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科幻 > 祝姑娘今天掉坑了没 > 542.手段 妙!

祝姑娘今天掉坑了没 542.手段 妙!

作者:我想吃肉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9-22 00:35:34 来源:就爱谈小说

半天假, 刘昆还是很高兴的。自打到了祝缨身边,就容易有一种负罪感,祝缨本人通常不休息。即便是在安南把许多事务放手给晚辈的时候, 祝缨也不是闲得钓鱼喝茶, 她读书、练武、做各种的规划。再有时间,就到街上转转, 遇事平事。

她在干活,休息的人总是各种不得劲。

今天这半天假不一样,这是去见岳妙君, 正可将一些自家姑姑妹妹在安南的事同岳妙君讲一讲,她自家人反而不太爱听她说这些。

祝缨这次回来,又把刘松年的后人也与施、王两家一样各提携了几个, 较之施君雅、王允直,刘昆的堂兄弟们却总是沉默,让做事也做,也没丢脸,却不很积极。

平日里见到了,互相点个头问个好, 他们要对刘昆说道理,刘昆也不听,刘昆的事儿他们问了两次也觉得没趣儿。家里还是想让她们回家, 过完一个正常女人的一生,刘昆、刘衍却是一想到十二娘就很反感“正常”。

最后是互相知道彼此都还得下去,便只当对方是陌生人了。刘昆很快重新振作了起来,满朝廷上的官员都装死,也不差自己家里这些人了。

岳妙君与他们不一样,岳妙君与祝缨、刘昆都谈得来, 也喜欢与她们聊天。祝缨太忙,有太多的事要做,相较之下,刘昆就成了见岳妙君次数更多的那一个了。

现在刘昆比较担心的反而是岳妙君在不在府里,太皇太后死了,内外命妇都有事忙。岳妙君身份地位不低,难说是不是跟长公主等人同在宫中。

出了祝府,刘昆忽然想开了既然是相公让我去了,那就必是在的。

岳妙君才从宫里回来,她才交了一份大作太皇太后遗令。此时回到府中,心情还没有完全的平复。听到刘昆来拜访,便说“请过来吧。”

刘昆脸上带点微笑,由侍女引路直到岳妙君跟前。丈夫死后,岳妙君就挪了居住的地方,现在住的是当年她的婆母郡主养老之所。这地方近来又做了些改动,岳妙君扩整了书房,现在正在书房里翻看一些礼仪典籍。

听到脚步声,岳妙君抬头打量刘昆“这一身儿精神。”

刘昆道“说是服妖的也不少。管它呢”

她的穿衣风格,自入幕府之后就有了不自觉的改变。这种改变是潜移默化发生的,祝缨并不要求她们改装,但安南服饰多少融合了一些当地的特色,祝缨本人又惯着更轻便一些的衣装。姑姪三人不自觉地也受了祝缨的影响,刘昆回京之后更是以男装为主了。

岳妙君道“确实,不必听。又不是什么奇装异服,如何他们穿得,你就穿不得了”就是她自己,年轻时也穿过儒生的袍子,到了老年,反而

岳妙君道“你倒是稀客,今天怎么得闲的”

刘昆道“听说,您才作了一篇文章,恭喜恭喜。”

岳妙君嗔道“又淘气了。相府不够你忙的单为这个,一张帖子给我,我也是高兴的。能在相府不易,不要误了正事。”

“今天相公高兴,给我半天假安南来信儿了。”

“哦什么好事”

刘昆便将刘遨主持安南科考的事说了,又说“幕府铨选的时候,凡考查文字上的,也是她。”

岳妙君道“那确实是好事只可惜,朝中不能如此畅意啊”

刘昆道“总有希望。”

岳妙君却拐了个弯儿,问道“相公还好吗陈尚书丁忧,她又兼管着户部,且有得忙了。年纪也不小了,纵再硬朗,也要留意保养。你们年轻人,多照顾她。我有些东西,你回去的时候捎给她。”

“哎哟,我们府里有的。”

岳妙君道“她那个人,善经营,却总不给自己多留,都散了去,哪里有我这儿的齐全这库里堆的这些,白放着也都朽坏了。如今是她要紧。”

“哎我回去又要挨说了。”

“我给的,她说就说吧。”

刘昆只好答应了,又询问岳妙君“太皇太后的大事儿,您现在不在宫里,可以么”

岳妙君道“到底是年轻人,这些个礼仪上的事,虽说有定例,但每次并不相同”

刘昆正想请教,因太皇太后的丧仪从简了,她便想这礼仪上必有所不同,她也要请教一下,回去好同祝缨讲,以免祝府在这个事上出纰漏。一个说,一个听,岳妙君又翻出书来,给刘昆指出依据。

时间过得飞快,天色也暗了下来,侍女们进出点灯。

刘昆道“我也该走啦。”

岳妙君道“用些点心垫一垫,这半天,也怪耗神的。宵禁前送你回去就是。”

两人一边喝茶吃点心,一边说些宫中的闲话“明天一早我就要进宫去,这几天宫有这一桩大事,你们在外面也要小心些。我已经听说,穆家有些怨言,太后也说,这葬礼也太节俭了。”

刘昆点头记下。

岳妙君最后问“你在相府,可曾听相公提起过,东宫已立,如今相公也得胜还朝,中宫她可还记得”

刘昆道“先前事忙,东宫立下了,陛下又没有表示,就暂时搁置了,您是说”

岳妙君道“我什么都没说,但是在里遇到了杨婕妤,她是有试探的意思。你帮我捎个话给相公,就是这个事儿,我想亲自与她谈一谈。成与不成,是与不是,也好回婕妤的话。”

杨婕妤是太子的生母,在潜邸的时候就侍奉秦王了,秦王登基,她被册为才人,儿子立了太子,她成了婕妤。本人出身并不算高,只是个普通的小官家的女儿,也不是大家族,更不是名门望族。

刘昆道“好的。太皇太后是长公主的母亲,葬礼从俭,她会不会有什么怨言您”

长公主是岳妙君的亲儿媳妇,岳妙君现在是跟丈夫前妻的儿子郑川夫妇住在一起,她要是两个都不亲近,刘昆又担心她的晚年生活。

岳妙君道“不碍的,我自有话说。”

刘昆放下心来,专心享用点心,郑府的点心比祝府好太多了。

吃完了,刘昆便回府,将话带到,祝缨道“知道了,太皇太后葬礼之后,我去拜访夫人。”太皇太后的葬礼省钱,还省在给她跟早死了许多年的丈夫合葬,不另起山陵。理由就是思念丈夫。

这个工程量就会小很多。山陵使没有用丞相,而是用了裴清的孙子、裴谈的儿子裴铭,这人现在也有五十来岁了,算是有经验、在壮年。

礼部等又拟太皇太后谥号等等,不消细说。

却说刘昆把话带到之后,还在猜测祝缨说的“忙”是什么,祝缨更叫她“你与祝彤去兵部,调档。将近二十年来的民乱、用兵等档拿回来,取舆图,将所有事件都注明了。”

“是。”

接着,祝缨叫来了林风“这几天,你去见一见姚景夏他们,问一问,他们愿不愿意北上。”

林风道“这还用问必是肯的。”

“要问一下。”

“是,”林风说,“那,禁军其他人呢他们可有些眼红随您西征。说,您回来,挂念故人是好,他们的父兄与您也不生分。西边没有他们什么事,北边的机会您看”

他在京里确有不少狐朋狗友,也没辜负祝缨对他的期望,打探到了一些消息。

祝缨道“禁军是要拱卫陛下的,他们走了,谁来好好同他们说一说,他们有什么话,你也带回来。”

“是。”

祝缨又让江珍、赵霁等也活跃起来“京城的图书、朝廷的档案、舆图,你们也都要留意搜集。”然后又让赵霁去探望一个人郝大方、蓝德。郝大方是先帝的心腹宦官,先帝驾崩,他也淡出宫中,手中虽有些钱,仍然算是失势。蓝德是骆姳面前的总管,失势更早。

这两个都算是“故人”,如今腾出手来,联络一下也是一种姿态。

接着,又让祝青雪保持与会馆等处的联系,时刻注意搜集信息。

安排完这些,祝缨进宫去参加太皇太后的葬礼去了。她对太皇太后没什么感情,只留意葬礼的情况。穆家虽有怨言,这会儿胆子又小了起来,穆太后只在后宫里挑剔这个、排揎那个。皇帝却是一副摇摇欲坠的样子,大臣们都劝他“爱惜身体”,不要“哀毁过礼”。

到了出殡的时候,穆太后又要发作,皇帝干脆倒在了左右宦官的身上,大臣们一阵忙乱。祝缨对穆太后道“太皇太后慈爱天下,如今她的葬礼上,您再伤心难过,也请效法她老人家。”

穆太后一噎,看皇帝的样子也不敢再闹,闷闷地走完了后面的路。

丧礼过后,丞相们干脆召来了御医,询问皇帝的身体情况。这在以前是不太方便的,现在倒是合适。御医也不隐瞒,道是当日齐王下手没个轻重,是伤到了皇帝的内脏。亏得年轻,不然当时可能就没了。现在体弱是正常的。

丞相们又是一愁。好容易国家有了起色,皇帝可不能现在死再说了,太子还太小,齐王还活着,至少得等齐王伏诛吧

祝缨对御医道“这件事要保密,谁问,都不能说,尤其是宫里的。”

御医心里苦得很,宫里哪个都比他大

施季行也想到了,说“今后,你只管陛下的病,不用管别人。哪怕是太后”

御医这才略放心,转念一想,皇帝这身体,自己还不知道能活几天呢脸又皱了起来,躬着腰退了出去。

王叔亮看着他的背影,忽然说“东宫六岁了,该正经读书啦”

施季行道“不错,谁”

三个见过刘松年的人都沉默了,不说刘松年,这老头也不大会教学生,就说陈峦吧,现在这群货的学问也比不上人家。岳家呢,岳桓亡故,儿子的名头是不如其父祖的。一个杨静,白白蹉跎了几十年,现在要用,也已经病不能起了。

文的、武得都得配吧武将断代了。

丞相们只能自己上,王叔亮、施鲲算有家学,他们也不放心把太子再交给别人。皇家已经三代庸主了,太子要还是这个样子,丞相们哭都来不及。

王叔亮道“子璋,你也要算一个。”

祝缨道“我想,还是要与姚辰英通个气的。”

“也好。”

祝缨又说“我这里还有几件事要同你们商议。一、缩减宫中开支,二、抑兼并,三、北地援军。”

王叔亮一喜,又是一忧“前两件都不好办,难的是要有个引子,后一件是你长项,我们不便多言。可惜,太皇太后的遗令上没有添上一笔。”

施季行道“抑兼并倒不用引子,只是怎么做,还要谨慎。如果在咱们手上再办砸一次,以后这件事一提就是个笑话了。”

祝缨道“只要你们同意,宫中缩减开支我去游说陛下。至于抑兼并,我是想,何必要一声令下全国一起动手一个地方一个地方先试验一下,我正在选地方譬如才平定民乱,又或者正有平乱的地方。大兵压境,顺势就办了。”

“地方要慎重。”王叔亮说。

“好,你们回去也看一看哪里合适。”

而北地军事调度的事,另两人听说祝缨要调禁军,只说皇帝恐怕会反对,只要祝缨能够说服皇帝,他们便不管此事。

三人议定,各自散去,祝缨并没有向王叔亮先提及科举的事,王叔亮松了一口气。这个选女子做官,他的心里还是比较难接受的。

祝缨没有马上见皇帝,而是与岳妙君又见了一面。

岳妙君仍着素服,与祝缨临池观鱼。

祝缨道“二十三娘已经对我说了。”

岳妙君道“我无意做说客,虽说婕妤是我看好的人,但国家大事,想必有别样的考量。只是有一样,如果没有皇后,陛下万一生病,太后可就又要兴风作浪了。”

在祝缨面前,她说话也更直接了一些“如今,太后最名正言顺。齐王的事,大家都有疑虑,不能怪丞相们之前忧柔寡断。诚然,纨绔子弟、宗室傻子什么违背人伦的事都能干得出来,齐王的事还是太蹊跷。”

“我知道,”祝缨说,“先帝驾崩,宫人宦官讨好齐王,有没有生往他眼前凑的呢必然有但闹到这么大,有人推波助澜。”

郝大方可是先帝的心腹宦官。

岳妙君点头道“对秦王、齐王之争,起头也有些蹊跷。天家骨肉,不提也罢,但放任太后的私心,伤到了天下根本,百姓因而受难,那就不行。”

祝缨道“我这就去见陛下。这杨婕妤”她虽然是女子,不用避讳与后宫接触,但毕竟是前朝丞相,不避男女之嫌,倒要避内外勾结的嫌疑,皇帝面前不能做得太明显。

“有脑子。”岳妙君说,“只是如果一直只是个后宫,再聪明的脑子也没用,时日久了也要变蠢。若是中宫,多少能知晓一些国家大事,眼界不要那么的窄。”

祝缨道“我知道了。”

“你要不要见一见她”

祝缨道“现在不用,我先见了陛下,再说。”

“好。对了,姚辰英那里等援军呢。”

“我会安排好的。”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也要回春也不是一夕之间,你,保重身体,好好吃饭、好好睡觉。”

“哎。”

岳妙君又与刘昆略说了几句话,才与祝缨分开。

祝缨次日便去见皇帝。

皇帝在丧礼上半真半假地倒了,着实休息了两天,今天的气色回来了一点儿。

见到祝缨,他微笑着说“相公来了我这有今年的新来的贡茶。”

祝缨谢了他的茶,问皇帝怎么样了,皇帝咳嗽两声“从小,太皇太后就是个慈祥的人。大哥安静沉默,她也极有耐心,等半天就为听大哥说一句话。我、我”

皇帝又大声咳嗽了起来,眼圈儿也红了,宫女、宦官忙着捶背喂水。

“陛下要快点好起来呀。我很小的时候就到了京城,历四帝,见过许多的丞相,直到自己也进了政事堂,这些丞相里,老王相公最令世人尊敬,刘先生最有意思,唯老陈相公是个妙人。老陈相公,急流勇退,生荣死哀,是我辈楷模。我如今也是他当年的年纪了,陛下好好的,我做个隐逸,也能走得放心。”

“如今内外交困,危局未解,奈何要弃我而去呀我如今”皇帝说着推开左右,握住祝缨的手,“无一处省心,国事家事,压在我的身上啊”

祝缨也感动了,叹息道“是啊,内外无不辛苦。不过陛下也不要太担心,一样一样的办,总能解决的。”

“如之奈何”

祝缨道“先内后外,陛下身侧要先安静舒服了,才能有精神管国家大事。”

皇帝点了点头。

“太皇太后的大事,宫里也都辛苦了,臣冷眼看着,后宫竟没有一个能主事的,还要劳动太后。太后是长辈,陛下岂有让她老人家再辛苦的道理您看这宫里能有合适名正言顺分担的人么”

皇帝先是点头,再是摇头“她确实不妥,不妥。”说着欲言又止。

祝缨凑到他的耳边说“那就都交到太后手上了”

皇帝一惊,身子往后一退“那更不好”

祝缨道“陛下究竟在为难什么方便让臣为您分忧么”

皇帝皱眉,道“母后名份重,有母后事就多,我不想我的儿子也与我一样。你不知道,当日齐王的事,有些古怪,我阻拦他的时候,宫中有力的宦官已经执杖准备好了”也之所以,禁军精锐不在身边他就不安生。

祝缨想了想,道“那我知道了。”

“如何”

祝缨道“倒有个办法释放宫人,把侍奉过太皇太后的都放出宫去,发钱还乡,为太皇太后积福。顺手就穆太后的心腹也换掉一些,另择年轻有力者入宫服役,换掉她的人。”

皇帝道“妙要办得不留后患才好。”

“有不遵者,请依法办之。”

祝缨便趁机对宫人、宦官进行了一轮的替换,进的少、出的多,又裁掉一大笔的支出。

这一笔支出也不是随便就裁掉的,每一笔的支出都有受益的人。譬如宫女宦官的衣食等,经手人无不能从中获益,再有宫中采买之类亦是如此。动了他们,极易反噬。

祝缨对此也是门儿清以前她是给这些人送过钱的。

现在捏着了皇帝的痒痒肉,只消以清除穆氏势力的名义,将占据位置贪墨的人或杀或流,这笔钱就稳稳地省了出来。她也不用别人,命祝彤率女兵去抓人,听起来温柔,下手却不留情。

人都杀了,还能作什么夭查处宫中宦官的贪腐就是纯收入,也不需要顾及他的姻亲的影响。皇帝点头了,她就能掏老鼠洞了。

她也知道了皇帝不愿意立皇后,将消息透给了岳妙君。皇帝见宫中渐渐分明,将杨婕妤又晋为贵妃,权摄六宫,请穆太后颐养天年。

清理后宫的事办得又快又准,夏初,西征将士的封赏还没落实完,宫闱已经清理一新了。

这天,祝缨拿着最后一批的封赏来向皇帝汇报,皇帝心情大好,略扫一眼就批了。

祝缨趁机说“他们已然得到了奖赏,也该接着为陛下出力了。”

皇帝道“难道要让他们北上姚辰英也催过了,不过,这样会不会太疲惫疲弊之师远征,这个,似乎不妥。”

“不是他们,用姚景夏。”

“这”

祝缨晃了晃手里的文书“这些人,新得陛下之恩,正思报效,让他们拱卫陛下,再城没有不放心的。这些人也需要日夜见到陛下,以坚其心志。趁他们领了封赏,留下来多见见面,君臣之间才能没有隔阂。

至于姚景夏等人,出自北地,怀念故土。放他们回去,既是保家也是卫国,必出力死战。强留京中,思念家人,容易懈怠,反而不利于守护宫中。”

皇帝眼睛一亮,不小心说漏了嘴“谁说相公总是藏着掖着不肯为天子出谋划策的相公这说得太明白了”

哦,你爹就这么说我的恐怕是说我藏奸吧

祝缨选择性地接了后半句“想到什么就说什么罢了。那,我就开始调拨了”

“拟旨吧。”

祝缨又将禁军换防,亲自送姚景夏等人北上。守卫的禁军,又到了手里。

这一套办完,秋收还没开始,刘昆、祝彤又将分派的任务交了过来,祝缨这才请王、施过府一叙。

王叔亮、施季行这些日子也忙得紧,朝廷六部九寺,他们就三个人,各管着一摊子的事。祝缨不但要协调兵马,还要管钱粮,每天看着户部的家底生气。王叔亮天天看着青黄不接人才着恼,严令京兆尹江政狠狠管一管京中的纨绔子弟,看着就烦同时还要关注一下,哪里是不是又要有民乱了。施季行从大理寺旧档做起,除了冼党,又开始整顿一些看不过眼的官员。

这其中有些人的背景确实够硬,又或者就是他施家的旧人,施季行只好一一找他们谈话。不明办,让他们自己休致或者辞职,又或者调到闲职上,不令管事,保全其名誉。

三人凑到一处,施季行的火气更大一点,喘着气说“应该是好消息吧”

祝缨笑道“二位,请随我来。”

她将二人带到一张地图前,上面画了不少圈圈。

王叔亮道“这些都是有过民乱的地方,难道又出事了”他差点尖叫。

祝缨双手往一下压了压,道“没有没有,放心放心。还安全。这些都是发生过民乱的地方,从这些地方开始整顿嘛抑兼并、括隐,惩罚渎职的官员,打击豪强。匪已经把这儿梳过一遍了,犁过的地不就势种庄稼,等着它长野草吗”

施季行道“还是要安抚为主。”

“对,安抚百姓,怎么安抚以往呢,朝廷无力,还要倚靠当地士绅。可是我仔细想闻想,哪怕是天高皇帝远的地方,我才到福禄县的时候,也没怕过当地的土财主,该打的打、该抓的抓。黄十二那样的也照杀。大军才扫荡过,朝廷不应该这么畏缩吧”

“当然,”王叔亮叹道,“哪里是朝廷畏缩不过是当地畏首畏尾,不能勇于任事罢了”

只要下决心,还是能办,不过办起来难处也多,不如与当地大族妥协,这样上报给朝廷的账面上好看。瞧,我这儿太平了。不这么办呢,就得跟当地士绅斗智斗勇的,麻烦是真的。稍稍那么没有心怀大同理想的人,就容易选前者。

施季行道“子璋你想得虽好,却也要知道,有些地方的民乱,是地方士绅襄助平定的。”

“懂,所以有这么多备选呢一点一点来,再不动手,就更难了。姚辰英那儿正在关键的时候,不能断了粮草。等打完了,有功将士的封赏又是一笔。为安抚北地百姓,钱粮减免又是一笔。西陲已然免了今天、减了明年,又是一笔。如果不能把可以收税的土地、人口变多,就只能加税,那又要逼反一些人了。”

施季行道“那咱们参酌一下,从哪里开始好。”

王叔亮接口道“还有,选谁好。”

“快入秋了,各地刺史也快到了。我倒以为,可以下令,天下县令轮番进京考试,其中有能干者也未可知,这些才是亲民官。”

王叔亮道“也好。”

三人一番商议,又定下一件事情,祝缨留二人吃饭,王叔亮道“今天我值宿。”

施季行道“我家里还有做了一半的事。”他一个堂弟正被他提在家里训斥着要调个闲职呢。

祝缨便不再挽留,将二人送出府去“他们不吃,咱们自己吃吧。”

祝缨的相府,也与以前一样,管饭。不过刘昆的堂兄弟们与女官同堂吃饭有些难受,都推说要回家孝敬父母,晚饭不在这儿吃。王允直、施君雅倒是在了,王允直能留下来,纯是因为他亲娘给相府送了个厨子。

相府的官员里,女官不算多,但祝缨带来的女官却不少,祝缨都给她们安排了其他的职位。譬如祝彤,身上还有兼任。比如小付,她是当年大理寺女吏的孙女儿,慈惠庵长大的,有些医术,也被拖了来。

初时都还拘束,后来渐渐放开。

王、施二人也畅想未来“将来河清海晏,一定要周游天下”

王允直这话是对刘昆讲的,他比刘昆高一辈,刘、王两家世交,他是见男说男话、见女说女话,因刘昆又掌文书,文章又亦好,与她便谈得来。说这个,是因为刘松年曾经游历天下,写了不少好文章。

王允直因看出一些“治世”的苗头,便开始畅想了。

刘昆道“只怕您走不出三十里,就会因为吃不惯回来了。游学很苦的,有时候要自己捉鱼生火烤着吃。”

“刘先生做的烤鱼,好吃吗”祝缨问。当年到刘府蹭饭,没蹭到这一味恨

刘昆道“还、还行”

气氛很轻松,仿佛大治之事就在眼前,而不是姚辰英正在北方与齐王决战。

吃过饭,王允直等人回家去,祝缨又与刘昆、祝彤、林风等人再议事。林风需要押解粮草北上,祝彤要留意宫中。祝缨对刘昆道“十二娘的文集,你好了没有”

“啊哦,有一半儿了。”

“弄出来,刊刻,我出钱。”

“哎”

祝缨道“快着些。对了,南边儿还有消息没有”

考试结果是出来了,但是现在安南也不是抓到一个识字的就要给官做,而是要先试一试、教一教了。算来也过了两、三个月了,不知进展如何。

江珍从外面走了来“姥,有信,好些消息。”

刘昆惊讶道“好些消息出什么事了”

赵霁从后面闪了出来“哎哟,我算知道我爹为什么会刻薄他们了信、拜帖,是地方任上的。”

南士们开始往京城递消息,又开始活动,希望能够在秋天的时候进京见一见祝缨。

祝缨乐了“这不巧了么才与王、施说没有合适的人。”

你们不是有抱负吗行,干活吧

之前祝缨安排南士,没法挑地方,根本不知道会遇到什么事。现在政事堂给你们定点了连前情提要都给你们准备好了

不错,祝缨想,今年末明年初,姚辰英差不多就能回来了,一切向好。只要局面稳定下来,就可以办下一件事了,她得抓紧时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