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都市 > 金算盘 > 第 24 章

金算盘 第 24 章

作者:木木木子头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9-13 16:37:36 来源:就爱谈小说

正月二十这一天很快就到,安平伯府从前天就开始清扫庭院、门房等。常宁堂里, 米氏是一宿都没能入眠。

今天家中有喜事, 陈氏很早就过来请安, 顺便有些事情她还想请婆母给她拿主意。她到常宁堂的时候,见婆母刚刚起身, 就立马上前去服侍了。

“你在外面坐一会, 我很快就好, ”米氏今天起得有些迟了, 实在是一夜没睡, 早上人就懒得动弹。

陈氏笑言:“您就安心坐着,也让媳妇伺候您一回。我娘家母亲总说我有福气,在娘家做姑娘的时候没吃什么苦头,等嫁入伯府,婆母慈善,小姑子和气,再没有比这更好了。”

米氏当初替安平伯选陈氏这门媳妇的时候, 就是看上她实诚有耐心,人也不掐尖要强,做一族宗妇, 陈氏这样刚刚好:“那是你自己争气,说来有你这个儿媳妇,也是我的福气, 你看看这京中有谁家婆母像我这样清闲享福的?”

陈氏从首饰盒里挑了一枚金丝八宝攒珠钗插在了米氏鬓间:“那还是您教导的好, 好了, 母亲您看看还满意吗?”

“会不会太花哨了?”米氏右手摸着发仰起头看向陈氏,笑问道。

陈氏摇摇头:“媳妇觉得这样很好,今儿是小妹的喜事儿,难道您还能像往常一样妆扮?”说到这她就不禁打趣到:“还是您像端端您丈母娘的架子?”

米氏又对着镜子左右照了照,才起身:“行,听你的。”

陈氏跟在米氏身后来到外间的榻上坐了下来:“母亲,今天昭亲王过来下聘之后,咱们家是不是要选个日子办一次春宴?”

米氏叹了口气:“是应该要办一次,咱们家出了孝之后,还没办过宴。”

陈氏也是这么想的:“媳妇想着桃苑里的桃花过些日子也快开了,最近媳妇让花房的人打理一下,到时办个桃花宴,您看怎么样?”

“很好,就按你说的做吧,”米氏有些自嘲的笑了:“我昨夜一宿没睡,也想了一宿,咱们这些做娘的还真的是很矛盾。”

“是啊,做娘的总有操不完的心,”陈氏大概能猜到婆母的心思,毕竟她也有一个姑娘十五岁了:“就拿媳妇来说吧,一一那丫头到了十岁,媳妇就开始操心了。最近带着她参加了几次春宴,来媳妇这打听的人家也不少,可以前看着怎么怎么好的青年才俊,现在再看,媳妇都能给人家挑出一堆毛病来。”陈氏说到最后自己都觉得好笑。

一听这话,米氏真真是找着知音了:“就是这样,年前还没出孝,我就跟元娘打了招呼,让她帮忙留意留意,生怕闺女砸在手里嫁不出去。这前两天镇国侯夫人差人来府里提前知会我说王府要过来下聘了,”说到这,她无奈地哼笑了一声:“这两天,我愣是天天失眠睡不着觉,又舍不得把闺女给人家了。”

“儿女都是娘的心头肉,”陈氏很能体会婆母的心情。

米氏笑了起来:“还真想把她养在身边一辈子。”

陈氏也跟着笑了:“这可不能,女大不中留,留来留去留成愁。”

芷湫苑里,五娘是一夜好眠,要不是她的两个丫鬟把她从床上拉起来,她能睡到天光亮。

五娘睡眼惺忪地打着小哈气,她还以为她昨晚会睡不着呢,没想到躺床上没多久就睡着了:“今天不是才下聘吗,你们这么早把我拉起来干什么?”

兮香给五娘梳着发,笑着说:“那姑娘您也要起来去给老夫人请安的。今天奴婢给姑娘梳个朝云髻,保准姑娘一整天都美美的。”

“好,”五娘这会也差不多醒神了,她看着镜子中还有些迷蒙的自己,突然觉得她这门亲事真心不错,至少以后不用每日天不亮就要起来给婆母请安,虽然这样想有些不孝:“迎香呢?”

“迎香去大厨房给您领些吃食回来。”

辰时刚过没多久,荷花弄的平静就被打破了。一溜水的七尺青年壮汉穿着红色侍卫服,抬着一箱箱的聘礼,敲锣打鼓地走向安平伯府。

安平伯府也早已经府门大开,安平伯三兄弟及几个子侄都候在门口,外面还围了一群看热闹的百姓。

这次陪同昭亲王来安平伯府下聘的除了礼部跟内务府的官员之外,还有镇国侯和董阁老。聘礼总共是九十八抬,黄金八千两,白银两万两,还有蜀锦皮毛等等一系列名贵物件,其中最为显眼的就是一颗有小儿拳头那么大的夜明珠,据说这是文纯皇后传下来的。

这九十八抬聘礼都被安平伯让人抬进了芷湫苑,五娘看着这满院子的檀木箱子,就有些高兴,看来她最近不会再没事干了。

昭亲王府下聘的大手笔,自然也会被有心人传进一些人的耳朵里。坤宁宫里,皇后最近比较安分,毕竟皇帝现在正和她闹着别扭,她也不敢再折腾。不过今天她就安分不起来了:“你是说太后把文纯皇后传下来的那颗夜明珠给了昭亲王?”

燕嬷嬷低垂着头:“是,今天昭亲王去安平伯府下聘,这满京城的百姓都看到了,说有小儿拳头那么大的夜明珠,那可不就是文纯皇后留下来的吗?”

皇后坐在榻上,这会她想的不是夜明珠,而是戴在金家五姑娘手上的那只紫玉镯:“太后这是什么意思?你陪本宫去一趟乾明殿。”

乾明殿里,景盛帝这会也知道了昭亲王的大手笔,他坐在龙椅上又一次开始思虑起太后了。他想到元宵的时候,昭亲王正大光明没有一点避讳的从慈宁宫里一箱一箱往外搬的那些东西,如果下面人没看错的话,那些装东西的箱子应该是太后库房专用的檀木箱。他可是记得他成亲的时候,太后只是问了一次,之后就再也没有过问过,都是他父皇吩咐礼部跟内务府办的。

他总觉得太后是知道他非她亲生的,不然就算他不是长在她身边,也是她亲生的,她总不至于会这般偏心。景盛帝一想到太后知道他非她亲生,脚底就发凉。太后看着好似什么都不管一心只想着礼佛,但在这宫里就连他这个皇帝都不知道太后到底有多少眼线。

“皇上,”刘光轻手轻脚地进入殿内回禀:“皇后娘娘来了。”

景盛帝大概能猜出皇后是为什么来的:“让她进来吧。”

“是,”刘光躬身退了出去,没一会皇后领着燕嬷嬷就快步进入大殿内:“臣妾给皇上请安,皇上吉祥。”

“起来吧,”皇帝倚在龙椅上,看着皇后一脸心事重重的样子,就挥手让殿内服侍的宫人都退下去。

等殿内只剩下他们夫妻两人的时候,皇后微微蹙着眉头看向皇帝:“皇上您听说了吗?母后把文纯皇后传下来的那颗夜明珠给了昭亲王,昭亲王竟把那夜明珠作为聘礼送去了安平伯府。”

皇帝已经知道了,可即便知道,他也没有办法:“朕知道这事,可你来跟朕说也没有用。那颗夜明珠是当初父皇聘娶母后的聘礼,那就算是母后的嫁妆,是她的东西,她高兴想要给谁全随她的心意。难道朕这个做儿子的还能跑去慈宁宫质问母后,那东西为什么要给昭亲王吗?”

“臣妾没有这个心思,臣妾也不敢有,“皇后的眼泪下来了:“臣妾知道臣妾不得母后喜欢,可是臣妾这么多年下来,皇上您也是看在眼里的,臣妾尽力了。还有一件事儿,臣妾一直不敢跟您说。”

“什么事儿?”景盛帝也知道太后不喜皇后,他记得他当年到了娶亲的年岁,太后就在他父皇面前提过一次她很喜欢奉国将军府的继室嫡女赵氏。

也难怪太后会喜欢那赵氏,那赵氏的母亲奉国夫人跟太后是多年的闺中好友,隔三岔五的就进宫来陪太后叙话,太后能不喜欢她闺女吗?

不过倒是那奉国夫人是个不识相的,太后跟她提了一嘴,她竟回去就给她那闺女找了婆家,因为这事太后还跟他发了火,骂他是个不争气的。自那以后太后就不再跟那奉国夫人往来了,当然他也因为那事有些看不上那奉国夫人,一个上不得台面的庶出罢了,还真以为嫁给了赵毅就能飞上枝头了,就连她那闺女后来嫁的人家都被他给打发的远远的。

皇后抽抽噎噎地说:“上次母后生辰,安平伯府的五姑娘进宫,母后竟把孝文成皇后传下来的那只紫玉镯给了她,是臣妾亲眼所见。皇上,就算母后不喜臣妾,但您是母后亲生,母后怎么可以罔顾您的身份呢?”

皇帝一开始听皇后说太后把紫玉镯给了安平伯府的五姑娘,心里还有些不舒服,可是再听听皇后后面的话,他竟有些心虚,就不禁恼怒地斥责道:“好了,你也不要再哭哭啼啼的了,你说母后不喜你,那朕倒是要问问你,你作为皇后朕的妻子,太后是朕的母亲,你说说你多久去给母后请一次安,你又是怎么侍奉孝敬母后的?”

皇后被皇帝这么一问,竟好似被噎住一样,无话可说。

景盛帝见她不说话,也就没再继续斥责她了:“那紫玉镯跟夜明珠,都是母后的东西,她老人家爱给谁给谁,你想要母后看得上你,那你就好好侍奉母后。”

“可是母后只让臣妾每月初一十五去慈宁宫请安即可,”皇后自认为她很冤,是太后觉得她碍眼,怎么这会竟成了她做得不对了?

景盛帝瞥了她一眼:“母后这样说你就这样做?你还是自己回去好好想想吧,朕还有政事处理,你退下吧。”

皇后不情不愿地离开了乾明殿。

这天晚上,安平伯府的常宁堂里,米氏看着聘礼单子发呆,大概过了一盏茶的功夫,荀嬷嬷急匆匆的进来了:“老夫人,严大送消息进来了。”

米氏头一抬:“拿来给我。”

荀嬷嬷赶忙把严大送来的东西递了过去,米氏接过来之后,就立刻打开看了起来,看完之后她整个人都不好了:“你们先下去,让我静一静。”

“老夫人,您没事吧?”荀嬷嬷有些不放心。

米氏摇了摇头,有些无力地说:“你们都下去,我想一个人静一静。”

“是,”荀嬷嬷带着屋里伺候的人都退了下去,顺便把门给关上了。等屋里只剩下米氏一人时,她又拿起那张纸看了起来。

严大是汇通钱庄的大总管,她外祖家在汇通钱庄里有参了一点股,后来外祖家没人了,她舅舅在临死前就把产业都留给了她。其实当年江州知府看中的并不是米家的那些东西,他看上的是她跟她手里外祖家的产业。她外祖家不是一般的商家,是开金铺的,现在她手上还有两家金铺。

纸上是昭亲王自去西北封地之后,跟昭亲王有关的几家每年在汇通钱庄汇兑的钱财账目,单单镇国侯府每年就要在汇通钱庄汇兑五万两金票,再加上各地的状元楼,还有西北封地的税收,算下来昭亲王府每年在汇通钱庄汇兑的钱财高达一百五十万两白银。这么大的数目只能说明一件事儿,那就是昭亲王在养兵。

看来元娘说的事儿是真的,难道户部真的敢?

想到这,米氏立马拿着这张纸走去了边上的小书房。小书房的书案上摆着一把纯金打造的八棱上二下五二十四档的算盘,米氏走到算盘边上就开始算了起来。

这一夜,常宁堂的小书房里打算盘的声音就没停过,直到天露光的时候才停下。米氏看着算盘上的数目,两只眼睛都泛红,脑子里一直在想着“他要干什么”。昭亲王养了将近三十万的西北军,他到底想要干什么?还有西北军不是应该是二十万吗,怎么变成三十万了?

米氏自十岁之后,只要用算盘就从来没算错过,既然她没算错,那就只有一个可能,昭亲王扩军了,这样问题又回到了一开始,他要干什么?

米氏这天免了晚辈们的请安,就连五娘敲门要见她,她都给搪塞过去了。她坐在小书房里在纸上理起京中的关系图,想着太后、皇帝、昭亲王等等一系列人物,到最后她理清了,但是有一个关键的点,她必须要向一个人问清楚,希望他不要骗她。

米氏倚靠在太师椅上,双腿麻木,已经没了只觉,虽然两天一夜没合眼,但此刻她清醒的很,嗓子有些干,声音很是暗哑:“史嬷嬷。”

守在门外的史嬷嬷立马就推门进来了:“老夫人,您这是要干什么,您有什么事儿就好好说,怎么您就这么折腾自己个呢?”

米氏抬手阻止她再继续说下去:“你把这封信交给童鸣,让他送去状元楼。”

“是,奴婢这就去,”史嬷嬷想了想,就大着胆子硬着头皮说:“奴婢让老荀家的进来伺候您?”

这次米氏倒是没拒绝:“让她进来吧,再吩咐小厨房准备些热水跟吃食,我先沐浴,吃完饭,我要出门一趟。”

“您不休息会儿吗?”史嬷嬷有些担心:“您这样,身子哪受得住?”

“我没事,事情不做完,我也睡不着,”这事不问清楚,米氏是寝食难安。

昭亲王府,昭亲王看着案上的那封信件,面上倒是没什么表情,只是一边的彦先生有些吃惊:“王爷,您的这位岳母大人不好惹啊!”

“她的确不好惹,不过在赐婚懿旨下来的那一天起,本王就已经惹上她了,”昭亲王现在有些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他小媳妇是不是跟他这位岳母一样的让人吃惊:“谁让本王要抢走她老人家精心养着的小白菜呢,她老人家现在发现她的小白菜日后可能会在本王这里焉了,她能坐得住吗?”

“王爷是准备跟那位说实话?”彦先生倒是想要见一见昭亲王这位很彪悍的岳母大人,他以为太后已经算是难得的奇女子了,没想到今儿他又遇见一位。不,应该说很有可能是两位,毕竟他们王妃有这么个亲娘,估计她也不是个简单人物。

昭亲王看着纸上那四个字,自嘲地笑了笑:“本王的底儿都被翻了,还有什么好隐瞒的?”

“这倒也是,”彦先生捋着胡须,笑眯了双眼:“不过还真没想到汇通钱庄里,竟然有您岳母大人的股份,看来赵寅的打算是没可能会成功了。”

景盛帝登基之后,因为一直找不到借口收回兵权,就故意让户部扣押军饷,南边还好一点,能拿到大部分军饷,但还是有一部分要自己补,不然就只能饿着兵士。而西北军就惨了,自从昭亲王去了西北,掌了西北军,朝廷竟一点军饷都不给,借口倒是好,昭亲王有封地,这真他妈是什么烂借口,皇帝敢把这事对外伸张吗?

那赵寅几年前还能从海上捞银子补军饷的缺,可是自从前几年因为倭寇,朝廷上海禁的呼声越来越大,他在海上能捞的银子就越来越少了。海上捞不到银子,赵寅就必须另想办法,这不就把主意打到汇通钱庄上了。不然没有银子,他到最后只能上交一部分兵权,当今皇帝也就只能打打这样见不得光的算盘,愚蠢之极!

“小应子,你去准备马车,本王要去汇通钱庄走一趟,”昭亲王双目发亮,也许他从今天之后,就再也不用担心军饷的事儿了。

京城东街汇通钱庄后院的厢房里,米氏早就等在里面了,大概一盏茶的功夫,昭亲王就到了:“岳母大人安。”

米氏见他到了,也没有起身相迎,就坐在那生生受了他的礼:“你倒是客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