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科幻 > 祝姑娘今天掉坑了没 > 393. 双璧 咱们都要自省,不要变得嘴脸难看…

祝缨缓步走向大殿, 皇帝还在养病,她依旧是可以经常见到皇帝的人之一。

天气很热,夏天还没过去, 只在外面行走了一阵, 便觉得身上的衣服已经被阳光烘得干透了,接下来, 就是皮肤往外渗出汗液,如果走快一点,在到大殿檐下的时候, 汗水还不至于太多将外衫也给洇透。如果在外面等候得久了,就要变成一只水鸭子了。

一个小宦官迎了出来,打腰后抽出一把腰扇来, 展开了, 一面给祝缨扇风一面说“祝大人, 陛下正在与窦相公、姚尚书在里面说事儿, 就快说完了。”

祝缨点点头, 表示知道了, 又向他道了谢“天儿热,总是要出汗的,别这么忙啦,留着力气伺候陛下。”

小宦官笑笑,依旧给她打着扇儿“陛下跟前有人、有冰, 我也不是专管打扇的。在这儿陪着大人说说话。”

皇帝的身体不能说完全不见起色,看着也不像是能够继续活蹦乱跳的样子,接见谁、见得多少就有了直观的区别。到了这个时候,谁在皇帝面前得势,谁受皇帝信任, 一目了然。

大臣看着宦官,宦官也看着大臣。互相估量着,彼此都要留一条后路。就像先帝的蓝兴一样,蓝兴自打先帝去世之后便失了势,如果不是还有一个干儿子蓝德在东宫,只怕此时他在京城已是查无此人了。

这个小宦官对祝缨如此关照,也不全因她得皇帝信任,还因祝缨与杜世恩之间还有一些不大能拿得到台面上来说的交易。传闻中祝缨对蓝兴也还不错,并不因先帝过世而与蓝兴一刀两断。小宦官是希望与祝缨这样的人有点交情的。

祝缨耐心的站着,穿过长廊的风与小宦官手中扇子带起的风为她带来了清凉。祝缨等得并不焦虑,她能猜得到里面在说什么。

皇帝身体的原因,声音不大,并不能传到殿外来。但姚臻、窦朋同时在内说的约莫就是官员的任命问题了。柴令远等人在大殿上打的那一架打飞了他们身上的官职,这些都是要替补的,如今各方面争抢的都很厉害。

祝缨也与姚臻在私下勾兑了几个人,她所推荐的多半也还是南人出身。梧州的官学生,凡她已经认识的、认为合格的,已经任命的差不多了。南方别的州的士子也互相攀着老乡的关系想走她的路子,想从她这里获得一官半职。

祝缨在心里盘算着名单,菁才不易得,踏实肯干的人还是有的,即使是个普通人,也比无所事事的纨绔或者叫驴强,至少人家能做事。

眼下朝廷缺人,也不缺人。不缺的是一个鼻子两个眼睛的人,缺的是人才。无论是荫官还是举荐,目前的质量都不如以前了。

殿内,姚臻双手将一份名单递给杜世恩,杜世恩捧到皇帝面前。

皇帝说“念。”杜世恩展开了名单,一个名字一个名字的往下念,某人、任某职。

皇帝间或问一句“这个某某,是某人的儿子么”

姚臻答一句“不是,他们只是同姓,某某的父亲是某某某,居某官。”

杜世恩见皇帝不再说话,继续往下念。

柴令远等人品级都不算太差,要填补这些空缺,也不是全然由白身出来填补的。郑熹一派与冼敬一派又都卯足了劲儿,无论如何,己方被拍出下去的人,还需有己方来顶替这个缺额。为此,姚臻的府上一直被不同的人拜访着。前天晚上,双方还在姚臻的家里唇枪舌剑了一番。

姚臻晃了晃脑袋,将前天那场闹剧从脑子里晃了出去。

他的心里有一丝叹息。余清泉娶了钟家女儿,钟家与姚家同是先帝手上使出来的,彼此倒有几分交情。钟家人求到姚臻门上,请姚臻给想个办法。姚臻并不敢保证余清泉马上回京,余清泉是皇帝亲自贬出的京的,这一份名单补的是能上殿的官员,余清泉如果再出现在殿上,除非皇帝瞎了、所有人都瞎了,否则岂不要断他一个欺君之罪

这种事姚臻是不会干的,不过碍于钟家的面子,倒是可以给余清泉悄悄的在地方上升职,品级先给升回来。过几年,等事情冷了,再调回京。

姚臻盘算着,余光瞥了窦朋一眼。办的时候恐怕瞒不过窦相公。

窦朋脸上毫无表情,严肃的坐在一旁。哎,窦相公自做了相公,也没过几天好日子。

杜世恩高高低低的将一份名单念完。

皇帝道“就这样吧。”

姚臻接了名单“臣回去就办。”

皇帝突然问道“民乱,平复的怎么样了”

窦朋道“尚无新消息传来。估计他们的行程此时应该已经到了,排兵布阵再行围剿,也须些时日。想来不出数日就该有捷报了。”

皇帝点了点头。

见皇帝没有其他的话,二人一同辞出。

祝缨与窦、姚二人在殿外碰了个面,小宦官不动声色的将扇子又收了起来。看三人互相点头致意。

里面宣祝缨进殿。

祝缨进到殿内,先舞拜,她的心中带着一丝疑虑。

她是被皇帝找过来的。此时户部并无大事,往前线划拨的粮草也已拨出,前天又报了一个小灾,她也已经调度完毕。今年的预算还没有到交给皇帝的时候。未到秋收,各地刺史也没有进京,委实不知皇帝为什么要她过去。

皇帝先给她赐了座,祝缨谢了坐。看一眼杜世恩,杜世恩回了一个面无表情。他也不知道皇帝是有什么打算。

祝缨将心神放到皇帝身上,等着皇帝说话。皇帝以一种虚弱的声音问道“你可知道禁军之中人可靠吗”

听了这话,祝缨愣了一下,反问“可靠”

可能也觉得这话有歧义,皇帝马上补充道“何人忠诚可靠,可以拱卫朕躬,保证皇城的安全。”

这话让祝缨觉得更疑惑了,难道是有人要威胁皇帝的安全吗但这并不妨碍她马上回答“臣与标军只粗粗相识,不敢妄言。请陛下慎重,忠与不忠的考语可杀人。”

皇帝点了点头“知道。你只管回答。”

“陛下所谓忠诚可靠,是何样情境之下”

皇帝心里,祝缨是可靠的。当年鲁王谋逆的时候,祝缨的立场十分坚定。刘松年和王云鹤的立场也非常的令他满意,这时他又觉得王云鹤是一个好人了。但现在王云鹤已死,刘松年又已离京。眼下这个在先帝面前守了一夜的祝缨就是他非常信任的人了。

他很直白的说“倘若我有事。谁能护卫我的安全如果我像先帝当年一样,一病不起。何人可靠,可以拱卫安全不使乱臣贼子阴谋得逞使我的祭祀绵延不绝”

他的眼睛直勾勾的盯着祝缨。

祝缨忙离了座,跪地道“陛下春秋鼎盛何出此言”

皇帝道“未雨绸缪,我要可靠的人,据你看,何人可靠不必推脱。”

祝缨心中已经有了方案,仍是作思索状,好一阵儿才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陛下垂问,臣便不作虚言。若陛下若忧心安全,可以做两件事,其一,精选可靠子弟环卫陛下。其二,调可控、可信精锐之师拱卫陛下。”

“细细说来。”

祝缨道“精选忠臣子弟环绕陛下周围,是近身护卫。选可控之师,是使外敌不敢为乱。”

“都有何人选”

“陛下亲卫皆选大臣子弟,陛下比臣更了解他们。至于兵士么臣知道的不多,只对北地熟悉一些。臣在北地,曾使温岳教习新军,选北地良家子,他们的家人都在北,并非某将、某人世领的私兵。粮饷全由户部调拨,不受制于人。温岳的父亲,原是郑侯的旧部,但他本人曾在禁军多年。忠诚也是有的。”

“郑柴令远仿佛是郑熹的外甥吧”

祝缨心道你装什么装当了几十年的赵王了都,宫外的亲戚关系你能不知道

口上却说“算是吧,堂姐妹家的儿子。”说着笑了起来。

“怎么了”皇帝问。

祝缨道“舅舅打外甥,郑相公把他捆起来一顿好打,半个京城都知道了。”

“他也是多心,我又不曾怪到他。”

“臣倒以为,这是在警告其他人,别跟着学,瞎胡闹。郑相公一向看不惯胡闹的人,这回是真生气了。”

皇帝笑道“这倒是了,他从小就让人省心,好些人家父母都拿他来教训孩子,惹得旁人把账记到他的头上了。”

“臣入京迟,并不曾听说此事,不过,受人夸奖,也就要受些怨气。这是自然之理。”

皇帝听的很认真,终于点了点头道“也对。你拟一个亲卫名单,拿来我看。”

祝缨道“臣惶恐。”

皇帝摆了摆手道“何必自谦你去吧。要尽快。”

祝缨只得领命而去。

这个亲卫的名单对祝缨来说非常的简单,目前皇帝身边已有亲卫,这些人都是权贵子弟。像冷云的儿子在冷侯凯旋之后,就已经被纳入亲卫了。祝缨要做的是将其中再塞入一些人。譬如。陈萌的儿子陈枚,又或者施季行的儿子、郑熹的次子。

她这么做是经过考量的,这些人出身都够,本人也不蠢,更不是什么极端的人。他们的父辈祖辈在朝中也还算中流砥柱。更重要的是,有了儿子在皇帝身边,郑熹的消息灵通一些,也省得祝缨自己总往郑熹面前蹭。适当地接开距离是有必要的。

这份名单很快的送到了皇帝面前,并且极快的得到了通过。皇帝看着这一份名单,倒也满意。譬如郑熹,当年是王云鹤等人派郑熹出城迎接当时还是太子的皇帝回来登基的。施鲲更是急流勇退,也是为赵王做太子出过力的人,更是支持他登基的。更不要提陈萌,近来是刚正不阿,很得皇帝好感。

除开已经在皇帝身边的,其他人的家里或有为他们安排走文官之途的,或有已经考虑好了职位的。但此时祝缨一一拜访,将他们塞进了名单之中。

这份名单一出,便有许多人认为祝缨的立场已定。

倒不是祝缨故意排挤冼敬等人的子弟,但做皇帝亲卫,需要父祖官阶达到一定的高度。而王云鹤走后,冼敬一系的人几乎没有达到这样高度的,且他们的子弟都以读书、科举为要,间或互相举荐,走的便不是这一条路子。

名单逐一落实,最后一个名额落定,皇帝又手书召温岳带兵入京。

旨意一下,郑府门人又是一番弹冠相庆,祝缨没有去郑府,而是回到自己家,与自己人一起吃了个晚饭。

席间,苏喆没有忌讳地问道“阿翁,您这是要相帮郑相公了吗那怎么不去他们家等他们来请吗还是”

祝缨摇了摇头“我是不想朝廷再乱下去了,郑相公是恰好路过,受到了好处而已。”

赵苏道“只怕冼詹事不这么想。”

祝缨道“他随便吧。凡一新政,想要成功,哪有那么容易的总不能他指点江山,说一个新字,高呼一声大义别人便要冲锋陷阵,为他奉献一切吧

我敬重王相公,是因为王相公自己做了,而不是因为王相公说了什么。冼敬起先是做过一些事的,所以我才与他同行一程。如今他陷入迷障,难道咱们也要陪着他一块儿迷路吗

王相公故去,我所怨恨的不是郑熹。

世上总有一些人,微贱之时慷慨激昂,也肯抛洒热血,到得后来有了名声利益,便面目可憎了起来,变成了他起初厌恶的人一样的嘴脸。温岳替代了温岳,冼敬也杀死了冼敬。

咱们都要自省,不要变得嘴脸难看才好。”

一提到王云鹤,大家都放下了筷子,这一天的剩饭特别多。

冼敬这两天不免着急上火,余清泉被贬之后,他的府里也没少了读书人进出。这些人或年轻气盛,或一腔报负,都集聚在他的周围。

一个书生打扮的人说“您还说祝缨持正公允,如今看来,也不过是权贵门下客。”

冼敬道“不可直呼其名。”

书生道“他绝非纯臣,自他入京,南人势力大涨,您知道吗南方来的贡士,经他之手得官者不下百数有晋升迟滞者,不须开口,凡经他手核查,谓勤勉称职,便为说项。南人称之为菩萨。在京南士拜二神仙,拜完文昌帝君,再去拜菩萨以为指代。难道不是结党吗

他又与陈、施勾连”

“够了”冼敬大声打断了他,“你是什么人,却来指责大臣”

旁边一个中年男子道“说得倒也不算错呢。”

他穿着更服,但从捋须,掸袖,饮茶的动作上看,必是一位官员。这便是所谓“挂相”,容易被人看出职业、身份。这样的人,“微服私访”是很难查出实情的。

冼敬瞪了他一眼,道“你也是,收敛一些吧。险些与柴令远打起来”

中年男子微笑道“终究是他冲动打了旁人,罢了官,我还好好的。纨绔子弟,倚仗祖荫,不过如此祝尚书一味维护他们,终究是落了下乘。还是杨祭酒,雷厉风行,国子监风气一新。兄长,不如拜访一下祭酒。”

原来,此人便是与柴令远争执的那个礼部郎中,也是冼敬的弟弟。他与柴令远吵得火起,柴令远陷进去打人,他反而走脱了出来,降职的人里没有他。

冼敬心道还真是叫驴我不如杨祭酒,但愿杨祭酒的学生里,能有可造之材吧。

要去拜访一下杨祭酒了。

中年男子正在说年轻书生“年轻人,莫要冲动,一冲动就反落入别人的圈套了,要让别人暴怒、犯错。”

年轻书生唇角一翘,终于忍不住道“郑衍为何会被告”

所有人都惊讶地看向他,品味话中之意“难道是你”

书生笑了,很矜持。

冼敬道“好了,今天就到这里吧。再晚,就要宵禁了。陛下的病才好,都收敛些,不要事生非。”

冼敬以为,他警告之后事情就告一段落了,不想次日,礼部郎中冼玉京就给了他一个大惊喜

次日,终于到了皇帝露面的朝会了。

这样的朝会,照例不会当面汇报什么复杂的事项,重大事项都已写成奏本,经政事堂筛选上呈了。大家舞拜毕,窦朋先报捷,再拣了几样已经安排好的小事拿出来奏给皇帝。在朝上简要地讨论一下,走个形式便退朝了。

这一天,皇帝准备听杨静给皇太子讲授经义。其他人渐渐散去,杜世恩落后两步,喊住了祝缨,两人低头说了几句。

便在此时,冼玉京笑嘻嘻的指着二人对周围的同僚说“瞧他两个都得陛下信重,可谓双璧。”

此言一出,有两三个人陪同他发出哄笑,戏弄之意毫不掩饰。周围的人听到之后面色大变,都不敢附和,脚尖更是转了个方向,绕着他们走。将他们两三个人闪开,以这几人为中心,空出了一个巨大的圆形。

陈萌出宫之后,还有京兆府的事务要办,因此走的较快。冼玉京的话恰入他耳中,陈萌闻言大怒他抽起笏板就要上前,却被施季行给拉住“陛下还没走远要收拾这等猪狗,什么时候收拾不了”

陈萌很快冷静了下来,是的,现在不过是一句戏言,如果他闹了,闹大了,所有人就都知道“双璧”了。陈萌恨恨地说“他给我等着”不把他祖十八代查个底儿掉,他就不姓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