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科幻 > 二分之一剧透 > 第86章 第八十六章

二分之一剧透 第86章 第八十六章

作者:天泽时若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9-21 18:17:16 来源:就爱谈小说

在流程最末尾, 那位平民老者还特地奉上了自家织就的棉布。

温晏然笑笑,让内官接过,然后又赏赐了一些财货, 才令对方退下。

这位平民老者其实不完全是做戏, 方才对天子所有的赞美, 大部分都出自真心。

摘顶法提高了棉花的产量,也就提高了他们的家庭收益, 现今年景不好,平民老者全家挣扎在温饱线上那么些年,如今眼看着就要过上丰足的日子,心中自然喜悦,特别是老人家的岁数长, 对厉帝的记忆还十分深刻,有这位昏暴的皇帝做对比,温晏然更是显得格外圣明。

天子车架徐徐行至皇城前, 百官在袁言时等重臣的带领下大礼参拜,然后将皇帝一路迎入太启宫。

看见温晏然回来,宋侍中等被托付了国政的重臣都有些轻松一别数月,他们总算卸下了之前的重担。

三人中唯有温惊梅有些不安, 他此次工作做的还算不错,皇帝那边又打了胜仗,万一对方又借此机会, 特地给天桴宫加官该如何是好

天子车架停于乾元殿之前,禁军肃立,百官伏拜, 鼓乐声响, 温晏然在内侍的扶持下, 从车上缓缓步下。

在许多近臣眼里,天子如今明显长高了一截,身姿挺拔巍然如山岳,举手投足间都带有从容不迫的帝王风范。

温晏然当然不知臣子们都脑补了什么,否则多半得在心理吐槽几句从容不迫并非她自带的穿越设置,实在是换了谁戴上那么重的一定旒冕,都只能缓步而行,她每次全套装束的时候,都会向自己以前的同行的发际线发出真诚的致意。

据说厉帝就挺喜欢用旒冕彰显天子威严,也不晓得他长兴末年的时候到底秃了没有。

回宫第一天,温晏然免了所有人的参拜,先去休整梳洗,她把宴会挪到了三天后,并取消了近些日子的早朝,舒舒服服地躺在西雍宫的床榻上,感受着不用工作的快乐。

温晏然想,等她先将大周的权柄给掌握在手里后,每天都能像今日这般,待在宫里当一条安详的咸鱼。

然而躺平的时光没有持续多久,内侍侍奉天子换上寝衣后,就积极地跑去了一趟尚书台,搬来了这段时间积累的奏折。

受到君主影响的内侍们认为,以天子的勤勉,如今一定惦记着朝中政务。

温晏然“”

她又从床上默默坐起虽然本来没打算现在工作,但既然尚书台都让内侍们把东西送来了,大概是些比较重要的消息,还是立刻查看为妙。

温晏然点了蔡曲上来,替自己念奏折,在她外出的这段时间,建平总体来说还比较平和,唯一一件值得在意的事情,是当初少府令本来想把棉花的事情提前报到武安那边,向天子邀功,结果就撞上了国师的迷信活动整顿举措,只能暂时保持缄默。

温晏然“”

所以她本来是有机会避免摘顶法的传播的是吗

温惊梅昔日之所以会加对迷信崇拜的打击力度,根本原因还在于从武安城送回去的那个木像,细思至此,温晏然忽然觉得,自己会落到现在这样的下场,多少有点活该的因素在里头

温晏然在心里叹气,觉得也不能责怪少府令多事,毕竟对内官来说,想方设法地谄媚君上就是他们的工作内容,所以对方的大方向是正确的,只是细节上出了一些问题难怪宋侍中等忠臣们一直劝她早点回来,话里话外都暗指若是君主不在建平,许多事情容易失去控制,此刻回想起来,那些建议确实很有先见之明。

她并不知道,总算等到皇帝回归的大臣们也十分佩服天子大周以前的皇帝很少会出远门,就算要离开,也都是在有太后、皇后或者皇储代掌朝政的情况下,换到当今天子这里,说走人就走人,行事干脆果断,而且用人不疑,赋予了留守重臣们最大的信任,整个过程中没出一丝乱子,可见温晏然对中原腹地那种强大的掌控力。

之前师诸和的几道折子也压在尚书台中,这会被内官一道带了过来,温晏然听着蔡曲的念诵声,觉得对方之所以能剿匪两万,各方面的因素都有一点。

温晏然自我反省既然评论区说师诸和不会打仗,就证明此人的领悟力比较寻常,所以在看见天子私信后决定模仿上面的计策也就有了合理的解释,自己当初选择此人去充当宋南楼的副将,就是看中了他不懂兵事的特点,虽然今次的事情上起到了反效果,也不好加以责备。

蔡曲言辞清楚地念着奏疏,天子躺在榻上,闭目倾听,殿内许久无声,就在许多人觉得皇帝多半已经睡过去时,忽然听到床榻上有声音传来“任卿如今安置在了何处”

另一位内官上前道“任待诏如今已安置在城西官邸之内。”

大周惯例,朝廷会为没有住所的官吏房屋,任飞鸿位小职低,而且又是降臣,待遇就比较寻常。

温晏然颔首“叫少府令给任卿送些安家的财货,明日召她进宫。”

外头的大臣们万万不曾想到,西夷大捷后,各种封赏的旨意还未下来,百官里第一个有机会面圣的居然是任飞鸿,当然皇帝也并非正式召见此人,只是拉着对方闲谈游戏。

大臣们琢磨,天子御驾亲征归来,自然疲惫,正好近些日子不必上朝,趁此机会消遣一番也属常事。

有人去任飞鸿那边打探消息,得到的回答也是“与天子在宫中游戏”,唯有在西雍宫内侍奉的人方才明白游戏的内容到底是什么,温晏然找了许多宫人内监,分别充作中部与东部各方的势力,然后开始沙盘推演两边的战斗策略。

正常的君王攻略其实具备模拟推演的功能,温晏然的昏君攻略则删除了这一模块,她就想了一个折中的办法,既然自己是亲身上阵做这个皇帝,也可以安排手下人亲身上阵,来模拟一下相关的功能。

跟任飞鸿一道参与其中的还有池仪跟张络等内官,三天推演下来,任飞鸿清楚地意识到,不止天子是高手,天子身边人也是高手,那两位内官兵事上的水平固然差一些,却很擅长揣摩人心,算得上一等一的厉害人物,几次切磋后,她深觉自己当日在崇绥城内输得不冤。

任飞鸿本是离经叛道之人,言行也不拘束,在游戏的间隙,还随意问了一句“陛下方才平定西夷,如今已然开始谋求东部了么”

温晏然闲时喜欢摆弄一套琉璃棋子,被托在天子手掌上的棋子映着阳光,看起来竟像是一块依旧在流动的血,她闻言笑了一笑,道“朕其实不急,只怕东部没有耐心。”

任飞鸿笑“师将军刚刚剿匪近二万,没耐心的难道不该是北地么”

温晏然将棋子丢回盒子里,发出“当”的一声清响,然后不紧不慢道“北地有温郡守坐镇,他忠心耿耿,体贴朕意,怎会放任当地生乱可惜东边却没有皇叔那样心向周室的才德俱全之辈,才需要朕多加筹谋。”

任飞鸿听见,忍不住笑出了声,然后行了个不太符合规范的懒散半礼告罪,并赞叹道“陛下圣明。”

她理解了一下天子的言下之意温鸿此人虽然有私心,却不肯在大义上落下把柄,所以一定会抱紧忠臣的牌子不撒手,在有机会的情况下,固然会顺水推舟,却不敢背上主动谋逆的罪名。

而在温晏然这边还有一点佐证,她之前写了一道任命,想点温鸿的孩子为郡中铁官,可温鸿却回信推拒了此事。

她猜想,若是北地尚且稳定,温鸿的行事作风自然会含蓄一些,若是情势已然不堪到了极点,就算冒着得罪边上韩氏的风险,也要将铁矿牢牢握在自己手中。

温鸿如此忍耐,多半是还没找到可以发动的时机。

温晏然微笑“任卿初来建平,不知可有教朕”

任飞鸿忍了一下两人到底还不算熟悉,她不好就“既然是初来,又哪来的可教之处”较真,道“陛下心中已有章程,又何须问臣”又道,“如今应氏之子,不也在少府中做待诏么”

应氏是东部大族,温晏然将人放在内府,确实是有用到对方的打算,她看任飞鸿心中目标,笑了一笑,道“不知请任卿出马一回,需要酬劳几何”

任飞鸿躬身为礼,道“等臣归来之时,再与陛下细算账目。”

等温晏然恢复上朝后,首先需要解决的是那些涉如西夷之战的士卒的安置问题。

一部分降兵送去种田,还有些勇武之士就近充入丹州的左营里,绝大部分兵卒在收到赏赐后,都被遣回家中按照惯例,从西地大族身上得到的缴获,很大一部分都会被用来作为士卒的酬劳发放战争中表现出色的人物各自加官,其中陶驾被封为车骑将军,光禄大夫跟抚泽侯。

然后就是钟知微,她此次将天子送到建州后,就立刻返回了西边温晏然给她派了一个新任务,即整饬左营的军务,尽快彻底消化掉那些被送去的兵将。

大周的高级武官不算太少,但能让温晏然感觉尤其安心的却不多,考虑到钟知微性格谦逊,而且做事谨慎,便将这个任务派给了她,并加了曲安侯的爵位,虽然这位禁军内卫统领如今并不在建平,朝廷内外却无人会觉得钟知微已然失宠于天子,

一个常常相伴的人出差在外,温晏然颇有些不习惯,她先点了钟知微的副手暂代禁军的职位,然而禁军的职责容易找人接手,但钟知微除了禁军事物外,很多时候还会充当天子的侍卫皇帝让禁军首领当侍卫也是常事,在厉帝时期,这个角色通常由季氏扮演。

温晏然挑挑拣拣,总算找到一个合适的人选青州陈氏一个叫陈拂的年轻女子,其族兄是泉陵侯麾下的武将,北苑之事时死在萧西驰手上,陈氏族中多有习武之人,陈拂幼受庭训,家学渊源,朝廷这边考虑到他们家对于挖渠的行为格外配合,而且表现优异,也就稍稍减免他们之前的罪行,还特地挑了一个人的履历上表,算是举荐对方做官。温晏然考校了一下陈拂的本事,她的个人战力虽比钟知微稍差,也是一等一的好手,就顺手领过来护卫西雍。

朝中听闻此事,猜测皇帝在平定西夷之后,已然开始想法子收拢南地人心。

当初派出去的三路大军中,宋南楼起的作用不如陶驾与钟知微那个重要,此次就没有封侯,只加了上护军的勋职。

至于那些留守的大臣中,天桴宫增加了五百户采邑对此温惊梅表示了真诚的感谢之情,他发自内心地不想卷入朝堂风波,至于单纯经济方面的奖赏,倒还可以接受。

还有宋侍中,他大名叫做宋文述,天子返驾后,将其拎过去充任御史大夫,至于袁言时则官复原职,这位先帝点名的辅政大臣现在也没有了之前会被君主猜忌的顾虑,随着天子的崛起,自己这个百官之首的含金量越来越低,根本无法对皇帝产生任何威胁。

统领禁军外卫的燕小楼此次同样加了勋职,以他的勤恳,本来还应该荫封子女,可惜膝下一对儿女还没到可以进太学的年纪,天子恩荫就先落到族中其他小辈头上,温晏然看他生活简朴,又额外赏赐了五十万钱。

池仪与张络两人升为散骑常侍这算是真真正正的朝中要职,以前也有以士人充任的,对朝廷大臣来说,散骑常侍里士族的人数多还是内官的人数多,算是衡量昏君的一个标准。

温晏然其实做好了一意孤行的打算,纵然清流反对,也一定要提拔池张两人,然而直到任命的诏书被尚书台通过,也没收到反对的折子。

这一方面是因为天子威信日高,大臣们不愿触怒君主,另一方面也因为池张两人不是少府那边的旧内官,本身算是一股宫廷中的新势力,西夷一战后也充分证明了能力,至于偶尔的不法行为按着如今的世道,谁家又没点不可言说之事呢,只不要太过分,大臣们自会视而不见。

先帝统治期间,朝中还能找出来不少些家风不错的世家,却被逼迫的家破人亡,一些家族为了保全自身,甚至会主动做一些不法之事,免得引起厉帝的责难。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