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科幻 > 二婚后我靠美食暴富了[八零] > 第54章 054

二婚后我靠美食暴富了[八零] 第54章 054

作者:老胡十八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9-22 00:36:32 来源:就爱谈小说

在紧锣密鼓装修一个星期, 又精心筹备三天之后,1981年8月6号,石兰省金水市人民路上, 伴随着足足响了五分钟的炮仗声, 一家名叫“美味卤肉店”的小店开业了。

没有大腕云集, 也没有大操大办,甚至连剪彩仪式都没搞,卫孟喜和刘桂花带着一群来看热闹的娃, 就把店开张了。

装裱好的营业执照, 被高高挂在墙上, 确保客人能第一眼就看到。临街面放了一排干净透明的玻璃柜子,柜子下部贴着一层红色的包装纸,上书“美味卤肉店”,就连油纸袋也是专门订做的, 上面印着“美味卤肉店”。

本来卫孟喜没想这么搞,无所不在的洗脑式广告, 可小卫红叭叭说,要让全国人民都知道他们的卤肉店名字, 卫孟喜忽然就灵机一动这不就是那些穿越文里说的, 品牌的力量吗

有了这么朗朗上口的名字, 不好好宣传一下, 以后还怎么做大做强。

这个店里有锅灶, 还有低价买的煤炭,她们一边卖卤货,还能一边卤货,两不耽搁。左右两面墙上,一面货架上整齐的摆放着各种玻璃调料罐, 看着就很卫生;另一面则是各种卤货的价格,猪脸肉、猪舌头、猪耳朵、卤肥肠、卤鸡、卤鹅全用大大的红油漆明码标价。

“哟,小卫同志的卤肉店今儿开张啦”王干部前几天就听卫孟喜说过,后面这家敲敲打打的店是她新开的卤肉店。

“看我给你带了一堆老姐妹来。”

她身后当真跟着一群头发半白的老太太,一个个精神奕奕,满面红光,穿着也十分干净体面。

“你们上次不是还问我卤肉哪儿买的,就这家,你们放心的闭眼买,不好吃来找我。”

卫孟喜赶紧擦擦手,“谢谢王阿姨,也谢谢几位阿姨捧场,咱们今天开业第一天,所有卤货打九五折。”

有的人不知道“打九五折”啥意思,她就耐心的举例子,“平时买一块钱的东西,今天量还是一样的量,但付钱只需要付九毛五,如果购买满十元的话,可以直接打九折。”

有个老太太接嘴,“就是买十块的东西,是不是只需要付九块”

卫孟喜肯定的点头。

老太太眸光一动,那可是优惠一块钱呐实打实的能省下一块钱,够买半斤肉啦买五块只能省二角五分,买八块省四角,买九块省四角五分,但只要买足十块,一下子就能省一块钱

卫孟喜运用的就是后世的营销策略,买一件的折扣永远没有买两件的高,两件又没三件的高,这就促使消费者控制不住的想要拥有更高的折扣,因为这是任何人都会有的“占便宜”心理结局嘛,自然是买得越多,她赚得越多,消费者也觉着占到了越大的便宜。

双赢。

好几个老太太跃跃欲试,可有人还是得泼冷水,“谁家也吃不完十块钱的卤肉,我看还是算了,咱们家不像王姐有冰箱,别放坏了可惜。”

刚才问话的老太太努努嘴,把其他人叫到一边,小声嘀咕几句,便目露喜色。

“小卫同志,你看这样行不行,咱们两个人合买十块钱的,你帮我们分两包装,咋样”

原本每人各买五块的,每人只能享受二角五分的优惠,但合买一下子就变成了五角,翻倍占便宜啊

卫孟喜心说,她还真猜对了,家庭妇女们的智慧,能省一分是一分,“要是别人肯定不行的,因为这不符合我最初说的单人单次买满十块的要求”

老太太很失望,但下一秒,卫孟喜就说“但是”。

“几位阿姨都是王阿姨介绍来的,我就破例一次,你们以后可一定要多来照顾我哟。”

老太太们顿时喜笑颜开,王干部也不动声色的挺了挺胸膛。

于是,原本只打算买两三块钱的卤肉,为了即将占到的“便宜”,老太太们两两一伙,都合买十块钱的。

卫孟喜敞亮,称重在她们眼皮子底下看着称,每一袋都把称头留得足足的,偶尔还会多加个一两片。

东西是不多,两片肉也值不了几个钱,但谁不高兴呢都夸她会做生意,为人厚道啥的。

她本来就在小菜街卖了好几个月的卤肉,前几天卖的时候也一直宣传自己的店就要开业了,时间地点都告诉别人,很快,很多跟王阿姨一样的老主顾都赶来。

卫孟喜既然说是看在王阿姨的面上才给她们的优惠,那么接下来的客人她就不会再破例,都一口咬定就是要单人单次买满十块才能达到减一块的要求。

幸好,这些老顾客都不难缠,能比平时便宜他们已经很满意啦

一整个上午,刘桂花在锅灶上又洗又切又烧的,压根没时间来柜台这边看热闹,卫孟喜的嘴巴也没歇过,不停的介绍,不停的称重,切肉,收钱,补钱。

她在柜台后面靠墙的地方打了一个铁柜子,权当保险箱用,上面敞开的大抽屉是收放零钱,每攒到几张大团结就放到下面带锁的柜子里。

卫孟喜现在想起上个月弄丢那一桶钱,心脏还时不时抽痛呢。

“卫国卫东,下来吃饭。”

反正是暑假,卫孟喜把几个孩子带来“见见世面”,建军和新出炉的许久治小朋友,自然也是要来的。

一整个上午,她们在楼底下做生意,孩子们就在楼上玩打仗,玩过家家,上上下下的在楼梯上跑,卫孟喜不让他们吵人,好嘛,那就爬。

一整个楼梯和楼上房间的地板,都被他们这几个人形拖把给擦干净了。

就这,卫孟喜也没时间生气,“赶紧吃完睡午觉,我们下午还要干活呢。”

锅灶都没空,就去隔壁每人要一碗面,让烧个鸡蛋汤,配着自家卤肉,建军高兴得“嗷嗷”叫。

许久治也只是第三次吃卫阿姨的美味卤肉,但他不叫唤,也不像卫东猴子一样打闹,只是小嘴巴包得鼓鼓囊囊,嚼得飞快,一双筷子使得十分溜。

他也是最会照顾人的,小呦呦手短够不着,他就会站起来给她夹菜,还挑着切得小块,薄片的,喝鸡蛋汤还要帮她吹不烫了才行,简直就是个尽职尽责的小保姆。

卫孟喜实在是太累了,六个崽吃饭也闲不下来,总要趁着各自的妈妈不注意,碰一下这个的袖子,揪一下那个的辫子,以前很乖的根宝也跟着卫东“学坏”,挤眉弄眼笑嘻嘻的。

只要不是原则性错误,卫孟喜都选择睁只眼闭只眼。用苏奶奶的话说,她以前动不动狮吼功其实是不对的,吼久了她累,孩子免疫后也会失去震慑作用,甚至更长远来看,对孩子性格影响也不好。

想想吧,家里有个每天练狮吼功的妈妈,孩子能学会好好说话不也是吼嘛。

按苏奶奶的理论,这么多孩子就像放羊,外松内紧。划定一个羊圈,只要羊群在范围内活动就行,牧民要学会高效牧羊。

可惜,有的羊就是很欠揍,卫东忽然神秘兮兮的说“大姐三姐,我给你们看个东西。”

俩女孩已经上过很多次当,不是虫子就是小壁虎,或者是被他得半死不活的小老鼠,“不看。”

她们懒得理他,他也不死心,猴子一样窜过来,从身后捏着拳头伸过来,“大姐三姐你们看。”

小手慢慢张开,俩女孩也被引得目不转睛的盯着。

“头低下来一点,放心,不是吓人的东西,我发誓。”

他说得信誓旦旦,根花卫红再不怀疑,睁着大大的眼睛,低头忽然,她俩吸了吸鼻子,“哇”一声叫起来。

“嘿嘿嘿,尝尝本大王的荷包蛋炒黄豆卤肉屁”

“妈妈卫东他拿屁熏我们”

卫孟喜离得远都被熏得睁不开眼,从睁眼他就吃了荷包蛋和很多炒黄豆,现在又是肉又是面的,都是高蛋白不好消化的东西,那臭就是黄鼠狼闻到也会被臭晕的。

“卫东你死定了”卫红可不像根花温柔,直接一个健步冲过去要踹他屁股。

他跑得比猴子还快,卫红不仅踹了个空,还被惯性一带,在地上摔了个大马趴,顿时嘴一张,“哇”的哭起来。

卫东早早的窜二楼上去,整个房子回荡着他找死的笑声。你就说吧,卫孟喜能不揍就是累得坐轮椅她也能蹦起来爆揍他狗头。

反正,好好一顿午饭,不是这个哭就是那个嚎的,卫红根花告状,卫东就说上次他怎么着怎么着也是被她们骗了,还拉来二哥和建军哥作证,孩子分成两拨在那儿对簿公堂,店里吵得屋顶都快掀翻去。

她也想讲公道,也想用证据说话,给他们断个清楚明白,可他们扯的都是些自己都不一定记得的陈芝麻烂谷子,已经是“死无对证”的,卫孟喜在这一瞬间真想把他们扔出去通通不要

“闭嘴,再吵嘴待会儿就给你们打包送回去。”

终于,世界安静了,姐弟四个眨巴眨巴眼睛,悄咪咪闭嘴。

卫孟喜对着刘桂花抱歉的笑笑,指指脑袋,“总有一天要被他们烦死。”

她可以摸着良心说,除了呦呦还小,以及上辈子的遗憾,她稍微偏疼一点,大这四个她都是不偏不倚的合格的端水大师,可他们仿佛就是有用不完的精力惹她生气。

说不团结吧,在面对外人的时候他们又能一致对外,干仗还搞分工协作,嘴巴紧得拉链似的,妈妈做生意的事一个字不漏,更别说哪个小孩敢欺负小呦呦,他们能把人揍到哭爹喊娘。

说团结吧,又天天要争这争那,就连每人给一角钱零花钱,他们也觉着自己的钱没有其他人的新,或者比他们多了一个折角。

“既然你们有用不完的精力,那就回家给我干活去。”

“好呀我们喜欢帮妈妈干活。”四小只异口同声。

卫孟喜气结,不想再多说一句话,倒是刘桂花想要缓解气氛,小声说,“今早这生意可真好,我瞅着比咱们在矿区卖得还多。”

卫孟喜还没数钱,但卤肉卖了多少她大致有个数,“是要比矿区多点。”多一倍吧。

但她也知道,今天能卖这么多,主要还是刚开张,以前的老主顾光顾的多,新客人并没多少。

归根结底,还是她这店开得太低调,顾忌着自己是第一家私营业主,怕阵仗搞太大引来太多关注,其实是她被打办的人追赶出心理阴影了,忘记现在是有执照的人真应该听苏奶奶的,花钱请人舞舞狮子啥的,怎么说也能吸引一波流量。

正想着,对面国营饭店的林姐火急火燎跑来,“小卫赶紧的,给我切一斤猪脸,两个耳朵,一根猪舌。”也是他们运气好,吃个饭也能遇到生意。

卫孟喜放下没吃完的半碗面,洗洗手,穿上白色工作服,“好嘞,是客人点的吗”

“嘘这次来的可不是一般客人。”

卫孟喜本来是不好奇的,她忙了一上午都快累成狗了,多讲一句话都觉着累,可耐不住林姐想说啊。

“听说是省里来的大领导,来做什么调研的,在二楼闻见香味儿,问咱们是不是做啥好吃的,我一寻思,肯定是你这边香过去的。”

“谢谢林姐帮我介绍生意,以后有要吃的只管过来。”

她摊子的进账,每天至少有二十块是来自于对面饭店的食客。按理来说食客买了卤肉,点的菜就会减少,直接影响到饭店的生意,他们都应该不待见她才对。但卫孟喜做事大方,林姐和曹经理都没少吃她的肉,反正拿的是死工资,多卖出去几个菜也不会多发一分工资,缺乏积极性和主人翁意识。

可她不知道的是,今天来利民饭店用餐的真是省商业局的领导,他们一行四人调研了一个上午,正是人困马乏的时候,就着卫孟喜的卤肉,居然破天荒的每人吃了三碗米饭。

“老刘啊,你们金水市的熟食店做得不错嘛。”

姓刘的市领导其实也是第一次吃这样的卤肉,也有点意犹未尽,“领导喜欢就带一点回去。”

“不可。”这时候的干部还是十分清廉的,坚决不拿下属一针一线,“做卤肉的师傅年纪应该不小了,也不知道是哪个店的”

做吃的,天赋只是一部分,更重要还是经验,只有工作年限足够长的大师傅,才知道东西怎么做好吃。

刘姓领导也跟着点头,“领导稍等,我下去问问。”

“别跑了,正好我们也该下去了。”

四个领导下楼,都不用问,循着香味,视线很快落在“美味卤肉店”的招牌上。这年代的国营熟食店都是什么“益民”“利民”“红星”“五一”之类的,直接叫“美味”的,他们在省城也没见过。

等走近一看,那一排干净透明的玻璃柜,跟国营店也不一样。

再看店里,无论墙面柜子还是瓶瓶罐罐,都有种干净整齐的视觉体验,国营店虽然也是干净的,但调料不会装玻璃瓶里,更不会做一整面墙的陈列柜。

而两个穿衬衣的妇女,正趴在一张小餐桌上打盹儿。

刘姓领导想要叫醒她们,被调研员抬手阻止了,因为他已经看见那个编号为001的个体营业执照。

“这居然是个体私营业主”

“我前几天听说徐良要发证,看来是真的。”不仅发下来,这都开业了。

商业局的刘主任不是滋味的附和着,商业局负责的是招商引资,可这年头除了粤东省的临海地区,哪有什么“商”给他们招呢

做不出成绩,他们也很头疼。同样的兄弟单位,工商局却敢发证,推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这个试点效果好的话,接下来一段时间可以想象个体工商执照的火热,等着领证的人都能排到省城去了。

“金水市第一家,不错,不错。”领导一连说了两声“不错”,“把名字和地址记下来。”

秘书赶紧掏出小本本,迅速记下关键信息。

***

累垮的卫孟喜睡得可香了,醒来胳膊麻得抬不起来,脸上压出很多印子,压根不知道中途还有人来过,下午把刘桂花留下看店,她骑车上书城备货。

刘香知道她的店今天开业,见她喜滋滋的,也跟着笑,“生意不错吧”

“还可以。”嘴上说还可以,但要的货却是翻倍。

最近天热,聚宾楼也不怎么来拿下水了,倒是便宜卫孟喜直接拿走大半,等着吧,总有一天,她能把整个肉联厂的下水承包掉。

因为她拿的多,又是关系很好,从不赊欠的熟客,刘香帮她从厂里申请下来一个更便宜的价格,现在她的成本倒是比以前更低,利润空间更大了。

再加上夏天嘛,懒得做饭的人多,煮一锅稀饭或者烙几张饼,就着卤肉就能直接下饭,顺带把销量也推高了。仅仅开业第一天,人民路店就赚了六十块,足足是矿区的两倍

能挣到钱,心情也好。卫孟喜就上自由市场买两条大鱼,居然还看见卖河虾的,青白色半透明的,只有呦呦小手指那么大的河虾,鲜得她咽口水。

卫孟喜想了想,六块钱一桶,足足有二三十斤呢,算非常便宜的价格。“大爷,两桶我全要了,但我没带桶来,你的桶能不能先借我,明天下午三点我拿来还您,咋样”

她本来也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谁知老大爷居然笑眯眯答应了,“成嘞,我记得你。”

卫孟喜一愣,指了指自己鼻子“您认识我”

可她应该没见过他啊,不然不可能没印象。

“去年买螺蛳那个小女同志,是你吧”大爷脸上的核桃皮都舒展不少。

他记得这个年轻女同志,倒不是因为她漂亮,而是她的礼貌,不砍价,直接买,也不挑三拣四,说好就掏钱,临走还要说声“谢谢大爷”。

这些买菜的,一颗大白菜恨不得剥出去三分之一的外壳只买菜心,他见得多了。像小卫这样爽快不墨迹的,还真是第一个。

卫孟喜一想,那还真只可能是她,这年代的石兰人没几个会吃那东西,她之所以会突发奇想做卤肉,其实还得感谢麻辣螺蛳的启发。

“谢谢您啊,大爷。”

“谢啥,你付钱把我卖不出去的东西买走,我高兴还来不及呢。”老大爷是真挺健谈,一会儿的功夫已经跟卫孟喜聊上了。

原来,大爷姓仇,家住书城市周边一个天然淡水湖泊边上,常年以种地为生,偶尔捕捞点小鱼小虾螺蛳啥的卖卖,补贴家用。因为也不以这个为生,倒不是每天都来,只农闲时节才来。

他蹲着卖东西,卫孟喜也没注意,谁知一站起来居然比她高一个头还多

要知道,她在女人里面已经算高个子了,那仇大爷的身高岂不是至少一米九人虽然老了,但腰背挺直,像一株挺拔的白杨树,双臂也长得惊人卫孟喜知道,臂长占优势的人,善于游泳。

“仇大爷您从小就在海子边长大的吗”

仇大爷伸伸手臂,“对,年轻时候出去闯荡过几年,后来发现还是故土难离。”

卫孟喜正想问问他淡水湖的事,以后会出一种很有名的鱼,因肉质鲜美而热销全国各地,甚至都卖到国外去了。也不知道现在这种鱼出现没有,谁知刚想说话,忽然右边传来一声“小心”。

太快了,她根本来不及反应,眼角余光就见一个黑影冲她飞过来。

都看不清楚是什么的东西,直突突飞过来,要是重的,绝对能给人脑袋瓜开瓢,就是轻的,至少也得来个脑震荡。

就在大家惋惜这么漂亮的女同志要遭殃的时候,说时迟那时快,忽然一只大手伸出来,分毫不差的,一把抓住那东西动作之快,周围人都惊呆了。

离卫孟喜最近的人都抓不住,他离着两米多,居然能抓住关键,全程他的脚都没挪一步,整个人像一株大树般,稳稳的立在那儿。

“以后别来人多的地方玩。”仇大爷板着脸对几个熊孩子说,手里抓住的分明是一个蓝白相间的皮球。

熊孩子知道他们差点闯了祸,忙对着阿姨说“对不起”,抱着皮球灰溜溜跑远。

卫孟喜倒是没被吓到,那一秒钟压根来不及害怕,更何况只是一个皮球,“谢谢仇大爷,您这身手可真了不起。”

仇大爷似乎是不想提自己的身手,挥挥手,“钱也给了,车在哪儿,这两桶虾我给你送过去。”

买了这么多东西,自行车肯定是驮不动的。卫孟喜赶紧去老地方找高开泰,他的菜和鸡蛋也卖完了,正准备收摊。

自从俩人合作几次以后,卫孟喜就教他,反正拖拉机空着也是空着,除了拉菜还可以拉点鸡蛋鸡鸭活禽,甚至有私底下要卖大米玉米黄豆的,他也可以收来赚个差价。

一斤赚几厘,十斤几分,百斤就是几角,那么大的手扶拖拉机怎么说也能拉几千斤,攒几天攒到一千斤,靠着高开泰多年老村长的关系,找到能接收的粮站,不就是净赚几块钱

因着她的主意,高开泰最近多赚了好几十,对卫孟喜几乎是有求必应,这不,立马就把拖拉机开过来,几百斤货物装车,“小卫妹子,走咯。”

虽然有点好奇仇大爷以前是干啥的,但卫孟喜又不是警察,偶然聊起人家愿意说,那她就当故事听,不愿那她也尊重她现在计划的是另一件事。

最近雨季,山路还没铺装柏油,坑洼的地方积水不少,高开泰的拖拉机也不敢开太快,只慢悠悠的“突突”着。这样说话,就不用太大声,“开泰哥最近生意咋样”

“好得很,听了你的真没错,每个月能多挣不少钱哩。”

卫孟喜大概知道他能挣多少,跟她卖卤肉是不能比,但跟大多数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比起来,已经是一个不菲的数字。

“开泰哥想不想再多挣点儿”

高开泰的拖拉机忽然就越“突”越小,猛地停下来,“你的意思是”

卫孟喜点点头,“我有个建议,开泰哥你看你每次回来的车,除了帮我拉东西,大多数时候都是空的,咱们可以想办法将车厢装满,反正都烧差不多的油。”

满载和空车油耗是有区别,但对手扶式拖拉机来说,区别并不大,空车省不了几个钱。高开泰挠了挠后脑勺,“可我也不知道能拉什么东西回来。”

“当然是拉咱们金水煤矿没有的东西。”

商业的本质作用就是促进物资的流通,把没有的、稀缺的东西带到真正需要的地方来,多的不说,赚个差价应该没问题。

金水煤矿最不缺的是煤炭,同时还有上万的工人和双倍乃至三倍数量的家属,“有这么多人口,衣食住行的需求也是很大的。”

高开泰点头,像个小学生似的,乖乖听卫孟喜“上课”。

“衣食住行几项,最基本的除了吃饭,就是穿衣打扮。”

“你的意思是,让我从书城拿衣服回来卖”高开泰想到矿区这么大的人口基数,煤矿工人上班有工装,下班业余时间都在宿舍或者睡觉,还真不需要买多少衣服,但家属不一样啊。

他们的家属里,多的是年轻漂亮有审美追求的女人,也多的是一长高就要换衣服的孩子高开泰想到那画面,立马就兴奋得脸都红了。

他知道自由市场有些倒爷就是从羊城倒卖服装回来,在这边赚差价,一件衣服能赚不少钱呢这么大的矿区,要是每人向他买一件衣服,他一年也要转好几万人的钱,哪怕一件赚几毛,那也是几千的利润。

几千块啊,他们老高家也拿不出这么多钱

谁知卫孟喜却泼他冷水,“在现在的矿区卖衣服,条件还不成熟。”

她自己就是煤嫂,知道煤嫂们的生活现状,吃饱肚子,有份工作才是当务之急,谁有钱穿衣打扮就是那些双职工的家属,手里也没多少余钱,捏得紧呐。

想赚她们的钱,不如去抢,成功概率或许还高点。

“啊不卖衣服,那卖啥”高开泰发热的头脑瞬间被泼醒。

这才想起来,卫孟喜说的是事实,他经常往那边去,确实是这么个情况,都是老家日子过不下去才来煤矿的,又不是来探亲度假,哪有钱消费。

“现在八月上旬,要不了多久,孩子就要开学了。”

“那卖孩子衣服”

卫孟喜笑起来,这高开泰平时看着挺机灵,咋关键时刻掉链子呢,“不是衣服,你想想每个学期开学的时候,孩子要拿什么去上学尤其是刚入学的新生。”

当然是书包呗

“啊对我咋这么笨,小卫你可真聪明,脑袋里咋就有这么多点子”从教他收鸡蛋卖鸡蛋,到收各种土特产山货,再到收粮食,现在居然还可以把回来的钱也挣了。

卫孟喜苦笑,这叫啥聪明啊,她也是被生活逼的,上辈子的生意也并非顺风顺水,孩子学坏那几年正是她亏大钱的时候,为了维持生计,为了给根花根宝挣学费以及给卫红卫东挣看病钱,她恨不得一天打十份工。

凡是能挣钱的事,她都干过,不然又哪来的本钱东山再起呢

但高开泰一直只会从村里往省城带东西,因为村里谁家有啥他门儿清,书城嘛“书包我该去哪里进货”

“自由市场有卖服装的摊位,你可以去问一下,尽量压压价。”万一成本太高,拿来矿区的利润可就没多少了。

带着这个好消息,和即将挣到一笔快钱的期待,高开泰开开心心“突”回家,车还没停稳,小曲儿就先哼上了。

高家其他人都下地干活还没回来,虽然他是做着点小生意,挣得比普通工人多多了,但大家长高三羊是经历过风雨的老人,总觉着政策会变,现在允许干的事说不定过几年又不许干了,做生意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农民的根,永远在土地里。

所以,高家人现在还种着不少责任田,养着猪鸡牛羊各种家禽,一大家子还是靠着土地生活。

“爸,今儿回这么早”

高三羊捶着老腰,“这腰又痛起来,不争气啊。”其实是其他儿子儿媳孝顺,心疼他,硬生生把他赶回家休息的。

老头高兴,对最小的儿子自然也和颜悦色,“我看你挺高兴,咋,捡到钱了”

高开泰摇摇头,但随即又点头,“算是吧,就上次来咱家那个小卫同志,你还记得吗”

高三羊怎么可能不记得,一来就说感谢去年给他们批地盖窝棚,让他们一大家子有了容身之处,手里递过来两条大前门和好几罐麦乳精。

都说“领导抽中华,干部大前门”,他作为一名普通的生产队队长,以前连公社干部都算不上,现在更是,直接成村长了,“权力”大不如前,没想到有生之年还能抽上干部专属的大前门

她送的很真诚,他收的也很受用。

“她今天提点我,可以去自由市场批发一批书包,顺路拉回来,让娃他妈带矿区卖,一个至少能挣几角钱。”

高三羊眼睛一亮,“又是她教你的”

“那是,不然以你儿子我的智商,也想不到啊。”跟卫孟喜相处久了,他还是比较有自知之明的。

高三羊半眯着眼睛,一只手捋着小山羊胡,迅速把这事的利弊过了一遍,又分析了可行性,小书包一个最多一两块钱,一次去卖个七个八个,也不算投机倒把。

再说,矿区卖衣服卖鞋子的不也卖得光明正大,打办的人也不会来抓啊。在外头是得防着他们,可在金水矿,山高皇帝远,睁只眼闭只眼。

“怎么样,爸你同意我干吗”高开泰小孩似的,等着老父亲发话。

卫孟喜看人还是准的,知道他这种被大家庭保护得很好的,又有点小头脑的年轻人,其实是最容易相处,也最容易被“鼓动”的,只要他信任她,这段关系就能维护好。但像他的老婆廖美娟,头脑清醒,精于算计,聪明是聪明,但这种人必须她有求于人的时候才会听话,一旦求不着人,她翻脸可以翻得很快。

她们接触不多,但仅有的几次,也够卫孟喜看明白的。

“你想干就干,问题是你知道上哪儿进货,进什么样的货受欢迎,什么样的货利润大吗”

“不知道”他并不害怕困难,信心满满的说,“只是目前不知道,小卫已经教我去自由市场卖服装的摊位上问了,相信用不了多久就会找到货源。”

“反正,就像小卫说的,不懂就多看多了解,找机会多问,不要害羞,我不会的,总有人会。”

是啊,你不会的,总有人会。高三羊重复这句话,眼里也有了笑意,看来小卫同志真是个好导师。

他不图老幺多聪明,多能干,只要平平安安能养活自己就行,所以娶的儿媳妇也是精明能干的类型,希望能在儿子靠不上的时候,她能顶门立户。

可事实证明,儿媳妇在婆家的事上精明,在娘家那头更精明,啥好处都想往娘家搂,公婆自然也不乐意。

高三羊现在最大的期望,就是儿子能成长快一点,能有个人生导师指引他,以免啥时候被媳妇儿打包卖了补贴娘家都不知道。

老爷子打心眼里感激卫孟喜的出现。

***

另一边,两个卤肉店生意步上正轨,卫孟喜估计得不错,第一天确实不是销量最高的,因为她第二天赚了六十五,第三天七十,第四天七十五,从第五天开始又慢慢降下来,但依然能维持在七十块左右,两个店加一起,她一天的净利润居然达到了一百元

一百块啥概念,卫孟喜是知道的,陆广全两个月工资。而矿区还有很多普通工人工资没他高,所以算下来嗯,只要不出幺蛾子,哪怕是累了不想努力了,只是安安分分守着这两个店,她一个季度就能达成万元户目标,三年不到就能挣十万块。

要真能这样,她还要陆广全上什么班啊挣什么工资的,给我好好读,往上读,读到博士,再出国留个学啥的,她也能供得起。

当然,这种话她只能自己偷着过瘾,要是让陆学神知道,不知道心里得多郁闷。

他今天刚好收到清桦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上面要求八月二十六号去龙国矿大报道,这个曾经的一线煤矿工人,即将成为一名大学生了。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