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都市 > 金算盘 > 第 23 章

金算盘 第 23 章

作者:木木木子头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9-13 16:37:36 来源:就爱谈小说

常宁堂里,米氏听说昭亲王亲自来给伯府送年礼, 心里到底是有些高兴, 不管昭亲王是否真的满意这门亲事,只要他还愿意做这表面功夫, 就说明他至少是不讨厌这亲事。

米氏扯了扯身上这件平日里穿惯了的便服,觉得有些不庄重:“史嬷嬷, 扶我去换一身庄重点的衣裳。”

“嗳, ”史嬷嬷面上带着欣喜的上前去扶起米氏:“老夫人现在心里要踏实不少了。”

米氏叹了一口气,略带忧虑地说:“踏实什么呀?最近京里发生了不少的事儿,我冷眼瞧着皇家还有这京里的几个名门望族都不太平。”

“老夫人您也别多想,”史嬷嬷劝道:“想多了,就会觉得这日子没一天是好过的, 其实老奴觉得日子都不难过,但看自己个怎么过?”

米氏笑着点点头:“你说的对。”不过五娘是她唯一的血脉,不管怎样她定是要尽可能的多多为她谋算,只希望她将来的日子能好过一点是一点。

米氏换好了衣裳之后, 端坐在榻上,手里拿着本账簿发呆。没一会陈氏妯娌三个就都过来了, 上前给米氏请了安, 就坐到了两边的椅子上。

陈氏笑着说:“前几天媳妇还说母亲年前能见着女婿,没想到还真是被媳妇给说准了, ”她拿着帕子掩着嘴:“看来昭亲王还是很有心的。”

米氏虽然对昭亲王这样的行事是打心底满意的, 但在还没有亲自见过他之前, 她终是有些吃不准:“有没有吩咐厨房, 今天中午的席面要精细一些。”

“母亲放心,媳妇已经吩咐下去了,”陈氏接到前院的消息,就已经都吩咐下去了,还亲眼过目了今天席面的菜式。

“那就好,”米氏面上看着是很平静,但她手里的帕子已经被她捏得有些皱了。

就在这时,守门的婆子匆匆进来禀报:“老夫人,伯爷领着昭亲王爷快到院门口了。”

米氏深吸了口气,就立马起身,领着三个儿媳妇出了厅堂,来到院子的门口候着。昭亲王的身份摆在那里,她们都是官家女眷,规矩还是懂的。

此时昭亲王心里也略微有些紧张,虽然他身份贵重,但这毕竟是他头一次上门见岳母,他对岳母的了解目前只限于资料上的那些,不过在他看来已经够了,他这位岳母不简单,就不知道他小媳妇学到她娘亲的几分本事?

安平伯三兄弟领着昭亲王刚到常宁堂院门口,米氏就领着三个儿媳妇快步迎了上去行礼:“臣妇给昭亲王请安,昭亲王吉祥。”

昭亲王见到这位跟他小媳妇有几分相似的中年妇人,就知道他小媳妇身上的那份成稳劲儿是哪来的:“老夫人快快请起。”

“谢王爷,”米氏在身后陈氏的搀扶之下,站起了身子,后便侧身请昭亲王进屋:“天寒地冻的,王爷请进屋叙话吧。”

“叨扰老夫人了,”昭亲王朝米氏拱了一礼。

米氏又侧了侧身子,避过了昭亲王的礼,她微微低垂着头,伸出了右手摊向院门的方向:“王爷客气了,请……”

昭亲王进屋之后,就坐到了主位上,他是想要客气点的,但他也知道安平伯府虽立府不久,但毕竟是属于勋贵之家,今儿他要是不先坐下,屋里的人就没人敢坐。

跟着米氏在昭亲王的左下手坐下之后,屋里的人才照规矩找地方都坐了下来。昭亲王首先开了口:“今日本王贸然来打扰,还请老夫人多多包涵。”

米氏闻言,淡笑着微微抬起了头,看向坐在主位上的这位年轻的王爷,剑眉入鬓,一双标准的桃花眼,大概是因为从军多年的缘故,眼神深邃凌冽,从中看不到一丝多情,看到米氏觉得这就够了,她心里终是踏实了:“王爷太客气了,您能来安平伯府坐坐,就是咱们府里的福气,怎会有打扰之说?”

米氏看人一向只看眼,看昭亲王的眼神,就知道这位是个心志坚定的,这样就好,还算配得上她闺女。

芷湫苑里的五娘已经知道昭亲王来府里送年礼的事儿,她这会正在纠结着要不要假装不知的去她娘亲院里遛达一圈?可是想了好一会,她还是决定消停点,拾掇好自己,安安分分的在芷湫苑等着她娘亲召唤。

然而五娘打扮好自己个,在芷湫苑里等啊等啊,一直等到午膳时候,只见大厨房给她送来了膳食,就是不见她娘亲院里的人过来找她。她撅着张樱桃嘴,坐在榻上,有些生气。为了等她娘亲的传唤,她一上午就没上过榻,这还是从来没有过的事儿:“兮香,服侍我洗漱上榻。”

兮香知道她家姑娘在等什么,也知道她家姑娘这是生气了:“要不您去老夫人那看看,就说是过去给老夫人请安的?”

“都这会了还去干什么?不去,”五娘一把拽过榻边的一个软枕抱在怀里,早知道她娘亲会忘了她,一早她就过去了,才不会等到现在,她娘亲肯定是故意的。

迎香抿了抿嘴,上前去给五娘摆膳:“府里的人都已经知道昭亲王爷来了,姑娘要是这会去,是有些不好。要不您还是先用膳吧,看您从早上到现在也没吃什么,肚子肯定是饿了。”

五娘闻言放下软枕,没精打采地接过兮香递过来的热巾子,擦了擦手:“我是有些饿了。”

这边五娘是等了一上午,那边常宁堂里,昭亲王用完午膳之后,按理是要离开的,不过他觉得既然来都来了,不见见小媳妇就好像缺了点什么,只是他这岳母好似忘了她还有个闺女。

等到快未时正,昭亲王见他们还没把他小媳妇给想起来,就自己开口了,很简单也很直接:“老夫人,本王想要见一见五姑娘。”原本他是想要叫他小媳妇金姑娘的,但想想这安平伯府金姑娘好像不止一位,好在五姑娘就只有一位。

米氏还真没想到这昭亲王会来这么一出,稍稍有些愣神,不过也只是一息的功夫,想着他们已经被赐婚了,八字都合了,她也不好直接拒绝昭亲王的请求:“王爷请稍等,臣妇这就让人去叫五娘。”

“谢谢老夫人,”昭亲王好似没瞧见米氏脸上那有些勉强的表情:“本王跟五姑娘说几句话便可。”

“好,”米氏皮笑肉不笑的应道。

五娘原本以为她娘亲今儿是不准备让她露面的,就歇了想要看看昭亲王养养眼的心思了,没想到她刚洗漱好爬上榻,她娘身边的荀嬷嬷就过来了:“哎呦,我的小祖宗,您怎么这会还在榻上呢?快起来,昭亲王爷要见您。”

“他要见我?”五娘还以为她娘亲终于想起她了,没想到是那人想着她:“我这就起来,”说着她就下了榻,让两个丫鬟服侍她换衣梳发。

大概过了两盏茶的功夫,五娘才到常宁堂。她到的时候,常宁堂里已经处于没话聊的状态了。

“老夫人,”史嬷嬷掀开帘子,让五娘进屋:“五姑娘到了。”

米氏见她闺女穿着前些天刚做的六幅裙,就知这闺女是留不住了,怪不得人常说“女大不中留”呢。

五娘先是上前去给在座的请安,后便安安静静地等在一边。此时昭亲王已经算是见着他小媳妇了,不过看着这屋里坐得很安稳的几位没有一点要回避的意思,他索性开口明说:“本王想要跟五姑娘单独说几句话。”

坐着的几位眼神不约而同地看向昭亲王左下手的米氏,米氏低垂着首,暗暗在心底骂了一句“得寸进尺”后,便笑着起身,朝昭亲王福了一礼:“那臣妇等就先回避一会儿,还请王爷尽快,毕竟这有些不太妥。”

昭亲王也站起来,朝米氏拱礼到:“多谢老夫人成全。”

米氏点了点头,就转身准备离开,不过她在经过女儿身边的时候,朝她那不争气的女儿瞪了一眼。五娘这丫头估计是胆肥了,竟假装没看到她娘亲的眼神警告,眼珠子一转就朝上看去。

米氏不得不再次感叹“女大不中留”啊!

等门关上了,屋里就剩下他们两人时,昭亲王这会终于可以正大光明的好好看看他这小媳妇了,他朝站在一边的小媳妇招了招手:“过来。”

虽然这不是五娘第一次见他,但却是她第一次与他独处,不过她转头看了看门口那来回晃动的影子,就转头笑着朝昭亲王走了过去:“王爷叫臣女过来可是有话要说?”

昭亲王指了指右边的榻:“坐吧,本王是有几句话要对你说。”

既然他让她坐下,五娘也就不扭捏地坐到榻上:“王爷请说。”

昭亲王想了想最近京里有关她的传言,就直截了当地说:“你这几天要是听到什么传言,大可不必放在心上。”

“什么传言?“五娘知道最近京里不太平,可是她这几天也没听说有关他们的什么传言?不对,不是他们,是她,毕竟昭亲王的闲话还是没几个人敢说的:“又是什么传言?请王爷说来听听,只要不是太难听的话,臣女也不是很在乎。”

昭亲王见她扭头看过来,就对着她笑了笑:“大概就是说你傻人有傻福,不但好命的被赐婚,就连皇帝赏赐给本王的两个侧妃都接连出了事,还有一切其他的老话,你听听就算了。”

“除了第一句有些失真之外,其他的好像都是事实,”五娘自小就听惯了一些不好的传言,早就已经不在乎了,日子是自己在过,那干什么要跟自己过不去?

昭亲王就知道她不似寻常女子,但不得不说这样的她更适合自己:“你觉得你不傻?”

“傻吗?”五娘盯着他的脸,一脸严肃地说:“哪里傻?”

“一千五百两银子买了宫女的一句话,”昭亲王说这话的时候,双目就已经开始观察起小媳妇面上的神情了,有时候他真心觉得他小媳妇不是一般人能养得起的。

五娘抬了抬眉:“这傻吗?臣女觉得在那当下不要说是一千五百两银子,就是一千五百两黄金,只要那宫女给臣女一句准话,臣女都会掏。毕竟钱财没了,可以再赚,但命没了就什么都没了,臣女认为臣女并不傻。”

“你怎么就知道那宫女会跟你说实话?”昭亲王很认同她刚说的话,他是在试探她,毕竟他自小就是看着他母后是怎样在那皇宫里挣扎求生的,他不想他的妻子也过着跟他母后一样的生活。他不贪色/欲,如果可能,他希望他跟她能举案齐眉,白头到老。

五娘很敏锐,她已经察觉到昭亲王在试探她,既然如此,那她也就不客气了:“臣女会看,那宫女看着年岁就不小了,在宫里生活那么久脸上还有肉,说明她心宽,人缘应该也不错,再看她身上那藏不住的憨气,就知道她出身好不到哪去。臣女跟她无冤无仇的,只要银子给到位,她会心动的,毕竟宫外的日子,没银子是不行的。倒是王爷一连失了两位貌美如花的佳人有些可惜了。”

昭亲王有些欣赏他小媳妇了,才这么会就意识到他在试探她,现在好了风水轮流转,轮到他了:“本王并不好色,你进宫一趟,应该已经发现了一些事情,那两位侧妃就算是她们没有心怀不轨,本王也不会让她们进府。”

对于这一点,五娘倒是有些意外:“王爷府里也不是没有姬妾,多几位养着也无所谓。”

昭亲王瞥了她一眼:“你倒是大方,不过还真是要让你失望了,”说到这,他就起身准备走了。

五娘被他这说到一半的话吊着,心里不上不下的,看他站了起来,她也就跟着站起身,准备送他出去。

两人快要走到门口的时候,昭亲王突然转身,稍稍弯下腰把头杵到五娘耳边,低声说到:“本王自小就练内家功夫,戒色。”

听了这话之后,五娘一脸的呆愣,微微扭过头看他,什么意思?他练功夫要戒色,那还娶妻干什么?

昭亲王见她小媳妇的那眼神,就知道她想偏了:“到明年的六月初一就可以破戒了。”

他这话刚说完,五娘的脸就迅速翻红,这人就是个登徒子,不过不得不说她心里有些高兴,确切来说应该是很高兴。

“哈哈……,”昭亲王见小媳妇快要冒烟的小脸,心里终于满足了,笑着推门出去,准备回王府。

米氏草草恭送了下昭亲王,也不送他到院门口,就匆匆进屋了,见她那傻闺女一脸通红地站着,她终是忍不住走过去,沉声说到:“人都走了,好回神了,没出息的丫头,老娘这么多年的细心教导算是白瞎了。”

五娘吐了吐舌头,就赶紧凑了过去:“娘,您闺女都这么好了,您怎么还贪心不满意呢?”

米氏看着她的心头肉,叹了口气:“昭亲王,娘也算是见过了,是个值得托付的人,不过娘还是有些担心,毕竟他身份尊贵,要是你以后受了委屈,娘都不知道能不能替你作主?”

“娘,您不是说日子都是人过出来的吗?”经过今天双方的试探,昭亲王跟她心里估计都有些底了,五娘其实并不担心她以后的日子,大不了眼不见为净,自己快活过:“您要相信您女儿是得了您的真传,学了您的真本事,会像您说的那样亏待谁都不要亏待自己。”

米氏抱着五娘,闭上了眼睛。

景盛十八年算是快要过去了,五娘把大长公主府送来的那张帖子扔进了炭火里,并没有去公主府参加什么赏梅宴,这一天天的没个消停的时候,她可折腾不起,随便找了个借口就给推了。

这一个年,安平伯府过得是既高兴,又带着些许不舍,毕竟这是五娘在伯府里过得最后一个年了。

大年初二,五娘坐在榻上,右手搭在炕几上,手边是一个装着几颗金花生的紫檀木盒子,左手拿着一个精致小巧的香囊:“没想到除了娘跟哥嫂他们,我还能收到其它的压岁红封。”

兮香捂嘴偷笑着:“姑爷还是真有心。”

五娘来回翻看着手里这个郝嬷嬷刚送过来的香囊,心里有些好奇,摸着里面应该不是金银,难道是银票?

她打开香囊,手指探了进去,嘀咕了一声:“还真是银票,”说完她就把那张“银票”给夹了出来,想知道那人给了她多少银子?毕竟她上次一下子给了他三十万两白银。只是想象是美好的,现实一般都比较不尽如人意。

五娘看着手中这张宣旨,翻了个白眼,撅了撅嘴,就打开白纸,看看他写了些什么?

“本王有事要去南方一趟,半月归来。”

五娘看着纸上遒劲有力、行云流水的一行字,笑了笑,便把这张纸重新折好,放回到香囊里。她起身下榻来到寝室的妆奁前,拉开抽屉,把手中的香囊放进了抽屉里的八宝盒中。

五娘心情很好的抬头照了照镜子,见自己气色不错,就理了理有些散落下来的碎发,嘴里念叨了一句:“算你识相。”她不缺金银,也不在乎金银,但她在乎那人对她的态度。

大年初二,也是外嫁女回娘家的日子,元娘夫妇今天一早就带着两个孩子回了伯府。严明给岳母请了安拜了年之后,给小辈们发了压岁钱,就跟着三个舅老爷去了外书房,而元娘则留下跟米氏娘几个好好唠嗑唠嗑。

“小妹呢?”等屋里的小辈们都出去了,元娘直接开口问到:“怎么不见她人?”

米氏笑着说:“你又不是不知道她那个散漫的性子,没事就喜欢窝在自己屋里,她是知道你今天要回来的,估计一会就过来了。”

“这一到过年,我就想起小妹幼时,小小的一团,穿得红彤彤的,抱着个紫檀木盒子,挨个给她那些高高矮矮的晚辈发压岁钱的场面,”元娘一边回忆着过去的事儿,一边感叹着:“这转眼间,小妹也长大了,再过半年就要嫁人了,日子过得可真快。”

“你还好意思说,”陈氏瞪了元娘一眼:“想那几年,为了你这大姑奶奶的乐子,咱们这些做哥哥嫂嫂的竟然骗小妹年初二是除夕,这一骗就骗到她五岁才不骗了。”

二夫人吴氏想到那些事儿也是止不住的笑:“那哪是不骗了呀,是骗不下去了才是。”

米氏这个亲娘也跟着凑热闹:“五娘小时候被我养得圆乎乎的,你们还总爱给她寻摸好吃的,她那张小嘴一天到晚就没停的时候。我那时就特别怕我这闺女长大了也那么胖,那我得准备多少嫁妆才能把她给嫁出去,没想等到年龄到了,一抽条,竟也刚刚好,不胖了。”

“说到嫁妆,”元娘忍不住问了一嘴:“母亲,小妹的嫁妆准备得怎么样了?”

米氏最近正愁着这事儿,元娘一提,她就又开始头疼了:“我这几天都在想要不要打些大一点的楠木箱子,那些乱七八糟东西实在是太多了,”既然说到这了,那她也就把话说到底了:“我那些东西都是要给她的,你们也不要怪我偏心眼。”

“母亲说什么呢?”作为长嫂,陈氏首先表了态:“您的那些东西本就是小妹的,我们这些做哥嫂的难道会连这点都拎不清?”

其他两个媳妇也都点头附和,元娘更是一点没意见:“小妹是嫁入皇家,咱们家虽然门第不显,但必不能委屈了她,嫁妆上面是一定要拿得出手,咱们这些做哥姐嫂嫂的也都再添置一些,也让外面的那些人长长眼,不能让他们看低了小妹去。”

“就是这个理,”三夫人罗氏也出了声:“昨晚上三爷还说了皇后当年嫁入东宫的时候,抬了一百六十四抬嫁妆,咱们家就比着皇后来少两抬就行。”

“这会不会太打眼了?”米氏有些担心地说:“我怕到时候又是没得底的闲言碎语。”

元娘想想那些杂七杂八顾这顾那的事情就烦,又想到自己家还有一个宝贝蛋也快成人了,更是烦躁不已,就随口冒出一句:“实在不行,就直接装一箱子银票得了。”

她这话说完,屋里的几位就都盯着她看,看得她浑身的鸡皮疙瘩都冒出来了:“我只是说说而已,开玩笑……开玩笑。”

“这想法不错,”米氏越想越觉得这法子可行,她当年嫁入安平伯府的时候,因为娘家觉得对她有愧,就陪嫁了足足有十万两白银,再加上她外祖家留给她的产业,这么多年下来,她说句大话,除了皇室,这京城头里估计也没有谁能比她更富裕的了:“看来再过些时候,等昭亲王府下了聘之后,我得找个日子让汇通钱庄的大总管过来一趟。”

元娘没想到她的无心之语,竟真的说进了她继母的心坎里:“母亲,我真的只是说说而已,您不会是来真的吧?”

米氏一脸认真的样子:“我想想觉得还是银子握在手里比较实在。”

元娘瞪大了眼睛:“您这样是要把昭亲王给彻底镇住啊?”

“这关昭亲王什么事儿?”米氏感到有些莫名,自古以来女方的嫁妆就是跟男方一点关系都没有:“昭亲王一个王爷,还是太后亲生的,他难道还缺银子不成?”

“还真缺,”元娘想了想,就摆摆手让屋里伺候的奴才都退下去,才低声说到:“严明前些日子应酬的时候,不小心听到一位户部的官员喝多了说漏嘴的,说是自昭亲王去了西北封地之后,朝廷就再没给过西北军军饷。”

“你说什么?”米氏那双跟五娘一模一样的柳叶眼瞬间瞪大了:“这消息可靠吗?”

“应该可靠,”元娘当时听严明说这事的时候,就立马想到昭亲王是不是盯上他们家了?不过她把这想法说出来之后,竟被严明给耻笑了。

严明说依着昭亲王的身份,要真是想要银子还是很容易的,才不会盯上她们家这点子家底。她当时就背过身去,不住的翻白眼,那是他不知道她继母有多少身家才敢这么说。

“不会吧,昭亲王可是太后亲生的,皇帝嫡嫡亲的弟弟,户部不敢这样做吧?”陈氏有些怀疑。

米氏不管这事是不是真的,她都把这事压到了心底,看来她应该要找人摸一摸昭亲王的底:“这事你们都给烂在肚子里,不许往外说。”

“知道了,母亲,”这事谁敢往外说,找死吗?

年后,这春宴是一场接着一场,但五娘却是一次也没参加,一则她怕麻烦,二则她自认为她已经有主了,就没那个必要再出门露脸去。就这样她整天窝在她的芷湫苑里吃吃喝喝的,眼瞧着人都圆润了一圈。

今天已经是正月十四,明儿就是元宵了,五娘倚躺在榻上,估算着那人这两日也是时候回京了,她这两天闲得发慌,想着要不要看在那人主动向她透露行踪的份上,给他做个香囊?

“兮香,把我的针线篓子拿过来。”

兮香闻言就跑进了寝室,没一会便抱着针线篓子来到榻边,把它摆放在炕几上:“姑娘是要打络子还是做物件?”

五娘微红着小脸:“我准备做个香囊。”

“那行,奴婢这就去给你找些粉色或者红色的锦缎过来,”说着兮香就要转身离开,不过她刚走了两步就被五娘给叫了回来:“不用找粉色的,你去找些红色、黑色的就行,顺便再拿些金线过来。”

昭亲王在正月十五之前赶回了京城,一回到京城,彦先生就急急忙忙地寻过来了:“王爷,傅天明估计是动不了了。”

“傅家那个女儿很得宠吗?”昭亲王坐到书案后边的太师椅上:“看来枕边风吹得不错。”

彦先生破扇子也不摇了,一手摸着嘴边的胡须:“宫里传出消息,傅天明那女儿自进宫之后,可算是一枝独秀,后宫竟没有一人能与她比及的,这对咱们来说可不算是什么好事?”

昭亲王伸手拿起放在案上的那几封印信看了起来:“宫里没有能够与她比及的,不代表宫外也没有,先生应该不用本王教你怎么做吧?查查那傅家女的底细,在宫外再寻几个像样的送进宫里。”

“王爷,那傅天明暂时就动不了了,”彦先生提醒道。

“本王也并非是一定要动他,”昭亲王想着要不是因为他小媳妇,他才懒得替皇帝擦屁股:“知会那傅天明一声,量他也不敢再压着安平伯府的起复折子了,要是他不听话,本王不介意提前送他去见阎王。”

“是,彦某知道该怎么做了,”彦先生就喜欢昭亲王这不拖泥带水的性子,正事问完了,他又开始碎嘴起来了:“王爷这次去南边雁谷,看来是捉着大雁了,那您准备什么时候去安平伯府下聘?”

昭亲王这次去南边,的确只是为了寻摸两只活雁,毕竟他这一生不出意外只成这一次亲:“你去镇国侯府一趟,请本王舅父去一趟施府,问问正月二十是不是个好日子?”

“王爷选的,那就一定是个好日子,”彦先生朝昭亲王拱了拱手,便就退下了。

昭亲王一人坐在三思堂里,拿起刚刚他看过的那封印信,又重新细细看了一边嘴角一勾:“终于忍不住了吗?”

慈宁宫里,太后刚礼好佛,魏石就进来回禀说皇后来了。太后坐在主位上,放下手里的佛珠:“让她进来吧。”

皇后其实也不想来的,只是她不得不过来慈宁宫一趟,这皇帝已经连着半个月都歇在了新进宫的那个狐狸精那。今天好不容易皇上舍得从狐狸窝里出来,来了坤宁宫,皇后原还以为皇上终于对那狐狸精腻烦了,没想到皇上来坤宁宫只是为了知会她一声,说他要封那狐狸精为贤妃,这简直就是荒天下之大谬!

“臣妾给母后请安,母后吉祥,”皇后知道她管不了皇上,但太后不一样,她知道皇帝怕太后。

“起来吧,”太后看皇后那脸上厚重的妆容,就知道最近她不好过:“你今天过来是有什么事儿吗?”

太后这一问,皇后就绷不住了,眼里的泪跟断了线的珠子似的往下落,她双膝跪到地上:“母后,臣妾今日过来,是求您劝劝皇上的。”

后宫的事儿,太后是知道:“皇帝最近还一直歇在钟粹宫?”

皇后抽噎了一声:“是,今日皇上来臣妾宫里,说是要封那傅氏为贤妃,母后,那傅氏才入宫不到一个月,皇上就要封她为妃,已经算是违背祖制了,况且依那傅氏的德行,根本就担不起贤妃之名。”

太后没想到皇帝竟荒唐至此:“你就没劝劝?”

提到这个,皇后就感觉心寒得很:“臣妾劝了,可皇上说如若臣妾再劝就封那傅氏为贵妃。”

“好一个贵妃,”换成其他人,太后也许不会多管这些鸡毛蒜皮的事儿,但那傅氏刚刚好就是她最讨厌的那一类:“小西,你去乾明殿请皇上过来一趟,就说哀家有话要跟他说。”

“是,”西嬷嬷躬身退了出去。太后不想看皇后这哭哭啼啼的样子,实在是看着会让她不由自主地想起那人:“你也先回去吧。”

“是,那臣妾就先告退了。”

大概半个时辰之后,景盛帝才来到慈宁宫。进了慈宁宫的宫门后,他心里才有些慌,毕竟他最近的确是有些荒唐,不过难得遇见一个喜欢的女人,景盛帝就想要多宠着些:“儿子给母后请安,母后吉祥。”

太后看了看景盛帝,也没叫他起来。就直接开门见山地说:“哀家听皇后说你要封一个刚进宫的新人为贤妃,可有此事?”

景盛帝听这话,就知道是皇后在太后这说了什么:“确有此事,皇后跟您说了?”

“哀家这都快要泪流成河了,”太后冷哼了一声:“你喜欢那女子,哀家也不拦着,但封妃之事暂时就不要再提了。”

景盛帝叹了口气:“儿子知道了。”

“你作为皇帝,一国之君,应该知道独宠是万万要不得的,雨露均沾才是长久之计,”太后接着说到:“以前不是一直都挺好的吗?你自己去闻闻你后宫的那股酸味,后宫不宁,你前朝还能安稳吗?”

“是儿子的不是,让母后替儿子担心了,”景盛帝跪着,他心里也有些不爽快,以前他独宠皇后的时候,怎么不见皇后提什么雨露均沾?现在倒好,他只不过才冷落她几天,她竟告到太后这来了。

“哀家这也没什么事儿了,你就先下去吧,”太后是事情说完了就撵人,她见皇帝那有些发青的脸色就知道今晚坤宁宫是要热闹了。

“儿子告退,”景盛帝退出慈宁宫后,果然如太后所想的那样去了坤宁宫跟皇后大吵了一架,不过皇后也是个有本事的,竟留住了景盛帝在坤宁宫歇了一夜。

元宵这天,昭亲王一早就进宫了,他像往常一样,并没有去乾明殿,直接去了慈宁宫。到了慈宁宫刚好太后正在用膳。

“儿子给母后请安,母后吉祥。”

“起来吧,”太后见着昭亲王原本面无表情的脸上也有了丝笑意:“是昨天到京的吗?”

昭亲王走到桌边就直接坐了下来,西嬷嬷很快就又上了一套碗筷。昭亲王拿起筷子就开始陪他母后用膳:“昨天下午到京的。”

太后给昭亲王夹了一个水晶虾饺:“你爱吃这个,早知道你要过来,哀家就让花儿多做两笼了。”

“还是在母后这用膳比较香,”昭亲王像小时候那样,一边吃着膳食一边跟太后聊天,母子两全然没有要遵循“食不言寝不语”的这套规矩。

太后笑着说:“那是当然,你一个人在府里冷冷清清的,再香的膳食用起来也是少了几分味道。不过也快了,等你成了亲,饭桌上就多了一双碗筷,再等日后有了孩子,那就更热闹了。”她说着说着,就觉得她得好好活着,她还舍不得死,她还没见着她昭儿的孩子出生呢。

昭亲王听着这话,鼻子有些酸酸的:“母后,儿子会好好孝顺您的,您放心,快了,很快儿子就能陪在您身边,再也不留您一人在这里了。”

太后眼眶含泪点了点头后又摇了摇头:“不急,母后真的不急,你也不许妄动,切记不要急功近利。”

“儿子明白,”昭亲王知道这事急不来,他只是觉得他母后年纪大了,他怕她等不了那么久。

太后只想跟儿子在一起的时候,开开心心的,她见不得她的昭儿脸上有一丝不愉快,于是就转移了话题:“你舅舅递消息进来,说你准备正月二十去安平伯府下聘,这是真的吗?”

“是真的,”昭亲王倒也不扭捏:“我想尽快下了聘,之后我还有事要做,就不一定时时能待在京里。”

“也好,”太后放下筷子,在花嬷嬷的服侍下漱了口:“哀家把聘礼都准备好了,你今天来正好点一点,看看还要添些什么?”

“母后,”昭亲王抓住太后搁在桌上的那只已经苍老的手:“儿子让您费心了。”

太后笑着冲他说:“你要知道要是没有你,母后估计早就是黄土一堆了,有了你,母后才又活过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