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都市 > 金算盘 > 第 51 章

金算盘 第 51 章

作者:木木木子头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9-13 16:37:36 来源:就爱谈小说

此为防盗章,达到比例没有防盗哈

有人说那画是送给太后的, 傻了吧唧的, 昭亲王是太后的幼子, 太后又素来疼爱幼子,你说那画会落谁手里?

这会韩国公的脸跟被泼了墨似的乌漆嘛黑, 气都有些不顺了。他想拿眼去瞪安平伯府的那个黄毛丫头,但想到那丫头的身份,转头看看坐在太后身边的昭亲王,也就只能歇了心思。不过他不能瞪安平伯府那丫头, 不代表他不能瞪坐在他对面的镇国侯。

镇国侯皮粗肉燥的,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 笑嘻嘻地喝着酒,吃着面前的美味佳肴,一点都没分神,也不知道他是否是故意的?反正韩国公瞪了他好一会, 他是一个眼神都没分给韩国公。

太后耳边听着她那冤家小声嘀咕的事儿, 面上的笑是止都止不住,她是越看五娘越满意:“你能来, 就是送哀家一张纸哀家也高兴,快坐下。”

“多谢太后娘娘, ”五娘又朝太后福了一礼,就落座了。其实她们今天进宫, 是准备了两份寿礼, 不过都是苏岩的画作。

太后见五娘坐下了, 才对她说:“不过苏岩的画作的确稀罕,尤其是这《春水图》更是珍品中的珍品,你的这份寿礼哀家很喜欢,让你费心了。”

“太后娘娘喜欢就好,”五娘也不在意四周向她扫来的目光,她知道太后娘娘在给她做脸面,这份好意她欣然接受。

大长公主现在也彻底沉默了,今儿太后跟她那九弟的态度已经很明显了,他们娘俩很满意这个安平伯府的五姑娘。既然如此,她也就不作那死了,毕竟她这嫁了人的公主可比不上一个亲王妃得脸。

过了快一个时辰,寿宴也就到了尾声,太后娘娘早离席回慈宁宫了,在座的不知道吃没吃饱,但酒基本都喝了不少。五娘还是很克制的,虽然女眷喝的都是果酒,但那也是酒,喝多了也会醉。倒是她大嫂喝了不少,也不知道是不是有人故意为之,就这么一会接二连三的有人敬酒?

“大嫂你还好吗?”五娘低声问到。

陈氏朝她点了点头:“没事儿,这点酒我还能应付,你可不能喝。”

“那就好,”五娘伸手握住陈氏的手:“估计这寿宴也快结束了。”

“应该快了,”陈氏真的是有些累了,不过她也知道越到这最后,人心反而往往是越浮动的,而且今日在座的都喝了酒。

五娘在确认她大嫂没什么问题之后,才有心扫了一眼四周,发现寿宴上少了几个人,就连皇帝跟昭亲王也离席了。

这碧霄宫就在御花园的边上,踏出碧霄宫的宫门,走上几步就能到御花园,五娘想着今儿这御花园可能会很热闹。

而正像五娘猜测的那样,此时的御花园的确很热闹。昭亲王这会正坐在御花园东边的观景台上,透过窗子看着离观景台不远处的角楼里,韩冰卿跟皇后所出的逸王拉拉扯扯的竟抱到了一块。

“王爷,”小应子觉得他家王爷此时不应该还坐在这里干看着,应该飞快地过去捉奸,把那对奸夫淫/妇沉塘浸猪笼。

昭亲王一脸惋惜的样子:“可惜。”

“可惜啥?”小应子有些不忿的说:“王爷您不会是看上那淫/妇了吧?咱们王妃多好,甩那不守妇道的韩氏女十八条街……”

昭亲王瞥了小应子一眼,小应子才将将闭上嘴:“本王可惜的是小媳妇不在,这样好看的戏,本王一个人独赏未免太可惜了?”他原本还想要把这韩氏送上龙床,现在好了省的他动手了。

“王爷,奴才也在,不是,”小应子觉得有些偏离重点了:“不是,王爷您不生气?”

“生气什么?”昭亲王看了看那角楼,嘴角一勾:“只要不赖着本王,本王都愿意好人做到底,成全那些有情人,当然他们得真的有情才行。”

“可是……,”小应子还想说些什么,但想想也对,反正他们王府跟韩国公府本就不是一条道上的:“那王爷您是不是再叫些人过来看?”这戏文里不都是这么演的吗,他们是不是也要依葫芦画瓢?

“不用了,”昭亲王下巴点了点外面:“已经有人来了。”

小应子扒在边角偷偷看了看,见着了来人,心头一喜:“吆,是镇国侯夫人。”他们王爷不会吃亏了,镇国侯夫人可是他们王爷的舅母。

角楼里,韩冰卿被逸王紧紧地抱在怀里,她脸上还有一滴泪珠:“逸哥哥,卿儿不想来见你的,可是卿儿控制不住自己,卿儿……,”她忍不住抽噎了一声:“让卿儿最后再抱一次逸哥哥,日后卿儿就死心了,踏踏实实的跟着昭亲王过日子。”

就在这时,莫氏一点都不懂情调的冷哼了一声,立时立刻就打破了这浓情蜜意的气氛。

“啊,”韩冰卿跳出了逸王的怀抱,双手拿着帕子捂在脸上。

莫氏冷笑着说:“用帕子捂着脸,不错,还知道要脸,”说完韩冰卿,她就转脸面向有些不知所措的逸王:“逸王你呢,你还要脸吗?”

“镇国侯夫人不是你想的那样,”逸王缓了缓,才开口道:“表妹她……”

“你住嘴吧,”莫氏看到瑟瑟发抖的韩冰卿,她就好似见到了那个不要脸的贱货,果然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哼,这事我会如实禀明太后,你们好自为之。”她狠狠地瞪了一眼两人,就甩袖想要离开了。

“镇国侯夫人,”逸王在莫氏说话的时候,已经察觉到她身边除了两个宫女,就没有其他人了,既然如此那就不要怪他心狠手辣了。

莫氏也不傻,她为什么不跟逸王废话,就是想着趁他还没回神赶快离开这里。她刚刚是气极了才会那么毫无顾忌的贸然出声,现在清醒了知道此地不宜久留。莫氏刚转身就听逸王那般叫她,心里一颤,难道今儿她的老命就要搭在这了,那她老头子怎么办,谁照顾?

“啊……,”逸王伸出的右手在刚触碰到莫氏的衣裳时,被一块尖锐的石头给打折了。他抱着已经流血的右手,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莫氏逃离了角楼,之后他眼神开始扫向四周,在经过观景台的时候顿住了,嘴唇抖动了一下,颤着音低语道:“九王叔。”

昭亲王双手背在身后,就那样站在观景台的窗边看着角楼里的景况,逸王双腿一软就瘫坐到地上了。

“逸哥哥,”站在角落里的韩冰卿快步上去,抱着他。

逸王看着韩冰卿哭得梨花带雨,眼神一冷,伸手把她搂进怀里。韩冰卿此时心里莫名地打了一个冷颤,不过她还是乖顺地依在逸王的怀里。

没一会,在这寂静的角楼里,就响起了“咔嚓”一声,骨头断裂的声音。

在逸王怀里的韩冰卿就这样没了声息,逸王双目有些发红:“卿儿,对不起,可是逸哥哥不得不这样做。”

观景台上的昭亲王闭上了眼睛,仰起了头:“呵……,无毒不丈夫。”

莫氏离开了角楼,就直奔慈宁宫。一路走,她一路想,想着是谁要引她去角楼的?想着想着,她突然停住了脚步,转身就想按原路跑回去,可是她右脚刚刚伸出去,就又收了回来,已经来不及了。

莫氏叹了一口气,想想那韩冰卿才十五岁,心里头有些不是滋味。小小年纪自作聪明,终是要把命搭进去了。那逸王虽不是皇帝的长子,但却是皇后所出的嫡子,看着也不是个安分的,是绝对不会因为韩冰卿坏了自己的名声的,韩冰卿是凶多吉少了。

很快韩家嫡孙女韩冰卿从御花园角楼的台阶上摔下来,把脖子给摔断了的事儿就传到了碧霄宫,当时韩国公夫人就晕厥了过去。

那个平日里高高在上的皇帝即便被她撞破了奸情,在她面前依旧是高高在上,他替她选了一条路,而她也遵从了。

一生征战沙场,手握着大景半数军权的老侯爷,她嫡亲的伯父,在回京一个月后病逝,而她这个侄女却是帮凶,在老侯爷病逝的前一刻,她被赐婚给了当时的辅国公世子黄石青。

“母亲,”每次遇见镇国侯府的人,她母亲都会面露悲伤,黄英想知道其中的内情,但她问了几次,次次都是还没等到答案,她的母亲就已经痛哭流涕,后来她就不再问了:“咱们快些走吧。”

此时慈宁宫里,太后面色也很是不好,她走进了书房,来到紫檀木书架边上,伸手拿出了那本她时常翻看的佛经,翻到了中间的一页。

那一页上面没有经文,只有一个字,一个大大的“忍”字,太后用力眨了两下眼睛,手指顺着笔画勾勒着这个字。这是她父亲临死之前让人递给她的,她看了这个字看了三十二年。

她父亲——镇国老侯爷,是那样的一个豪杰人物,为大景是鞠躬尽瘁,可到了最后先帝竟趁他病,要了他的命。也是,她父亲手握西北军的兵权,她父亲不死,先帝哪能活得快活?

她已经忍了足足四十五年了,她熬死了先太后、熬死了先帝,熬到她儿子长大成人,现在她终于不用再熬下去了:“放心,我会一个都不落地送你们去阿鼻地狱。”

莫氏拉着陈氏跟五娘走了好一段距离,才慢下脚步,缓了缓气息,后扭头嘱咐五娘:“五丫头,太后给你的那只紫玉镯你要好好收着。”

“五娘知道,”五娘见镇国侯夫人面色严肃,心里已经能够确定这紫玉镯就是孝文成皇后传下来的那只。

莫氏叹了一口气:“看你这神情,想必你也猜到了,”她扭头看了一眼左边的陈氏,才低语道:“这紫玉镯是开国始皇送予孝文成皇后的定情之物,原本是一对的,不过孝文成皇后在世的时候把其中一只送予了她的儿媳妇文纯皇后,你手上的这一只就是那只,剩下的另外一只,就一直陪在孝文成皇后身边。”

五娘知道这紫玉镯的故事,皇后会失态是因为这紫玉镯意义特殊,也不知道是巧合还是上位者有意为之,这紫玉镯到现今已经被传了五代,代代都是当朝国母所拥有。

五娘手指按在紫玉镯上,心里头有些不平静,太后跟皇后之间的间隙似乎已经到了无法弥补的地步。在这状况下,太后把这紫玉镯送予她,就不知道她老人家到底要干什么?

想了好一会,五娘还是没能理清这其中乱七八糟的关系,不过有一点她算是看清楚了,她这婚事应该是捡来的。

安平伯府根基浅,而且立府还不到五十年,所以对京中世家盘根错节的关系也不是很清楚。今日在慈宁宫那么一会,五娘就已经看出镇国侯府跟韩国公府、辅国公府之间都有很大的间隙,只怕这间隙比她想象中的还要大,毕竟镇国侯夫人连表面的功夫都懒得做了。

眼看着就要到碧霄宫,五娘也不再出神想下去了,目前看情况也就只能走一步算一步,她既已入局,就已然无法脱身了,既然如此,那就只能一往无前的走下去。至于皇帝赐的那两个侧妃,她现在是一点都不用担心了。

到了碧霄宫,五娘她们就要跟镇国侯夫人莫氏分开了。虽都是功勋之家,但这爵位也是有等级之分的,安平伯府只是不入流的伯爵,而镇国侯府是真正的超品侯爵,世袭罔替。

分开时,莫氏抓着五娘的手,不住地嘱咐:“在这宫里切记不要离了人群,有什么事儿你们就差人过来找我,要是见不着我,你们就去找慈宁宫的人。”

“多谢侯夫人提点,”陈氏心里原本还能平静点,现在被她这一警醒,又突突的了。

“那好,我就先过去了,”莫氏觉得有太后跟那小子在,估计也不会出什么事儿,就放开五娘的手离开了。

陈氏跟五娘看着莫氏入席了,她们才在自己的位置上坐了下来。五娘坐下之后,耳边就传来了她大嫂的声音:“一会你要是有什么事儿,就跟我说一声,万万不要私自离开,知道吗?”

“大嫂放心,五娘知道的,”感觉太后娘娘这寿宴跟场鸿门宴似的,在座的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存着点心思,不过五娘心里倒是没在怕,她不想算计人,也希望不要有人瞎了眼想要算计她,说句不着边的话,她今日进宫连银子都没带,只带了银票。

陈氏捏了捏五娘的手,低声说了一句:“咱们静观其变,最好啥也不管,吃饱喝足回去。”

“好,”五娘跟她大嫂对视了一下就笑了,只怕没这么简单。

各家的女眷虽已入席,但离寿宴开始还要有一会。说来也巧,今日坐在五娘跟陈氏姑嫂下手边上的竟是傅家的女眷。

傅天明的夫人洪氏见边上是安平伯府的人,心里就开始滴血。前段日子,镇国侯带着安平伯府给出的账本,到傅府跟抄家似的,几乎搬空了她家大小库房,她能不心痛滴血吗?

不过洪氏心痛归心痛,安平伯府已今时不同往日,她还是得小心应酬着:“今日真是有缘,跟金夫人坐在一起。”

陈氏也越过五娘笑脸相迎:“原来是傅夫人,好些日子没见,傅夫人更见风韵了。”

这两人你来我往的,等她们终于互捧完了,皇帝跟太后也到了。

碧霄宫外传来了太监的吟唱:“皇上驾到、太后娘娘驾到、皇后娘娘驾到、昭亲王到。”

五娘虽是第一次参加宫宴,但礼数都是很到位的,毕竟她娘在她身上花银子从不手软。她幼时,宫嬷嬷一请就是两个,今日一番宫礼下来,不见她有丝毫差错,就知道那银子没白花。

等五娘坐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她才有空稍稍抬首看向坐在太后身边的那人。早上的匆匆一瞥,五娘就已经窥见到那人出色的容貌,这会细看,她心里有些踏实了,她那三十万两白银算是没白给,至少单说他那张脸,她看着就很下饭。

昭亲王在进入碧霄宫的时候,就已经看到他小媳妇了,这会他低垂着首,正跟他母后低语,不过他小媳妇的眼神可真是够火热的,都盯着他瞧半天了,估计是被他给迷住了。

“你小媳妇看你呢,不要板着张脸,会吓到你小媳妇的,”太后只觉这日子是一天比一天好过,等她这冤家成了亲,有了贴心的人,她就是哪天有什么不测她也能安心了。

“您儿子容颜绝色,”昭亲王眼里带着笑,嘴里说着大话:“估计您那小儿媳已经被您儿子给迷得晕头转向了。”

“母后在跟九弟聊什么呢?这么开心,”景盛帝见太后笑得这么欢喜,忍不住插了一嘴。

听到皇帝的问话,太后脸上的笑没有一丝收敛:“没什么,就是听了一个笑话。”

太后不欲多说,景盛帝也不敢多问:“还是九弟有办法,总是能让母后笑口常开,”说着他就端起了面前的酒杯站起身子,举杯面向太后:“儿子祝母后寿比南山,长乐无极。”

“祝太后娘娘寿比南山,长乐无极,”原本殿里坐着的人见皇帝起身后,就都跟着端起酒杯起身行宫礼。

“都起来吧,”太后也端起了酒杯跟皇帝还有边上的昭亲王一起饮尽了杯中酒。

接下来的宫宴就开始越来越热闹了,先是皇后所出的逸王搬来一株半人高的红色火珊瑚敬献给太后,恭祝太后福寿绵长。接着就是高贵妃所出的安王抬出一个四面屏风……

五娘正看得津津有味的时候,坐在靠近主位的大长公主突然冒出来一句:“据闻安平伯府五姑娘心思灵巧,今日母后大寿,不知道五姑娘准备了什么?拿出来也让咱们这群人见见新奇。”

五娘微微一笑,也不拖沓地站起身来朝大长公主福了一礼:“五娘本是刻板之人,不敢当大长公主的谬赞,”后她又稍稍挪了点脚步,面向主位:“太后娘娘富有四海、奇珍异品更是见过不少,五娘也不敢卖弄奇巧。素闻太后娘娘喜好名家字画,前些日子五娘刚好得了一幅苏岩的《春水图》,在此敬献给太后娘娘,恭祝太后娘娘日月昌明、松鹤长春。”

慈宁宫里,太后刚用完午膳,殿外就传来了守门太监的吟唱:“皇上驾到。”

太后不急不慢地漱了口,擦了嘴,就起身坐到了主位上。没一会,景盛帝就进来了:“儿子给母后请安。”

“起来吧,”太后看了一眼景盛帝,就没再看他了。

景盛帝起身后,来到了右边的榻上坐了下来:“再过几天就是母后的寿辰了,礼部跟内务府那边都已经准备妥当了,不知母后还有什么要吩咐的,儿子也好叫人去办?”

太后沉凝了一会,才开口:“今年的寿辰还是跟往年一样往简里办,哀家就剩一把老骨头了,不必劳民伤财。”

“母后怎么会这样说,您是儿子的生母,儿子必定以天下养,才能不负母后的生养之恩,”景盛帝说这句话的时候,双目一直盯着太后的脸,想要从太后的脸上看出什么异样来,可是他眼都不眨地看了半天,太后依旧是面无表情。

他心里想着,难道太后真的像他父皇说的那样,她并不知道他非她亲生,只是因为他自小被他父皇带在身边,没长在她跟前,她才对他亲近不起来的?

可是景盛帝依旧觉得太后并不是他眼睛看到的这样,只可惜这慈宁宫跟铜墙铁壁似的,他的手根本伸不进来。

景盛帝的这番行事,哪能逃得过太后的眼睛?太后只觉这皇帝跟先帝可真不亏是父子,两个都是一样的自以为是,把她当傻子:“皇帝有这心意就行,哀家礼佛这么些年,对那些身外之事已经都看淡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