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科幻 > 重生之不做贤妻 > 第24章 除夕

重生之不做贤妻 第24章 除夕

作者:荔箫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9-22 04:22:12 来源:就爱谈小说

新君继位是个大事, 便是乡野农妇也会关注,楚沁就算上辈子活得再糊涂也记得当今圣上离世时年过六十了。

现如今皇帝才四十多岁,距离驾崩理当还有十几二十年。若说这会儿就病重到需要太子监国, 她觉得不大对劲。

不过这不是她现下能操心的事情,哪怕是裴砚现在也没资格面圣, 圣体安康与否他们都只能瞧着。

是以在不必参宴这件事上, 最让他们头疼的反倒是“合家团聚”。

若按着原本的打算,楚沁随裴砚入宫参宴,这除夕就在宫里过了。但现在宫宴取消, 他们就势必要回国公府过年,不然免不了要被人戳着脊梁骨骂不孝。

楚沁想到上辈子每逢过年的种种“逆来顺受”心里就累,连脸上的笑容都挂不住了。裴砚看出她的情绪, 环在她腰间的手紧了紧,温声宽慰她“别怕, 我这个嫡母最是好面子的。除夕全家都在, 这又正好是我初露头角的一年, 她不会在这时候给我们使袢子。”

楚沁顺着他的话想了想, 眉头舒展了些“也是。”语毕顿声,转而又问他, “年初二还要回门,你”她不确信地打量他两眼, “你得空么”

这是她第一次主动问他回门的事,上辈子一次都没有过。

因为“初二回门”虽是民间习俗,但放在官宦人家总是有所不同。官宦人家素日应酬走动都多,过年就恰好是个串门的好时候。为着仕途考虑,维持同僚之间的关系总比已结了姻的岳家重要些。

尤其是像楚沁这样高嫁的,娘家在裴砚的仕途上帮不上任何忙, 所以在这样的回门的事上,裴砚若说一句“忙,不得空”,谁都能理解,楚沁自己回去也一样。

是以上辈子她便“善解人意”到了极致。除了婚后第天的那次回门是和裴砚一起以外,其余每一次她都是自己回去的。其间他也提起过要与她同去,但她总是客客气气地回绝掉,只劝他忙自己的事。他便也不强求,只是会在那天备好厚礼,让她带回娘家。

相敬如宾上辈子这四个深入了他们两个人的骨髓、浸透了他们生活的每一个细节。甚至可以说,就算那时天塌下来、毁灭众生万物,他们都能客气到最后一刻。

可现下想起回门,她就这样很自然地提起了这种要求。不止提了,她还希望他真的能陪她去。

裴砚理所当然“自然得空。便是真有什么事,我也不能放在那天啊。”

楚沁心绪复杂了一顺,裴砚不知她在想什么,闲闲地又在她额上吻了下“回门的年礼我都备好了。其实过年若不能进宫,我就闲得很,你若想在娘家多住两天也随你。”

“那就多住两天”楚沁抿笑。

“好。”裴砚点了头,心下便盘算起了要将年礼再添些东西的事。

日子这般一晃就到了除夕,国公府里从天不亮就已热闹起来。膳房那边风风火火地备起了宴席要用的菜品,各院的人相互拜年道喜。就连小孩子们都早早地起了床,各自随着姨娘去向胡大娘子问过安后就聚在一起放鞭炮,府中花园里还置了冰雕,有仙子仙女、有飞禽走兽,件件都栩栩如生。

这天是不会有外人来登门拜访的,会来敲国公府大门的也就只有裴砚与楚沁。二人到时正是晨光熹微之时,门房也知他们要来,一见马车停下就迎了过去。等入了大门,又见一婢子迎上前。

那婢子楚沁以前见过,是于氏跟前掌事的秋水。秋水边迎他们进去边小声禀话“我们娘子特差奴婢来迎您,说让您先去见她,再一道去向胡大娘子问安。”

言下之意,无非是怕胡大娘子为难她。

楚沁感激地看了秋水一眼,向她道了谢。待得见了于氏,自更不免一番谢言。然而这事倒是于氏过虑了,她们去向胡大娘子拜年的时候,胡大娘子满面的笑容都慈爱柔和到了极致,对着于氏是一贯的和气,对着楚氏更是愈发的嘘寒问暖,话里话外都是对他们住在外头的担忧,难听的话连一个字都没有。

楚沁心里好大一个服气。胡大娘子这套本事,便是上辈子的她也做不出来,这辈子更无心去做。二人于是在小坐了两刻后就和和气气地告了退,胡大娘子的亲儿媳苗氏出来相送。苗氏没有胡大娘子那样的功底,做不出那份亲热,神情不咸不淡的。走到端方阁外,苗氏才笑了笑,打量着楚沁意有所指地提起“弟妹大概还不知道,四弟的婚事定下了,是谢家姑娘。”

楚沁眉心跳了跳。

苗氏跟她说这个是什么意思她再清楚不过,当下朝中门楣最盛的谢家就一个,便是皇后的娘家。苗氏说这话颇有几分炫耀的意味,更有些幸灾乐祸的架势,无非是想让她和裴砚别太嚣张,让她知道胡大娘子又得了个名门毓秀的儿媳。

可楚沁不大在意,因为这个出身名门的四弟妹注定是个明白人,甚至就连裴砚的四弟裴烨日后向着谁也不好说呢。

她便只不大客气地一笑,福了福身“这真是门极好的亲事,恭喜了。只是我也得叮嘱二嫂嫂一句,谢家满门清流,女儿个个教得温婉大方,最是见不得尖酸刻薄的事,二嫂嫂日后和这位弟妹相处可要当心。”

苗氏脸色骤变“你这话什么意思”

楚沁听着她骤然尖刻的话音笑了笑,只当未闻,侧身拉起于氏的手“许久没跟嫂嫂好好说话了,嫂嫂若是得空,不妨去睦园坐坐”

“好。”于氏心领神会,二人就结伴走了,独留苗氏滞在原地。走出不远,于氏打量着楚沁,叹了口气“你如今脾气是愈发地烈了。其实何苦与她争她等着看你的乐子,你不理她也就过去了。”

楚沁一哂“人活一世,不蒸馒头争口气。”

她想,上辈子她就是太“不争”了。苗氏事事与她针对,她步步相让,让到最后总归还是因为我兄弟两个的事情翻了脸,之前那么多年的隐忍都是白忍。

既然那样,还不如一开始就不忍。反正看裴砚那个脾气,也不大喜欢忍。

于氏也不好都说她什么,二人便这样结伴回了睦园。当晚一顿家宴也是和和气气的,不知是不是因为阖家都在、男丁们也一个都没缺席的关系,胡大娘子面上见不到半分对儿媳的刻薄,整个厅里都一派和睦。

临近子时,庭院里放起烟火,酒足饭饱的众人陆陆续续地结伴而出。因宴席上男女分席,当中以屏风相隔,楚沁并没有刻意地去男席上找裴砚,自己就与于氏结伴出去了。

她们走到廊下的时候,一朵烟花正窜向天际,在夜幕上炸开一片橘红。楚沁仰着脸漫开笑,忽而腰间被人一揽,她蓦然侧首,裴砚也正看着烟花,轻轻啧了声嘴“怎么不带我玩”

楚沁哑然,于氏在旁扑哧一声笑出来,促狭地睃了楚沁一眼“你们夫妻好好玩,我去看看孩子们。”

烟花一重叠过一重,在京中各府之间连点成线。

皇宫之中,因皇帝抱恙,这个年反倒过得格外安静。不仅宫宴没了,烟花爆竹也听不到半声,各宫妃嫔在长秋宫一同用了个晚膳就早早散了,一时直显得偌大的宫闱有些寥落。

紫宸殿中,寝殿的光火早早就熄了,从外头看着就好似圣驾已然安歇。但被侧殿、寝殿、外殿环伺的内殿仍亮着灯,皇帝坐在御案前翻着奏章,脸上没什么情绪,一众御前宫人都不敢吭声地侍立着,连御前掌事的梁玉才都只敢偶尔抬一下眼皮瞧瞧圣上的脸色。

子时过去两刻,皇帝终于放下最后一本奏章,阖上眼睛,疲惫地靠向椅背。

梁玉才见状赶忙上前,抬手为他揉起了太阳穴。思虑了再,梁玉才道“奴听闻,诸位大人近来对太子殿下赞誉颇多。”

“是啊。”皇帝说着,却是一声喟叹,“你瞧瞧这些奏章,但凡他批过的,朕都挑不出错来。这孩子本事是有的,就是”

他摇摇头,忍下了后半句话。

“就是心眼太好”。

若只作为一个人来说,心眼好固然是好事,他这个嫡子事事坦荡又仁善谦和,称得上一声君子。

可作为储君,他不得不担心若太子来日以这样的性子继位要出乱子。

这份担忧其实已在他心中存在了数年,所以本朝虽惯以嫡子为储,他也直至去年才下旨立卫凌为储君;所以他一度扶持长子励王,甚至让朝臣都觉得他对励王心存偏袒。

这一切,都并非因为他在储君人选上有所动摇。他其实从未动摇过立嫡的心思,只是想用这些办法逼一逼卫凌,让他放下几分危险的仁善,让他能像一个帝王一样,在必要的时候杀伐果决。

只可惜数年的努力好似都没什么用。卫凌如今治国理政已是一把好手,但在为人处世上,还是和从前一样的“仁善之至”。

皇帝疲惫地靠在椅背上,梁玉才忖度半晌,又说“京中卫戍的事,陛下昨日才刚下旨,又正好碰上除夕。或许再过两日,太子殿下便要上疏了呢”

皇帝无声地听罢,一声苦笑“你这是在哄朕。”

梁玉才连忙低头“奴不敢。”

皇帝又一声喟“但愿吧。”

长秋宫,太子陪母亲一同过了子时,到了新年。母子两个和和气气地又说了半晌的话,皇后几度欲言又止之后,终于还是提起“本宫听说陛下昨日下旨,将京中卫戍的事情交给了励王”

太子眼底微微一沉,颔首“确有此事。”

皇后黛眉蹙起“陛下近来病重,谁都不想见,一个人闷着不免胡思乱想。可你听母后一句劝,这样的事,你还是该劝他的,你不要以为自己当了太子便高枕无忧,励王是个有野心的,像京中卫戍这样的大事,万不可落到他手里。”

太子沉默不语,皇后等了一等,就露出了急色“你究竟什么主意,你说句话。”

“母后。”太子沉叹,“儿臣也知此事非同小可,若出在平日,儿臣必要晓以利弊力劝父皇收回成命。可现下”太子摇摇头,“不瞒母后,儿臣昨日便写罢了奏章,只是思虑再,还是没有递上去。”

皇后怔然“为何”

太子垂首“儿臣问过太医父皇的病情,太医说,父皇原本正值年富力强之时,如今突然抱恙非同小可。若能撑得过去,日后再调养得宜,多半也不会落下什么病根;但若稍有什么不妥只怕会酿成大祸。”

“适才母后也说,父皇近来难免胡思乱想。这样的时候,若让父皇察觉儿臣与大哥之间生了嫌隙,父皇只怕更不能安心养病,一旦惹出乱子,母后以为如何”

皇后心底暗惊,她自知太子口中的“乱子”指的是什么。虽然眼下正值太平盛世,但若天下突然易主,总归不是好事。

心惊之后,她却摇头“你难道就没想过,万一你父皇终是没熬过去,京中卫戍却在励王手里,你当如何自处”

若励王没有野心,亦或当真与太子手足情深。那弟弟当皇帝、哥哥身为亲王执掌京中卫戍,或许也没什么不好。

可现下显然不是那样。

皇后语重心长“你要知道,你不仅是你父皇的儿子,更是大晟的太子。”

太子眸光闪烁,一时矛盾、茫然翻涌其中,沉吟了半晌才说“儿臣有时想不明白,儿臣首先是太子,还是父皇的儿子”

皇后被问得一愣。

太子又道“亦或者在母后眼里,母后首先是父皇的妻子,还是大晟的皇后”

“我是你父皇的妻子。”皇后哑音。一边答了话,一边有些恍惚。

她忽而生出一种复杂的情绪,二十多年来,她第一次诡异地在想,自己和皇帝的伉俪情深是不是错了。

如今的皇帝拢共有五子女,其中只皇长子、皇次子与大公主是妃妾所生,因为那时皇帝尚是皇子,并未娶她过门,但天家又惯有先给皇子挑选侧妃的规矩,便先这样有了两个侧妃与个孩子。

可后来有了她,后面的子二女就都是她生的。二十多年来,皇帝对她称得上一心一意,虽然也有后宫,但那些后宫不过是按规制选了放在那里,以免朝臣说她这个皇后不称职的,实际上皇帝连见都懒得去见以免。

所以她膝下的孩子,无一不是在父母的疼爱里长大。他们也因此都变得很优秀,不仅书读得好,性子也好,每个人都包容、善良、得体、豁达,长成了在被万般美好浇灌之后应有的模样。

她与皇帝每每说起此事总觉得骄傲,觉得自己是很称职的爹娘。

可现下她突然觉得,这种关爱好似也是把双刃剑。若对寻常的“子女”而言自是好的,可对“太子”来说

她打量着面前的儿子,心里有些乱,变得拿不准是非。她与他开口谈及京中卫戍的时候,本觉得那是不得了的大事,可现下站在他的角度她忽而明白了,在他眼里被励王夺位的风险固然可怕,但他却愿意拿这个风险去赌父亲的心情舒畅、安心养病。

这该算得是他们夫妻数年来爱意浇灌的结果,他们膝下的孩子,将他们的康健放在了重中之重的位子上。

这是件好事么

皇后说不准。

“那你”皇后心情复杂了半晌,只得说,“那你近来就多去看看父皇,若哪天他有心情见人了,便是心情好些,你也好与他聊一聊这事。”

太子郑重点头“儿臣自有分寸。”

年初一上午,裴砚又陪楚沁一道去向胡大娘子问了个安,就神清气爽地回了自己的宅子。

年初二,夫妻两个天不亮便一起出门往楚府赶。

早几年楚沁的祖父母先后离世,父母回去奔丧守孝,回京后觉得外祖父母年纪也大了,便有楚沁的父亲做主将二人接进了楚府奉养。这样一来有个明显的好处就是楚沁的母亲不必为了回门专门跑一趟了,一家人都住在一起;坏处么是如今楚沁想到要回家就挺紧张,因为她现下的样子可以说是与外祖父母的教导大相径庭,恐怕免不了要挨骂。

不过还好,她虽然成了这副“不争气”的样子,但好在有裴砚陪她一起回门。外祖母对她的千般规训最终总是落在一个“让夫家满意”上的,如今若裴砚看她事事都好,老人大概也就说不出什么来。

楚沁这般盘算了一路,到楚府门前下马车时,她望着牌匾上那两个大字,还是重重地缓了口气。

跟着就听门房里迎出来的仆妇笑道“哟,大小姐和姑爷回来了,大人和大娘子从昨晚便念叨呢。”

说完便赶紧打了个手势,示意身边的小丫头进去禀话,回过身又赶紧将二人往里头迎。

楚沁与裴砚便随着她进了门,楚府不大,远不及定国公府豪阔,二人穿过四道院门就到了楚沁的外祖父母郭严与郭纪氏的院门前。

仆妇停下脚步,笑吟吟地躬身道“大人在前头张罗着宴席,说一会儿要好好与姑爷喝一顿酒;大娘子在这里陪着郭老先生和老夫人呢,娘子不妨先去见个礼。”

楚沁点点头,道了声“好”。一壁状似随意地抬脚迈进院门,一壁已将一颗心悬到了嗓子眼儿。

院中堂屋里,楚沁的母亲郭大娘子一早上都陪伴着父母,眼睛却在不住地往外看。

她与楚赟相伴半生,生了个儿子,女儿却就这么一个,好像一眨眼的工夫就嫁了人,如今到了回门的日子,她等得望眼欲穿。

她的母亲郭纪氏笑着打趣她“瞧你这样子,好似怕姑娘在夫家受委屈似的。放心吧,沁儿在我跟前学得温柔知礼、贤良淑德,便是国公府也不会不满意的,她受不了委屈。”

郭纪氏的话语间有些得意,还有些唏嘘。因为想起这个外孙女,她总觉得比面前的女儿强。

无论是郭家还是纪家,家风都是极严的,对女儿家的规矩尤其严厉。就拿她自己来说,打从岁起一直到嫁人前都被娘家束在内院,敢往外跑就挨板子罚跪,罚上几次就老实了,这样教出来的女孩子自然懂事听话。

可到了她自己有了孩子,这姑娘却生来性子就野,打也打不乖。再加上他们夫妻当时一连数载就这么一个女儿,也下不了狠手治她,便纵得她有些肆意妄为。

所以在她的女儿嫁进楚家变成“楚郭氏”的时候,郭纪氏很是为她捏了一把汗,怕她日子过不好,怕她被夫家嫌弃。好在楚赟与她投缘,大半辈子也就这么过了下来。

后来楚郭氏随楚赟一起回老家去给公婆奔丧,将楚沁送到她手里,她不敢再铤而走险,下了狠心管束,总算将楚沁的性子板住了。

想起那些往事,郭纪氏也有些心疼,因为在最初那几个月里楚沁总是挨打,从后腰到大腿的皮肉总是青的肿的,见血也见过不知多少次,她这个当外祖母的瞧着也难受。可想到这是为了孩子日后过得好,她又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母女两个几句交谈间,外孙女与孙女婿已一道进了门,两人一人福身一人长揖,低眉敛目地问安,郭大娘子便忍不住起身迎上前去,搀住女儿的手道“可回来了,快让娘好好看看。”

“娘。”楚沁面对母亲,一时却有那么一点点不适应。

她还记得母亲离世时自己有多难过呢,如今人重新出现在眼前,她又喜悦又无措,抿笑顿了顿,又说“母亲放心,女儿一块肉都没少。”

郭大娘子只看她气色好似更好了就已生出欣慰,闻言正自一笑,却听女婿在旁一脸恭肃道“我也一块肉都没少。每日在沁沁院子里蹭吃蹭喝,估计还长了些分量。”

郭大娘子闻言没绷住,扑哧一声笑了。

楚沁一记眼风横过去,狠狠瞪向裴砚。

裴砚仿若未觉,眉宇轻轻一挑“昨天晚上她还在说您担担面做得好,说得我都饿了。”

“嘶”楚沁忍无可忍,根本不敢去看外祖母的脸色,头皮发麻地盯着裴砚使眼色,“我哪有,你别胡说”

“我没胡说啊”裴砚的脸色茫然而诚挚。因为楚沁昨晚的确是说了担担面的事,至于她现在在递什么眼色,他属实是没看懂。

端坐主位的郭纪氏脑中一声嗡鸣,连呼吸都滞了滞,继而强笑“难得回来,快坐下说话。”

“诺。”裴砚应声,便去侧旁落座。楚沁随着母亲也坐下,坐在了裴砚对面的位置,郭纪氏指了指郭大娘子,含歉向裴砚道“我这个女儿,就沁儿一个闺女,不免养得娇纵无礼些,性子不够好,你多担待。”

这话落在裴砚耳朵里自然只是一句谦虚,他颔首笑道“老夫人客气了。”

楚沁却听得后脊发凉。

儿时挨得那些打,即便过了几十年她都记得,再过几十年她也还能记得。她知道现下她嫁了人,娘家不能对她动手了,可听到“娇纵无礼”这四个字她还是会紧张。

从前每每出现这四个字的时候,便是她挨打的前兆。

“裴砚”她下意识地唤了声,同时投去的是一记求助的目光。

裴砚闻声抬眸,一眼看到她脸色发白“沁沁”他滞了滞,“怎么了”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