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都市 > 金算盘 > 第 50 章

金算盘 第 50 章

作者:木木木子头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9-13 16:37:36 来源:就爱谈小说

此为防盗章, 达到比例没有防盗哈

“皇上驾到, ”守门的太监吟唱道。

太后依旧面无表情的坐在主位上, 没有起身的意思。

景盛进入殿内, 就加快了脚步,上前去行礼:“儿子给母后请安,望母后祥康金安。”

“坐吧,”太后面上还是没有一丝表情, 好似站在她面前的不是皇帝, 而是一个不相干的人。

“谢母后, ”景盛帝跟后宫的妃嫔一样,只有每逢初一、十五的时候才能来慈宁宫给太后请安, 可是即便是这样, 他每次来见太后都要给自己鼓足勇气。因为太后太冷, 除了他那个弟弟, 其他人都一样, 从未得过太后的好脸。

太后见皇帝已经落座了, 她也就不拐弯抹角了:“昭亲王今年不小了, 都二十又五了,也是时候该成亲了。”

“母后说的是, ”景盛帝微微低垂下头, 双目一缩:“不知道母后看上哪家闺秀?还请母后知会儿子一声,儿子也好下旨赐婚。”他来时已经想好了要把他选的那几家给太后看看, 可是真正到了太后跟前, 对着太后那张看不出喜怒的脸, 他又有些龟缩了。

“哀家这么多年,光顾着礼佛了,对宫外的事情也不甚了解,”太后已经不再看向皇帝了,双目平视,看向殿门:“皇上那边可有合适的人选?”

景盛帝不知道太后要打什么主意,不过不管怎么样,他选总比太后来选的好:“自九弟回京,儿子就已经想好这次无论如何都不能让他再逃了。他也不小了,膝下还没个一子半女的,儿子心中有愧啊。”

“把你看好的闺秀名单拿来,哀家瞧瞧,”太后直接开口索要名册,她不想再继续跟皇帝啰嗦下去了。

景盛帝还有话没说完,不过太后开口了,他也不敢再继续说下去了:“刘光,把名册呈给母后。”

“是,”刘光捧着盘盏的双手有些微微发抖,毕竟他也怕太后。

太后对刘光那双巍巍颤颤的手视而不见,伸手拿过那本名册就打开看了起来。

韩国公嫡长孙女,敢情天下就只有韩国公家闺女好,皇后出自韩国公府,昭亲王妃还要出自韩国公府,韩氏出好女,简直就是天大的笑话。

辅国公嫡女,那个女人的女儿,还想做她的儿媳妇,做梦还能成,可惜她还没死呢。

忠毅侯嫡长女,也是忠毅侯原配嫡女,性子怯懦,没有主见,怎么担得起昭亲王妃?不被人生吞了就是好事了。

吏部侍郎傅天明的嫡女,傅天明的妹妹是平阳侯世子的贵妾,皇帝能选出这样的女子只怕也是费了不少心思,真是难为他了。

太后越往下面看,心里的火就止不住地往上冒,她强压着火气,看到最后一位。

安平伯金明成嫡妹——金氏五娘,太后想到金氏的那个名头,眼神一闪:“安平伯府应该出孝了?”

“一个月前就已经出孝了,”景盛帝的手心冒着虚汗,太后问话,他本能地接住了话:“母后是觉得那金氏有问题?”

“就她吧,”太后合起了名册,把它放到了炕几上。

简简单单的三个字,让景盛帝很是发愣了一番,他有些不确定地问到:“母后是说,您觉得金氏不错,要选她给九弟当侧妃?”

太后这会也终于舍得扭过头看向她右边的皇帝了,语气很平静也很肯定地说:“不是侧妃,是嫡妃,昭亲王妃。”

“可是金氏身份不显,做九弟侧妃就已经算是勉强了,”景盛帝虽说心里头高兴,但面上还是要有所表示的:“那平阳侯嫡长女也只不过是个庶妃。”

“那是平阳侯府家风不好,”不提平阳侯还好,一提他,太后嘴里吐出来的话就不好听了:“一个正经的侯门千金竟做出那样下贱的事儿,哀家之所以当初没赐死她,你难道不知道其中内情?”

景盛帝也是一时口快才提了那事儿,他见太后有些厉色,便赶忙起身来到太后面前行礼:“是儿子的错,是儿子没管好皇后。”

“哼,”太后瞥了一眼皇帝:“哀家还没死呢,你那好皇后就敢把手伸到昭亲王府了,她是当哀家死了不成?”

景盛帝一听这话,虽然在心里埋怨皇后,但皇后也不在这,他只能撩起袍子跪到了地上:“是儿子的错,儿子日后一定严加管教,还请母后息怒。”

太后头向右边撇去:“你起来吧,一会哀家直接下懿旨给昭亲王跟金氏赐婚。”

“还是儿子圣旨赐婚吧,”景盛帝站起身子,恭敬地站立着。

“不了,还是哀家这个当娘的来赐婚吧,”太后摆摆手:“哀家有些累了,你乾明殿想必也有很多政事没处理,就先回去吧。”

“是,”景盛帝心头一松:“那儿子退下了。”

太后一手抵在炕几上,托着腮,闭上了眼睛。等景盛帝离开了,她才睁开了双目,眼神冰冷:“真是上不得台面,穿着龙袍,都透着股奴气。”

“太后,”花嬷嬷端着盘盏进来了:“您一早上还没用膳,奴婢让御膳房给您顿了冬瓜盅,您先用些。”

太后坐直了身子,把手里的佛珠递给了站在一边的西嬷嬷:“你先放着,先扶着哀家去书房,把赐婚的懿旨给写了,让小魏子连同礼部一起去昭亲王府跟安平伯府宣旨。”

“太后真的要选安平伯府的姑娘做王妃吗?”花嬷嬷有些迟疑,安平伯府的那位五姑娘身份不显也就算了,昭亲王现在也不需要岳家显赫,但就是那五姑娘的名声有些不好。

“你们没瞧见那本册子,什么坏的、臭的都在上边,”太后讽刺道:“就连那傅天明的嫡女也在其中,哀家只能矮子里面挑高的。金氏出身虽然有些薄,但哀家见过金氏的母亲,那是个敞亮人,想必她教出来的女儿,品行应该不会差到哪,只可惜……”

太后的话虽没说完,但西嬷嬷也能猜到:“只可惜,安平伯府老夫人的娘亲只生了她一个,而她自己也只生了咱们准王妃,皇上的心思……哎……,”她也没说完便叹了口气,摇了摇头。

“安平伯府底子薄,前任安平伯又是那么个人,在那本册子上,也就只有安平伯府还算干净,哪都不沾,”太后走到书房,便来到书案前。

西嬷嬷开始磨墨:“娘娘考虑的极是,与其让那些污糟东西占着王妃之位,还不如选个不出色的。”

“其实仔细想想咱们的准王妃,好像除了有个金算盘的名头之外,也没什么不好,”花嬷嬷笑着说:“金算盘……”

太后握着朱笔的手一顿,后就落笔了:“希望她真是把金算盘。”她儿子就缺一把金算盘,而且安平伯府老夫人米氏的娘家地处江南,还是数得着的粮商,皇帝这次恐怕算是失误。

安平伯府,今日像往常一样宁静,没什么特别。只是巳时刚过,一阵马蹄声掠过荷花弄,停在了安平伯府门前。

严明今儿刚下朝没多久,礼部尚书就笑嘻嘻的来大理寺跟他道贺,弄得他是一头雾水。不过他心思明透,赶忙打听事情缘由。三言两语就把事情给打听清楚了,他简直是被惊到,当时脑子里就只有他娘子说的那句话,好事多磨。现在一瞧,他那小姨子的婚事可不就是好事多磨?

“哎吆,大姑爷您来了,”门房的管事连忙开了小门让严明进来:“奴才这就去回禀一声。”

“不用了,”严明看了看日头,已经没什么时间了,赶忙拉住他:“你赶快打开中门,卸了门槛,还有半个时辰天使就要带着懿旨到府了。”

他话音刚落,伯府的总管事童鸣就急急忙忙到了:“老奴给大姑爷请安。”

严明见愣在一边的门房管事,知道这是个不顶事的:“童管事,你赶快招呼人,清理门院,打开中门,一会宫里的天使就到了,赶快的,不要拖沓。”

“姑爷是说,有天使要来府里,”童管事到底是经过事的,一下就抓住了重点。

“是,”严明接着吩咐:“还有香案也摆上,几位舅爷可都在府中,不在的,赶快差人去找。”

“是,”童管事急忙退下,去料理事情。

“你知道什么呀?”百姓乙手肘一拐:“这韩国公府是皇后的娘家,韩国公是皇后娘娘的亲爹,坑安平伯府怎么了,就是把安平伯府给搬空了,这上面谁敢吭一声?”

“你才胡说呢?”百姓丙一副他知道的样子:“那是以前,现在的安平伯府可不一样了,你们没听说呀,这安平伯府的五姑娘被太后娘娘指给了昭亲王,可不是什么侧妃、庶妃的,那是正经的王妃,这安平伯府以后可就是昭亲王正经的岳家了。昭亲王是谁?那可是跟皇上一样,都是太后亲生的。”

“那这么说,这韩国公府这么着,可是一点都没把昭亲王放在眼里,”百姓丁也凑了过来:“这么欺辱安平伯府可不就是把巴掌往昭亲王脸上呼吗?”

“难道昭亲王就这么眼睁睁地看着他岳家被这么欺负……”

“当然不会,”百姓某的话还没说完,边上竖着耳朵听了半天的小应子就再也忍不下去了:“你们这些无事看热闹的百姓,知道啥……”

停在离韩国公府不远处的马车里,昭亲王脸上的笑意有些意味深长:“看来本王那小媳妇儿也不是没有准备。”

“这京城的槐花弄可从未这么热闹过,”彦先生捋着胡须,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线:“王爷,今儿这些百姓可真是捧场,不过韩国公那老狗可不是个好的,二十万两白银,足够他豁出脸面去了。”

“哼,本王既然出门了,自然有人会让他连本带利地把吃进去的都给掏出来,”昭亲王端了一杯茶抿了一口:“便宜谁也不能便宜了韩国公府。”

“现在已经快要到午时了,想必今天韩国公府这午膳是用不安生了……”

“韩老贼,你给老夫出来,”马车外传来一中气十足有点粗狂的声音。

“来了,”彦先生起身准备下车:“镇国侯爷来了,彦某这就下去给侯爷请个安,王爷要一起吗?”

昭亲王放下杯子,笑着说:“你去告诉本王舅父一声,本王在这,让他近一步说话。”

“是,”彦先生一手握着他那把破扇子就跳下了马车。

还没半盏茶的功夫,一位花白头发,年约五旬的老汉背着双手走到马车前,一脸防备地问到:“你叫我过来干什么?”

马车里面传来了昭亲王的声音,低沉但明显带着亲近:“本王坐在车里听到舅父的声音,想着刚好本王这会正要去镇国侯府……”

“不许去,”老汉一蹦三尺高,右手指着马车,巍巍颤颤的,想他曾经在京城也是响当当的一号人物,可是自从他姐给他生了这么个讨债外甥,他就再也潇洒不起来了:“你听好了,今年就那么多全给你了,再多的,我是一个子也拿不出来。”

“哈哈……,”昭亲王笑了。

“你笑个屁,”老汉又把手背到身后去:“你赶快打道回府,不要露面,韩国公那老贼不管怎么说是皇后的亲爹。”

“那本王的银子……,”昭亲王坐在马车里面,故意语带迟疑。

“我反正没有,”镇国侯扭头看向韩国公府:“不过有人有,你回去吧,不许去我府里。”

“舅父……”

“不要再叫了,”镇国侯一听他叫舅父就只觉后背冒冷汗,有些烦躁:“我我我……我还能干什么?当然是去给你小媳妇讨债去,韩老贼能仗着皇后跟你倚老卖老,他还能跟我倚老卖老吗?赶快滚,老夫见着你,就感觉要少半条命,滚滚滚……”

“回府,”昭亲王笑着说了一声,外面的侍卫立马就有一人跑去了百姓堆里,把气急败坏的小应子公公给拉了回来。

“王爷,那韩老贼可真不是东西,竟然想赖账,一个子都不往外掏,”小应子现在脑子里心里都是那二十万两白银,那可是他们王妃的,他们王妃的就是他们王府的。

“回府吧,”昭亲王一点都不担心那银子的事:“本王舅父已经来了,他会给安平伯府主持公道的。”

“啥?”小应子一听镇国侯爷来了,就忍不住幸灾乐祸了。公道,镇国侯爷的公道只在他老人家心里。想到镇国侯爷年轻时被称为京城第一纨绔,小应子也不担心银子的事了,他开始担心韩国公跟韩国公府了:“王爷,您没让老侯爷悠着点吗?可不能把韩国公给气死了。”

“放心吧,本王舅父做事一向有分寸,他只是去帮着讨债,又不是去讨命,”昭亲王倒是一点都不担心,他舅父虽然不着调,但心里清楚得很。这么多年,皇帝不是不想抓镇国侯府的尾巴,可愣是没抓着。

小应子还是有些不放心,镇国侯是太后娘娘一母同胞的弟弟,比太后娘娘小了十岁,姐弟两感情更是深厚。当年太后娘娘跟先帝之间因为一些事情起了龌龊,那时候镇国侯爷还年轻,正是气盛的时候,硬是把先帝给揍了一顿。后来太后娘娘有幸三十六岁高龄又生了他们王爷,镇国侯爷才彻底低调了起来。

可这么多年过去了,京城第一纨绔的名头现在虽然没什么人再提起,不过纨绔就是纨绔,人低调了,不代表性子也改了。看来韩国公今儿是不好过了,但愿韩国公府不会被镇国侯给拆了,他老人家可是出了名的护短。

昭亲王的仪仗是静悄悄地来,静悄悄地走,其实昭亲王出府就是为了把他舅父给招出来,现在镇国侯来了,那他也没必要再留下了。

而此时韩国公府门前就不那么和谐了,只见镇国侯爷一把拽过童鸣的衣襟:“账本呢?”

“侯……侯爷,”童鸣在京城行走这么多年,镇国侯他可是如雷贯耳:“奴才给侯爷请安。”

“少废话,”镇国侯现在一心只想着拿账本替他外甥媳妇向韩国公那老贼讨债,顺便再报点私仇:“把韩国公府赊账时签了字的账本拿来。给脸还不要脸的东西,老夫去会会他,真当安平伯府没人了,就算安平伯府没人,可安平伯府还有姻亲。”

童鸣一愣,后又一想,对呀,他们伯府现在可不就是镇国侯府的姻亲吗:“奴才这就去府里取韩国公府的原始账本。”他们家五姑娘怕那原账本被韩国公府给毁了,就没让他带过来,现在镇国侯爷出面,量那韩国公也不敢毁了那账本。

“赶快去,”镇国侯挥了挥磨得有些发毛的衣袖:“老夫也回去召集人马,一会你就把那账本直接送到侯府去。”

“是,”童鸣躬身应道,等镇国侯离开了,他才立马回府。

慈宁宫里,太后正在书房抄着佛经,西嬷嬷就进来了:“娘娘,今儿奴婢可要给您说些京城里的热闹事了。”

“哦?”太后放下了毛笔,接过花嬷嬷拧好的热巾子,擦了擦手:“什么热闹事?”

西嬷嬷面上带着笑:“今儿一早安平伯府就派人带着账本去韩国公府收账了。”

“哈哈……,”太后时隔多年,又一次笑出了声:“不错,看来哀家这儿媳妇没挑错,老天还是眷顾我们娘俩的。”先帝跟那贱人欠他们娘俩的,她迟早要讨回来。

“娘娘亲自选的,怎么会差?”花嬷嬷也高兴,看来这安平伯府五姑娘是个聪明的,从赐婚的懿旨就能看出太后对韩国公府的态度,不简单啊。这样就好,昭亲王妃要是个软的,那还真不是好事。

“哀家忍了几十年了,可不希望哀家的儿媳妇也是个能忍的,”太后一手撑在书案上:“韩国公府应该是欠了伯府不少银子,你让人去给侯爷带句话,让他看顾些安平伯府。”

“娘娘您就放心吧,传话的人说,侯爷已经揣着账本点齐了人马去了韩国公府,”西嬷嬷有些轻蔑地说:“韩国公府这十年来在安平伯府的铺子里拿东西,从未付过银子,据说赊了有二十万两白银,现在韩国公竟然还红口白牙地说那是安平伯府孝敬他们国公府的,可真是没皮没脸。”

“二十万两?”太后冷嗤了一声:“他们可真敢欠。”

“倒是把咱们侯爷给气着了,”西嬷嬷掩嘴轻笑着:“韩国公今儿算是没拜菩萨,侯爷想必会帮安平伯府连本带利的把那笔账要回来。”镇国侯爷最喜欢的就是利滚利,韩国公府只怕要被他搜刮一空了。

“这事也就他出面最合适,”太后想到她那个弟弟,心头总是会暖暖的。当年她心有郁积,大病了一场,她弟弟就能把先帝给劈头盖脸地揍了一顿。

要不是先帝想要把她弟弟流放到千里之外的苦寒之地,她还醉生梦死着。先帝跟那贱人欠她的,她会慢慢讨,她的昭儿已经羽翼丰满了,那个贱人想必现在也寝食难安了吧:“这么多年也真是难为他了。”

两位嬷嬷都是太后从娘家带过来的,也是对太后死忠的人,自然是知道太后话里的意思。昭亲王自去了西北封地,每年花费的钱财真真是如流水一般。华纺阁跟第一楼都是太后曾经的产业,现在都被归入镇国侯府,侯府每年要给昭亲王五万两黄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