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都市 > 我家个个是皇帝 > 116 立字为证

我家个个是皇帝 116 立字为证

作者:元月月半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9-13 16:37:55 来源:就爱谈小说

刘彻心梗, 想吐血。太子无奈地说:"大郎, 你给我适可而止!"

"父亲,祖父没让父亲说话。"三郎本以为他们都改变那么多事,赵破奴大败这件事也会改变,万万没想到是他们想多了。来未央宫的路上大郎和三郎商议好, 刘彻不同意启用卫青, 他们就缠的刘彻吃不好饭睡不好觉, 不得不同意。

太子指着三郎,"你——"

"别你了,还不都是你惯得。"刘彻瞪一眼太子,深呼吸,"三郎, 朝廷还没到无人可用,必须启用老将的地步。"

大郎接道:"李广利吗?"

刘彻噎住了, "能不能不提李广利?再提朕揍你!"

"没法绕过李广利啊。"大郎道,"李广利现在还是将军,俸禄真二千石,比他少一个字的李广盼了一辈子封侯, 俸禄最高时也不过真二千石。

"提到李广孙儿就不由想到李广利, 提到李广利也就想到李广。除非不提李广也不提李广利。可是也不行,李广快六十了,祖父还派他出征, 舅公如今四十八岁,如何不能用?又不用舅公亲自上阵杀敌。"

刘彻的头更痛了, "怎么又绕回来了啊。卫青这几年多病——"

"尚可吃饭。"大郎打断刘彻的话。

二郎不解,见刘彻变脸,太子一脸不知道该说什么好的模样,小声问三郎,"什么意思啊?"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三郎问,"听过这句话吗?"

二郎:"听过。老师讲过,大兄是说祖父要当赵王,宁愿吃败仗也不用舅公?"

"这个么,你得问祖父。"三郎笑看着刘彻。

二郎扭头望着刘彻,"是吗?祖父。"

"当然不是!"刘彻道,"除了李广利,还有公孙敖,韩说,路博德可为将。"话音一落,大郎笑了,刘彻顿时感觉不好。

大郎:"据孙儿所知,这三人都比舅公年龄大,论才能却远不如舅公,祖父还说不是无人可用?朝中有人还派他们?"

刘彻心疼说话不过脑子的自己,"太子就没什么可说的?"

太子能说的早说了,大郎和三郎不听,也不能打骂他们。毕竟俩孩子是想领兵出征,又不是祸害百姓,"朝中武将青黄不接,儿臣也在犯愁。"

"谁让你说这些了?"刘彻气个仰倒。

大郎"祖父,还有人选吗?"

人选还是有的,比如卫青的三个儿子,比如李广的孙子李陵,然而这些年轻人都不可为主帅。刘彻很清楚这点,"无人可用,吾也不用你们。"

"我们只是想当监军。"没容刘彻开口,三郎又说,"祖父既然无人可用,孙儿现在就去找舅公。"

刘彻陡然拔高声音:"你敢!?"

"不敢。"三郎不过随口一说,"匈奴为了准备过冬用的东西,时常深秋入寇边塞,今年缴获大汉许多粮草,孙儿认为今年匈奴不会再侵扰边关百姓,明年秋就说不准了。不如这样吧,祖父,明年秋天匈奴再来,祖父就启用舅公,令孙儿和大兄为监军。"

刘彻:"大汉西北方有许多匈奴,他们时常侵扰大汉百姓,这种赌约朕答应下来必输无疑。"

"孙儿就再加一点。"三郎道,"早几年不是有匈奴杀了边关太守么,如果有都尉被匈奴杀死,就依孙儿如何?太守多是文臣,都尉乃武将,武将都被匈奴杀死了,想必祖父也不会再忍。"

刘彻仔细想想:"朕可以答应你。"

"父亲给孩儿和祖父做个见证?"三郎问道。

太子叹气:"明年你才十二岁。"

"明年秋天匈奴来犯,准备粮草和兵马,至少得后年才能出去。"三郎道,"到那时孩儿就十三岁了。百姓家的孩子十三岁已经能下地种田。"

太子:"好,我给你们做个见证。父皇?"询问刘彻可以不可以。

刘彻已有别的打算,微微颔首。大郎跑到刘彻身边,拿起毛笔递给太子,又找一张没用的白纸,"空口无凭,立字为证。"

太子瞪他一眼,转向刘彻。刘彻冷哼一声:"写!"

"诺。"太子应一声,把纸一分为二,写了两份递给刘彻。刘彻写下自己的名,大郎拿起玉玺,提醒刘彻盖章。

刘彻很想给他一巴掌,然而,刘彻很清楚,打有用的话大郎也不敢跟他吵吵,"你们呢?"

"孙儿写好,在名上面按上手印?"三郎道。

刘彻听他这样说,接过大郎递来的玉玺。四郎好奇,指着纸问,"祖父,什么啊?"

"这是你祖父的卖身契啊。"刘彻苦着脸说,"你的两位兄长逼吾写卖身契,四郎,你可得帮帮祖父啊。"

四郎:"这个是,父亲写的。"

"噗!"大郎笑出声,"四郎真聪明。"

二郎忍不住同情刘彻,也担心刘彻揍四郎,便冲四郎拍拍手,"到阿兄这里来,阿兄领你去拿好吃的。"

"我好饿啊。"四郎终于想到该用饭了,跑向二郎道,"阿兄,肚子叫了。"

大郎:"我们现在就回去。"瞥一眼刘彻,"祖父大概不想咱们在这里用饭。"

刘彻是没这个打算,也知道大郎故意激他,却不好意思和小辈计较,其中一个才三岁,"谁说的?来人,传膳。"

三郎把字据叠起来放好,就拱手道:"多谢祖父。"

"你就少说两句吧。"太子道,"坐到我身边来。"

三郎老老实实坐好,惹得刘彻看他一下。不过,刘彻怕三郎又说些能把他气死的话,倒什么也没说。

饭后,回去的路上太子也没说什么,到了长秋殿,太子屏退左右,就把大郎和三郎叫到跟前。大郎和三郎异口同声道:"孩儿困了,父亲,孩儿告退。"说完就往外走。

太子张口结舌,好半晌憋出一句:"这两个混小子!"

"怎么了?"史瑶纳闷。

太子张了张嘴,冲站在二郎身边的四郎招招手,"让二郎说给你听。"

二郎大致说一遍,怕史瑶数落他,不待史瑶开口就告退。

史瑶望着快速往外跑的二儿子也想骂人,咬咬牙忍住,就问太子:"大郎和三郎那样和父皇讲话,父皇没发火?"

"两万骑兵全军覆没是事实,父皇无法反驳。李广利是艺伎也是事实,父皇有口难言。"太子道,"别人家十一岁的孩子还只知道吃喝玩乐,咱家的两个什么都懂,还要为国效力,父皇觉得他俩不知天高地厚,心底也高兴,哪舍得打骂啊。"

史瑶担心道:"万一明年秋……"

"父皇真启用舅父,他俩跟过去,我也不担心。"太子道,"虎贲军中有许多像大郎和三郎这么大的孩子,他俩别跑太快,我就问问他们想不想入虎贲军练一年,万一对上匈奴人,他们也能自保。"

虎贲军是由军人遗孤和武将子孙组成,仅听刘彻一人。史瑶得知虎贲军训练重,纪律严明,便想到特种兵,当时就在想如果大郎能领虎贲军出征,她是一万个放心,"明日妾身和他们说。他们今天顶撞父皇,这几天都会担心殿下训他们。殿下想和他们说这事,也堵不到他们。"

太子:"你说得对,晚上可能都不回来用饭。"

兄弟三人晚上没回来,他们宫里有菜是留着明天早上用的,兄弟三人就跑去椒房殿探望皇后。三个整天忙得不见影的大孙子过来,皇后很高兴。不过,皇后也不傻,就问他们怎么突然来看她。

二郎一句,想祖母就来给祖母请安,祖母不希望孙儿来吗?把皇后堵的连连说,好好好,然后又故意问明日还来不来。

大郎就说明天还来。皇后很高兴,但皇后认为大郎哄她开心。第二天见到三个大孙子,皇后真高兴。

太子不知该说什么好,就问史瑶,"他们昨晚没回来,今天晌午没来,晚上还不过来,你也没让厨子给他们送菜,他们今天一天吃什么?"

"他仨聪明着呢。"史瑶道,"他仨正长身子,妾身也不敢饿着他们,就使门房出去盯着,一旦看到他仨过来就喊他仨进来,人家都没往这边来。"

太子:"去父皇那边了?"

"在母后宫里。"史瑶道,"他仨不常去母后那儿,妾身使人出去打听,母后得知他们晚上还去椒房殿,吃过晌午饭就令宫人准备晚饭。殿下刚才回来的时候如果绕到椒房殿,在外面就能闻到肉香。"

太子气乐了,"这三个混小子。翟砚,进来,去椒房殿门外等着,见到他仨就说,孤命他们立刻过来。今天不来,以后都别来了。"

翟砚应一声"诺"就去椒房殿,紧赶慢赶,还没赶到椒房殿就看到三个小主子。三兄弟互看一眼,转身就跑。

果然知子莫若父。翟砚忙追上去,把太子交代的话告诉他们。三人停下来,跟着翟砚一起回去。

太子正在漱口,三个儿子回来了。太子不禁冷笑,"孤还以为你们打算躲一辈子呢。"

"孩儿不敢。"大郎道。

二郎跟着说:"孩儿没有要躲父亲,孩儿只是不想当叛徒。"

"你闭嘴!"太子道,"领四郎去偏殿玩,孤不喊你不准出来。"

二郎给他兄和他弟一个"爱莫能助"的眼神,就拉着小四郎出去。四郎不想出去,看到太子冷着脸,史瑶面无表情,聪明的小四郎知道现在不能闹,老老实实跟二郎走掉。

大郎轻咳一声,"父亲,家丑不可外扬。"眼神示意太子,殿内还有许多宫女和宦者,想打想骂至少得先让他们出去啊。

"你还知道丑啊?"太子没好气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