们这个房间里的人,都没有这方面的临床经验,”其中一位医生说,“我听段医生说过,你要在贵医院成立骨科专业组,但也只是构想,我们都还在摸索起步阶段。”

“况且病人的感染时间长,严重贫血、虚弱,心肺功能不佳,”另外一个也劝她,“可能最直接的结果是――死在这个手术台上。”

唯有一位医生持保留意见,他支持沈奚。

毕竟傅侗临现在的情况看,截肢和不截肢,活下来的希望都不高。

“诸位,我们这里有五位外科医生,难道我们还不如在战地医生吗在战地,截肢手术并不少见。”

“战地医生都是先驱者,”有人反驳,“他们每天可以接触上百的病例,他们的临床经验远大于我们。”

“可国内也有西医院截肢的病例,在杭州,杭州有这样的医生。”

“就算在国内有这方面经验的西医医生,也不存在于我们五个当中,”段孟和不是妄自菲薄,是在说事实,“这个病人今晚能等到的、最好的医生,就是我们五个。”

命在旦夕,上哪里去搜寻有截肢经验的外科医生

而且有经验,不代表他也能应付如此虚弱的病人。

能完成手术,也不代表能抵御术后感染,尤其病人是伤口难愈合体质。

段孟和尝试说服沈奚:“病人的血糖很高,伤口难愈合,更容易引起术后感染。”

“可我们现在没有特效药,”沈奚争辩,“用现有的药物治疗,不就等于是在死吗等于我们做医生的什么都不做,坐着祈祷上帝眷顾祈祷病人能抵抗细菌感染起码截肢还有一线希望,任何手术都会有风险。”

争论已经到了尾声,只剩下两条路,接下来就是选择的问题。

大家都看向沈奚,她才是主诊医生。

“我去和病人家属沟通,”沈奚说,“段医生,请做好手术的准备,如果家属接受截肢手术的建议,我希望可以立刻开始。如果家属接受药物治疗,等我回来后,大家再商量后续的用药。”段孟和表示接受。

沈奚快步离去。

走廊空无一人,静得只剩她的脚步声。

办公室的门虚掩着,电灯的光透过门缝,在地面上拉出了三角形的白影。

她手悬在门板前,收拾好自己的心情,将门缓缓推开。

四人在门口候着。

他独自一人立在窗畔,指上夹着白色香烟,一截烟灰悬而未落。灰白的窗台上铺着他随身携带的亚麻色手帕,手帕上是个铁质的烟盒,盒上金发女郎身上都是揿灭烟头的黑点。

香烟头和烟灰堆了一小撮。

沈奚一出现,闲杂人都安静退下。

傅侗文揿灭香烟,等她说。

“我已经给他做了一个清创的小手术,”她尽量简短地说,“但是情况并不乐观,现在仁济的三位外科医生也在我们这里,会诊完,我们有两个方案。一个是保守的药物治疗,但坦白说,我们没有这方面的特效药,现阶段的用药副作用不小,但确实有救活人的先例。在仁济。”

他望住她。

“还有一个方案是冒险的,截肢。但这个方案危险也很大。”

“你们医生的意见是什么”他问,“更简单一点是,哪个能救命”

“我的建议是做截肢手术,虽然冒险,还是有机会搏一搏,如果拖到明后天,怕用处也不大了。”

他没有迟疑:“那就截肢。”

“但有一点你有必要知道,我们这里没有骨科,现在等在手术室里的医生都没有截肢手术的经验。侗临的身体状况不佳,很可能撑不到手术结束,”她坦诚地告诉他,“但我在美国是学的骨科,我们五个都是有丰富经验的外科医生,我有信心应付这个手术。”

倘若面对着一般的病人家属,肯定会放弃这个冒险手术。

到现在为止,哪怕是在上海这个受西洋文化影响最深的城市,除了无药可医的病人,鲜少有人会接受西医院的大型手术。

房间里的灯泡,比以往都要亮,刺得人睁不开眼。

沈奚和他目光相对着,不过钟摆几个来回,怀表的秒针滴答两声,像被无限拉长了时间。

沈奚想说,我要帮你救回这个弟弟,可怕太过煽情,怕可能紧随而来的噩耗成为击垮他心理防线的重锤。像回到了白日的火车站台,烈日烤灼着土地,蒸腾的土热把人烤得不舒服,他汗流浃背,衬衫湿透了,却还在讲四爷的点滴往事。

她不想……小五爷也成为一个人间的名,阴间的魂。

“我接受你的建议。”他做了决定。

“手术时间长,术后我全程陪护,”沈奚快速说,“你照顾好自己,不用一直在医院里。”

“好。”他没有多余的废话,不想耽误她多一秒的时间。

沈奚回到二楼手术室。

已经回去休息的住院医生和麻醉医生们都被聚集了,谁都不愿错过这个截肢手术,尤其还有仁济和这家医院两位医生在。段孟和虽在争论时不支持手术方案,一旦病患家属做了选择,他也不再固执,紧锣密鼓安排下去。

止血带这些常用的器具都还好说,截肢所需要的锯或刀,这里都没有。

大家犯了难。

“去借木工锯,消毒处理,”沈奚对一位住院医生提议,在战场上的外科医生常常这样处理,“你去找附近的中医馆、正骨馆、骨伤馆,总之都问到,也许他们会有这东西。”

六个住院医生都领了任务离开,最后先拿进手术室的当真是木工锯。

沈奚没用过这个东西,怕自己力气不足。在美国读书时,老师也曾说过截肢锯卡在骨头当中的病例,她把这个任务交给了两位仁济的同仁,讲解方法,还有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沈奚作为主刀医生,仁济的两位医生做助手,剩下的一个和段孟和全程在左右。

麻醉和输血准备完毕。

止血带固定,她握着手术刀,在众目下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到切断血管和神经,皮瓣上翻――

在手术室内,时间没有刻度。

骨头锯断的声响,像锯在他们每个医生的身上,两个在骨科方面从未有经验的医生,在沈奚的理论指导下,锯断股骨。成功离断病肢的一刻,段孟和带头击掌感谢,感谢几位医生的合作,完成在这间手术里的第一例成功的截肢手术。

离断病肢后,沈奚继续缝合。

到手术完成,已经是后半夜。段孟和第一个危险推测的难关过去了,傅侗临没有死在手术台上。沈奚第一时间让护士去自己的办公室通知傅侗文手术成功结束。

她陪着傅侗临去了病房,观察伤口渗血情况。

病床旁原本是住院医生交接班看护,但这里除了她,没有人知道截肢手术后的并发症如何处理。她就守着病床,寸步不离。

起先是大出血,后来是血肿,到术后四十八小时,她都没合过一次眼,一刻没离开过病床上的傅侗临。两个住院医生陪在她身边,年轻力壮的青年熬不住了,还会稍休息一会,她和另外一个为了帮助彼此清醒,开始轻声聊着,聊两人彼此学医的经历,聊到一个醒了,换人打瞌睡。

唯独她醒着,像被上了发条的人偶。

七十二小时后,进入她经验里的术后感染高发期。

往日,沈奚最怕的就是这个阶段,最无计可施也是这个阶段,药能用的都在用,余下的只剩命运。病床上的男人头脑不清醒,并不知道自己被截肢,还在喃喃说右脚很疼……

她轻声安抚着,用手掌给他的发根抹去汗。

身后,一个人走近,是段孟和。

从术后她就没见过他,猜想是其他的病人有状况,他去处理了。

“傅侗文父亲,”段孟和停顿半晌,说,“今早去世了。”

……

沈奚以为自己幻听。

脑子是懵的,下意识看床榻上的傅侗临,可心中浮现出的却是傅侗文的脸。

怎么会……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里亲弟弟还在危险期,那里久病的父亲就去世了。

“他已经离开了医院,去公馆安排后事,这是他让我告诉你的。你暂时联系不上他也不要急,”段孟和说,“等傅侗临这里情况稳定了,他会来医院。”

“好……谢谢你。”

段孟和盯着她看了会,有满腹的话要说似的,最后不过一句:“我这几天在医院宿舍里,你可以随时找到我。”

病房恢复安静,沈奚看窗外,日头正盛。

傅家式微,但也曾是个大家族,丧事必是繁琐,再加上傅侗文如今势力正如这日头,借着这丧事来结交攀附的人也不会少,他一定会很忙。沈奚在这方面丝毫经历都没有,唯独丧父之痛体会过,担心他的身体,也无计可施。

幸有老天庇护,在术后第三天的夜里,病床上的人终于有了清醒的时候。

沈奚做了准备,要对他进行心理上的疏导,可他对自己被截肢的反应完全不在她的预料之内。他盯着自己缺失地方愣了足足一分钟,就接受了事实。在这一分钟里,他想过什么沈奚猜不到。

在战场上看过无数战友兄弟尸骨横飞的军官,早对失去躯体的一部分习以为常,甚至还在脸色苍白地对她笑:“是嫂子救了我一命。”

言罢,又说:“我想见一见三哥,方便吗”

沈奚犹豫了会,笑说:“你还在术后感染的危险期,再过七日。”

再等等,他刚才历了他的生死劫难,等平安度过危险期,再告诉他父亲病逝的事。

傅侗临看似平静地答应着,到后半夜,她和医生换了班,凌晨三点进了病房,看到他赤红着双眼出神,在她出现时,他把头掉过去看窗外。本想用看夜色的借口遮掩,可从他病床的方位来看,目之所及只有拉拢的窗帘。

“是要看月亮吗”沈奚在他尴尬时,哗地一声,把窗帘替他打开。

傅侗临低低地“嗯”了声,感激她给了自己掩饰的机会。

术后第十日,脱离了感染高危期。

沈奚把傅侗临移交给住院医生看护,自己冲了个热水澡,把隔壁医生的电风扇借过来,本想在沙发上小憩片刻,等傅侗文。可头一沾上绵软的靠枕,就陷入昏睡。

是热醒的,手腕出的汗把古铜色的沙发布浸了个印子。

“我去看过侗临了。今天没要紧的事,你再睡一会。”是傅侗文在说话。

短短两小时的午觉,没有有效缓解疲劳,反倒让她从里到外的不舒爽。

她嫌脖后压着的靠垫碍事,拿下去,直接侧枕着沙发。眼前的影子由虚转实,傅侗文坐着她的办公椅,正对着沙发,在瞧着她笑。

窗台上藤蔓在太阳下披着光,绿得泛白,沈奚喜欢藤蔓堆满窗外的景象,从不准人修剪处理,以至在今夏泛滥成灾,枝叶错杂,遮光挡日,屋内从未有光线充足的一刻。

她从沙发这里看他,背对着窗口大片的绿,是天然的油画背景。

他的笑是曙色初动,让她如在梦中。

“我嗓子不舒服,”她轻声说,“你叫人去内科帮我拿瓶药水,说是沈医生常要的。”

傅侗文照办了,回来,仍坐了原位。

“你父亲――”

他轻声截断:“也算是一种解脱,对父亲,对我都是。”

怀表在掌心里,颠来倒去地把弄着。父亲死去那日,白天还不觉什么,那晚在床上坐着,也是这样,空房寂寂,耿耿不寐。一秒秒看时间,一分分算过去。老父临去前,早记不得逆子夺产的恩怨,握他手“侗文、侗文”地唤着,是垂死更思乡。

傅家说了算数的只有傅侗文,到最后,还是白头人求他黑发人,想魂归故土,想落叶归根,也想聚齐子女送自己最后一程。

傅侗文是一贯的态度,不欲多谈。

只是丧父是件大事,沈奚认为自己该说点话。但他不予谈论的态度过于强硬,沈奚也就放弃了。过去数日了,最难过的时候都挨过去了,难得他今日有笑意,自己口拙嘴笨的,还是不要刻意提。不如安静陪着他。

她从侧躺到倚靠着,看傅侗文收起怀表,留意到他衣着毫无变化,白衬衫的袖子上的也没黑纱:“你没穿孝吗或是黑纱也没戴”

不论是旧有的习俗,还是政府倡导的礼节从简,都不该如此。

“是该穿的,”他似被问到,静了半晌说,“早年我曾按父子礼,为人守孝三年,今日就不能再穿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