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都市 > 我家个个是皇帝 > 100 霍光为将

我家个个是皇帝 100 霍光为将

作者:元月月半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9-13 16:37:55 来源:就爱谈小说

刘彻噎了一下, 后悔多嘴, "你父亲不同你说话,是不是也不考校你们功课?"

"考啊。"二郎道,"父亲考完就继续和母亲聊天。"

刘彻:"你父亲考你们的时候,你母亲也在?"

"对啊。"二郎好奇, "祖父究竟想问什么啊。"

刘彻:"我打算派霍光去大宛。"

"真的吗?"二郎睁大眼问道, "大兄和阿弟知道了一准很高兴很高兴。"

刘彻莫名觉得想笑:"李广利有这么不堪吗?"

"没有吧。"二郎道, "孙儿听大兄说,李广利抚琴唱曲挺好的。"

刘彻顿时觉得心口痛,他封的将军擅抚琴?刘彻深呼吸,挤出一丝笑,"没别的?"

"还有别的吗?"二郎仔细想想, 看向刘彻,试探着说, "李家是倡门,难不成不学抚琴、跳舞和唱歌,跟孙儿一样学诗书和骑射?"

宣室内的宫女和宦者不禁同情他们主子。刘彻也同情自己,明知道二郎实诚, 有一说一有二说二, 还问这些人尽皆知的事,真是给自己找不痛快,"你大兄和你弟有没有说过, 要给霍光多少兵马?"

"没有。"二郎老实回答,"祖父想知道使人去找大兄和阿弟好啦。他俩现在在永寿殿, 没有出去玩儿。"

刘彻:"吾只想问你,不行?"

"可是孙儿不知道啊。"二郎睁着大眼说道,"祖父问孙儿也没用。"

二郎来之前刘彻一直在忙,正想歇一会儿,二郎来了。难得碰到二郎落单,刘彻自是不能放他轻易离开,"如果是你去大宛,你想要大宛的宝马,你会如何做?"

"孙儿还小,去不了大宛。"二郎道。

刘彻想给他一巴掌,咬牙道:"吾说如果,假如你去,不准说不去。"

"好吧,好吧。"二郎瘪瘪嘴道,"孙儿打架不如三郎厉害,更打不过大兄,不敢和大宛开战。"偷偷瞄一眼刘彻。见他没生气,大着胆子说,"孙儿会做木器,孙儿拿木器给他们换。"

刘彻扶额:"汗血宝马是大宛国宝,木器不行。"

"那就用,就用纸。"看到案几上的奏章,二郎眼中一亮,"母亲说只有我们有纸,也只有我们会做纸,纸加木器可以吗?"

刘彻心中一动,道:"你不觉得直接抢过来更好?"

"打仗要死人的,祖父。"他兄和他弟不在,惹怒刘彻没人帮他,二郎不敢说强盗才用抢的。

刘彻笑了,"吾忘了,谢谢二郎提醒。"拿过白绸里的全家图,见二郎雕的和真人相差无几,很是满意,"这个就放吾这里。"

"啊?"二郎忙说,"不行,不行!"

刘彻:"这个给吾,吾就派霍光去大宛国,不然吾就派李广利。"

史瑶说过李广利不会使剑,三郎说过让李广利带兵会害死很多人,二郎想到这些苦着脸道:"给你!"

"退下。"刘彻美滋滋的,"吾要忙了。"

二郎走到外面,忽然意识到不对劲,他祖父原本就想派霍光去吧?二郎抓抓脑袋想不通,跑到永寿殿就把刘彻说的话,原原本本讲给他兄弟听。

大郎瞥了二郎一眼,什么也没说。

二郎有个不好的预感,小声问三郎:"阿弟知道吗?"

"你被祖父骗了。"三郎叹气道,"帮我缝书吧。"

二郎不解:"祖父为何要骗我?"

"骗你好玩啊。"三郎道,"祖父倒是想骗我和大兄,他骗不了。"

二郎一脸不高兴,"祖父真坏!"

"你再雕一副全家图,权当练手。"三郎道,"反正你不帮大兄印书,闲着也是闲着。"

二郎看了看大郎,又看看三郎:"我帮你们。刚雕好《论语》手痛,我得歇几天。"

"那你把那一本书穿起来。"三郎指着旁边的一叠纸,"看清楚别串错了。"

二郎很好奇:"你们印几本了?"

"十本。"三郎道,"我们决定以后一天印三本。"

二郎算一下:"一天印两本也行的。"说着,跪坐在地上串书,"阿兄,要不要告诉父亲,祖父有意派霍光前往大宛国?"

"不用。"三郎道,"在祖父面前父亲比你还不擅撒谎,现在告诉父亲,他日祖父问起来,父亲实话实说,我们以后再问祖父什么事,祖父就不和我们说了。"

二郎:"祖父怕父亲知道?"

"我们都有事瞒着父亲,祖父肯定也有些事不好让父亲知道。"三郎道。

二郎仔细想想,"阿弟说得对。阿弟,母亲还不知道祖父罚大兄抄一百本《论语》吗?"

"不知道。"三郎道,"父亲没说,你也别讲,省得母亲抱怨祖父罚的重。"

二郎瞥一眼大郎,想说一点也不重。继而想到大郎杀江充是为了他们家,不是为自己,串好一本书就跑到大郎身边帮他印书。

话说又回来,兄弟三人试探四郎是不是和他们一样,史瑶也在试探。几乎每天试一次,发现四郎是个真小孩,四郎哭闹的时候,史瑶就令奶姆哄四郎,很少自己抱。

大郎、二郎和三郎小时候,史瑶抱他们,手上没个轻重,他们不舒服会皱眉,会用眼神或手告诉史瑶哪里不舒服,也会自己调整。

四郎什么都不懂,史瑶怕伤着她儿子,直到四郎两个月大,不像刚生出时那般弱小,史瑶才敢抱着四郎东走西逛。不过,四郎太重,史瑶抱一会儿就累一身汗,平时多是奶姆抱着他,史瑶在奶姆身旁逗他玩儿。

年初刘彻打算十月底行幸泰山,然计划赶不上变化,燕王府的人先后在雁门郡和草原上发现石涅。铁匠证实石涅可以炼铁,刘彻不得不派兵前往雁门郡和草原上。

二郎提到用纸换大宛国的宝马,刘彻想到霍光出征大宛时,可以带上纸和豆油,这样一来许多事都得重新安排。

今年风调雨顺,东南诸郡稻谷比往年增收不少,晚一年祭泰山也无事。其实,刘彻去泰山还有一个目的,想去蓬莱碰碰运气,看看能不能遇到仙人。这一点刘彻不好明说,他今年身体也挺好,没生过大病,皇家反倒添了不少好事,才决定推迟一年。

早先刘彻决定用李广利时,曾为其挑选六千骑兵,征发流放戍边的罪人三万余人,令他们同李广利一同前往大宛。

不打算和大宛交手,就不需要那么多人,刘彻为霍光选五千精兵,开春出发。先前征发的罪人被派往草原看守石涅。这些事安排妥当,也到了十月中。

十一月十八,休沐日,上午,大郎、二郎和三郎在永寿殿印《论语》,下午前往长秋殿看望住在他们以前住的偏殿里的四郎。

兄弟三人到偏殿发现四郎醒着,一个人在玩,大郎就把四郎抱起来。二郎和三郎坐在大郎对面,冲四郎拍拍手,喊四郎,让他们抱抱。

四郎看他们一下,很不感兴趣,扭头继续望房顶。

二郎站起来冲他扮个鬼脸,四郎瞥他一眼就往大郎怀里钻,仿佛在说这俩傻子是谁啊,好烦呀。

二郎和三郎相视一眼,怎么回事?

"大兄,四郎是不是想睡觉?"三郎问道。

大郎:"没有啊。他眼睛睁的很大。怎么了?"

"我们逗他,他怎么不理我们?"二郎问。

大郎:"你们不好笑,他不感兴趣吧。"

"那我们该怎么逗他?"二郎问道。

大郎想一下,发现他也不知道,"你怎么逗他,还要问我?你就不能动动脑子?脑袋长在脖子上干什么的?留着好看啊。"

"其实你也不知道吧。"三郎打量一番大郎,"换我来抱小弟,你来逗四郎玩儿。"

大郎张嘴想说不行,一看二郎看着他,脸上写满,你也不会哄四郎。抬手把四郎给三郎,"抱住啊。四郎又长大了。"

"我又不抱着他走动。"三郎让四郎躺在他怀里,就说,"开始吧。"

大郎拍拍手引起四郎注意,"四郎,我是你大兄,来让我抱抱。"

"四郎,我是你阿兄,让我抱抱可好?"二郎说着话还使劲眨了眨眼睛。

史瑶进门就听到这两句,"你俩干什么呢?"

"母亲,四郎不理我们。"二郎很委屈,"孩儿还想给四郎做个小马驹呢。"

史瑶笑道:"他刚睡醒,不想动弹,肯定不理你们。等他醒好一会儿,想去外面看看的时候,你们谁伸手他让谁抱,好乐得乱蹦跶。"

"真的吗?"二郎忙问。

史瑶:"是呀。我听你父亲说过几日有雪,下雪的时候,你们抱着他站在门口,他看到外面雪花飞舞就会闹着要出去。"

"母亲怎么知道?"二郎好奇道。

三郎:"母亲天天和四郎在一块。"

"我听你们父亲说的。"史瑶道,"早几天下雨,你父亲抱着四郎站在门口,四郎伸长胳膊要去外面。你父亲走到廊檐下,四郎乐得咧嘴笑。四郎还要去雨里,你父亲没让,他就哇哇大哭。"

大郎:"父亲这几日不忙?"

"谷物入库,冬小麦也种下去了,没什么可忙的。"史瑶忽然想到一件事,"辽东郡的稻谷也该入仓了吧?"

三郎楞了一下,猛然想到太子曾给辽东郡太守去过信,"辽东郡太守不会没种吧?"

"他敢不种,明日我就去博望苑,让游侠去查查他。"大郎道。

二郎:"查他作甚?"

"查他有没有贪污,有没有干过越逾之事。"史瑶道,"查到后弹劾他?"看向大郎问道。

二郎张了张嘴,讷讷道:"还可以这样?"

"为何不能这样?"史瑶笑着问。

二郎摇摇头,道:"孩儿的意思我们查太守,是不是有点欺负人。"

"太守不听父亲的话,才欺负人,欺负咱们。"大郎道。

三郎仔细想想:"我隐隐听父亲提过,辽东郡太守有种水稻。按理说九月份收上来,辽东郡太守就该写信告诉父亲。"

"父亲回来问问父亲。"大郎道,"让我发现他敢阳奉阴违,除非他一辈子不来长安,否则我让他有去无回。"

二郎惊叫道:"你又想杀他?"

"用不着大郎动手。"史瑶笑道,"清官家中也有几件糟心事,何况大部分官吏都不大清白。想办他们,多的是法子。好了,不说这个,四郎今天还没出去过,我抱他出去转转。"

三郎:"这么冷的天,母亲去哪儿?"

"走着去椒房殿。"史瑶道,"上次去椒房殿还是二十天前。你祖母以前逢人就说我怀两个,后来四郎出生,事实证明太医和三郎说得对,最近你祖母都不大好意思见人。"

大郎:"先生三个,后生两个,两次五个,祖母真敢想,也不怕老天爷嫉妒。"

"你祖母只有你父亲一个儿子,自然希望多孙多福。"史瑶笑道,"人到一定年纪,难免都会这样想。"

二郎好奇道:"母亲以后也会吗?"

"我可能也会吧。"史瑶笑道,"你们去不去?"

三郎:"我们就不去了。母亲把四郎包严实点。"

"我知道。"史瑶说着话就拿起小被褥,把四郎包的只露出一双眼睛。四郎不大愿意,一看史瑶往外走,瞬间不挣扎了。

史瑶走后,三人又回永寿殿继续印《论语》。

五天后,一百本《论语》全部印好,离四郎百天还有将近二十天。每天不用再抽空印《论语》,大郎、二郎和三郎下课后就去长秋殿,十次有九次,四郎都在睡觉。

十一月初六,上午,兄弟三人在永寿殿写老师吩咐的功课。晌午去长秋殿用饭,到大殿内看到四郎躺在小床上呼呼大睡。二郎轻轻戳一下四郎肉肉呼呼的小脸,纳闷道:"他怎么这么贪睡啊。"

"这么大的小孩都这么贪睡。"史瑶道,"你们忘了?你们小时候一天睡九个时辰。"

三郎往四周看看,见殿内只有他们母子五人,放心说,"过去太久,不记得了。午时四刻了,父亲还没回来?"

"刚刚博望苑有人来找你父亲,晌午不回来了。"史瑶道,"找他有事?"

三郎:"没有,就是随口一问。母亲,离除夕还有一个多月,孩儿是年前搬去东边,还是年后搬过去?"

"你们想何时搬就何时搬。"史瑶道,"带几个厨子过去,现在天冷,早上在那边用饭,吃得暖呼呼的再出门。"

大郎跟着说:"孩儿把厨子带走,这边不够用吧?"

"不够再挑。"史瑶道,"冬天菜少,厨子想多做几道菜,也没食材给他们用。"说着,见杜琴走过来,"我们用饭吧。"

未时两刻,母子四人刚用过饭,太子回来了。

史瑶眉头一皱,起身迎上去,关心道:"殿下吃饭了没?"

"还没有。"太子进来就闻到一股肉香,而方几上很干净,"你们刚吃过?"没容史瑶开口,又说,"大郎,吩咐厨子给我做碗面,没有面有饼也行,给我做碗糁汤。"

史瑶:"出什么事了?"

"辽东郡来人了。"太子脱掉大氅,走到火炉旁烤手,"拉来两车稻米,不去见父皇,拉到博望苑要见孤。幸亏是晌午,天又冷,路上没什么人,没人看到他们进去。"

三郎忙问:"他们现在何处?"

"我到博望苑就打发他们去见你们祖父。"太子道,"此时应该已到宣室。对了,阿瑶,这几日无论谁求见你,你都说身体不适,不见。"

史瑶:"辽东的人还要见妾身?"

"不是。"太子道,"陈家那边出事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