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都市 > 我家个个是皇帝 > 102 蠲免徭役

我家个个是皇帝 102 蠲免徭役

作者:元月月半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9-13 16:37:55 来源:就爱谈小说

四郎以为三郎和他玩, 也学着三郎亲亲三郎的脸, 结果涂三郎一脸口水。羡慕三郎的二郎见了,咧嘴大笑,"阿弟,你脸上全是口水。"指着三郎的脸说道。

"小弟和我亲, 才涂我一脸口水。"四郎胖, 三郎抱着他在殿内走一圈就觉得胳膊无力, 不得不换只手抱着四郎,"你让他涂你一脸口水他也不涂。"

大郎瞥一眼三郎,悠悠道:"小心他尿你身上。"

"不劳你费心,有尿布。"三郎说完,就把四郎给太子, "父亲,孩儿歇会儿再抱他。"

太子笑道, "还没到一刻就没力气了?"

"他太胖。"三郎上上下下打量四郎一番,"孩儿觉得孩儿半岁大的时候都没有四郎现在重。"

太子:"他出生时就比你重。"扭头看一眼四郎,见小儿子没有要睡的迹象,指着大郎说, "要不要你大兄抱抱你?"怕小孩听不懂, 又指了指外面。

满脸懵懂的小孩顺着太子的手指看去,眼中一亮,冲大郎伸出手。大郎三两步跳到太子面前, "真抱他出去?"

"抱他到门口就回来。"太子道,"看他想哭再往门口走。"

大郎:"这样一来, 四郎以后都不跟孩儿了。"

"别担心,你和二郎长得一样,他分不清。"太子道,"再说了,就算他记得,过三五天也就忘了。"

三郎观察四郎神色,见他一心想着往外去,根本不足太子再说他,一时竟觉得小孩什么都不懂也挺好,起码他们兄弟三人以后想怎么忽悠四郎都成。

四郎发现他大兄到门口就转身回去,来回两次,顿时不乐意了,挣扎着要太子。

二郎走过去冲四郎拍拍手,四郎伸出小胳膊,看清二郎的脸,扭头继续找父母。二郎张了张嘴,不愿意承认,"父亲,母亲,小弟真讨厌我?!"

"他讨厌的是大郎。"史瑶笑道,"明明往前迈一步就能出去,大郎偏偏转身回来,他不想再让大郎抱。"

大郎也累了,一边把四郎递给史瑶一边说:"母亲说得对,因为你和我长得一样。"

"我也不想和你长得一样。"二郎想也没想就说。

大郎嗤一声,"说得好像我想和你长得一样似的。"

"你,你——"二郎指着他,"你不可理喻。"

太子笑道:"那你还理他作甚?去洗手,咱们吃饭。"

二郎瞪大郎一眼,"你不要和我一起。"

"好啊。"大郎应一声,随即吩咐小宫女再打一盆热水。

二郎顿时气得眼前一黑,踉跄了一下。三郎忙扶着他,"不是他的对手还惹他,你图什么呢?"

"我也没想惹他。"二郎一秃噜嘴说出来,他也恨自己啊。

太子走过来,揉揉二郎的脑袋,"别说了,吃了饭你们还得去上课。"

说起上课,二郎想到三郎和大郎为了照顾他,有些内容大郎和三郎听得想睡觉,依然让老师慢慢讲。这么多年过去,大郎从未为此抱怨过。二郎瞥一眼在旁边洗手的大郎,哼一声,不和他计较。

大郎回看一眼二郎,幼稚!

翌日,十二月初九,再过一天便是十二月初十,这一日帝后在宫中设宴,理由是太子第四儿子满百日。

王侯将相不懂,大郎、二郎和三郎百日宴,皇帝也只是宴请皇家人,怎么到了四皇孙,就要大宴群臣?带着这个疑惑,男男女女带着给名为刘宣的刘家四郎准备的礼物来到未央宫。

宴席开始,最先端上来的不是重菜,也不是开胃小菜,而是一碗白米饭。还没搞清皇帝为何要宴请他们的文臣武将一见白米饭又懵了,皇帝这是要干什么啊?

刘彻见众人面带疑惑,笑着说他们面前的白米饭来自辽东郡。除了东宫父子四人,包括卫青在内的所有人都惊着了,也明白刘彻为何要宴请百官。

这次有外人在场,无论是前殿的男人,还是后殿的女子都有些拘束。少说话多吃饭,宴席结束的也比以往要快,未时刚过就散了。

公主以及各家夫人向皇后和史瑶辞行,朝中重臣却被刘彻留下来。吃了皇家的饭,自然要为皇帝分忧。

辽东郡地广人稀,偏偏产的大米味道还行,很清楚北方缺粮的刘彻自然要好好利用这片土地,便让众臣各抒己见。

王侯将相多是关中人,辽东离他们甚远,有些人甚至不知道辽东郡离长安有多远,怎么出主意?百姓迁到辽东郡?朝廷连年征战,这几年又组织几十万人屯田戍边,导致许多地方只剩老弱妇孺,把他们弄得辽东郡也没力气种地。

没有男丁,大农令桑弘羊、御史大夫儿宽也只能相顾无言。一时偌大的殿内竟鸦雀无声

刘彻从儿宽、桑弘羊转向致仕后第一次入未央宫的卫青,卫青面露苦笑。刘彻看向他后面的成安侯韩延年,成安侯不敢看刘彻,怕刘彻问他,更怕他道出实情刘彻发火。

坐在太子身后的三郎往四周看了看,戳戳太子的背,提醒他开口。

刘彻正找太子,看到三郎的小动作,眉头一挑,"三郎,你来说说。"

太子猛然看向刘彻,随即回头,看到三郎一脸呆滞,试着说道:"父皇喊三郎?"

"三郎,没听到朕的话吗?"刘彻没有回答太子,而是盯着三郎问。

认为听错了,回过神的王侯将相齐刷刷看向十岁的三郎。三郎也意识到他没听错,起身走到殿中央,道:"祖父是问孙儿辽东郡的事吗?"

"是的。"刘彻没想问三郎,满朝文武都跟个鹌鹑似的,只有三郎一个不老实,才决定把他揪出来,"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朕恕你无罪。"

三郎往四周看了看,小心翼翼说:"孙儿怕孙儿说了,明年今日是孙儿的忌日。"

"朕的话你没听清?"刘彻佯装生气,"恕你无罪!"

三郎:"别人会要孙儿的命。"

"三郎。"太子瞪一眼三郎,朝堂之上不可蛮缠。

刘彻:"太子先别说,让三郎说。三郎,太子若敢罚你,朕罚他。"

"那孙儿可就真说了?"三郎看向刘彻。

刘彻微微颔首。

三郎道:"孙儿认为不应当再征算赋、口钱,减轻百姓负担,其次重新丈量天下土地,按地亩征税,辽东郡开荒者前三年免其田赋,其他地方前两年免其田赋。"

此言一出,殿内连呼吸声都轻了。

刘彻没大明白,"你的意思赋税只征田赋?"

"是的。"三郎道,"百姓所产有限,交了口钱再交田赋,都不敢再生孩子,祖父可知为何?因为养不活。如果只交田赋,无需祖父下诏,食不果腹的佃农自会另谋出路。比如迁入辽东。这样一来,比如舅公家中的地自然无人耕种,舅公一定会恨死出主意的孙儿。"

卫青脸色骤变,转向三郎见他笑嘻嘻,头痛道,"三郎!"

"祖父意下如何?"三郎冲卫青眨一下眼,转向刘彻,"第一年赋税自然会少很多,第二年会有所增长,第三年会更多,往后会越来越多。丈量土地的同时祖父理应派官吏查各地亏空,亏空多少应当由该地太守、县丞等人本人补齐。"说着,顿了顿,"只是这样,恨孙儿的人会更多,孙儿住在宣室都不一定能保全性命。"

刘彻张嘴想说什么,话到嘴边忽然意识到险些中了三郎的激将法,"你先退下。"随即就问众臣意下如何。

三郎把话说到这份上,又把卫青扯出来,万户侯卫青都没说什么,其他人有异议也不敢当着东宫父子四人直接说。

刘彻打量一番众人,见许多人神色复杂,便让众臣退下,明日朝会再议此事。在太子起身告退时,刘彻留下东宫父子四人。

三郎说话时刘彻有留意太子神色,见太子又慌又惊,还不敢相信,便知道三郎说的这些和太子无关。待坐在最前门面,最后一个出去的卫青走远,刘彻就问:"三郎,刚刚说的那些都是听谁说的?"

减免口钱,自然是听史瑶说的,他上辈子的儿子就是这么干的。三郎可不敢说实话,"孙儿自己想的。孙儿认为又要马儿跑,又不让马吃草万万不行。

"孙儿这几年经常出城玩,听到不少百姓说活着没盼头。孙儿就和大兄琢磨,怎么才能让百姓有盼头。后来和一些百姓聊过,每年一个月的劳役,正卒以及田赋,百姓都能接受,独独算赋、口钱无法接受。孙儿认为朝廷应当免去算赋、口钱。"

刘彻:"你们何时想到的?"

"有好久了。"三郎道,"孙儿刚查出母亲有孕没多久,听到母亲说,民间像四郎那么小的小孩也要交口钱,孙儿才真正意识到百姓赋税重。

"一个从出生到三岁,都需要母亲照看,照看小孩的时候,几乎不能做别的事,还要交口钱……孙儿如果是百姓,每年服一个月劳役,要交算赋,还要戍边,孙儿一定会忍不住先把他人杀了赚一条命再自尽。"

太子眉头紧锁:"三郎,不得胡言。"

"他哪是胡言,分明威胁朕。"刘彻瞪一眼三郎,"小小年纪,胆子倒不小。"

三郎扯了扯嘴角,"不如大兄。"

大郎抬脚朝三郎大腿上踢一下,"祖父莫气,孙儿替祖父揍他。"

三郎一趔趄,二郎慌忙扶着他,怒道:"大兄!"

"行了,吾这里不是演武场。"刘彻道,"想打待会儿出去打,别让吾看见。"

太子忙说:"他们都被儿臣惯坏了,请父皇息怒。"

齐王妃生的女儿,燕王刘旦的妾刚刚怀孕,刘胥府上还没动静,六皇子刘髆才四岁,以致于五十多岁的刘彻只有四个孙子,最小的那个刚刚满百天。刘彻自然不舍得责罚三个大孙子。

三郎今天这番言论说是为百姓着想,其实是为朝廷着想,也是为刘彻着想。盖因诏令颁下去,百姓会感激朝廷,感激刘彻这个当皇帝的。

三郎对太孙之位弃之如敝屐,日后天下和三郎无关,他没必要当着众臣说这番话。刘彻想到这些,哪怕想生气都不好意思,"据儿,朕没生气,你也别数落他们。你们仨不准闹了啊。三郎,除了蠲免赋税还想到什么?"

"孙儿想说的都说了,暂时没有。"三郎道,"大兄有许多话想对祖父说。"

刘彻转向大郎,忽然想到一件事,"大郎,吾让你抄的《论语》,抄好了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