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科幻 > 祝姑娘今天掉坑了没 > 535.争夺

祝姑娘今天掉坑了没 535.争夺

作者:我想吃肉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9-22 00:35:34 来源:就爱谈小说

“真的死了不不, 真的驾崩了”苏晟再次向信使确认。

信使道“是。”眼巴巴地等着苏晟放行。

苏晟命人供了他些食水,给他换了新马。信使只当他是个忠臣, 岂料信使前脚刚走,苏晟一摸后脑勺“嘿死得可真不是时候啊,正准备给姥做寿呢”

祝缨一向活得简单,也不追求大做生日。当年做丞相的时候就是如此,回到梧州之后也没这个爱好,多半是与亲近的人一起吃个饭。以前有张仙姑、花姐张罗,她也就默认了, 自二位过世之后,她自己就不提了。

但是杜大姐给记着了, 掐指一算, 来年祝缨整寿, 这可是个大事儿, 必得做的杜大姐与蒋寡妇二人在府里事务渐少, 便将一颗心扑在了这件事上。外面祁娘子、苏喆、祝炼等人也记着这件事, 私下串连了一回,都觉得应该大做一场。

两拨人到了祝缨面前,祝缨却认为不必劳师动众。还与之前一样, 就当时在幕府的人, 大家一起吃个饭就得了。众人的嘴是说不服她的, 她就觉得这事儿麻烦,又费钱, 现在安南正在提倡节俭,大家要做的事也还很多。

林戈见说她不动,便请刘遨出马。别人都是祝缨一手养大或者提拔起来的,刘遨不一样, 她虽年轻却是后来的,且颇受重视。刘遨听罢,也觉得这场寿应该做。这年月,有这样的寿数很难得,更难得的是身体也还好。祝缨的生活也有些寡淡,看起来干的都是大事,刘遨总觉得她有点孤独、有点冷,暖和暖和也是好的。

刘遨便游说祝缨“萧何建未央宫,也不是为了奢侈,大伙儿给您庆寿也是同样的道理。安南设镇之后,办的大事儿譬如太夫人之葬,都是丧事,还没办过喜事呢。上下官民人等,也借这个机会乐一乐。又在正月,也不耽误农时”

祝缨这才同意了,但要求不要浪费。

巫仁自告奋勇“我盯着,不会的。”

项安也说“一应用物,寿宴之后能再作他途的,我们都先规划好。”

祝缨也只好由他们去了,她自己是不在乎的,但刘遨说得也是,不能让整个安南陪着她没喜气。苏晟在北关,难免有油水,正准备给祝缨的寿礼呢。他才跟过往商人订了一尊玉雕的麻姑献寿,他妻子觉得这些东西未必能够出采,赵苏、项安等人,哪个不熟悉北货呢

夫妇二人正为这事儿着急,眼看日子一天一天往后走,一旦过了年,生日就在眼前了。

大家都这么在意准备一件喜事,皇帝死了,这不给人添堵么虽然安南也没几个人很在意皇帝的生死就是了。

他匆匆走回家,媳妇儿却不在家。这是一位附近小寨出身的姑娘,比苏晟小了七岁,在刘昆手下学了一阵,又在刘衍手下做事,最后被幕府录用,派到北关上来查账,挑出苏晟若干错处。苏晟因此被提到幕府去解释,险些被解职。最后查出并非故意,却也挨了二十鞭子。

此后也不知道两人怎么走到一起的,反正苏晟落下了听老婆话的毛病。

他转出门来,遇到一队贩布的商人,商人忙抽出两匹素帛来捧给他“都是好货,请您搜检。”

苏晟道“莫要弄鬼我才不收你这个”

两人正在拉扯间,突然一个女声飞了过来“你们在做什么”

苏晟手一收,素帛往地上一落,商人慌忙往下一捞,险险将素帛抱在了怀里。苏晟堆起笑来“娘子”

山红凤斜了他一眼“回家再说你。”又转了个笑脸,安抚商人,让他只管去卖货。商人脚下抹油,溜了。

苏晟道“你拿什么呢我并没有勒索他”

山红凤道“你做这个官,不故意去勒索就已经有许多好处啦,再索要,成什么话”

“是是是。”

山红凤将手里一捧东西交给他“拿着。”

“这是什么”

“腰带,”山红凤有点得意地说,“新的,我看姥常佩的那个有些旧了,新订的。北货,京城来的呢。”

苏晟道“京城啊”

“京城怎么了”

“陛下驾崩了。”

山红凤道“死得真不是时候啊,不过,也不碍咱们的事儿吧”

苏晟道“应该不算大事,京城离咱们这儿太远了,有事也与咱们干系不大。我只要守好北关,不叫人混水摸鱼就行。”

“那你这个时候回家做什么”山红凤问,“不该在关上的吗”

苏晟道“找你呢,咱们各自写信问一问他们,出了这个事,这寿接着怎么做,不能因为这个事耽误了吧”

山红凤道“我看也不能,不过问一问也好,大家一致。”

夫妇二人忙各自写信,再派人送信。很快就得到了一些回信,祝炼等人都说照旧。

山红凤还从刘昆处得到了具体的指点哪怕安南很重视皇帝的死亡,也不必因为他耽误了给祝缨做寿。皇帝死后,天下官员、百姓悼念也是有讲究的。通常是越靠近皇宫,力度越大。譬如京城,那就是真的一点儿喜庆也不能有,还要意思意思地戴点素色。因为天子脚下,得天子实惠最多。悼念的时间长短也不同。

其余依次类推,执行的标准也差不多。轮到安南现在,信送到,皇帝头七都过了。安南又是羁縻,幕府别接到消息就放鞭炮被抓到把柄告一状就行。

苏晟道“就是,东宫死的时候也没怎么样呀。生日照做反正离得远,朝廷现在也调不来大军,怕它怎地我看他们现在也顾不上咱们,都想着争皇位呢”

山红凤道“真的”

苏晟道“你信我”

山红凤张张口,想说他,猛地想起来一件事,又将话咽了下去。她说“那好,你看好北关,没事别总往家里跑,寿礼不用你操心了。”

夫妇二人一碰头,又各忙各的去了。

苏晟夫妇的想法也正是安南大部分人的想法。遥远的地方死了一个皇帝,与他们有什么关系呢安南、梧州、祝县,自设立之初就没把“皇帝”顶在头上过,“皇帝”也没给过他们什么好处,更不曾对他们造成过威胁。印象最深的还是江政封山,让梧州过了一阵紧巴日子,但那也不太难,很快就又恢复了。

离得远又管不了这里,所以,为什么要管一个皇帝死不死的

小部分人,如祝缨,却是不得不多想一些。如果一切顺利,报丧与报喜应该是差不多的时间出现的,通常这消息都会以新君的名义发下来。祝缨打开一看,只有一个皇帝驾崩的消息,还是政事堂奉太后之命发出的,且没有通知新君是谁,但要各地维持秩序,不得听信谣言,那就有点复杂了。

眼下政事堂里,有王叔亮、有施季行,还有一个一心求稳的姚辰英,有他们仨在还没能够顺顺利利地实现皇位的交接,估计是有一场麻烦,需要考虑最坏的情况。

刘遨是个认真的人,她到了祝缨的面前,谨慎地询问“节帅,要如何应对”

祝缨道“先写个奏本吧。”

刘遨道“新君未定也是件大事,只写个奏本就可以了吗远隔关山,谁也不知道新君会是谁、是什么样的性情,万一是个心胸狭窄的人,因此记恨,以后免不了要有麻烦的。”

朝廷的手明着伸不过来,抽冷子恶心一下也挺难受的,如果只是恭敬的态度就能免掉一部分的麻烦,刘遨认为是划算的。

祝缨道“当然要派人去,人去了,我的奏本也得到呀。唔”

太年轻的人,没有经验,很难应付这种复杂的局面。赵苏是最合适的,但年纪也不小了,长途奔波也够呛。祝青君身份特殊一点,也不太适合这个时候过去。

最终,祝缨还是选派了祝炼带着路丹青、祝彤同行。路丹青对宫里还算熟悉,祝彤会认路,且是男女搭配,适合各种社交、探听消息。

刘遨写奏本,因不知新君是谁,她的用词避开了之前知道的几个皇子的名讳,写了个万金油。再由祝缨写信给旧相识们。最后召来祝炼,让他带着路丹青、祝彤尽早动身,祝彤又带了一百骑兵同行。

路丹青在兵曹的事务,交由从西关上轮替回来的金羽负责,林风则被派往西关。

几道命令下去,除了赵振哭了一场,安南上下无人受惊。赵振的心情很是复杂,他知道这位先帝算不得明君,但好歹也是个君,死得也太潦草了,身后事都没安排好,这算什么呢朝廷、天下要何去何从只恐生乱。

他哭了一场,安南上下别人都无法体会他这个感受,这让他分外的难受。抹掉眼泪,赵振求见祝缨。

祝缨让他坐下,先喝茶,赵振一个须发花白的人哭得眼睛通红,让人看着怪不忍心的。

赵振缓啜了半杯茶水,才慢慢地问“大人,接下来会怎么样”

祝缨道“最好的结果,宫里乱一阵子。最坏的结果,朝上跟着一场斗,天下都有人受牵连。现在可没有一言九鼎的人物了。”不说当年的陈峦、王云鹤、刘松年,就是之前的郑熹,也能压一压局面。但是现在,他们都不在了。

王、施或许能让许多观望的人不动手,但冼、姚就不好说了,他俩收下叫驴不少。

祝缨默算了一下,感慨于冼敬的长寿他比我年纪还大吧

赵振追问道“您也没有办法吗”

祝缨道“人心难测,我现在只是个节度使,能做什么看阿炼他们能带回来什么消息吧。”

赵振颓丧地低下了头,有点失望,又有点释然。是呵,他们现在居在“南鄙”能做什么呢祝缨是有能力处理复杂状况的,但朝廷把祝缨这样的人“放逐”于此,还有什么指望

揖一揖,赵振拖着脚往外走,滑过了门槛,步入庭中,忍不住往北看去京城,现在怎么样了呢

祝炼等人一路走得很急,都是轻骑,年纪最大的就是祝炼,只要他的身体吃得消,她们就与他一同赶路。祝彤带的兵马男女各半,这既是安南的习惯,也是祝缨特意安排的。万一遇到紧急的情况,女兵可以进去一些男兵不方便去的地方。

带着粮队要走将近一个月的路程,轻骑奔丧小半个月就到了。虽然赶路很急,却也隐约听到一点消息,譬如宫门关闭了,许进不许出。又譬如,京城派出许多禁军、信使,不知道有什么大事发生。再譬如,新的京兆尹是一个老头子,姓江,以前一直在地方上。

他们携带着信印、通关文牒,一路畅通无阻,直到了京城外围,然后就被拦下了。上百号人,带兵器、有马,虽然通行,但京城不可能不关注。政事堂派了姚景夏率了一小队禁军在京外三十里拦住了祝炼,询问为什么要带这么多人进京。

祝炼道“骤闻噩耗,五内俱焚,仓促成行,恐随从人不堪长途奔波或有死病,故而多带了些人。”

姚景夏打量了一下他身后的骑兵,发现里面还有些女兵,也不觉得意外。这些南方人多半个头不高,连他们骑的马好像都更矮一些。骑着高头大马的禁军士卒心中不免要有一点自得。

姚景夏道“您不能带这许多人在京城乱走,禁军拨出一处营房,请他们驻入。”

祝炼道“分开了,我有事叫谁办去”

两人一番讨价还价,祝炼突然问道“京城是不是出了什么事为何不见新君登基的消息”

姚景夏的脸板了起来“这不是您现在该知道的。”

祝炼道“我进京后,难道没长眼睛耳朵我要有事,难道安南不会切问究竟情形如何,你不妨告诉我,也免得咱们在这里僵持。”

姚景夏无奈,只得说“齐王逼死先帝宫女,逃亡了。逃走的时候还伤到了秦王。”

“哈”祝炼觉得十分的不可思议,齐王,现存的长子,如无意外他就要当皇帝了,怎么会不过肉食者鄙合理又不合理的

姚景夏双手一摊“宫里是这么说的。严昭仪如今被禁足,严氏一门下狱。”

“相公们怎么说”

“相公们也不得入后宫,哪里知道内里的事”

祝炼又问“国不可一日无君,内里的事不知,外面的事呢”

“正在议,所以这一百人,不能乱走。”

“你这么一说我更害怕了,可不敢孤身入内,我可真怕一不小心就做了池鱼。这些人没有我的约束,反而容易生乱。他们得跟着我。这样,我也不乱跑,也不去四夷馆与他们鬼混。就在京城,就在会馆里住,如何”

姚景夏道“我须得回禀相公。”

匆匆去了半日方回,道“可以,但不许胡乱走动。”

“好。”

祝炼心道,大意了,应该在路上就让他们变装成商人或役伕,分批进城再会合的。又暗中提防,看来京中的情势比想象的还要糟糕一点。宫里指定出幺蛾子了。

进了城,姚景夏看着他们住进了会馆才去复命。

祝炼对路丹青道“你去郑府,问候太夫人。我去姚家,拜会姚相公。阿彤,你京城地面还不熟,先在会馆安顿他们。明天起,丹青带你熟悉京城的道路。”

三人分好工,祝炼去姚府,得知了政事堂之前的想法立长。

虽然齐王也不是个明君的坯子,但胜在礼法上说得过去。

如今倒麻烦了,宫里说他“失德”,两宫、秦王等坚决不肯同意他继位就算同意,他人也跑了。

依次下去应该是秦王,但他伤得比较重,又怕他才立就死,人心愈发动荡。接下来就是宋王,可他排行靠后,秦王受这样的伤,怎么愿意为人作嫁余下的两个皇子都小。

王、施二人觉得事有蹊跷,姚辰英自己也觉得情况不太对,就像祝炼想的,合理又不合理,而且齐王的亲娘现在还被软禁了。

姚辰英认为不如先立秦王,反正皇帝不干活更好,丞相就给干了,还省事儿。

但冼敬不不同意,他倾向于把齐王找回来,如果没问题,还得是他登基。王、施二人不同意皇位空悬,也不想立一个随时可能死掉的新君,而且秦王阻拦齐王这事,也很蹊跷,主张把这俩都放到一边,拥立宋王。

两宫则另有想法,穆皇后亲生儿子夭折,穆氏希望立最年幼的那个孩子。理由是成年的皇子们“不孝”,觊觎大位,不如从小培养一个明君,有母后抚育、丞相教导。

末了,姚辰英问“你怎么看”

祝炼道“齐王现在究竟在哪儿呢”

姚辰英道“他能躲的地方都搜了,竟不知道。”齐王同行的还有他王傅与几个王府的官员,他们的家里也没有这个人,所以正在找。

祝炼道“那,就要下令给各地的驻军,以防他”

姚辰英道“已经下令了,你们那里,没有他的消息吧”

“没有的。他应该不会往南方去的,真去了,路上我就该遇到了。”

姚辰英道“到了京城,不要乱跑,外面已经够乱的了。谁登门都别理会。”

“是。”

祝炼一时也理不清头绪,他单知道皇室乱的时候是真的乱,却不知道能乱成这副模样,掺和的人这么的多,比林风家、苏晟家都乱

回到会馆,打算汇总一下探得的情报,赶紧写封信给祝缨。路丹青已经回来了,她的表情比祝炼还要惊异。

祝炼问道“怎么遇到什么事情了吗”

路丹青道“过于离奇。我拜见夫人,夫人的儿子是长公主的驸马,听她们话里的意思,这事有隐情。是皇后做的局。”

“这话不能乱说,也不能乱猜。”

“是真的,长公主还啐来着,说,姓严的过于张狂了这就摆起架子来,不将皇帝真正的舅舅放在眼里了。您听,是不是有故事”

岳妙君口风严,架不住长公主忌讳少。长公主与穆家亲近,得管穆家叫舅舅。自己兄弟一死,严家就抖了起来,长公主正伤心弟弟,又担心自己和夫家的前途,严归那个闯祸的弟弟又与穆家子弟起了冲突。

他言语间颇为自得,以齐王是自己亲外甥,别人都没有他亲近尊贵,穆家要过气了,严氏“未必不如你”,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让围观的人眼睛放亮一点。

别人还罢了,穆家哪里能忍得穆夫人连夜进宫告状。

穆太后与穆皇后原本已经打算接受现实了,礼法在,丞相们也不愿意再生出事端来。赶紧弄个新君,丞相们还好接着干事呢。天下兵马勉强收回了,下一步就是休养生息,尽力抑兼并,事情多着呢

两宫无奈。于穆太后,哪个都是自己孙子,都行,于穆皇后,哪个都不是亲生的,但都得管自己叫娘,也差不太多。严归在宫中算老资格了,近来色衰,宠爱不足,但有儿子,平日里也比较会做人,不大招惹穆皇后。穆皇后捏着鼻子也就认了,作好了将来要对严氏更加容忍礼貌的准备。

现在不一样了。

原来你们以前都是装的小人得志之后露出本来面目了,那不得往死里作践我家不行不能让你们得逞

至于个中究竟使了什么计策,长公主再大意也不会说出来,路丹青也就无从得知,只能猜出来,齐王秦王估计都被利用了。齐王能逃出去,也是命大。

三人对了对消息,祝彤问道“齐王去哪儿了呢”

不知道。

就拿个消息给祝缨吗

祝炼道“能传一点是一点,明天咱们再各自行动。我明天得往宫里去。”皇帝还没下葬,是宋王出面给梓宫送到皇陵山上暂时开凿出来的洞穴里,等着山陵营建完毕。山陵使不是外人,正是穆皇后的亲哥哥,穆太后的侄子,现在正在监工挖土呢。

路丹青对祝彤道“我明天继续拜访夫人们,你与我同行。”

三人商议好了,次日一早就派人出京往安南传递消息。路丹青与祝彤这次去的是温岳府上,温岳是禁军老资格,温大娘子与祝家关系不错,路丹青在京城的时候也去过温家数次。

祝炼则往宫里递了奏折,等着宣召入宫。现在没有皇帝,大臣们请太后充当门面,但召见官员的事情还是丞相们安排,因此到了宫中,他不是见太后,而是被唤去了政事堂。

政事堂里,丞相肃穆,冼敬须发皆白,问的与姚辰英出奇地相似“齐王可曾南下”

祝炼只好又解释了一遍“不曾,诸位每以节帅是女子,不肯屈居女子之下,怎么会到南方来”

冼敬哑口无言。

正在尴尬时,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传来了齐王出现了。他往北跑,去找到了沈瑛的儿子。沈瑛之子外出为官,现在北方,两人也算是遥远的表兄弟,如今难兄难弟凑到一处,发出了一份檄文,控诉秦王谋害于他,要求天下忠臣“勤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