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科幻 > 祝姑娘今天掉坑了没 > 517.仙凡 “是该给我干活了!”

林风依旧是在兵营里, 林娘子就在幕府陪着林戈吃了一顿饭。她们以前也在幕府吃过饭,对这件事倒也不陌生。然而今天这顿饭人员之多, 还是让林娘子微微吃惊。

幕府包饭,凡在幕府里做事的人,幕府里管一到两顿饭,因此在幕府里吃饭的人并不少。不过大多是在食堂里吃,或者就是参考朝廷的“会食”,担任某项事务的同事聚在一起吃一餐。

祝缨明白人, 将所有人都聚在一起吃饭,且不说菜上齐了排到后面的人就要吃冷的了,就算都是热饭菜,她在上面戳着, 下面的人吃得也不安生。故而日常不会大规模地将许多人凑在一起吃饭。

但是这次午饭,不但祝缨、花姐在, 二江、江珍江宝、巫仁、巫双、苏喆、路丹青、周娓,连同祝青叶、祝青雪等人都在。祝缨看了看, 道“苏晟呢”

苏喆道“他在他那屋里吃,我叫他”

祝缨点点头。

苏喆马上起身,亲自把苏晟给揪了来。一屋子大半女人,苏晟就默默地与寥寥几个可怜的男孩子如郎睿挤在一起坐了。郎睿恨不得把正在上学的弟弟阿扑以及赵霁给薅了来陪自己吃饭。

祝缨笑道“人差不多了, 就咱们这些人一块儿吃个饭,以后小林就在家里住下了,大家认一认。”

林戈默默地站了起来,向众人行了一礼, 有些人坐着不动,年纪小的参差不齐地要回礼。一番扰动之后,祝缨道“好啦, 坐下来吃饭吧。”又对林戈说“我这儿寻常过活没那么多的虚礼,有客人的时候礼仪到了就成,自家过日子,怎么舒服怎么来。”

林戈吱声了“是。”

花姐微笑道“有什么想吃的、忌口的,一会儿告诉杜大姐,她会知会厨下的。”

“是。”

众人只当她紧张,也不逼着她必得说话,你一言、我一语地把话都给说了。苏喆说“以后可以同姑姑一同去学校、一同回来了,来回都有就伴儿的了。”

从祝青君起,住在祝家的人都有这个待遇,苏喆后来也有过短暂的经验。林戈看看花姐,花姐也点头,她便也对花姐点头。

林娘子又对花姐说好话“有劳姑姑了。以往我不得闲,也没送过她,现在这样我们也能放心。”

花姐道“小林正值青春,这个年纪的孩子,看一眼都让人觉得欢喜,哪里会有辛苦”

小江道“那是,我现在就喜欢看这些年轻人。”

林戈不知道自己有什么好看的,也不能理解这为什么“喜欢看年轻人”,但总归是善意,绷着的脸稍稍放松了一点儿。小江微微一笑,扭头对江珍说“你把腿放下”

江珍把二郎腿放好“诶我一直放得好好的呀。”

看得人不禁莞尔。

郎睿低声对苏晟说“您还回北关吗”

苏晟这几天一直恹恹的,将头凑了过去,小声说“我听姥的安排。”他本人是很想回北关的,那儿是他看着建起来的,无论人还是地都极熟,他的耳朵能够分辨出桥对面嚎叫的人是哪一个,能够凭着铁索、桥板发出的吱呀声猜一猜对面来的人多不多、货重不重。

他想北关了。

那一边,女人的话更多了,林娘子只管对着府里的人说好话,她也是个利落的女人,场面是不怯的,不过多少有点儿不自在她是来送侄女的。

巫仁有熟人的时候话不少,也肯说江珍江宝今天早上活干得利落“后半晌接着干。”

江珍道“我把全天的都干完了。”

巫仁认真地说“那是派给你的少了,我再多给你派一点。”

女人们都笑了。

祝缨也笑道“挺好。”

江珍对巫仁做了个鬼脸儿,巫双却留意到巫仁看林戈的目光充满了温柔与同情,一下她就想明白了,合着姑母是看这也是个不爱说话的,起了同情巫双好气又好笑,在心里默默记下,以后如果有事,不能只让姑母与林戈搭伙,不然,遇到个生人

巫双简直不敢想那会是个什么鬼样子,不过她又多看了林戈一眼,总觉得这个比自己小的女孩子与自己的姑母并不是一类人。

饭吃得很顺利,林娘子吃完了饭就要回家了,她出来这一趟不容易,家里还有个孩子,也不知道孩子饭吃得怎么样了。林娘子先向祝缨先辞,临别时又拉着林戈的手低声嘱咐“你叔叔常说,他最大的幸运就是到了姥身边,你现在来了,自己机灵点儿。家里什么样儿你知道的,不是不想要你,在咱家,我顾不过来。”

林戈道“我知道的。”

林娘子又说“要是有什么在府里不好说的事儿,只管回家来说,能办的家里就办了。啊,别憋在心里。”说着,又有点儿无趣,林戈最大的一件心事,不就是全家被杀得只剩娘儿俩了么这事儿,她和林风办不了。

林戈也配合地答应了,说“到了休沐日,我回去看阿弟。”

林娘子笑道“好。”她看林戈脸上还是不会笑的样子,终于说了最想说的话“在府里,别总板着脸,你不理人、人也不理你,那还怎么过活”

林戈点了点头,林娘子不笑了,叹了口气,说“过些日子你叔叔回家,叫他来看你,接你回家住两天。”

“好。”林戈说。

林娘子眼见不能再耽搁了,匆匆回家照顾孩子去了,自此,林戈就留在了幕府里。

幕府很大,林戈先不乱跑,循着记忆里的路径往自己住的地方走。她与花姐住在一处,是整个幕府最不会被忽略的地方之一。林戈对幕府不太熟,这样反而更自在一些,林娘子本想给她一个小侍女过来服侍的,府里没要,林戈虽觉少了人伺候有些不便,但身边没有熟人更让她安心。

到了住处,花姐已经回来了,林戈听到正房有人声,便走了过去想向花姐询问一下府里的规矩。这个她是懂的,到了一个新地方,起居习惯、主人家的忌讳之类都是要留意的,这是做客人的本份。

走近了才发现祝缨也在,林戈犹豫了一下,怕她们有大事在商量,花姐对她招了招手“进来吧。”

林戈走了进去“姥,姑姑。”

祝缨问道“你婶婶走了”

“是。”

“那就安心住在这儿吧,以后或许还有别的伴儿呢,不会孤单寂寞的。”

“是。”林戈在祝缨面前倒比在人前还要放松一点,她又看了祝缨一眼,心道,我要能够像她一样,就不用怕大伯了。

她不自觉地清了清嗓子,说“我功课不大好。”

花姐对祝缨说“她就是学得晚。”

祝缨道“你的课业我看过了,也不算差,越急越不得,一件事儿,越想做成它,越要沉着。从今天起,你的功课一页一页地学,不要管别人,只做我给你的功课。明年的今天,再回头看。”

花姐好奇地打量祝缨一眼,祝缨道“不但她们,我这些年也要有点长进的。”她依旧不是很会教学生,但也总结出一些门道,世间的道理总是相通的,譬如聚沙成塔。林戈还年轻,又经过大变故,心神不宁,需要有人给她定神。

慢慢引上正轨,总能比现在这样好。

其他的,只能交给命运。祝缨一直不信命,不过想到如今的傻太子,真是不信也得考虑一下老天爷爱开玩笑的性子。

花姐已经接话了“不过你这法子仿佛是真有用,小林,咱们明天就开始这么办。今天先休息,金妈妈会帮你。”

幕府里有帮佣,却没有奴婢,整个安南,大概除了外五县也都没有奴隶的。花姐这里有帮佣、有学徒,会帮做一些家务等,林戈的房间也有人打扫收拾,就是金妈妈了。西征的一个结果,就是出现了不少孤寡,为照顾他们的生活,幕府会收留一些人,金妈妈就是其中之一。

她是祝县人,与林戈没有语言上的障碍,林戈也欣然接受了这样的安排。让她自己照顾自己一切起居,她现在也是不熟练的。

金妈妈是个四十来岁的妇人,干净利落,麻利地给林戈带到厢房里去。林戈向祝缨与花姐抱拳一礼,跟着她走了。

花姐看着一大一小离开,对祝缨道“听你的意思,还要在我这里放人”

祝缨道“只她一个也太显眼了,她现在也没见着有什么特别的,还是一样的教养着更好。上回说的事儿,你留意一下平民子弟,我这府里快成天庭了,都是神仙,不见凡人。”

花姐也叹气,她们是真不在乎出身的,然而有一个现实摆在面前普通人家的孩子学习的条件是很差的,所以头人家、官吏家虽然人数少,成材率更高。普通人家人数多,能出头的孩子却少。哪怕是在祝重华羡慕的西州城里,已经没有奴隶了,但普通人家的孩子要帮家里干活、照顾弟妹等等,仍然有不少孩子没条件进学堂。

除非像祝缨这样,天赋实在压不住,又或者像祝青君有某种适逢其会的天赋,否则很难出头。

如果运气再差一点,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小寨子里,那就更难了学堂都是最近才往各寨子里普及的。花姐敢保证,并不是每个寨子都有学堂,几个偏僻的寨子能凑出一个学堂就不错了。

她说“我怎么会不知道呢正在选了,我尽力也只好将官吏、富商的孩子与平民子弟对半挑。”

“也行。”祝缨说。

“那明天看看去”

“行。”

花姐道“小林这孩子,命既然接到府里来养,咱们也还是要尽力养好的。”

祝缨道“她阿翁虽然心眼儿多,却总没有负我,她们家的事儿弄到这个地步,不管不行的。我并不是挑剔必不要头人、官吏的孩子,只不过想到普通人的机会太少了,也不知埋没了多少相将之才,有些惋惜。”

“明白。”

次日一大早,林戈在睡梦中听到动静,忙爬了起来,飞快穿好衣服,拉开门,金妈妈也过来给她送热水了。

正房,花姐也已经收拾停当,笑道“走,咱们吃饭去。”

饭在祝缨那儿吃,祝缨晨起练功,正与胡师姐擦汗、洗脸“唔,就好。”

一张海棠桌,几个人围坐,很简单的早餐,量管够。祝缨顺手将糖饼的盘子往林戈面前推“呐,长个儿的时候,多吃点儿。”

林戈将筷子插到糖饼上,扎了一个糖饼放到嘴边一咬,流淌的糖汁香甜扑鼻,她的心渐渐安定下来。

一会儿吃完了饭,祝缨竟与她一同去了学堂,她去上课,不知道祝缨又在干什么。到了下课的时候,花姐叫她一同回家。学堂离幕府有一段距,她们一同乘车,到了车前,林戈看到那里还站着一个女孩子,看起来比她稍大一点。

花姐道“这是祝彤。”

祝彤也是沉默的,两个女孩子互相打量,抱一抱拳,一同上了车。车上,花姐介绍道“她也才上学没多久,以后与咱们同住。”

林戈看祝彤,一眼便看出她以前出身必不很好。林戈自己是头人家的孙女,头人什么样的、奴隶什么样的,心里都是有数的。头人家也不是必得长白秀美,奴隶家也有漂亮的孩子,气质必是不同的,头发、皮肤、四肢、动作都有差异。

更明显的是祝彤姓“祝”,在安南,姓祝,只要你不是祝缨,那几乎可以肯定,你是奴隶出身。

她也不说破,只猜这祝彤有什么故事,能够也到幕府里生活。她听过祝炼、祝青君的故事,暗想难道这个祝彤也是一样。

祝彤确实与祝青君很像,她便是西征时主动给祝青君带路的女孩子了。她父母都过世了,又有年幼的弟妹,祝青君自己的日子过得也不太稳定,故而将她们安置在了西州城。以她带路有功,给她们送进了学堂,争取到了与烈士遗孤相同的待遇。

原本,祝青君的算盘上,这姑娘也机灵、有点子闯劲儿,读几年书,学成了调到自己身边当帮手。没有板上钉钉的事儿,祝青君也不去许诺,以致如今被祝缨和花姐截了和。

花姐笑吟吟地道“你们以后还会有更多的小伙伴的。”

这一批学生年纪都略大一点,不像祝炼、苏喆、郎睿他们,在极幼小的时时候就到了祝家。这些学生再学个三、二年,就能在幕府里半工半读了。

与此同时,祝缨也把赵霁等几人叫了来“你们功课不错。”

得到了夸奖,赵霁等人都很高兴,胸脯挺得高高的。

祝缨道“是该给我干活了”

赵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