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科幻 > 祝姑娘今天掉坑了没 > 495.拿捏 “姥的安排都是最好的”

祝炼的脑子“嗡”了一下, 他不敢置信地抬起头来看向皇帝。他一直提醒自己,他是来办事的,对皇帝要礼貌, 得按照礼仪别盯着皇帝的脸死瞧, 这下却再也难以维持住这样的礼仪了。

他怀疑自己听错了,对上皇帝的目光,他略一迟疑,道“多谢陛下夸奖,赵苏之才胜臣多矣。老师目光如炬,荐赵苏为梧州刺史,才是最妥当的。”

皇帝微笑道“不必惊惧,这里没有外人。我说你可, 你便可, 赵苏固然有才, 你亦不差。你可知,你有一样强于他。”

祝炼虽然好奇, 但直觉得这是个坑,他直勾勾地看着皇帝, 并不接话。

皇帝自己说了“你可比他年轻啊他与祝缨同庚, 已然老朽啦,你正当年, 未来的岁月还很长呢”

这什么个鬼意思啊祝炼恨不能掐死这个狗皇帝

祝炼低下了头,不再接话, 郑熹、陈萌二人在他的心中评价是不同的,两人的人品略有差别,智力也稍有不同,但是二人能够干到丞相, 智力还是比较能够得到他的认可的。就这俩人,给他讲了一通要领,皇帝没照套好的招儿来

他得拖过这一次面圣,找这两人问问这咋回事啊

好在皇帝也不逼迫,颇为大度地道“你回去静候佳音吧,我说好的人,必是好的。”

祝炼再拜而退,出了大殿就要奔政事堂去,这路他还挺熟的。

祝炼离开之后,屏风后面转出一个紫袍的身影来冼敬。皇帝对他说“我怎么瞧着他胆子很小祝缨淫威如此之盛么”

冼敬道“臣知此人,原是獠人孤儿,被祝缨收养为徒,累年得其提携。师徒名份不敢造次而已。”

“倒还算有些品德,如之耐何”

冼敬道“他有品德,祝缨无子嗣,她有学生若干、又有义子、义女,一样的抚养栽培,年轻的没有哪一个势压众人,一个赵苏心机深沉,年纪也不小了,后嗣未定,这将是祝缨身后动乱的根源。

陛下应及早布局,否则相距太远,应变不及。是祝缨自己把祝炼送到京城来的。”

皇帝对祝缨还是有点了解的,这般行事他还是有点没把握,问道“她能认了”

“她一介女流,需要朝廷赐予的大义名份。这几年,臣也仔细想过了,当年她南下任县令的时候,招抚獠人,也没有用兵,也是借朝廷的名义扶植的苏鸣鸾。她需要这个名份,就须执臣下之礼,受朝廷的约束。拖她一拖,她自己明白,会让步的。”

这也是二人商量好的,“安南”五州之地,那么大一片地方,又与西番接壤,落到祝缨这样一个不听话的人手里,哪个皇帝能够安心呢祝缨与胡、番、獠都不一样,虽然说她是明法科出身,不算正经士人,但她对朝廷太熟悉了

郑、陈二人与她有故,未见对她下狠手,皇帝在这件事情上可以依靠的就是冼敬。冼敬所言,也正中皇帝下怀。一是拉拢祝炼,二也是给祝缨一点小小的颜色看看,让她收敛一点。

最后,朝廷是肯定要给她册封的,但是礼仪上,她得更恭敬才行。

这边君臣二人嘀嘀咕咕,那一边郑、陈二人听了祝炼的复述也对望了一眼。

皇帝这个举动,可真是太好猜了,他就是要拿捏一下,显一显自己的权威。郑熹道“胡闹。”陈萌道“是他能干的事儿。”

两人又安慰祝炼“拿乔罢了。”

陈萌道“我们会说服陛下的,这不是什么大事儿。不过是略拖一拖,你在京中可以走亲访友,但不要说太多安南的事情,可以显得着急,但不要真的四处串连。”

郑熹道“知道什么叫三辞三让么跟那个差不多。”

祝炼道“多谢二位相公提点。”

郑熹好奇地问道“你要点头,陛下真能把梧州刺史让你做,你不心动吗梧州,是整个安南最好的地方了吧”

可不是,经营三十年,哪怕是羁縻县,城墙也都翻新过了,物产也更丰富、贸易也更方便。更不要说“教化”了,语言都是通的,识字的人也不少,虽然还没到养出个“大儒”的程度,但是普遍也不能以“獠”字来概括了。

祝炼道“老师没让我做梧州刺史,我就不做。”

因为他有一个“不挑活”的老师,郑熹很难确定他是真的师恩难负,还是得了那个王八蛋的真传。

陈萌却说“好孩子”

祝炼胡子都蓄起来了,他还是说“孩子”,郑熹道“你先回馆舍休息吧。”

“是。”

祝缨在京城留了产业,祝炼与路丹青也就住在这里,他们两个还有许多人没有拜访。譬如张仙姑要问候的金大娘子、花姐惦记的慈庵、周娓托他们探望一下旧同僚之类。此外又有温岳、姚景夏、阮、叶等祝缨的“旧部”将军。

两人忙得不亦乐乎,郑熹、陈萌却先与冼敬吵了一架。

郑、陈以为,祝炼没接这个茬儿,皇帝多少会再犹豫一下,没想到他让政事堂签字授祝炼梧州刺史。郑、陈二人对着这份敕书都有些愤怒,陈萌质问冼敬“这是怎么回事朝廷什么时候这么小器了”

冼敬道“正是朝廷威严。不能她要什么,朝廷就给什么。几十年来,朝廷都是这样的予取予求。节度使,不能这么简单就让她拿到了”

郑熹提起敕书,抬步就走。陈萌道“哎,你干嘛”

“找陛下去。”

郑熹是一肚子的火,他对祝缨没那么深厚的感情,但祝缨好歹能讲道理,京城这群傻子自有一番他们的道理,就是不会看看形势。

郑熹走在前面,其他二人忙跟了去。

皇帝正在逗架子上的鹦鹉,让它说话,见三相齐至,问道“怎么了”

郑熹补了个礼,才说了祝缨的事情“这是早就知道的事儿,如今水到渠成,不知陛下还在犹豫什么”

皇帝将手中的签子一扔,轻松地道“哪里有什么犹豫不过朝廷也不能那么猴急吧威严何在”

冼敬也接口道“她一介女流,需要朝廷赐予的大义名份。”

“她已经统御安南了”郑熹说,“答不答应,她都已然是节度使了,只是还没有那一张纸而已。”

陈萌对皇帝道“您就算想拿捏,也该想一想西番。当年与西番一战,不提祝缨,姚辰英、叶、阮诸将也都言,番主未受重创,是被部族拖累。他修齐内政,也花不了十年,如今过去几年了累利阿吐也愈发老辣了,闻说他襄扶幼主重整兵马,也在虎视眈眈。这个时候,不宜再与南面起冲突。”

郑熹道“若昆达赤有异动,正是要用到她钳制的时候。此时拿捏她,届时她再拖延,朝廷到时候要付出的可就不止是一纸敕书了。”

陈萌又说“她那个人,不好繁文缛节,别人的好都记着呢。如今也没必要为难她,不如给她个人情。只封学生,倒把老师闪在一边,这也不合适。不是朝廷的风度。”

冼敬忽然道“如果祝炼愿意呢”

“那他就是个小人”陈萌说。

“这是为大局考虑”

陈萌道“你这是诱人为盗”

眼见两人要吵起来,皇帝道“那就问一问祝炼。”

祝炼又被提到了宫里,他正经在朝廷任职的时候见皇帝都没有这么密。

到了大殿,三个丞相都在,他本能地觉得有危险,人也更加警惕了起来。

皇帝温言道“你做梧州刺史的敕令已经写好啦,你高兴吗”

“我老师的敕令有了吗”

冼敬道“说的是你。”

祝炼摇了摇头,道“老师的敕封不下,我们什么也不要。老师没说要我做梧州刺史,我就不做。”

“男人丈夫,如何如何这般没有志气”

“我本是奴隶,原也做不到刺史。”

冼敬道“这是君命。”

祝炼认真地说“我是蛮夷。”

陈萌咳嗽了一声,祝炼平静地看了看他,道“蛮夷奴隶,烟瘴之地的一个土财主都能捆了当牲口使。老师把我当人,我就要做个人。”

郑熹温言道“子璋没有白栽培你。”

“不是栽培。老师家,养育的我。”祝炼说完,吐出胸中浊气。

自小时候起,积累在心头的担忧在这一刻消散了他忽然想起了石头,自己不是石头那样的人,从小就怀有忧惧之心,唯恐自己“无用”之后被弃如敝屣。

直到祝缨将他留在梧州,拿下安南,给他正式安排了职位,让他治理一方,他才觉得自己不是浮萍了,而是像一颗种子,向下发出了根,扎进了泥土里,踏实、心安。以后老师的基业给谁继承对他而言重要也不重要,给他,他就好好做,不给他,他就听老师的安排。

皇帝干笑了两声“你也是犟。”

祝炼低头一礼“臣,从心而论。”

“我若不答应呢”

祝炼道“那我就回去,向老师复命,做得好、做不好老师会有点评,会教我接下来怎么做的。”

皇帝尴尬地动了动手指,道“真是犟。兹事体大,祝缨还是老样子,捧了一把人交上来,岂是一时半刻能甄别完的你且在京中住下,他们议完了,自会给你一个交代。”

祝炼拜一拜,向皇帝辞出大殿。

皇帝又与丞相讨论那份名单,这是一份庞大的名单,几人当然看出了这一个“藩镇”的比较完整的配置。因此都带了一些严肃,各在心中评估着祝缨的势力究竟有多大。

皇帝与冼敬都有一种“就这么答应了,我还要不要面子了”的想法。皇帝想把“安”字改成“镇”字,不能把祝缨的奏本照单全收。陈萌就是不明白,都这样了,干嘛要给祝炼一个梧州刺史,人家孩子都不要这个敕封了

祝炼那儿也是,咬死了,祝缨的敕封不下来,其他的一切免谈。不照着祝缨开的单子来,有一样算一样,朝廷不答应,他就不接受。与他同行的路丹青比他还死心眼儿,姑娘见天在京城里蹓跶,看似随意,实则也是一个“姥的安排都是最好的”。

朝廷这里,姚辰英又挤了进来。户部与地方的博弈自来有之,姚辰英虽然不知梧州详情,但是粮呢布呢还有听说你产盐

他接手的户部不能说不好,但接下来的天下收成不能说不差,正是需要多一处税源的时候。

姚辰英又找皇帝闹。

皇帝道“吏部还没说什么,你户部怎么来了”

姚辰英道“那是祝子璋啊她每到一处,必能经营得当。政事堂真是误国净说些虚名,不谈实利应该召祝炼来问,这个安南节度,能缴多少粮、多少布帛、多少土产”

有了姚辰英的加入,祝炼、路丹青才真的开始有了正事,每每与户部争得面红耳赤。

一连争了一个来月,眼见到了正旦,祝炼又补贺表,条件还未谈妥,宫宴又开了。

祝炼的新任命没有下来,但是祝缨还是梧州刺史,政事堂就将她的那一份节赏发到了祝炼手上。祝炼重又见到了京师的奢靡,对着这许多的节赏感慨道“要是这些东西现在就能送回家里,该有多好。”

路丹青翻了翻衣料,道“是哩,好几年了,姥都没有制这样的新衣了。也不知道今年她舍不舍得过好一点儿。”

祝缨自觉自己过得挺好的,虽然抽税抽丁恢复了战前,但是不用打仗了,花费骤减

新衣服也裁了,簇新的,张仙姑也制了一身新衣,腿上盖了一张鲜艳的毡毯,肥猫要趴上去,被祝缨提起后颈皮塞进了一旁的大提篮里。

张仙姑道“你与它闹什么”

“呃有件事儿,得跟娘说。”

“什么事”张仙姑心里闪过很多念头,心砰砰跳起来,难道是要养个孩子了

“我想,搬到西州去。”祝缨对张仙姑说。

张仙姑吃惊了“啥这儿住得好好的。”

这儿并不好,祝缨将毯子给张仙姑拉了拉“不是早就说好了么要做节度使,要建新城的。这儿太靠东了,西州位置更合适。”

“什、什么时候”张仙姑懵懵地问。

“麦收后、春耕前,时间有点儿紧。”整个天下百姓生计还是以农耕为主,凡是涉及到普通人的安排,都得照着农时来。

尤其是分地,地上的庄稼是按时令来的,这边儿种下去,忙了半天没等到收割就给迁走,白忙活了。到了新的地方,又不能马上适应、接手新的土地。口粮都要成问题了。

“哎哟,这个,哎,这个”

祝缨道“你先不急,我先过去,看看新城墙好了没。好了,再来接你。不过应该差不多。正好,可以在那儿过夏天了。”

“这儿挺好的。”张仙姑又嘀咕了一句。

“会迁一些娘的熟人,不愁没人说话,给他们分地,不会亏待的。到了西州你就知道了,那儿有点儿像老家。”

地势平坦,不用爬上爬下的,对张仙姑的身体好。日常可以坐个小车出游,哪怕是骑牲口,也不用担心滑下来。

祝缨很少提到老家,张仙姑有点愣神,道“老家啊那行,我等你接我过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