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科幻 > 胤祚今天气死康熙了吗(清穿) > 第111章 第 111 章

胤祚今天气死康熙了吗(清穿) 第111章 第 111 章

作者:芒果眼镜娘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9-22 04:40:22 来源:就爱谈小说

以往总是会被户部用这样那样的理由削减支出, 康熙受了不少气。

这一次,难得有掰回一成的机会,康熙特地把户部所有的大臣都带去了皇庄, 让他们亲自用锤子捶水泥路和钢筋混凝土墙壁,直捶得那一个个文弱书生全部气喘吁吁、双手颤抖, 恨不得坐在地上歇息为止。

只有让那些人亲自尝试过, 知道用钢筋混凝土铸造的堤坝,究竟有多么坚固, 不易冲垮,才会在给钱这一事上稍微宽松一些。

第二天, 康熙看着这些人呈上来的折子,哈哈大笑。

太子知道那些人去皇庄的条件是什么,还以为是朝中大臣说了什么有趣的话,这才逗笑了汗阿玛, 稍稍有点好奇也不多探寻。

康熙还在笑,难得笑得如此开怀,太子忍不住多看他几眼,愈发好奇大臣们在折子里写了什么。

“保成,来。”康熙道。

太子走到康熙身边, 刚刚站定就被康熙塞过来几份折子, “看看。”

太子

翻开折子一看,再翻一本又一本, “噗”

呈给康熙的折子必须格式规整、字迹工整, 方便圣上批阅, 倘若哪位大臣的字体不堪如狗爬,康熙必定用朱笔批复多练字。

得到这种批复多丢脸啊因此每一位大臣呈上来的折子都会尽力写得好看一些。

然而,今天的这些折子, 几乎每一份的字都如同颤抖的小蝌蚪,不曾缺胳膊少腿,却总有那么几笔颤颤巍巍,比刚练字的孩童好不到哪里去。

“四弟的字都比这好看。”太子其实很想用六弟来做比喻,可惜胤祚至今都只认字不写字,他无法昧着良心来做比喻。

康熙又是一顿笑,眼泪都差点笑出来。

人都说当皇帝那是万万人之上,想做什么吩咐一声就好,哪里知道当皇帝做一个决定还得受到诸多大臣的制约

就如他想修个堤坝,户部不给钱,工部说太难,这边不同意,那边拖一拖,很多事情就这么拖着拖着几个月过去了。

难得有正大光明看这些大臣笑话的机会,康熙不禁大赞一句“胤祚干得好”

太子无奈地看着汗阿玛,您倒是当着六弟的面夸呀,背后夸再多六弟也不知道。

想到正事,无奈的神色一收,“汗阿玛,此次钢筋混凝土堤坝可能建”

康熙的笑容顿时消失,转头见太子面上有着些许愁容,“朕也不知。”

他说“效果谁都看得到,但太贵了。”

有好东西可用,但没钱是最致命的弱点。

如果再等上几年,等胤祚做的那些纺纱机、飞梭、化肥等在整个大清蔓延开来,国库收上来的税多了几成,到那时或许会容易一些。

可如今农作物刚刚种下一批,还远不到收成的时候,目前国库所有都是去年的税收,户部大臣们心中没底,不敢支出太多,以免天灾时还得有大笔支出。

正因为康熙明白,这才觉得麻烦。

太子也是心中没底,想问问康熙得了心安,可惜康熙自己也心中不安。

父子俩想想胤祚在皇庄的这么多辛苦日子,再想想钢筋混凝土那么好的东西不能用到长江黄河常常泛滥之处,就觉得心疼。

不出他们所料,户部没那么轻易松口。

主要是用钢筋混凝土建堤坝的成本实在太高。

偏偏他们在皇庄看到过混凝土路面是怎么建的,知道建起来并不容易,建好以后也很坚固,但到底用锤子锤堤坝和洪水冲垮堤坝的力度不一样,他们还是有一定疑虑。

这件事就被拿到朝堂之上讨论,天天说,天天说,连说半个月都还没说出个屁来。

消息传到皇庄的时候,胤祚蹲坐在那面钢筋混凝土墙壁前发呆。

小小的四岁奶娃蹲坐成一个小团子,双手托腮,一脸深沉,和面前高大的墙壁形成强烈对比,更衬得他整个人越发小只。

张英和李光地本在外面看混凝土路面,听说六阿哥在面壁思过,匆匆赶来,没想到这一位还真的在面壁。

两人放轻脚步,去问一旁无声陪伴着胤祚的张廷玉“怎么回事”

张廷玉轻声道“六阿哥听说朝廷不肯拨款修建,就一直这样了。”

张英和李光地在朝中任职多年,知道每一回国库有大笔支出都得讨论上许久,可他们知道归知道,心理上还是不太认同的。

长江黄河每年泛滥之时,会冲垮无数房屋和良田,受灾面积甚广,无数百姓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流离失所。

他们没有办法治理这两条河,也只能每日责骂自己无能,可在有办法挡住洪水却因朝廷争论拖延之时,只觉无奈。

一瞬间,两位朝廷重臣仿佛霜打的茄子般,也跟着蹲坐在胤祚身边,一左一右。

等索额图和纳兰明珠听说时赶过来,这里已经蹲坐了大大小小好几个团子。

索额图还想回到朝堂之上,觉得这是个献殷勤的好机会,赶紧问胤祚“六阿哥可需要奴才做些什么”

胤祚微怔,“你有主意”

索额图正要说话,纳兰明珠赶忙阻止“你别乱掺和,给六阿哥添乱。”

“我怎么就添乱了”索额图不服,他本打算听胤祚的去做,纳兰明珠这么一掺和,他反倒觉得自己得做出点成绩来。

“往年都是黄河泛滥,民不聊生之际拨款赈灾,如今没到那个时间,户部自然不同意这么大笔的支出。说得难听些,万一堤坝建了,又被冲垮了,这笔账找谁算”

胤祚听懂了“也就是说只要有人愿意为这件事担责任,就可以建了是吗”

一听他这么说,几个大臣就有不好的预感,熟悉他的张廷玉已经叹完了气。

胤祚咻一下站了起来,却因长时间蹲坐双腿麻木,整个人踉跄一下,被张廷玉扶住才没摔倒。

可他半分不在意,双眼发亮“那如果我愿意担责,愿意出钱,解决掉他们的疑虑和担忧,是不是就可以建堤坝了”

几个大臣“”

多年朝堂生涯,宦海沉浮,让他们下意识选择明哲保身,可就是有这么个人,不顾一切地为大清百姓谋福祉。

令他们觉得愧对身上这件官服,令他们难以直视那双真挚的眼睛。

一片沉默之中,张廷玉道“可以。”

“哈”胤祚笑了,“那我这就”

索额图“等等”

纳兰明珠“六阿哥且慢”

张英“此时还得斟酌斟酌。”

李光地“六阿哥切勿操之过急”

四位大臣又拖又拉地把胤祚压住,又让人把其他大臣叫过来,一群人集思广益,深夜围读,就想找个更好的法子把胤祚摘出来。

可哪有什么两全其美的法子呢

总得有人为钢筋混凝土堤坝做担保。

而作为研究者和皇子阿哥,胤祚的身份最为合适。

一日清晨,四岁的六阿哥上了朝。

在康熙和所有大臣复杂的目光下,胤祚结结实实行了个大礼。

“儿臣爱新觉罗胤祚,愿为钢筋混凝土堤坝做保,不求国库一分一毫,只愿为大清铸造几十年不坏的防洪堤坝,造福长江黄河两岸的百姓,恳请诸位助我一臂之力”

你们不是担心钢筋混凝土堤坝不行吗

责任由我来担。

你们不是担心钢筋混凝土堤坝造价太高,国库支撑不住吗

所有支出由我来担。

胤祚就不信所有的不利因素全部由他担下,这群人还不愿意

真到那个时候,那就别怪他对这群大臣下手。

朝堂一片寂静,年近半百的大臣们看着跪在地上的四岁孩童,竟说不出半个字。

而坐在龙椅上方的康熙,心脏直跳。

既为自己有这么个儿子高兴自豪,又为臭小子都不事先跟他打个招呼,就这么一力承担而感到气愤。

与此同时,有人将一面长五米,高两米,厚米的钢筋混凝土墙立在城外。

墙的左右分别站着两个年幼的孩童,身边还有几个孩子敲锣打鼓,吸引所有进城出城百姓们的注意力。

“咚”

铁蛋“各位乡亲走过路过不要错过,都来看看当今圣上第六子为长江黄河两域百姓,花费半年时日做出来的新堤坝啊。”

“叮叮”

“呛呛”

敲锣打鼓的动静和“当今圣上”“长江黄河”等字眼,吸引了不少进城出城不怎么着急的百姓。

铁蛋继续道“各位应该听说,前些日子当今圣上和朝中大臣纷纷赶往城外皇庄那便是赶去看六阿哥做出来的新堤坝。”

“各位请看这上面还有许多碎裂的痕迹,都是当日朝中大臣们用这么大的锤子出来的,那些大臣敲得手脚发软,也没将它敲碎。诸位要是不信,都可上来试一试。”

百姓之中虽有人对六阿哥有些好感,但也不敢平白冒出头来。

这时,混在人群之中的托就来了。

“俺来试试”身高一米九几好似一头熊的粗壮汉子撸着袖子出列。

袖子一捋起来,露出他比旁人大腿还要粗的胳膊,抡起旁边准备好的锤子就砸。

“咚”沉闷的敲墙声一记又一记地响起,墙壁始终不见碎裂。

围观的百姓中又有人出列,一个接着一个,慢慢的,前来看热闹的百姓越来越多。

见时候差不多了,柱子就道“六阿哥好不容易研究出新堤坝,可是新堤坝造价太高,户部不肯拨款,六阿哥实在不忍两域百姓遭难,于今日上朝恳请圣上能允许他自己出钱建。”

群众哗然。

他们不知道新堤坝究竟有多贵,可也知道国库总比一个人要厉害一些。

“我俩这仆人之子的卑贱身份,蒙六阿哥看重,当了伴读,实在不忍六阿哥殚精竭虑,还请诸位伸出援手”

这话一听就是要钱,百姓中已有人悄悄后退。

柱子接着道“还请诸位给在长江黄河两域的亲戚写封信,传句口讯也好,等到六阿哥谴人去建造新堤坝时,还请各位乡亲万万别为难他们,堤坝早一日建好,就能早一日护一方百姓,更能早一日去往其他地方建堤坝。”

百姓们

竟然不是要他们捧个钱场吗也不要他们捐个钱

一连日,铁蛋和柱子等人都在钢筋混凝土墙面边,向各位路过的乡亲们恳求送封信、传口讯。

有好事者问他们,既然是奴仆之子,又怎么会成为阿哥的伴读

铁蛋和柱子的回答截然不同。

铁蛋说“六阿哥看我骑猪而来,问我家里怎么养猪,得知家家户户养猪困难,研究好些日子,我们家的猪肥肥胖胖,远近驰名嘞”

柱子说“六阿哥说他已有官宦人家出身的伴读,总得找几个贫农家庭出身的伴读,这才能够知道普通百姓家最缺什么。”

许多百姓最初只是凑个热闹,听着听着觉得这个六阿哥挺有意思,又有人寻着消息前往皇庄外面的大路,去看那早早建好的水泥路和正在干硬的混凝土路。

慢慢的,有人将信将疑地往亲戚家传信。

最初是觉得如果真的有人去建堤坝,那边肯定需要很多人干活,早一日知道,也好早一日谋个活计。

后来见放在城外的那堵墙,天天有人敲,天天敲不碎,渐渐的就有了点信心。

再有人往亲戚家传讯,更多的就是说这堵墙怎么怎么样,要是六阿哥能够早点派人过去建堤坝就好了。

京城百姓们议论纷纷气氛热烈的同时,胤祚正在御书房挨训。

朝堂一出,民间一出,可把朝中大臣们给得罪得狠了,尤其是户部和工部。

据说有不少读书人写文章夸他们,明褒实贬,骂他们拿着朝廷给的俸禄,年过半百,还不如一个四岁孩童。

朝廷有钱养那群蛀虫,还不如皇帝多生几个像六阿哥那样的儿子。

听到这话,康熙都给气笑了。

往常许多人都说百姓愚昧无知,人云亦云,他这会儿倒是觉得都一个个的挺聪明,双眼雪亮,知道他的儿子比那群大臣好用得多。

可那仅限于某几个方面,光一个胤祚就够康熙头疼的了,再来几个,他非得气得短命不可。

康熙怒气冲冲“你很有钱是不是你有钱到能绕着长江黄河建一圈堤坝是不是你有钱没处花,给朕啊朕帮你花”

胤祚两只小手还揪着耳朵,被骂了好半天整个人怂兮兮的,听到这弱弱反抗“汗阿玛,我孝敬你的不少啊。我都跟你合作那么多生意,小金库也在你那里,你要是钱不够花,拿去花一点,我也不会跟你计较啊。”

康熙“”

太子“”

不行了,这必须打一顿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