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科幻 > 五十年代之七彩成长记 > 第 64 章

五十年代之七彩成长记 第 64 章

作者:暗墨沉香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9-13 21:30:31 来源:就爱谈小说

程立邦听爸妈说打算让他退学, 当场表示不愿意。

“妈, 我大哥也退学吗, 立伟也退学吗他俩不退学,凭啥让我退学”程立邦表示他非常委屈。

就算他成绩不算太好, 可也没考倒数,爸妈竟然让他退学

退学以后,他岂不是要天天下地干活, 以后跟村里人一样, 跟土坷垃打一辈子交道, 不会有任何出息, 被埋没在河上村这片土地里。

虽然程立邦话少, 但他好歹读了初中, 有了自己的想法和理想, 也许对未来还有了规划, 当然不愿意被爸妈硬生生地折断羽翼。

刘玉香苦口婆心跟儿子解释“我和你爸也不想让你退学, 可是你们仨一年比一年大,眼看挨个就要结婚了。你说说,到时你们结婚能不花钱吗我跟你爸就那点本事,一年攒不下几个钱, 现在还不是为了你们将来考虑。就是小三,等他上完小学,我和你爸也不打算让他上初中了。你大哥眼看就要考出来了,让他退学太亏。如果他考上大学端了铁饭碗,以后不能不拉巴你和立伟”

刘玉香也是觉得没办法。分家以后, 儿子们的婚事全压在她和丈夫身上,关键是家里孩子都上学,没有帮着赚工分的,就指着她和丈夫赚钱养家,一年存不下多少钱。没钱将来怎么给儿子出彩礼出不起彩礼,儿子们就结不了婚,到时岂不是让村里人看笑话。

刘玉香的想法也是这年头很多父母的想法。好多人家因为供不起太多儿女上学,会在其中选择一个,集全家之力供一个孩子上学。而这个孩子成才之后,会拿出一部分工资帮助家人,或者是帮兄弟姐妹介绍工作或对象,或者是为他们的儿女忙活。

可是,程立邦还小,对未来结婚的事从未考虑过。他现阶段的理想是高中毕业以后,能在城里找个工作,以后再想办法在城里安家。

程立邦听说了,城里招工都招有文化的,最起码也得初中或高中毕业。他连初中都毕不了业,怎么去城里找工作

所以,爸妈让他退学,程立邦不愿意。

可是他想上学,就得让爸妈出学费,爸妈不出学费,他也上不了。

所以,程立邦去找爷奶了。

“爷爷,我爸妈说不让我上学了”

程爷爷吃了一惊问“为啥啊”

立邦都上初中了,再上几年就供出来了,这时候让他退学多可惜。

程爷爷作为程家的大家长,自然更希望子孙后辈有出息,所以没分家时,他让家里孩子都去读书。

在程爷爷看来,想要程家兴旺,还得子孙有出息才行。所以他让所有孙子孙女上学。至于孩子们能读到什么程度,全看他们自己。

可是自从儿子们分家后,孙子孙女们上学的事就不归老两口管了。他只能尽量劝儿子们让孩子上学,可是却不能强制要求送孩子们去上学。

分了家以后,他管不了那么多了。就算他管,儿媳妇们也可以阴奉阳违不听。

程立邦委屈地跟爷爷说“我妈说我们都大了,以后结婚会花很多钱。她说以后只让我大哥上学,立伟上完小学,也不让他上了。”

程爷爷听完皱着眉说“把你爸叫来,我问问他。”

结果程茂才去了,也是同样的说法。他就说儿子们长大了,一个个快要轮着找对象结婚了。他和媳妇能力有限,没法继续供孩子读书,还得给他们找媳妇,二选一,他们只能让儿子放弃上学,攒钱给他们娶媳妇。老大立宗不上可惜了,把老大供出来以后,可以拉巴他两个兄弟。

程爷爷听了,却痛心疾首训斥儿子,“胡闹。你脑子糊住了,怎么会这么想我以前怎么跟你说的,孩子们上学很重要。你说你们兄妹几个,我哪个没让你们读书识字,也就是你们没赶上好时候,正好赶上打仗的年头,才都留在村里种地。要不是这样,你们也能凭识字在城里找个工作干。“

“你又不是没听你姑姑说过,城里的工厂找人,也是招初高中毕业的,立邦再有一年就初中毕业了,你怎么就不能让他多上一年了。如果他们能上出学来,端上铁饭碗,还用着急准备彩礼找媳妇吗”

程爷爷认为,只要孩子有了稳定工作,媳妇应该很好找的,说不定还能在城里找个更好的;即便不在城里找,在乡下找的话,有工作的男人也好找对象。他觉得大儿子和大儿媳目光短浅,只看到眼前的困难,看不到孩子们未来的发展,怕是要耽误孩子。

再说了,就算孙子考不上大学,程爷爷打算拜托妹妹给孙子或孙女在城里找工作。如果连学都没上,哪好意思跟妹妹提。

其实程方秀曾经私下跟哥哥透露过。如果家里哪个孩子高中毕业没工作,她可以让丈夫帮忙在铁路部门找个工作。正式工不好找,可以先干临时工,好好干几年再转正,一样拿工资。

前提是,必须有学历才行。

程爷爷怕孙子孙女知道这事后不好好学习,所以一直没跟家人透露过这个消息。只是他没想到,分家以后,先是老三家的柳儿退学,接下来又是立邦,下一个又会是谁

孩子们不上学,他连让妹夫帮忙找工作的底气都没有。

所以,程爷爷听到大儿子不让立邦上学,心里特别生气,也很难过。

他甚至想,当初分家是不是分错了

如果不分家的话,他起码能做主让家里的小辈上学。这一点老四两口子做得很不错。就算没人帮他们照顾小立远,他们也没有让立国或七彩退学在家看孩子。而且他们还送七彩去市里学医,比老大两口子强多了。

现在是和平年代,程爷爷不想让孙辈一个接一个的退学,将来没有出息,一个个只能在家种地下苦力。所以,他劝了老大一顿,甚至诱惑他说“孩子们上学有出息了,还怕找不到媳妇吗,你别跟你媳妇一样,头发长见识短。要紧的是让孩子上出学来。”

为了不让孙子退学,程爷爷只好把他的杀手锏使出来,“最起码让他们上完高中,如果考不上大学,那时还能托你姑父给他们找个工作。”

程茂林听了这话,眼睛猛地一亮。是啊,他以前想差了,忘了还有姑姑和姑父呢。孩子们上出学来,可以托姑父在市里给儿子们找工作。

如果将来是三个儿子都能去市里工作

畅想美好的未来,程茂才笑着跟父亲说“爸,你怎么不早跟我说这茬,要不我不能让孩子退学,借钱也得把他们供出来。”

“行了,别废话了,回去跟你媳妇好好说说,还是得让孩子们上学才能有出息。还有,让你姑姑给找工作的事,别往外传,要是真传出去,都想求你姑姑给找个工作咋办你可得想清楚了。”

铁饭碗有限,自家人还照顾不过来呢,哪能给别人找工作。程茂才点头保证“爸,我保证不往外说,也不让我媳妇说。”

然后他扭头对二儿子说“行了,这下如你的意了,开学你还是接着去上学,不过你可得好好学,不然对不起我跟你妈出的那些钱和粮。”

程爷爷也告诫孙子“立邦,别以为有你姑姑帮忙介绍工作,你就不好好学习。如果你不好好学,我就不你姑奶奶帮你找工作。其实,要是你自己能考上大学,我会更高兴。”

经历这件事后,程立邦似乎瞬间成熟了不少。他知道这次上学的机会全靠爷爷争取的,于是重重点头跟爷爷保证“爷爷,我会好好学的,争取自己考出去。”

完了程爷爷又嘱咐大儿子“你也别先把托你姑父找工作的事跟立宗说,省的他不好好学了。”

“爸,我知道了。”

程茂才回头跟媳妇一说,刘玉香也高兴了,不再反对继续送底下俩小的上学。

她非常庆幸地说“幸亏咱家儿子最大,能沾上你姑姑的光。你想想,你姑父总不能给程家孩子都安排工作,还是先安排的沾光。人情越用越少,说不定后面几个都安排不了。”

程茂才非常认同媳妇的话“说的也是。”

可是侄子侄女跟儿子一比,他更希望自家儿子能让姑姑安排工作。

所以程茂才立马嘱咐媳妇“这事到咱俩这里打住,别往外说了,免得都惦记着让姑姑给找工作。”

刘玉香“我肯定不往外说。”

虽然他们两口子啥都不忘外说,但是程家兄弟还是得到一点风声。

主要是程立邦因为爸妈这一折腾,开始缺乏安全感。他想过,现在是爸妈出钱出粮让他上学,说不上他上,那他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全都是因为他手头没钱。

程立邦起了自己弄钱的想法。可是他一个农村小子,能从哪里弄来钱呢

程立邦思来想去,只想到一个合适的办法,就是弄点东西去收购站卖钱。可是家里根本没有能让他拿去换钱的东西,他只能自己另想办法。

还真让程立邦想到个办法,这事还跟他四叔程茂林有关。

程茂林不是隔三差五就往老宅送点野物吃吗,程爷爷和程奶奶心疼孙子,经常腌制完留着两个大孙子上学回来一起吃。

程立邦觉得四叔打猎有一手,他想跟似乎学学,偶尔能在山头抓点小猎物拿去换钱,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所以,他找上门来。

程茂林乍一听大哥大嫂想让两个小的弃学,觉得俩人真是犯蠢了。孩子上学才能有出息,就算让孩子晚点找对象,或着缺钱时可以借钱,干嘛非得让孩子退学。

孩子不上学,将来还不是只能回来种地,能有什么出息

再说,只让立宗上学,不让立邦和立伟上,这不是擎着让儿子埋怨吗即便俩孩子现在小,可能察觉不到上不上学的差别,可以后呢

以后立邦上出学来在城里上班,剩下俩小的,却因为当初爸妈让他们退学在家里种地,将来能不埋怨爸妈吗

在程茂林看来,眼看大哥大嫂都把立宗供出来来,只要立宗有了工作,拿了工资,家里日子就宽松点了。立宗就算上大学,也就再有个三四年,顶多再难几年,熬熬也就过去了,犯不着让立邦立伟退学。要不将来肯定得落埋怨。

程茂林看立邦来求他学打猎的技巧,知道他是想弄猎物换钱,心里不是滋味的同时,也想帮帮侄子。

即便程茂林没什么狩猎技巧。他全靠学了功夫,身手灵活,才方便了打猎。

如果教给侄子打猎,岂不是得先让他学功夫。倒也不是不能教,就是不知道侄子能不能学会。毕竟当初他可是练了好长时间才练成。

毕竟他都同意教给林长生,没道理不能教给自家侄子。

程茂林主要是怕立邦学不会。

程茂林跟立邦说了实话,问题是程立邦听了竟然不信。

什么四叔说他竟然学过功夫,因为身手灵活才敢进山打猎

四叔年纪这么大了,啥时候学的功夫啊爷奶应该不知道吧,要不怎么都没提过程立邦内心闪过一连串的疑问,

“四叔,你啥时候学的功夫”

程茂林呵呵笑了声说“这事说来话长,我就不跟你细说了。你立国弟弟跟七彩都练着呢,效果还不错,身手比以前灵活多了。你要是想学,我也可以先教教你。至于能不能学成,得看你有没有那个资质了。”

作者有话要说 我听我妈说过姥姥家一个邻家,在那个年代,人家在队上借钱,年年欠债,就是为了叫孩子上学,后来她家孩子就端了铁饭碗,有当老师的

而我姥姥家三儿四女,不赞成闺女上学。我大姨不识字,我妈上了一年级,还经常旷课回家看孩子,其他两个姨好像最多上到三年级。只有三个舅舅随便上学。可惜三个都不是上学的料,都没考出去。因为这,我大姨经常埋怨我姥姥。其实我妈也埋怨。她俩是家里最想上学的,可惜都没机会上学。

唉,以前太穷了,学都上不起。现在条件好了,孩子们却不想学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