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都市 > 我家个个是皇帝 > 101 法不能乱

我家个个是皇帝 101 法不能乱

作者:元月月半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9-13 16:37:55 来源:就爱谈小说

史瑶惊讶道:"出事?出什么事?不对, 他们家还能出什么事?"偌大的公主府只是剩夷安公主和昭平君两人, "不会是昭平君吧?"

太子点点头,道:"昭平君醉酒后把夷安的奶姆杀了。廷尉已把昭平君收押。夷安公主求到母后那里,母后让她求父皇,她好像还没去。"

"为何不去?"史瑶道, "难不成怕父皇生气?"

太子:"窦太主还在时, 希望和父皇亲上加亲, 在隆虑姑母生下昭平君时,窦太主就要和父皇结亲。当时父皇有五个公主,德邑还未出生。

"窦太主以前曾派人抓过舅父,孤的三位女兄自然不会嫁去陈家。母后不喜鄂邑的生母,窦太主那么聪慧的人自然不愿意让鄂邑当她孙媳。最后只剩一个夷安。

"隆虑姑母得子不易, 很是宠昭平君。这次昭平君醉酒杀的不是家奴,是夷安的奶姆, 孤总感觉昭平君耍酒疯,奶姆怕他伤着夷安,阻止昭平君靠近夷安,昭平君才把她奶姆杀了。如果真是这样, 夷安会先求母后, 后求东宫,不会去父皇那里。"

"父亲的意思夷安姑母并不想救昭平君?"三郎问道。

太子:"据孤所知,奶姆死的第二天, 廷尉就接到奶姆的儿子报案。奶姆死在夷安那边,奶姆的儿子如何知道?"

"昭平君该死, 夷安却不得不做出一副救夫心切的模样。"史瑶接道,"真如殿下所说,她不会来东宫求妾身和殿下。离四郎的百日宴只剩三天,父皇不会赶在四郎百日宴前后处死昭平君正法纪吧?"

太子还真不知道,"你们仨下午没事吧,去宣室看看。"

"现在?"二郎问道。

大郎:"不行,祖父应该还没吃饭。"

申时左右,大郎带着两个弟弟去未央宫,看到宣室门外有两辆马车,三兄弟没直接进去,而是令小黄门通禀。

片刻,小黄门出来,三人才进去。看到只有刘彻一人坐在案几后面,大郎推一下二郎。二郎开口问:"祖父,外面谁的车啊?"

"辽东郡太守家的。"刘彻道,"你们怎么来了?"

二郎:"好几日不见祖父,想得慌。"

"吾怎么没看出来?"刘彻睨了他一眼,"想吾天都黑了才过来?"

二郎尴尬了,转向三郎,我该怎么说啊?

"看三郎作甚?"刘彻瞥一眼二郎,转向大郎问道,"老实交代,来找吾何事?"

大郎:"听说有人拉来满满两车东西,孙儿好奇车上装的是什么。外面马车上怎么没有啊?祖父。"

三郎和二郎也装作很好奇的样子。刘彻不由自主地笑了,"你们猜猜看?"

"是皮毛布料,还是粮食,或者是家具木器?"大郎道,"祖父总得跟孙儿说是哪一类吧。"

二郎瞥一眼大郎,真会装。

刘彻看不见二郎的小眼神,以为他等着大郎猜,"二郎,你也猜猜看。"

"好啊。"二郎转身跑到外面,绕着马车转两圈,果然被他找到几粒稻谷,捏着稻谷跑回宣室,往案几上一放,"是这个。"

刘彻惊讶,抬眼看着二郎,二郎小脸上写满,我猜对了,快夸夸我。刘彻发自肺腑笑了,"二郎真聪明。"

大郎和三郎走过去,看清楚案几上的东西,也有些惊讶。三郎问道:"阿兄是如何想到?"

二郎想说,我知道车上拉的是稻谷,就出去碰碰运气。然而,这话不能说,"我想问禁卫,没成想看到车上有几粒稻谷。"

"等等,祖父刚才说来人是辽东郡太守家的人,孙儿如果没记错,辽东乃苦寒之地,稻谷不是长在长江以南吗?"三郎装出一副很好奇的模样,"祖父,辽东郡哪来的稻谷?"

刘彻:"吾和你们讲,你们别告诉旁人,包括太子。"

"好啊,好啊。"以往都是刘彻逗二郎,难得身份互换,二郎很兴奋,"祖父快说。"

刘彻先说他得知辽东郡也能种水稻是多么惊讶,然后又说他打算派人去辽东查看,最后说,"过几日便是四郎百天,吾要在未央宫设宴,四郎百日就用辽东郡送来的稻谷宴请群臣。"

三兄弟睁大眼,这次不是装的。

三郎忙问:"祖父大宴群臣,是不是说祖母也要宴请他们的夫人?"

"这个……"刘彻只顾得高兴,把这事给忘了,"按理说应该设宴。"

三郎又问:"皇家公主都要来?"

"是呀。"刘彻说着,打量一番三郎,"你想说什么?直说便是,别吞吞吐吐拐外抹角。"

反应不如他兄和他弟快的二郎都知道,"夷安公主要来吗?祖父。"

刘彻把不成器的外甥兼女婿给忘了,经二郎提醒,刘彻想到昭平君此刻还被关在廷尉衙门,又想到隆虑公主病重时向他托孤,不禁叹了一口气。

"祖父也不知该如何处置昭平君?"三郎问道。

刘彻揉揉额角,"这事你们别管,朕自有主张。"

三兄弟本以为刘彻会拖上到腊月再处置昭平君。然而,十二月初八,晌午,三兄弟到长秋殿用饭,听到史瑶说,昭平君死了。兄弟三人目瞪口呆。

二郎掏掏耳朵,问道:"长安有几个昭平君?"

"你没听错。"史瑶把四郎递给大郎,"他醒好一会儿,你现在抱他出去,他准给你面子乐得咯咯笑。"

大郎抱住四郎到廊檐下,四郎看着满天雪花飞舞,很是兴奋,梗着脖子,身体不断挣扎,试图把大郎拽到外面。

如果四郎会说话,一定是说,大兄,我要玩雪。

大郎一动不动,等着小孩快哭了才命内侍撑伞,抱着小孩在外面站一会儿就让内侍把伞收起来,淋着雪走回屋里,四郎咧嘴就哭。

三郎回头看到,笑着冲四郎拍拍手,四郎伸出胳膊到三郎怀里,就扭头往外看:"大兄,你进去吧。"

"到院里就进来。"大郎道,"外面有风,四郎包的只露一双眼睛也不能在外面久待。"

三郎:"我知道。"

二郎也想抱着弟弟出去,便催史瑶:"母亲快说,祖父为何突然处死昭平君?"

"你父亲猜对了,夷安公主厌恶他。"史瑶道,"昨天下午我抱着四郎遛弯,遛到椒房殿,你祖母同我说,昨天上午你祖父召见了夷安公主。今日上午,你祖父便在朝会上讲,法不能乱。晌午昭平君就被处死。"

大郎走进来就问:"听母亲的意思,夷安姑母向祖父求情,祖父会饶昭平君一命?"

"我说一件事,你们就清楚了。早年公孙敖随霍将军攻打匈奴,两人出塞后兵分两路,公孙敖延误战机,按律当斩。公孙敖缴了赎金,被贬为庶民。"史瑶问道,"是公孙敖犯的罪重,还是昭平君醉酒杀人罪重?"

二郎:"肯定是公孙敖,延误战机会害死很多人的。"说着,猛然停顿下来,"隆虑姑婆死前给祖父的赎金,比公孙敖给朝廷的多很多吧?"

"当然。"大郎道,"公孙敖有钱也无法和姑婆比,姑婆有食邑。"

史瑶看向两个儿子,"所以啊,你们以后不要小瞧女人。"

"孩儿从不敢小瞧女子。"二郎忙说。

大郎:"你是谁都不敢小瞧。"

"我没和你说话。"二郎大声道。

三郎抱着四郎走到门口,"阿兄,换你了。"

"好的。"二郎跑出去接过四郎,隔着被褥在他脸上嘬一下,"小弟,阿兄抱你玩去啊。"抱着四郎走到大门边才转身回正殿。

史瑶接过四郎,笑着问,"这次过足瘾了吧。"

外面下大雪,奶姆不敢抱着四郎出去,史瑶抱他在外面站一刻就累得胳膊酸疼。而撑着伞站在院里和站在廊檐下没有任何区别,四郎不大满意。三位兄长抱着他来回走动,四郎笑眯了眼。

屋里暖和,史瑶把包着四郎的被褥拿掉,就看到四郎咧嘴笑。三郎见状,往四周看了看,见屋里没旁人,笑道:"还真是个小孩子。母亲,四郎这么孩子气,父亲有没有发现我们小时候和四郎比起来很不一样?"

"你们出生时太子年少,心性未定,你们平日又表现的比别的小孩聪慧,四郎不如你们机灵,你们父亲也不会怀疑你们。"史瑶道,"再说你们现在九岁,这么多年过去,有些细节别说太子,我都忘了。"说着,看一眼靠在她怀里,打量三位兄长的小孩,"四郎挺乖的,夜里就醒两次,我们几乎没听他哭过。这一点和你们一样。"

二郎:"不愧是我弟弟。"

"是你一个人的弟弟?"大郎看着二郎说道。

二郎:"我又没说不是你弟弟。"话音落下,听到一阵脚步声,三兄弟扭头看去,太子正往这边来。

三郎起身走过去,看到太子大氅上全是雪,皱眉道:"父亲为何不撑伞?"说着话回到屋里拿一双厚厚的鞋,放在太子脚边,"父亲快换上。"

太子看到臃肿不美观,却十分暖和的鞋,"阿瑶,这是新做的?"

"新鞋暖和。"史瑶让宫人做的鞋是后世在室内穿的棉鞋,汉朝没有棉花,有木棉,木棉也挺好的。史瑶很想让宫人用木棉做,考虑到穿鞋的人是太子,令宫人用蚕丝,"先前那几双鞋底都薄了,这么冷的天穿着不暖和。"

三郎仰头望着太子:"父亲,这双鞋一直放在火盆边,暖和吗?"

"暖和。"太子笑着穿上鞋,拉起蹲在他身边的三郎,就看到四郎睁大眼望着他,笑着走过去,"四郎,有没有想父亲?"

坐在史瑶怀里歇一会儿的小孩伸出手。太子抱起他,小孩就扭头往外看。太子乐了,"不想出去玩,你理都不理我。想出去玩了,让我抱?想得美。"说着,走到史瑶身边坐下。

小孩懵了,显然没想到是这样,回过神扭头就找三位兄长,看看这个看看那个,一时竟犹豫起来。

二郎见了,拍拍手,"四郎,我抱你出去。"

大郎跟着拍手喊四郎。

小孩盯着三位兄长看一会儿,冲三郎伸出手,啊啊叫个不停。

二郎看着什么也没做的三郎,眨了眨眼睛,问道,"母亲,小弟不喜欢我?"

"也不喜欢我?"大郎跟着问。

太子:"恐怕是你和二郎长得一样,四郎不知该选谁,才选三郎。"把四郎递给三郎,"别出去,在屋里走动。"

三郎亲亲小孩软软嫩嫩的小脸,笑道,"真是个小机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