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科幻 > 二婚后我靠美食暴富了[八零] > 第53章 053

二婚后我靠美食暴富了[八零] 第53章 053

作者:老胡十八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9-22 00:36:32 来源:就爱谈小说

卫孟喜揉揉眼, 又搓了搓脸,多出来的男孩个子不高,小脸蛋比以前白很多, 但依然是眉清目秀,眼睫毛又长又浓密, 鼻子高挺,还有一头标志性的小卷发, 不是二蛋又是谁

准确来说, 是长大了一丢丢的二蛋, 身高居然都快赶上自家这四个了。要知道他去年可是比他们矮呢,这一年卫东几个像是吃饱了饲料的小猪仔, 身高窜窜窜的。

这孩子天生自然卷,以前在村里为了不招人眼, 他妈妈都是直接给他剃光头或者只留短短的发茬子。但卫孟喜见过稍微长一点的样子,不会忘记。

单眼皮,狭长眼,卷发, 当时还说他长大肯定是个很有特色的帅哥。

“二蛋”

“卫阿姨。”小子腼腆的笑笑。

她原以为,自从去年那一别,她将很多年, 或许是终生不会再见得到他们。

走的时候很匆忙, 几乎是逃命一般的速度,但事后想想又后悔,后悔当初为什么不问他们一声,要不要跟她一起走,虽然碍于介绍信户口工作啥的,不一定现实, 但没问,就是她的疏忽。

她就这么失去了自己重生以后交到的第一个朋友,她也曾沮丧过。

“快看,妈妈吓傻了,我一开始也以为做梦呢。”卫东哈哈大笑,他刚回来看见多出来的小孩,只觉着熟悉又陌生,他挠挠头。

倒是根宝还记得,自己在他们家吃过鱼,那大概是世界上最美味的鱼,想忘也忘不了。

卫孟喜一把抱起孩子,说话都打颤,“小家伙你咋来了,你妈妈呢”

二蛋高兴得脸都红了,本来就腼腆,此时更像个小姑娘,他指指门口,“妈妈。”

柳迎春和一个中等个头,皮肤黝黑但十分壮实的男人站在一起,正看着卫孟喜笑。

一年没见,柳迎春好像长了点肉,头发剪短,穿着一身崭新的解放装,以前那种心如死灰的感觉没了,取而代之的是生机和幸福,眼尾虽然有皱纹,但面色红润,看着挺符合她的年纪。

柳迎春是1954年生人,虽然跟陆广全同班,但年纪比陆广全大两岁,今年刚二十七,正是一个女同志最漂亮的年纪。以前一直低着头沉默寡言,大家好像都习惯了叫她“二蛋妈”,不知道她的本名和年纪,此时整个人真的是焕然一新

“二蛋快下来,别累着你卫阿姨。”

卫孟喜一把拉住柳迎春的手,先是互相打量,从头到脚。

“你胖了。”

“你胖了。”

俩人异口同声,可不是都长肉了吗

柳迎春笑,捏了捏卫孟喜的胳膊,“你先说。”

那卫孟喜可就不客气了,埋怨道“你咋才来,也不提前说一声,这大半年我给你写过信,你咋也不回我”

自从去年刚到矿区收到一封她的主动来信,卫孟喜跟她的联系就断了。

“对不住,我去上学了,忘记把新地址告诉你,就”柳迎春不好意思的笑笑。

去年,菜花沟传过一段时间她的坏话,就说她不自量力,小小的初中毕业生也敢参加高考啥的,当时卫孟喜还鼓励她不要被流言影响,反正自己的人生自己做主,能考上是天大的好事,考不上也不枉努力过。

话是这么说,但她也没想到她真能考上客观来说,她都初中毕业很多年了,文革前就没考上高中,重新恢复高考能跨级跳,考上大学的几率也不大。

“考上哪个学校”

“书城医专。”

卫孟喜想起来,她是说过曾经想学医的话,“恭喜迎春姐,心愿得偿。”

一个寡妇,婆家娘家都死绝了,就是去上大学也只能带着儿子。但宿舍是公用的,孩子小,会哭会闹,生活习惯也跟大人不一样,她怕影响到室友,干脆咬牙在校外租了一间小房子。

她既要保证学业,又要为生活费房租孩子吃穿奔波,恨不得一天二十四小时掰成四十八小时的用,没收到卫孟喜的信,也就没想起来告诉她一声。

没有户口就上不了幼儿园,她又不可能把孩子背身上去上课。二蛋就是这样在书城的小房子里“住”了快一年,那可怜样卫孟喜都不敢想。

小孩那么旺盛的精力,她家这几个要是把他们关在屋里一天,等她回来屋子就没了。

柳迎春愧疚的摸了摸儿子的脑袋,母子俩笑起来是一样的腼腆。不过,卫孟喜也没忘记跟她一起进来的男人,他的头发也是微卷的。

柳迎春不卷,儿子卷,这个男人的身份,卫孟喜心想不会那么巧合吧倒不是说她重新谈对象或者改嫁不好,寡妇再嫁天经地义,但总不会巧合到她后来谈的对象也是个卷发但要说是二蛋的亲爹,她是不信的。

那个男人好像叫许军,许军都牺牲好几年,抚恤金都发给孤儿寡母了,又怎么会死而复生

可看长相,二蛋和他又隐隐有点像。

二蛋虽然看着腼腆,一眼看去更像柳迎春,但仔细看的话会发现,他的鼻子高挺程度,嘴唇的厚薄程度,都跟这个男人有点像。

柳迎春捏了捏她的手,“咱们进屋说。”

几个孩子叽叽喳喳在院里,一会儿弹玻璃珠,一会儿逗狗,压根不关心大人进屋说啥。而屋里,卫孟喜也听到了一个堪比小说情节的奇迹。

是的,这个男人就是二蛋的亲爸爸,许军。

许军今年十二岁,比柳迎春大五岁,俩人结婚的时候他已经属于这个年代名副其实的“大龄青年”了,但因为当时在部队上当工程兵,还是一名排长,回乡下谈对象还是很受欢迎的。

柳迎春长相清秀,话不多,无父无母,俩人第一次见面就觉着合适,很快扯证结婚。一个在家挣工分,一个在部队当兵,聚少离多。

后来孩子出生前,他已经当上连长,在参加西部湾战争的时候儿子还未出生。本来是想要等战事告一段落的时候就回家的,谁知却因为一场意外造成重伤,人也失踪了。

所有人都以为他牺牲了,而且是遗体都没找到那种,部队也是等了很长时间没看到他回来,又有迹象表明他确实牺牲,这才给家属送信。

其实,他那段时间并没死,只是身受重伤,被边境农民救下,养伤花了半年时间,等兜兜转转联系上部队的时候,部队干脆让他将计就计,重新安排一个身份去打入敌人内部。

具体的细节他连妻子也没透露,卫孟喜理解,自然不可能追着刨根问底,反正只要知道他于年初圆满完成任务,升为团长,等再回到菜花沟的时候才知道妻子已经考上医专,母子俩都去了省城。

找到妻儿后,一家口喜极而泣的团圆景象自不必说,许军触动很大,既然妻子是不可能离开书城的,她好不容易考上的大学不可能放弃,但他可以转业。

于是,他向部队申请转业到地方,适合他的兵种和专业技能的只有大型厂矿单位,而在距离书城市不远的地方,就有金水煤矿。

他选择到金水煤矿来,部队上很快同意,安排的职位也不低,居然是机修科主任,专门负责的就是各类大中型设备的维修维护,甚至采购以后可能也要走他们这一块。

卫孟喜咋舌,“那敢情好,以后他跟我家小陆就是同事了。”

忙使卫东和根宝去把爸爸叫回来,加什么班啊,你老乡,同村老乡来了,赶紧回来。

以前在村里,二蛋就是最喜欢跟他俩玩的,看电影都要互相帮忙占座的交情,立马小尾巴似的跟上,“我,我跟你们去,可以吗”

狭长眼翘睫毛,眼睛水汪汪的,真像一只小鹿。

“那你可得跑快点,我卫东现在是我们班跑最快的,谁也追不上哦。”

“嗯,好。”小伙子腼腆的笑笑,但也绝不会落后。

卫孟喜安慰两口子,“你们放心,我家这几个熟,不会丢。”这矿区都快成他们的后花园了,哪儿到哪儿要是有近路的话,别人不知道他们都一定会知道。

果然,这里话音刚落,还没分钟,陆广全就回来了,还穿着那身新衣服,但头上已经戴上安全帽,准备下井了。

两个男人见面,少不了要寒暄几句,虽然相差七八岁,但许军也不是话多的,跟陆广全倒正搭,以前在菜花沟关系也比普通社员要好些。

“我去炒俩菜,你们慢慢聊。”虽然她和陆广全是吃过的,但朋友来了再陪着吃一顿是必须的。

许军和柳迎春是下午才到矿区报道的,办完手续,把行李安顿好,没来得及吃饭,那就炒个大蒜茄子,切一盘卤肉卤鸡,来个洋柿子炒鸡蛋,炒两个时令蔬菜,再烧一盆青菜汤。

现在的锅灶好用,火力来得猛,只要洗好切好,几乎是不停歇的下锅洗锅又下锅,速度快到柳迎春都反应不过来。

“小卫你咋咋这么快呢”

“过几天你就知道了,先吃。”反正她卖卤肉又不是秘密,以前卖快餐的时候为了多争取一点看书学习的时间,她比这还快,比这还一气呵成呢。

整治上一桌饭菜,两口子又陪着他们边吃边聊,孩子们其实也不饿,但好朋友嘛,当然是要陪着二蛋,哦不,许久治吃饭的。

二蛋的大名叫许久治,可能是大家都觉着“二蛋”不好听,傻里傻气的,就全都改口叫许久治了。

“这名字也是他爸当年的信里说的,寓意咱们国家长治久安,永无战事。”

卫孟喜知道她又想到“守寡”那几年的苦日子,忙把话题岔开,“许哥,你准备啥时候正式上班”

许军在许式一族里排行第,她跟着陆广全按照村里的辈分称呼。

“先把住的地方收整出来,下个礼拜一吧。”

“那行,明天我去帮你们收拾怎么样”

许军进门就知道她现在可是大忙人,做着正经生意的,“咱们之间不用客气,你忙你的,等收拾好了还要请你们暖房呢。”

他终究是团级干部转业,又是立过功的,矿上就是没房子也得想办法给他们腾一套出来。房子小,行李也不多,收拾起来也不用多长时间。

卫孟喜从善如流,“那行,要是有什么我们能帮上忙的,你们只管说。”转而又说起自己明天要去金水市,他们需要啥能帮忙带回来。

她能明显感觉到,陆广全的心情更好更放松了。跟徐良虽然也有话聊,但因为是她要求着办事,他内心深处告诫自己要帮她出力,每说一句话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但跟许军不一样,他俩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又是同一个地方出来的,国人的“同乡”情节还是很重的。

平时看谁都不顺眼的苏奶奶,对许军和柳迎春倒是很和气,走的时候还帮着一起送到村口,嘱咐有时间常来玩儿。

“别看了,我脸上没花儿。”

卫孟喜收回目光,“你不是不喜欢应付咱们这些穷亲戚吗”怎么今天这么热情。

“真正的穷人是精神贫瘠的人,有些人目前经济困难不代表精神也贫瘠,你这些朋友里,也就这两口子还行吧。”

“拉倒吧,桂花嫂不行吗”

“太笨。”

“那文凤呢,你别说她也笨。”

“胆小如鼠,成不了气候。”

卫孟喜“”

好吧,她就不该问,这老太太嘴里不会有好话的。

她又不是她妈,就是她妈也没管过她跟谁交朋友,朋友一定要找比自己强的人吗那叫抱大腿,不叫朋友。

“你的小学毕业证不打算用了”

卫孟喜一拍脑门,差点忘了,前几天听说初中补课班开始招生了,她把小学毕业证拿出来放桌上,一忙又忘了。“我明儿就去报名。”

“哼,这还差不多,要是不读书,你也就有点小聪明,饿不死而已。”苏奶奶还问怀里的小呦呦,“你说是不是啊宝”

呦呦忙着吃巧克力,敷衍点头,这是久治哥哥给她的哟,她一次也才舍得吃两颗而已啦。

卫孟喜本来不是忘性大的人,但因为太忙,经常是做着某件事的时候又横空冒出另一件事,一被打断,时间被第件事占据,她就想不起了。

苏奶奶虽然说话不好听,但确实经常提醒她,有些时候她都记不得这件事了,老太太还能言之凿凿的凶她,说她这样的在旧社会连大丫鬟也当不上。

苏奶奶之于卫孟喜,相当于半个不情不愿还嚣张跋扈的老秘书吧。

***

第二天交完材料,当然,执照没办下来,她就不可能把四千块付给姚永贵。

有钱欠着,他不为别的,就为拿到钱也得出点力,一旦钱付清,那就别想了,帮忙是情分,不帮他也能说是本分。

除了买东西和吃饭的,卫孟喜这几天又挣回一百多,勉强能维持家用,剩下四千块她藏在老地方,必须保证要用的话立马就能拿到。

说来,这都一年了,她还没去办过一本属于自己的存折,更没把钱存进银行过,每天都是零钱换整钱,整票攒够一百就藏好每当她觉着可以去办存折存起来的时候,又有新的用钱的点子冒出来。

看来,只有等真正有钱了,才有机会跟银行打交道啊。

小学和初中的课本她抽空又复习了两遍,还找到几套中考卷子做过,每一科都能维持在八十分左右,说不上优秀,但也不差。

想着,卫孟喜打个哈欠,又翻了几页书,正准备往太阳穴抹点清凉油的时候,刘桂花兴冲冲推门进来。

“小卫你听。”她指着隔壁张家那边。

卫孟喜现在想好好看书,只敷衍的看了一眼,大约是有人在他们家院里等等,这不是侯爱琴侯主任的声音吗

“对,就是侯主任,听说是给咱们窝棚区的孩子送温暖,还要劝学呢。”

“李秀珍同志,你家这俩孩子,一个九岁一个五岁,这么大怎么还不去上学宪法里白纸黑字规定,受教育既是一种权利也是一种义务,你做家长的凭啥剥夺他们受教育的权利”

她人高马大的,嗓门也是出奇的大,一下就把李秀珍弱弱的辩解压下去,“啥经济困难,这窝棚区谁家不困难但也没听说谁家的孩子没学上啊。”

“就是,我听说你是继母,你这么做对你的名声也不好吧。”有个小干事帮腔,手里还拎着大包小包。

“当继母的,不求你真心疼爱他们,但至少学得上。”

“张毅也真看得下去,亲儿子呢”

卫孟喜一听就知道,她的办法奏效了。那天她不是答应要给狗蛋虎蛋送裤子嘛,回来后她第一时间找到侯爱琴,反映了一下窝棚区适龄儿童失学的问题。

也没指名道姓谁失学,反正她就把不读书不受教育的坏处扒拉一堆,又说煤嫂们的困难,孩子要是还不读书,以后只会重复他们父母祖祖辈辈的命运,永远不可能过上好日子。

更何况,她还说了一个比较长远的忧虑。窝棚区的孩子以男孩居多,大的十五六岁,小的四岁,早早辍学能干啥招工进不去,技术没有,肯定就只能坑蒙拐骗咯。

这影响的可不是窝棚区,而是整个金水煤矿的声誉,因为在外界和领导层的眼里,窝棚区就是金水煤矿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里名声不好,煤矿又能幸免吗

到时候要真有作奸犯科的,她这个负责工人大后方工作的妇女主任,可不就是首当其冲的吗

侯爱琴被她说动了。

但卫孟喜也同时提了一下,煤嫂们生活困难也是客观实际,很多孩子都**岁了还没穿过新衣服,她以自己的名义送不一定妥当,但她愿意捐赠一部分旧衣服出来。

有她带头,当时工会办公室的几名干事也纷纷附和,家里有不用的旧衣服都想要捐出来。

这主意好啊,现在实行计划生育,大多数这几年才结婚的人家都只有一两个孩子,孩子一长大,以前的衣服确实就没用了,不像以前生七八个,一件小衣服兄弟姐妹轮流穿。

能捐出来做好事,同时还能在侯主任跟前露个脸,谁会不乐意呢

于是,侯爱琴当天才在矿例会上提了一下,就收到很多人的支持。就这么一号召,居然还真募集到不少小孩衣服,虽然大部分都是打补丁的,但补丁不多,没有层层叠叠,完全能穿出去。

当然,卫孟喜就顺嘴提了一嘴上次狗蛋帮助龙公安破获一起拐卖案的事,说自己替苏奶奶感激他,买了两身新衣服,希望侯主任能“捐”给孩子。

她和李秀珍吵过架,几乎不说话的事,侯爱琴知道,闻言不仅表示理解,还特别赞赏她这种一码归一码,爱护儿童的做法。

这不,骂了李秀珍一堆,又把新衣服递过去,“这是咱们矿上的好心人捐给孩子的,我希望九月份开学的时候,俩孩子能穿着去上学。”

李秀珍弱弱的不敢说话。

“要是我看不到他们按时入学,我就去财务科,把学费从张毅的工资里扣出来,到时候能剩多少我可不负责,我只知道我是来宣讲宪法知识的时候告诉过你了。”

她做事雷厉风行,说完就咚咚咚去了下一家,差不多也是同样的话,但明显客气多了。

李秀珍猫着腰听了会儿,还真不敢跟侯爱琴唱反调,只能眼巴巴看着狗蛋虎蛋抱着衣服屁颠屁颠的。

她忙着生气,当然也不会发现他们拿到的居然是新衣服,还有两条白棉内裤,即使看见她也不敢给扔出去啊。

很快,侯主任来送衣服和劝学的事压过了高考分数的热度,毕竟高考是陆广全一家人的事,但送衣服却是惠及所有煤嫂的。

现在外头是变了,但矿区还是老样子,甚至因为新的气肥煤开采项目还没上马,以前的煤炭产能降低,正处于青黄不接的时候,工资涨幅严重滞后于物价涨幅。能买得起新衣服穿的人家不多,更何况是小孩衣服,每年都在长身体,每年都要买新的,谁顶得住啊

“侯主任真是大好人,连咱们家建军也得了两件呢”

卫孟喜倒是没要,反正她连洗衣机都用上了,想装穷也来不及了,不如就从从容容的该怎样怎样吧。

可惜建军比卫东他们大,不然她倒是可以送他一些,总得想办法帮他们一把,也不枉她和桂花嫂两辈子的好朋友。

“嫂子,我有个事想问问你。”

她这么郑重其事,刘桂花也收起了看八卦的态度,“啥事,你说。”

“你想不想跟我去金水市”

“啥”刘桂花一愣,“去市里卖卤肉可那也用不了两个人啊。”

她已经听小姑子说过了,小卫在那里也是支卤肉摊,一天虽然能卖跟矿区一样的量,但只需要半天她就要上省城拿货,根本不需要两个人守着。

而且,她还担心的是,“我去了,家里这摊谁给你守。”谁守她都不放心,孙兰香人是不差,但年轻小媳妇做事她还是不放心。

卫孟喜“噗嗤”一乐,“你跟我去市里只需要两个月,我打算先请文凤帮我看着这儿。”

可刘桂花心里的疑惑更多了,不多不少的去两个月能干啥,她是真想不通啊。

但她这人比较好的就是,凡是小卫安排的事,即使不是很懂,她都不会多问,有疑惑也攒在心里,因为过不了多久小卫就会润物细无声的告诉她。

来卖卤肉这几个月,她学到了很多东西。以前她也是个碎嘴巴子,爱说长道短,但来了这里,见识过矿区各种各样的人物,各式各样的脾气,她渐渐知道有些话是不能说的。

以前吧,她见过最大的“官”就是采煤班的班长,但现在,别说班长队长,各种主任处长矿长,以及他们的家属,她都见过,也能说上几句话。

要是小卫没给她这机会,这些事她想都不敢想。

再说,以前她每天都在想着怎么跟婆婆斗智斗勇,怎么防备着被她上眼药,现在谁有那美国时间跟老太婆斗啊,她忙着提高销售量,忙着涨工资呢

至于黄文华,他要听他老娘的,她也不稀罕,反正她行的端做的正还能挣钱,过得了过,过不了离呗。

卫孟喜没想到,自己一句话就让她想了那么多,只顾着说自己计划,“到时候嫂子跟我去把房子收拾一下,咱们把卤肉店开城里去,一开始不知道生意会不会好,我开你固定工资,每个月八十块。”

“八十那也太多了吧,我不能要,万一卖不出去咋整,咱们辛辛苦苦驮去,放快餐车会不会坏啊诶等等,卤肉店”

卫孟喜点点头,“对,以后都不摆摊了。”那苦谁爱吃谁吃去,她就想轻松舒服的把钱挣到手。

刘桂花兴奋得满眼冒光,能自己有个店,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她为自己能有小卫这样上进的朋友而自豪。

卫孟喜则在心里计算,天时地利人和都有了,就只欠东风,而这股“东风”终于在第天中午来到姚永贵把她的个体工商营业执照送来了。

那就是一张薄薄的纸,可卫孟喜却是双手接过,捧着横看竖看,证号是石兰省金水市第00001号。

她,卫孟喜,终于成为金水市第一个拥有个体工商营业执照的人啦

看了快分钟,才笑眯眯的拿到苏奶奶跟前,“您看看,咋样”

老太太嘴上说她瞎得瑟,但眼睛却迅速的将上面所有字看完,检查了局长签字,落款单位,连印花和钢印也全看过,确保是跟他们家以前的一样,这才挥挥手,“拿走拿走,谁稀罕。”

以前,苏家尚未没落的时候,这种“纸”都是论沓放的,她还拿来垫过桌脚。

卫孟喜可舍不得拿去垫桌脚,她直接上矿区照相馆,花高价装裱起来,又用玻璃相框装好,挂在书桌上方的墙上。

陆广全回来的时候,就笑了。

五个孩子里,居然谁都没发现多出来个东西,只有小呦呦指着墙上“啊啊”叫,“妈妈棒”

鼓起掌来是一点也不含糊,软软的巴掌心都拍红了。

“小傻瓜,不知道疼啊”

小姑娘点头又摇头,眨巴眨巴大眼睛,非常认真的说“妈妈坠棒”

卫孟喜哈哈大笑,亲她,用额头拱她,新长出来的绒毛扫得她脑门痒痒的,小姑娘嘻嘻笑。

话说,自从苏奶奶接手保姆的活后,小呦呦不仅很久没吃药了,就是脸色也比以前转得快,一顿能吃一碗多米饭,每天还能喝瓶奶。

老太太自己是不动手的,但她会动嘴,也喜欢动嘴,卫孟喜在的时候就指挥卫孟喜给孩子做食疗,药膳啥的,她不在就指挥刘桂花。

关键在她念经似的“指挥”下,她们做出来的药膳都没药味,孩子一点也不排斥,吃得嘎嘎香。

药膳这东西,要是没味道,那治疗保健的效果也微乎其微,除非加很多别的调味料来掩盖。可按照她说的法子做出来的山药粥干姜粥,就只有一丢丢淡淡的味道,孩子吃了却肉眼可见的好起来。

卫孟喜怀疑,她是不是有啥祖传秘方,不然她以前也是吃过药膳的人,怎么没遇到这么神奇的。

“乖乖,在家好好喝苏奶奶的粥,妈妈给你挣钱去。”第二天,卫孟喜叫上姚永贵,早早的来到金水市房管所,一手交钱,一手签合同办理过户。

合同签字画押,一式份,各自保存好,再亲眼看着房管所的户主登记变更成自己的名字,卫孟喜的心终于落回肚子里。

她,终于在金水市有了第一套自己的房子。虽然破旧一点,虽然只有二百多平,但她非常满意

另一边,拿到钥匙的刘桂花,早早的开始打扫房子,卫孟喜找了位换锁师傅,先把原来的锁换掉,又找来几位经验丰富的装修师傅,把房子里里外外检查个遍,坏损的瓦片换掉,松动的楼梯楼板和栏杆,通通换掉。

就连以前姚家摆放的几张小桌子,她也给清理出去,因为她压根不需要。

现在最紧迫的是要在屋里砌灶台,搭口大锅,加上水缸菜板锅碗瓢盆的,至少要天才能完工。师傅一边测量,她就一边计划,“还得在靠墙的地方打上一排储物柜,开放式的,再订做一批玻璃瓶。”

刘桂花咋舌,咋这么复杂呢。

但卫孟喜是要好好打造这个店的,肯定不能敷衍了事。要是租来的房子,打灶台啥的只要过得去,将就用用就行,但自己的房子,她可舍不得敷衍。

其实图纸昨晚陆广全就给她画出来了,但卫孟喜还想再添补一下。“师傅,后门这里能帮我换成铁门吗”

自带的小院子铺着青石板,靠墙的地方还种着几棵老石榴树,但自带的后门却是正对胡同,木门的话别人一撬就能摸进来,她心里不踏实。

至于楼上的房间,她其实也没想好用来干啥,就只是暂时打扫干净,置办上一套被褥铺盖,寻思着万一哪天能应个急。

她把大体思路一说,刘桂花留在房子里给她看着,自己则跑省城进货,两边生意都没丢。

对于卖卤肉的工作,文凤很感兴趣,也很好上手,反正她都看了不知几百次,怎么选肉,怎么切,怎么算账,几乎是学了十成十的。

苏奶奶冷眼旁观着,也没说啥,卫孟喜就知道文凤干得不错。

“妈妈,许久治说,他妈妈说了,晚上让咱们上他家吃饭。”卫红甩着小辫子进屋传话。

柳迎春来过两次,恰巧都赶上卫孟喜和陆广全不在家的时候。

今晚他们就正式搬家,在金水煤矿落下根了,卫孟喜很高兴,把五个崽狠狠地洗刷一遍,换上干净衣服,又提上早已准备好的礼物,全家一起上门。

那是一套景德镇产的碗碟,听卫东说他们家还没买碗,卫孟喜就提前告诉柳迎春别买了,搬家那天她带过去。

他们家分到的小房子是筒子楼里二十来平的套一,就在一楼,墙是粉刷过的,地板是擦得亮堂堂的,窗玻璃和外围的铁栏杆也刮得干干净净,一点锈迹也没有。

小小的客厅里,沙发,饭桌,柜子和书桌都有,真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许家两口子的眼里,蓄满了温柔的笑意,偶尔互相对视一眼,都是满满的情义。

是啊,柳迎春自打收到死亡通知书那天,心就死了,活下去的唯一希望就是儿子,把儿子养大,给许家留个根。村里也有不少人给她介绍过对象,承诺给她挣工分帮她养儿子,但她从未动摇过,哪怕面对闲汉不怀好意的骚扰,长舌妇女的风言风语,她也不为所动。

而许军,在那样恶劣的热带丛林死里逃生,好容易联系上部队,又要卧薪尝胆,深入敌营,行差踏错一步,就是死无葬身之地,永远的消失在这个世界上他活着的每一秒钟,都是为了妻子和儿子,为了这个国家。

现在,一个上大学,一个当干部,彻底搬离菜花沟,在这个充满无限可能的金水煤矿,拥有了自己的家。

好人就会有好报,上天待他们挺公道。卫孟喜光想着,就眼眶发酸。

她相信,她和陆广全的努力,也配得上这份公道。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